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84 2022-05-11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
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ā)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uāng)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鲁迅先生的话字字箴言,至今震聋发聩,引人沉思。
B. 诗歌欣赏,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脉膊,追求诗的意境美;要驰骋(chěng)想象的翅膀,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jiè)美;要反复涵泳,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
C. 接种(zhòng)疫苗才是战胜疫情的利器,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迫在眉睫,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及时阻遏(è)疫情传播、蔓延的势头。
D. 国学经典,是赓(gēng)续中华文明的主要载(zǎi)体。现代社会,知识信息高速传播,应接不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凝神屏气,研习传统文化,找回文化身份。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搽”应读chá;“震聋发聩”的“震”应为“振”。
B.“脉膊” “膊”应为“搏”。
D.“载体”的“载”应读zài。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里,小到器物的形制、花纹,大到建筑、街景和仪仗场面,都尽量趋近“历史原貌”,为此甚至要运用学术考证的最新成果。当然,与细致严谨的器物考证、不惜工本的场景还原相比,历史事件的文化意义、历史人物秉持的思想观念与信仰追求,却往往被含糊敷衍过去,那些理应体现人物思想、文化理念的关键性情节处理得令人不知所云,以致谬误荒唐。
【乙】
精神、思想和文化理念是历史题材作品的“意义”内核,以上这种“重物不重心”、重形式轻内容的处理让内核形同虚设。【丙】观众无缘知道人物思想之复杂,历史精神之可贵,文化价值之丰富,无法亲近这些精神性的内核,便无法与历史平等对话,更无法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可以说,“意义”的缺席,隔断了很多历史题材作品通往经典的道路。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趋近 B. 当然 C. 不知所云 D. 缺席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2~3题答案】
【答案】2. B 3. C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趋近,接近或接受一种刺激物或刺激情境的倾向,趋向或走向统一或一致。这里形容电影里的器物场景要接近历史原貌,使用正确。
B.当然,副词,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本词前的语意是电影里的器物场景接近历史原貌,后面的意思是“历史事件的文化意义、历史人物秉持的思想观念与信仰追求,却往往被含糊敷衍过去”,前后语意是转折关系,因此不能用“当然”,“当然”应为“然而”。
C.不知所云,指言语紊乱、空泛。形容人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这里形容电影里的关键性情节处理得让人看不懂,使用正确。
D.缺席,未出席;该到未到 这里指“意义”没有表现出来,使用正确。
故选B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思想之复杂,历史精神之可贵,文化价值之丰富”中逗号使用错误,应改为顿号。
故选C。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 电影《长津湖》根据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故事。
B. 千百年来,对于作品与作家德行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探讨从未中断过。一个文学工作者道德品行的高低,决定了其文学生涯的长度和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C.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进一步检验了新一代我国舱外航天服的功能,也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
D. 在赵心童师从斯诺克教父伍文忠之后,进步巨大,本赛季首次夺得英锦赛冠军,成为继丁俊晖、颜丙涛后第三位捧起斯诺克三大赛冠军奖杯的中国选手。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根据……为背景”句式杂糅,“根据”要改为“以”;
C.语序不当,要将“我国”置于“新一代”之前;
D.成分残缺,要将“赵心童”置于句首。
故选B。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看戏是一种艺术欣赏活动。关于艺术欣赏,古今中外有许多精彩论述,涉及欣赏对象、欣赏主体、欣赏方式等一系列内容。就戏剧而言,____?首先是舞台艺术,即由演员、舞美、灯光、音响等合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也许你会问:读剧本算不算戏剧欣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___,它的内容是写在纸上的,可以“阅读”,但不能“观看”,这一点跟小说、诗歌、散文欣赏并无太大区别。所以,____,而不是戏剧欣赏,尽管它跟戏剧有关。
【5题答案】
【答案】 ①. 欣赏对象是什么 ②. 剧本是一种语言艺术 ③. 读剧本是文学欣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空:由观点句“看戏是一种艺术欣赏活动”可见下文主要谈关于戏剧欣赏的话题,再由上文的普遍性介绍——“关于艺术欣赏,古今中外有许多精彩论述,涉及欣赏对象、欣赏主体、欣赏方式等一系列内容”和下文的答案——“首先是舞台艺术,即由演员、舞美、灯光、音响等合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推出“就戏剧而言”后应该设置一个问题,为“欣赏对象是什么”。
