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行共存。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在人类社会中,文明多样性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主张,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积极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产物。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以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赓续的客观规律,更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的普遍规律。 (摘编自王灵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通过民族的形式、从本民族的传统出发才能实现现代化,不经过现代化的洗礼,民族文化也无法发展。 B. 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就可以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惠泽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真正实现中国梦。 C. 民族精神能够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进取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力量,它是历史发展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 D. 文明多样性推动着文明进步,应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得益彰。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将传统文化放在首要地位。 B. 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就足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C. 若无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也不可能饱经沧桑而愈加坚强。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行不悖,没有主次之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的一项是( ) A. 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 B. 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以经世济民为人生目标。 C. 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坚决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 D.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 4. 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5. 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曾经逃空过的村子里,才住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一部分被烧毁的桌子、板凳补充起来,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还说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逃走一人,“皇军”到了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了。娘儿们无意中一下子就学了“摩登”,把头发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脚。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怎样换去红裤子的问题,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的老婆。她的红裤子在村里算最新了,虽然也曾经在山沟里蘸过黄土,仍不失其鲜明。愿不愿意换,已经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问题是拿什么来换。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她把一包衣服给丢了。两个月内她还只补充了一些替换用的贴身衣服和鞋袜。如今把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已经到娘家去找过了,也没有法子。此刻她只好坐在炕上,在黯淡的油灯下,一个人兀自发愣。 可是也愁眉不展过一下午的关小双回来了,竟然一下子很干脆地把问题解决了。 他把自己穿的黑布裤子脱下,向她的膝前一扔,说:“你换上!” 老婆熟悉关小双的脾气,不敢问什么,只有服从他这个荒唐的命令。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交换穿了,黑绿两色,交代清楚。 年轻的老婆满肚子惊疑,可是不敢作一声,眼泪汪汪地看了丈夫又走出门去,一边说:“睡你的,我明天回来。” 第二天早上太阳才升到树梢头,“皇军”果然到安居村来“宣抚”了。他们一共来了十一个,可是只来了十匹马,因为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骑马。 在当众“宣抚”以前,因为累了,汉奸先把他们领到了村公所,吩咐村副备茶。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来就得了。” “是。” “‘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就去找一担白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副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还是说:“行。”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面的广场上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的纸窗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胖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八路军、决死队是土匪中最野蛮的土匪。以后要时刻向“皇军”报告土匪的消息。 现在他们要走了。他们看见蔬菜也到齐了,鸡蛋也到齐了,就是自己的人还没有到齐,缺了三个。胖头儿叫汉奸问老百姓看见那三个“皇军”到哪里去了。 谁也不知道。 村副自己去找。关小双家里的那个小妖精在村里打扮得最花枝招展,一定迷住了那三个色鬼了。一边想,他一边推进了关小双的屋门。一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落里。他觉得又气又好笑,一口气说了: “哈,你关小双今天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快说你老婆把那三个鬼子勾引到哪里去了!” 他说完了才认出面前的就是关小双的老婆。
