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70 2022-05-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
云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2022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例如古希腊的“迷狂说”“净化说”,中国古代的“虚静说”“空灵说”等等,然而文
艺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存在则是近代和现代的事情。
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开始出现对审美现象的心理阐释,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他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用他的形象说法,这是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
从研究对象看,实验心理学把美学研究的重点从传统美学的审美客体和审美对象转向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从研究方法看,它不是采用演绎的方法,从理论出发,推演出一套美学体系,而是采用归纳的方法,从审美体验出发进行概括,最后得出一套观点和理论。美学研究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重要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同时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实验心理学同时兴起的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等心理学理论,它们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努力使美学走向心理学。
如果说实验心理学19世纪开创了文艺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的研究,文艺心理学在20世纪则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各种心理学流派的蓬勃发展给文艺心理学带来生机,形成了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等一系列文艺心理学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它们把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命题,研究对象都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
西方文艺心理学在我国也引起反响。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研究是从接触西方近代心理学开始的,它与我国古代文论有着某种血缘的关系。王国维是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拓荒者,他在20世纪初就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作现象。到了3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其代表是朱光潜。 特别是他的《文艺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指出,他的研究意图是“丢开一切哲学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它的对象是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他所说的“心理事实”就是“美感经验”,
这本书的中心实际上就是对“美感经验特征”的概括。朱光潜认为美感经验是一种凝神的境界,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既要把我的情感移注于物,同时我与物也要保持
浏览完整试题
一定的距离。而且,美感经验是与生理运动有关的,也是富有个性的。显然,朱光潜对美感经验特征的概括是对西方美学移情说、距离说、直觉说的运用,同时也融入中国古代的美学文论,是有自己独到的领悟和见解的。在现代,正是先光潜第一次对审美经验作出系统的理论概括,《文艺心理学》可谓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摘编自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导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文艺审美和文艺心理学思想早在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B.现代实验心理学使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转向了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
C.近现代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用理论的演绎方法来推演出一套审美观点和理论。
D.王国维20世纪初用西方文艺心理学思想探讨文艺创作开启了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大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围绕西方和中国文艺心理学的现象进行论述,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B.文章举“迷狂说”“虚静说”等例子,从一个方面证明文艺心理学思想的古老。
C.文章罗列20世纪流派纷呈的西方美学,意在论说文艺心理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D.文章深度剖析朱光潜的美感经验理论,充分论证了他对中西方美学的融汇与创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较为密切,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现代心理学是难以完成的。
B.文艺心理学认为文艺创造和欣赏都是心理事实,因而把“审美体验”作为研究的核心命题。
C.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理论优于西方,在于他运用西方美学理论的同时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论。
D.鲁迅关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的论述,蕴含着文艺心理学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和动物一样,植物每时每刻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思考着如何生存的现实问题。而与动物不一样的是,植物没有四肢,只能在固定的区域里生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面临着不同的生存考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智慧。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对环境中水分的利用和适应是其维持生存必不可缺少的技能。在这方面,不同植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等“奢侈”环境中的植物,为了克服缺氧环境进化出了长在地表能“呼吸”的根或气生根。然而,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生活在极端干旱区荒漠植物的命可没这么好。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巨大的潜在蒸发量(年均2500~3400毫米)使年均17.4~66.3毫米的降水显得微不足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极少。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多年生植物在此生存繁衍,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维持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着绿洲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生草本植物——疏叶骆驼刺便是极端干旱区的建群种之一,因其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而得名。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骆驼刺将来之不易的水分输送到地上的枝叶进行光合生产。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部分用于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维持了细胞的正常运转,同时,部分叶片退化成了刺(同化枝),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刺的演化还可以通过减少昆虫与动物的采食行为来保存自己。
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适宜的地方破土长出新的植株,这种家族扩大的策略被称为“克隆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经常看到一丛丛骆驼刺彼此分离生长,但实际上它们的地下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彼此间交换着水分和养分。