第二空:结合“因为”一词可知空处应该填原因方面的内容,再结合“它的内容是写在纸上的,可以“阅读”,但不能‘观看’,这一点跟小说、诗歌、散文欣赏并无太大区别”确定空处应该填“语言”艺术方面,于是得出答案:剧本是一种语言艺术。
第三空:结合“所以”分析,空处填结果,照应上文问题“读剧本算不算戏剧欣赏呢?”确定话题为“读剧本”,再由后文“而不是戏剧欣赏,尽管它跟戏剧有关”,可知空处应该有“是”之类的词语,由上文“这一点跟小说、诗歌、散文欣赏并无太大区别”确定内容方面属于“文学欣赏”,于是得出答案:读剧本是文学欣赏。
6. 下图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宣传海报,该海报以红色为主色调,以钢笔为主体,钢笔中间是紧握拳头的手臂。请阐释其内涵。
【提示】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6题答案】
【答案】①钢笔寓意用笔宣传先进文化、革命思想以唤醒国人;拳头寓意团结、力量。两者结合寓示着革命青年用笔唤醒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②背景用红色渲染,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有厚重的历史感。
③整幅画面充分体现了“觉醒年代”的时代主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先从提示内容入手分析,此处交代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再从《青年杂志》《新青年》的产生意义来分析,《青年杂志》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陈独秀主编。陈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新青年》是在 20 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从以上内容可知,此部作品主要展现的是宣传先进文化、革命思想以唤醒国人,而钢笔的寓意就在于此;再分析拳头,拳头本身就是团结、力量的象征,此处钢笔为主体,再配以拳头的造型,则寓示着革命青年用笔唤醒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接下来分析背景,宣传海报以红色为主色调,是因为红色代表热情、革命者的激情,使得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而且红色是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就更能让这一宣传革命的主题鲜明起来。
因此从整幅海报的设计来看,这就是时代主题的一种呈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电子竞技,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结合的比拼。通过电子竞技,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并且职业电竞对体力也有较高要求。电子竞技也是一种职业,和棋艺等非电子游戏比赛类似,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在电竞项目上,中国之所以能居世界一流水平,首先是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很好。2020年,全球电竞观众将近5亿,而中国就有1.6亿,占了1/3。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电竞运动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世界足球产业兴起时,中国还处在鸦片战争时期;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篮球时,中国也没有太多资源投入这项运动;但电竞运动在2000年左右兴起时,中国的国力已经不同往昔。第一个世界性电竞大赛WCG在2000年创立,中国战队在2004年就拿到了冠军。电竞运动,是这一代年轻人的主场。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放眼未来,电竞产业要想“上高地”,既需要大胆尝试“秀操作”,更需要耐心运营“稳发育”。
在产业方面,电竞产业要告别“草莽”,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近年来,电竞产业的边界越来越宽,与数字技术、餐饮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结合日益密切。发展空间的拓展,将为电竞发展赢得更多未来。
在人才方面,电竞行业要提升专业化水平,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电子竞技不仅有舞台上的选手,也离不开教练员、运营管理人员、解说员等“行当”。随着产业发展的需求、职业标准的出台,电竞人才培养也要走向规范化、职业化。
在社会认知方面,要继续为电子竞技“正名”。玩游戏与打电竞并不能画等号,加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与促进电子竞技发展也并不矛盾。只有让更多人认识电竞、了解电竞,才能为电子竞技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电竞行业也需要抵制赌博、假赛等不法行为,避免“饭圈文化”的入侵,向社会输出更多正能量。
在文化层面,要力争创造更优质的游戏产品。电子竞技所依托的游戏,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更多内容健康、受众广泛的游戏文化产品。2020年,中国游戏海外市场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可以相信,电竞与游戏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抹亮色。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1.10)
材料三:
