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1  2022-05-1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素养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一语文学科素养测试一
(2021.08)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杂交,这种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1. 下列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 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 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D. 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而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转基因作物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人们发现它会破坏生物种群,已使生态系统失衡。
B. 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的优点,因此在其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更能保护自然环境。


浏览完整试题C.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各地爆发了作物疫病,比如1864年爱尔兰马铃薯的枯死病。
D. 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可能会漂移,传给野生亲缘种,这种杂交会产生严重后果,难以控制。
3.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 ①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②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句话说明的是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并非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A.“但人们发现它会破坏生物种群,已使生态系统失衡”错误。对应的是4段,这两段阐明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原文说这种影响“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这是一种潜在的危害,是一种推测。选项表述的“人们发现”,“已使”与之不符。
B.“不需要使用农药,更能保护自然环境”错误。对应的内容是第5段“专家警告……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选项说转基因作物不需要使用农药,原文说转基因生物会使害虫产生抵抗性,“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
C.“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各地爆发了作物疫病,比如1864年爱尔兰马铃薯的枯死病”错误。对应的是第5段。这一段举例说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巨大危害。但所举的例子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
第2、3段论述的是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①新基因的转入,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②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③转基因食品使人体产生抗药性④转基因食品会改变食物的营养品质。
文章第4、5、6段论述的是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①转基因食品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②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③转基因作物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④基因漂移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 玉 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 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 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 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 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 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展开余下试题C. 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5. 作者在第②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苦瓜之美的?请结合文本简析。
6.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
6. 作者通过写看苦瓜树,表现了自己在田里看到颗颗白玉般苦瓜的喜悦激动之情;通过对买苦瓜的描述,表明了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观点。与第②段照应(与前文的“白玉苦瓜”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错误。作者并没有劝诫世人,这只是他的一些生活感悟,选项说法牵强附会,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作者在第②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苦瓜之美”,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第②段,筛选出描写苦瓜之美的句子,进行分析。第②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直接描写苦瓜之美,“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其中,“晶润透明”“卵形的疣状”都是看到的,是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仿佛是白玉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则是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第二层是侧面描写苦瓜之美,先是由苦瓜联想到“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接着又联想到“翠玉白菜”,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苦瓜的质地。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⑨段写了看苦瓜树,作者写从树上摘下苦瓜“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表达出看到苦瓜时的喜悦激动之情。第⑩段写了买苦瓜,写苦瓜放置几天后再吃,已经没有苦味了,于是作者得到感悟:“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从结构上来看,这两段写作者眼见从树上摘下的苦瓜像“一颗颗白玉”,与上文写到的“仿佛是白玉一般”形成了呼应,起到了使结构严谨的作用。
【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整本书阅读(15分)
7. 填空。
(1)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 ),探春的父亲是( ),惜春的父亲是( )。
(2)《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 )的( )和( )的( ),“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 )和( )的“还泪之说”。(请在空中填写人名及物名)
【7题答案】
【答案】 ①. 贾赦 ②. 贾政 ③. 贾敬 ④. 薛宝钗 ⑤. 金锁 ⑥. 贾宝玉 ⑦. 通灵宝玉 ⑧. 神瑛侍者 ⑨. 绛珠仙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名著内容的能力。
略。
8. 在贾府中,有谁痛骂袭人等是“忘了本的小娼妇”,“装狐媚子哄宝玉”?