那么,骆驼刺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繁殖方式呢?这是因为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表层土壤含水量极低,种子萌发十分困难。即使能幸运地被季节性洪水滋润并生根发芽,但洪水过境后,幼苗还没来得及向下扎根,体内水分就被炙热干燥的空气剥夺了。生下来容易,活下去难。因此,种子繁殖根本无法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故而,一根根横向生长的根系悄悄地出现了,它们伺机而动,寻找适宜的机会破土而出,最终形成了由一株株地下部分彼此相连的植株组成的大家庭。这种繁殖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面积,使骆驼刺能生产更多的能量和物质用于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在面对地下水位下降等不利环境时,生存空间的拓展也为整个家族增加了生的希望。
既然克隆生殖这么好,而种子繁殖全靠命,那为什么骆驼刺依然保留着开花结果的行为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子的产生或许是骆驼刺对种群扩大的“备选方案”。
独脚难行,独木难支。骆驼刺不仅能化解“吃水难”的问题,而且也积极寻求与微生物建立合作,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养分,虽然占据大气成分的78%,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而一些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根瘤菌),以植物提供的有机物为能量来源,开启了被动技能,不仅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形式,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这种植物-微生物跨界合作的方式在包括骆驼刺在内的豆科植物中较为常见,使它们在极度贫瘠的荒漠中生存了下来。骆驼刺在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也为周边其他植物提供了养分,促进了整个群落的繁荣。
(摘编自张志浩《骆驼刺的生存智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球上的动植物都面临着生存考验,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努力地为活下去积累着自己的生存经验。
B.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是因为降水量小、潜在蒸发量巨大,表层土壤含水量极少。
C.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是骆驼刺为扩大家族而进化的“克隆生殖”的主要器官。
D.骆驼刺能够通过与微生物合作吸收到氮,解决沙漠中“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是豆科植物独有的特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介绍骆驼刺的生存智慧前,先介绍一些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地区的植物的生存之道,主要是为了说明骆驼刺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展开余下试题
B.骆驼刺不仅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还能够防风固沙,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大规模种植骆驼刺就可以治理沙漠。
C.文章在说明骆驼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时,多处运用了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普文的特征。
D.由于荒漠中极度缺水,种子萌发十分困难,骆驼刺主要是靠其根系“克隆生殖”的方式繁殖,种子繁殖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6.骆驼刺的生存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岩(节选)
罗广斌杨益言
“五十七……五十八……”
寒风细雨中,守望在女牢门边的人们,在黑暗中仰头看天,仔细分辨着飞机越过高空的嗡嗡响声。“还在向台湾盗运!今晚上又飞走了五六十架……孙明霞深思着,“敌人慌慌张张,飞来飞去,一定是解放军快进川了!”
牢门边突然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孙明霞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惊喜
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监狱之花”, 站了起来。许多 战友早已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明霞一把抓住江姐的手,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呀!同志们,我们的国家成立了!”
激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片欢乐的低呼,打断了孙明霞的朗读,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明霞!”江姐声音激动,招着手,让大家安静,“你快点念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
“一定是北京!”有人抢先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啊,五星红旗!”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着血迹。
“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一颗红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对,就这么绣。”
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绣起来。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绣好的旗帜,带着无限的喜悦,走到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来临,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
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曲亮的金星,随着红旗飞舞,她充满幸福地说:“让
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江姐激动的目光,转向李青竹。李青竹把“监狱之花”抱在怀里,孩子不知何时已经醒
来,圆圆的眼儿,正望着欢乐的孃孃们。一阵火热的温暖,冲激着江姐的心,她不禁带着红
旗,走向“监狱之花”,轻轻抱起她:“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江姐连连亲着她的脸,眼里盈盈地闪动着火热的泪珠,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
“孩子,快点成长吧!叔叔孃孃们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
“梆梆郴……”
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
“梆梆梆!梆梆梆!”
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
一阵杂乱的皮靴,踏过女牢,粗暴的声音狂喊着:“开门!开门!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
“转移?”孙明霞立刻追问特务:“什么地方?”“白公馆。”特务支吾着。
江姐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异常平静。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带着笑容,站起
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孙明霞不禁感到一种痛楚的迷惘,瞧着江姐,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江姐回过头来,微笑着,“明霞,你看我头上还有乱发吗?”
孙明霞心里涌出无尽的话语,嘴里却简单地回答着:“没有,一丝乱发也没有……”
江姐换上被捕时穿的那件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孙明霞蹲在江姐脚边,轻轻拉平她衣襟上的褶皱,禁不住滴下了眼泪。江姐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她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
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她轻轻走到“监
狱之花”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江姐凝望了她一阵,终于情不自禁地俯身在她脸蛋上吻
了一下。
孙明霞抬起泪眼,凝望着江姐。“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轻轻取下了孙明霞攀在自己肩头上的手,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李青竹点头微笑着,低下头,亲了亲酣睡在身边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到了门口,又回头向牢房内看了一眼。熟悉的牢房,一张小小的条桌,一排干净的碗筷,墙头挂着一块破镜……一张张激动凝泪的战友的脸。
“监狱之花”忽然哇哇地哭了,带着泪水摇动双手,江姐迎上一步用脸温存地亲着她绯红的双颊,孩子伸手扯住江姐的头发,不肯松手。 江姐笑了,又一次吻着孩子:“孃孃回来抱你!”