游戏之中玩家或社会成员之间不仅共享符号意义,有着共同的目标或生活行为焦点,同时也集聚起某种情感。持续的情感能量是维持玩家或社会成员游戏热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游戏中,人们的好胜之心可能会被激发,被激发的好胜心和游戏热情容易导致沉迷或成瘾问题。游戏世界里的“国王”在现实生活里可能一贫如洗,巨大的感知差异让人们的焦虑状态也愈发严重,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去网上“觅食”——在网络的游戏中寻找存在感。这种存在感很大程度上来自网络世界里带给他的正反馈。
无论是源于社交平台,还是来自网络游戏,正反馈都能让行为者的自我存在感得到加强。当玩家或社会成员越来越认可花时间或花金钱收获网络正反馈,加上边际递减效应的存在,就会不知不觉地花更多的钱和时间去努力收获这种正反馈,这就很容易形成沉迷或成瘾问题。
(摘编自王水雄《从“游戏社会化”到“社会游戏化”——网络时代的游戏化社会来临》,选自《探索与争鸣》2019年10期)
7. 下列对“电子竞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1世纪以来,电竞运动在全球兴起,我国在2003年11月18日将电竞列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后,电竞运动蓬勃发展。
B. 有人误将电竞运动等同于玩游戏,它作为体育项目,是以电子设备为运动器械的人与人之间在智力或体力上的对抗。
C. 中国的电竞运动已居世界一流水平,但作为电竞产业,也存在“草莽化”问题,尚未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D. 电子竞技的发展必须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在教练员、运营管理人员、解说员等人才培养方面相对落后。
8.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其他运动相比,中国电竞运动群众基础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正因如此,中国战队在2004年就荣登冠军宝座。
B. 开发更多优质的游戏文化产品,既有利于促进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也有助于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
C. 促进电竞发展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种错误观点还有一定市场,只有改变认知,才能更好促进电竞发展。
D. 人们在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中都可以收获正反馈,如果玩家认可花时间或花金钱的方式去获得正反馈,就可能成瘾。
9. 根据材料三,概括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A
9. ①玩家之间集聚起的情感能量可以维持玩家的游戏热情;②玩家的好胜心③现实和游戏世界的巨大落差;④边际递减效应的存在,促使玩家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去收获正反馈。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 “21世纪以来”时间错误,应为“2000年左右”,“蓬勃发展”并无确切的时间;
B.“智力或体力”错,“或”改为“和”;
D.“相对落后”无中生有,材料二是说“电子竞技不仅有舞台上的选手,也离不开教练员、运营管理人员、解说员等‘行当’”。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正因如此”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中国电竞运动群众基础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分析的是“在电竞项目上,中国之所以能居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因,与“中国战队在2004年就荣登冠军宝座”没有必然因果。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游戏之中玩家或社会成员之间不仅共享符号意义,有着共同的目标或生活行为焦点,同时也集聚起某种情感。持续的情感能量是维持玩家或社会成员游戏热情的重要原因之一”概括出:玩家之间集聚起的情感能量可以维持玩家的游戏热情。
结合“在游戏中,人们的好胜之心可能会被激发,被激发的好胜心和游戏热情容易导致沉迷或成瘾问题”概括出:玩家的好胜心。
结合“游戏世界里的‘国王’在现实生活里可能一贫如洗,巨大的感知差异让人们的焦虑状态也愈发严重,往往会……在网络的游戏中寻找存在感”概括出:现实和游戏世界的巨大落差。
结合“当玩家或社会成员越来越认可花时间或花金钱收获网络正反馈,加上边际递减效应的存在,就会不知不觉地花更多的钱和时间去努力收获这种正反馈,这就很容易形成沉迷或成瘾问题”概括出:边际递减效应的存在,促使玩家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去收获正反馈。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郁金香
张爱玲
①那天晚上姊姊一家都围着无线电听舞台上马连良的转播。宝初不懂戏,听了一会,便下楼来到自己的房间里,没想到有人在里面。他的床被推到屋角里去了,桌椅也挪开了,腾出一块空地来,金香蹲在地下钉被。通客厅的两扇高大的栗色的门暗沉沉的拉上了,如同一面墙。地下铺着的一床被面,是玫瑰色的绨,在灯光下闪出两朵极大的荷花,像个五尺见方的红艳的池塘,微微有些红浪。金香赤着脚踏在上面,那境界简直不知道是天上人间。
②宝初呆了一呆,金香一抬头看见了他,微笑着,连忙就站起身来,她有一双圆口布鞋放在旁边地板上,她穿上了鞋,走去把窗台上晾着的几张市民证防疫证拿给他看,皱着眉笑道:“舅老爷,这是在你衣服口袋里的,我洗的时候没看见,连衣裳给扔了水里了!这一张是电车月季票罢?”
③金香却又有点不好意思,道:“我也一半是猜的。”宝初低声道:“你真聪明。”金香道:“从前我们太太有时候一高兴,也教我认两个字——闹着玩儿。”她自谦地一笑,却有一种悲凉的意味。她把那张月季票按在窗台上慢慢的抹平了,道:“这上头小照都掉下来了——”宝初把那一叠文件拿在手里翻着,并没有照片夹在里面。那一张半边脸上打了个蓝色印戳子的二寸照片,是不是给她留了下来呢?她继续说道:“字也糊涂了。我给你晒干还能用罢?”宝初道:“不要紧,反正我也不要用了,我后天就走了。”金香不禁怔住了,轻轻的道:“你走?你上哪儿去呀?”宝初道:“姊夫给我在徐州的银行里找了个事。”金香沉默了一会,倒淡淡的一笑道:“呵,怪不得呢,太太叫我给你钉被,我想这热天要棉被干吗?”