A. 王善保家的
B 赵姨娘
C. 秋桐
D. 李嬷嬷
【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在贾府中,有谁痛骂袭人等是‘忘了本的小娼妇’,‘装狐媚子哄宝玉’”,然后分析选项,明确选项考查的名著是什么,考查的方向是什么,再有针对性地分析辨别。
D项,应是李嬷嬷,在贾府中,骂袭人等是“忘了本的小娼妇”“装狐媚子哄宝玉”的是李嬷嬷,也是宝玉的奶妈。
故选D。
9.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9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
由提示语“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可知,贾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大如雀卵,灿如明霞,莹润如酥,正面刻着“通灵宝玉”四字,还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背面刻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故选A。
三、古诗文阅读(29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多。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10.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 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 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11. 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 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 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 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10~13题答案】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3分)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3分)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含义。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的“虞”:忧虑,担心,而不是“欺骗”。句意为:我担心到这里的子孙或许不知道。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目要求有两点,一是“间接”表现,二是龙洞“艰险”,其他内容不属于选题范围。①②表现洞中光线昏暗,④表现洞的深度,这些都不是题目要求范围之内的。③⑤⑥是通过游览龙洞的人的惊骇表现来侧面表现龙洞艰险,属于题目要求范围之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
C.“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的说法错误。在洞外饮酒的人“举酒酌穴”,并非为入洞游玩的人喝。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第一句赋分点:“初”,起初;“若”,好像;“步”,步行。
第二句赋分点:“白”,报告、禀报;“遣”,派遣;“下”,救下。
参考译文:
历下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龙洞的景色更加优美。龙洞在城东南三十里处,原来的名字叫禹登山。按照《九域志》,大禹在这里治水,由此得名。龙洞山中有潭,经常有云气出现,干旱的时候祈祷就能降雨,前朝曾封这里的神为灵慧公。在潭的前面,层叠的山峰高耸,分别叫锦屏、独秀、三秀,出家人居住在这里。从锦屏到佛刹山,高而险的山环绕着,飞鸟仅能到它们的一半高。靠近山的地方有龛屋,深邃而广阔可容纳几十人,周围镌刻了很多佛像。战乱,逃乱的人大多数在这里。靠近山的地方有上下两个洞穴,下面的在旁边,向东蜿蜒着可以出去,它叫做龙洞,就是这个洞穴。它看上去幽深遥远。
我想和一同来的几个人进去游览。有人说这里面非常黑,没有烛火不能进去,于是派仆人点燃束茭在前面引路。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一会儿,(就得)低头了;一会儿,(就得)弯腰了;又一会儿,(就得)用膝盖行走了;又一会儿,就得匍匐了;又一会儿,就得全体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进了。恰逢用来引路的火把熄灭了,浓烟充满整个洞中。想要退出,身体不容许;向前行进,前面狭窄,并且有浓烟,于是闭紧嘴、捂鼻子、止住呼吸。心里很害怕惊恐,自以为要在这里丧命,不能再出去了。我大声叫他们前进,众人因为烟的缘故,没有出声回应我的人,心里更加害怕了。我正好在前面,忽然看见一点光,认为这个洞的出口在这里,奋力投身向出口处,像鱼跳水一样向那里移动,最终得以舒适地出来。像这样的距离,仅有一里左右。集合完,有哭的,恨的,骂的,互相嘲笑的,以脚跺地后悔的,用力呼吸的,因幸运地活着而高兴的以手覆额的,脱帽光着头详述他的狼狈相的。只有导游一个人年龄最小,身形瘦小,最先出来,好像没有受苦,看见众人都害怕担忧,也害怕的没力气了。在洞外宴饮的人,就举杯让进洞的人喝酒,每人喝了两杯。虽然有客气不饮的,也一定要他将酒倒在地上,称为定心饮。
我因此默默回忆,从前韩文公登华山,到达顶峰,受阻不能返回,放声大哭了好几天。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怀疑没有这件事。从今天的事来看,那么韩文公的大哭不是假的了。唉,不登高山、不到深渊,前面圣人的教训明显,而我们这些人把它当做游乐,使父母所给的身体几乎像死了一样感觉不到悲伤。这是不能做的事,如果死了也不能忘记。我担心到这里的子孙或许不知道,错误地到这里,因此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诉他们。到洞里游览的有七个人,某官某;在洞外坐着宴饮的有四个人,某官某,共有十一个人。时间是延祐龙集丁巳年八月。
(二)(6分)
1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 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
【1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错误。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
故选D。
15. 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
“怅寥廓”是动宾结构,谓语动词“怅”和宾语“寥廓”之间要断开。“问苍茫大地”也是动宾结构,谓语动词“问”和宾语“苍茫大地”之间要断开,排除BD。“谁主沉浮”是主谓结构,主语“谁”和谓语部分“主沉浮”之间要断开。排除A。
译文:面对着无边无际 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故选C。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6. 默写。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3)看万山红遍,层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平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