放开孩子,江姐转身跨出牢门。李青竹站在走廊上,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有删改)
【注】罗广斌,1948年3月由江竹筠(江姐原型)介绍入党;同年9月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杨益言,1948年8月在重庆被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风细雨”“黑暗”“黎明”“浓雾弥漫”等环境描写,既烘托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人物心理活动作了铺垫。
B.“突然出现”的“连续不绝”的“梆声”,打断了江姐与孩子的交流,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也是情节突转的标志。
C.江姐和李青竹的“又回头”和“再也没有回头”,前后对比,表现了她们内心虽有迟疑,却仍然英勇赴死的决绝。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红”是红色,是烈士的鲜血;岩是岩石,象征革命者坚定的意志。“红岩精神”传承至今。
8.小说多次写“监狱之花”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作为一部革命题材的纪实性小说,《红岩》的创作是如何体现“纪实性”和“文学性”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武帝元光五年,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zāng)柯江。是时,邛、筰(zuó)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邛、筰、冉、駹(máng)、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天子大说。是时,巴、蜀四郡凿山通西南夷道,千馀里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暑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计,而无功。上患之,诏使公孙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元朔三年冬,以公孙为御史大夫。是时方通西南夷,公孙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元狩元年,北方闭氏、筰,南方闭巂(xī)、昆明。昆明之属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 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B.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C.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D.拜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最初指中国古代东方擅长使用弓箭的部族,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
B.天子是古代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因帝王“受天命而立”,故称其为上天之子。
C.御史大夫为秦朝所设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负责管理钱粮赋税。
D.身毒道是西汉时期开发的通往印度的通道,被称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汉通西南夷,唐蒙首其功,公孙弘继其业,二人均居功至伟、名垂青史。
B.西南各地高山大河阻隔,道路艰险,汉武帝之前长期游离于中央政权统治。
C.滇国、夜郎国首领因道不通与外界隔绝,缺乏交流,夜郎自大,自以为是。
D.为通滇国,汉朝于长安开凿昆明池,建造楼船,练习水战,准备讨伐昆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报,上以为犍为郡。
(2)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闲行
曾巩
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①称闲行。
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注】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成闲居常服。明朝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郊野之外的小路上草软沙乐,天气晴好,诗人拄着竹杖戴着乌帽悠闲出行。
B.鸟啼、风声、水声从听觉着笔,生动形象,“穿”和“送”二字尤为传神。
C.“转觉”意为突然觉得,诗人于郊外闲行之时顿悟人生,两字领起后四句。
D.诗的前两联写出诗人惬意愉悦的心情,而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
15.本诗的“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主张哪怕决定生死的一箪食一豆羹,如果施舍者“”,那么路上的饥民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乞丐吃,那么“”。
(2)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强调,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不可随意取用;但自然却是无限的,因为它“,”。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元嘉皇帝刘义隆想学霍去病“”建功立业,但因草率出兵,结果却“”的典故,劝诫南宋统治者要准备充分、不可轻敌冒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国潮餐饮、沉浸式餐饮等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伪高端的“食金”餐饮更是。有商家给食物“穿金戴银”,借机抬高身价。价值5元的冰淇淋,配上几片金箔后能卖到58元,一块覆盖薄薄一层金箔的巧克力甚至可以卖到12万元,这类食品价格贵得离谱,反而让很多人。
从科学角度来说,( ),亦即实际上金箔并不能被我们吸收。黄金既没有任何营养,又不会改善食品的口感,也不能增加食品的储存时间,可见“食金”有益之说纯属。事实证明,制售金箔类食品是对伪科学的推波助澜,也带偏了社会认知。
有消费者说,“吃之前一定会拍照,然后在网上分享,感觉很有面子。”与其说是商家利用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如说是尊重消费者的虚荣心、跟风心理搞怪味营销,这种以食品添加金银箔粉为噱头宣扬拜金主义的行为,完全与当前全社会倡导的勤俭节约的餐饮文化。那些热衷食金的人也当明白,必须远离舌尖上的拜“金”主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甚嚣尘上争先恐后无稽之谈背道而驰
B.与日俱增争先恐后信口雌黄适得其反
C.甚嚣尘上 趋之若鹜 无稽之谈背道而驰
D.与日俱增趋之若鹜借口雌黄适得其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不会在胃酸作用下跟氢离子发生反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元素。
B.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元素,不会在胃酸作用下跟氢离子发生反应。
C.在胃酸作用下不会跟氢离子发生反应的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元素。
D.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元素,在胃酸作用下氢离子不会跟它发生反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商家与其说是尊重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如说是利用消费者的虚荣心、跟风心理搞怪味营销
B.商家与其说是利用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如说是尊重消费者的虚荣心、跟风心理搞怪味营销
C.与其说是商家尊重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如说是利用消费者的虚荣心、跟风心理搞怪味营销
D.与其说尊重消费者消费意愿的是商家,不如说利用消费者的虚荣心、跟风心理搞怪味营销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使用数字货币需要先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数字货币APP 钱包,这个货币钱包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微信和支付宝必须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支付或交易,而数字货币钱包 ① ,只要把两个手机拿来碰一碰就完成了支付及交易。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你手机装有数字货币APP钱包, ② ,比如大山、大漠、太空等等。以后我们购物、旅游、吃饭、娱乐等, ③ ,就完全可以了,不用担心有无网络,也无需带着现金,这是何等的方便啊。
从宣告试点以来,央行数字货币无疑成为今年的“网红”,受到全民关注。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会替代一部分现金,但不会全部取代现金纸币,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将长期共存,纸币和数字货币
上一篇: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九)语文试题
下一篇: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云南省2022”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