展开余下试题气得无从笑起,他又挨户搜寻去了。 半天,他才回来,说不出什么话。 可是雷霆已经在他头顶上响了。糊涂中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全村人都慌了。 好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边说:“他知道,他知道。” “你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汉奸驼了背,气焰可也不小。 “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有看见回来。” 全场人都呆了。 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一转动,急遽地说了一句:“红裤子来了!” 大家向南边看见的是:一个穿红裤子的大踏步跑来,全然不是走的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群兵,穿灰色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他们一齐抄小路向村公所直奔过来。 “红裤子来了!红裤子来了!” 可是那七个“皇军”一齐跳上了马,再没有说一句话,往村北就跑,撇下白菜、萝卜、鸡蛋,撇下了三支三八式步枪和三匹马。 穿红裤子的就是关小双。他没有来得及换衣服。 “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解开了的村副感激得直流泪。 “可是鬼子马上会再来的,”关小双抢上来说了,“我们还想在这里住下去吗?” 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就这么办吧。大家同意了。一小时内,一长道人流缓缓地流向山里去了,杂在人流里的还有牲口,牲口驮一些搬得走的家具,驮一些女人和小孩。女人和小孩抱着包裹,抱着鸡。 当夜,在游击队司令部,经司令特别招去夸奖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夺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招来了一村的男女老少加入游击队,都算得是关小双的功劳。听到说要好好地犒赏他一番,关小双就提出了“我只要一套军服”。 司令笑了,因为到这时候才又想起关小双还是穿的红裤子呢。 于是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绿袄红裤子掸去了一些尘土,折叠在一起。 关小双挟了那一叠衣服,找到了自己的老婆,把那一叠衣服轻轻地向她的膝头上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将来太平了再穿。” 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下站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只称“关小双的老婆”,未提她的名字,这与《荷花淀》中称“水生的女人”如出一辙,说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亟待解放。 B. 小说中“皇军”自称战无不胜,要百姓时刻向他们报告“土匪”的消息,这恰好反映出他们对八路军、决死队发自内心的恐惧之情。 C. 小说中写“可是雷霆已经在他头顶上响了”,这里的“雷霆”不是指宏大而响亮的雷声,而是比喻鬼子没有找到同伙后的声威怒气。 D. 小说中写关小双提出“我只要一套军服”,作者以此表现了老百姓在八路军斗争胜利 鼓舞之下,不甘心做顺民、开始觉醒的意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设悬念,一开始写“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紧接着交代原因“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既扣人心弦,也将读者带入紧张气氛中。 B. 小说以小见大,如写关小双 老婆“如今把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单凭这一细节,就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C. 小说叙事细密,如写另外那三个日本兵“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就是为了与上文“皇军”要一担白菜、一担萝卜的情节形成照应。 D. 小说用词准确,如结尾写关小双“挟”了一叠衣服,将衣服向妻子膝头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文字干脆利落,使人如闻如见。 8. 小说中“关小双”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性格优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红裤子”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以宗泽知襄阳府。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①,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闻有大号令,但见刑部指挥云,不得誊播赦文于河之东、西,陕之蒲、解,是褫天下忠义之气,而自绝其民也。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上疏请帝还京师。真定、怀、卫间,虏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又据形胜,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忠义民兵,于是陕西、京东西诸路人马咸愿听泽节制。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飞由此知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 【注】①二圣北迁:北宋灭亡后,徽宗与钦宗被金人俘虏北上,最终死在五国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 B. 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 C. 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 D. 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议,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当时南宋刚刚建立,朝臣分主战、主和两派。 B. 宗社,宗庙和社稷的合称,古人用来代指国家。社稷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 C. 东京,指开封府,北宋都城,又称汴梁、汴京。因在西京洛阳以东故称东京。 D. 坚壁,文中指坚固的壁垒。有时也指将战略物资等藏起来使不落入敌人手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泽以为高宗即位后,会吸取北宋灭亡教训,对某些误国邪说会赫然震怒,严惩其人,不料高宗即位四十天,竟未颁布一项重要号令。 B. 宗泽决心亲冒箭石,奋勇争先捐躯报国,高宗对此非常赞赏。后来开封府尹职位空缺,经李纲推荐,就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 C. 宗泽鉴于真定等处金兵甚多,于是秘密打造武器,准备主动进攻。又渡河邀集众将共商收复之事,还在京城及周边地区做好战斗准备。 D. 宗泽慧眼识才,他一见岳飞就认定他是将才,于是命令岳飞将功赎罪,岳飞果然不负所望。宗泽升任岳飞为统制,并且对他传授阵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 (2)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展开余下试题14. 刑部命令,不得誊写、传布赦罪文书到河北东、西两路和陕西蒲、解二州,此举是何原因?有何后果?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江州李史君① 朱庆馀 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 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 入境无余事,唯闻父老歌。 【注】①史君: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夸张的手法,盛赞李史君踏入仕途时就有极高的声望,自古无人超过。 B. 颔联为流水对,上下联意思贯串:李史君之所以少在朝廷,正因其直言敢谏。 C. 第五句承上句而来,写李史君被贬往南方暑湿之地,也曾多年为瘴疠而忧愁。 D. 第六句设问,为李史君鸣不平:在长期贬谪中,他何曾遇到过君主的恩泽呢? 16. 本诗尾联运用何种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秦朝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警告当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具哲理,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义极为接近。 (3)古典诗词中常以“杜鹃”象征凄凉哀伤,或以之抒发离愁别恨,表达思乡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拥有悠久的慈善文化传统。自晚清义赈之后,传统慈善事业开始出现嬗变。以上海为例,民国时期上海民间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因此,上海也成为_______________的慈善之都。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慈善事业恢复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华慈善总会和地方慈善会纷纷成立,慈善事业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下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转型节点,如何_______________,协调慈善事业发展中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关系,如何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等,都是当代史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近代慈善义演多以赈灾义演、公益演出和爱国动员为指向,从发展脉络来看,呈现出从初级“社会救助”向高级“民族大义”提升的趋势。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当代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变化。发掘中国历史上的慈善文化及其优良传统,借鉴其中的宝贵经验,定能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之无愧扶摇直上因势利导从中渔利 B. 当之无愧蒸蒸日上因势利导大有裨益 C. 名副其实扶摇直上顺水推舟大有裨益 D. 名副其实蒸蒸日上顺水推舟从中渔利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笔者看来,当代慈善事业 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变化。 B. 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当代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的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转变。 C. 在笔者看来,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转变。 D. 在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当代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变化。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召开,许多家长选择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集训班,其中滑雪项目更是备受家长与青少年的青睐。如何① ?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北京急救中心提醒广大家长,滑雪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参与者② ,更要懂得规避滑雪风险,这关乎运动场上每一位滑雪者的生命安全。青少年滑雪一定要有专业教练或监护人陪护,才能将危险度降至最低,避免悲剧的发生。 北京急救中心还提示:( )。但是,戴上头盔并不意味着可以横冲直撞。即便是在戴头盔的情况下,滑雪过程中如果身体失控要摔倒,应迅速降低重心往后坐,避免头部朝下。此外,③ ,即使是阴天。雪镜不仅可以防风防雪,也能抵挡强烈的阳光;即使在阴天,紫外线的强度也比你想象的要强。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戴头盔才能滑雪,戴头盔是滑雪运动安全的底线 B. 戴头盔才能滑雪,滑雪运动安全的底线是戴头盔 C. 滑雪一定要戴头盔,滑雪运动安全的底线是戴头盔 D. 滑雪一定要戴头盔,戴头盔是滑雪运动安全的底线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方周末》2021年12月29日刊发“2022新年献词”——《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引起公众热议。文中写道: 抉择是坚忍持久的爱,是为自己为亲人为路人为家与国的明天筹谋。 抉择是责任担当,是纵然身在沙漠,也要变身骆驼,不为鸵鸟。 抉择是勇气,是直面惨淡后的奋起,是横下心接纳陌生、改变和结果。 抉择是较量,是狠狠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且还要以堂堂正正的姿势。 抉择是新生,是涅槃后更为强壮的灵魂,是摧枯拉朽、洗髓换骨后的轻盈如燕,是从悲观中升华出的达观,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 上述材料对中学生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中你感触最深的一段或两段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年春季高二3月联考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 ①论证结构:材料一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四个不同方面论述了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代价值。②论证思路:材料一依次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用、对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民族精神的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思想资源的作用。(意思答对即可) 5. ①可以实践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中华文化很早就以追求“世界大同”和“兼济天下”为己任,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古代大同理想的现代阐释和实践,能为中国赢得世界认同起到重要作用。②可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只有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才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在全球化时代,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