展开余下试题
④说着,她就又去钉被,这回没脱鞋,双膝跪在那玫瑰红的被面上。宝初不由自主的也跟过来,也在她旁边跪下了,仿佛在红毡上。金香别过头去望了望房门口,轻轻道:“你快起来,快起来!”他把她的手握住了,(1)她便低下头去,凑到她缚在腕上的一条手绢子上拭泪。是红泪,因为她脸上的胭脂的缘故。
⑤宝初到底听了她的话,起来了,只在一边徘徊着,半晌方道:“我想……将来等我……事情做得好一点的时候,我我……我想法子……那时候……”金香哭道:“那怎么行呢?”
⑥其实宝初话一说出了口听着便也觉得不像会是真的,可是仍旧嘴硬,道:“有什么不行呢?我是说,等我能自主了……你等着我,好么?”金香摇摇头,极力的收了泪,脸色在两块胭脂底下青得像个青苹果。她又摇了摇头,道:“不是我不肯答应你,我知道不成呀!——哟,你看我糊里糊涂,那么大一根针给我戳了哪儿去了?”越是心慌越找不到,她把棉被一处处捏过来,道:“可别扎了棉花里头去了,那可危险!”宝初便也蹲下身来帮着她找,两人把一床被掀来掀去半天也没找到。“(2)就让这根针给扎死了也好,也一点都不介意”,他心里未免有这样的意念。
⑦然而临走那天她觑空又同他说了一声:“针找到了。”别在她胸前的布衫上。意思他可以放心了,他听了反而有点失望。可是,不都怪他自己么?他也很知道她为什么回得他那么坚决——只是因为他不够坚决的缘故。
⑧坐在黄包车上,扶着个行李卷,膝下压着个箱子,他腾出一只手来伸到裤袋里去,看有没有零碎票子付车钱。一摸,却意外地摸出一只白缎子糊的小夹子,打开来,里头两面都镶着玻璃纸罩子,他的市民证防疫证都给装在里面。那白缎子大概是一双鞋面的零头,缎子的夹层下还生出短短的一截黄纸绊带。设想得非常精细,大约她认为给男人随身携带的东西没有比这更为大方得体的了,可是看上去实在有一点寒酸可笑。也不大合用,与市民证刚刚一样大,尺寸过于准确了,就嫌太小,宝初在火车站上把那些证书拿出来应用过一次之后就没有再筒进去了,因为太麻烦。但总是把它放在手边,混在信纸信封之类的东西一起。那市民证套子隔一个时期便又在那乱七八糟的抽屉中出现一次,被他无意中翻了出来,一看见,心里就是一阵凄惨。然而怎么着也不忍心丢掉它。这样总有两三年,后来还是想了一个很曲折的办法把它送走了。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借了本小说看,非常厚的一本,因为不大通俗,有两页都没有剪开。他把那市民证套子夹在后半本感伤的高潮那一页,把书还到架子上。如果有人喜欢这本书,想必总是比较能够懂得的人。看到这一页的时候的心境,应当是很多怅触的。看见有这样的一个小物件夹在书里,或者会推想到里面的情由也说不定。至少……让人家去摔掉它罢!当时他认为自己这件事做得非常巧妙,过后便觉得十分无聊可笑了。
⑨他渐入中年,终于也结了婚。金香是早已嫁了。
⑩有一年放春假,他单身一个人到上海来看牙齿。牙医生住在一个公寓里,要乘电梯上去。这一天他去,已经有一个小大姐抱着一只狗立在电梯里。宝初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比当初的金香还要年纪小些,不过十五六岁:一双倒挂瓜子眼,一脸惫赖的神气。这时候正有一群娘姨大姐买了菜回来,嘻嘻哈哈乘机一拥而入,开电梯的虽然咕哝着,也就顺便把她们带了上去了。人声嘈杂,宝初仿佛听见人唤了声“金香”,他震了一震,简直疑心是他自己自言自语,叫出声来了。挤得密密层层的,实在无法看见,又不便过分的伸头探脑。但是回想到刚才那些人走进电梯,仿佛就是很普通的一群娘姨大姐,并没有哪一个与众不同的。可见如果是她,也已经变了许多了,沉到茫茫的人海里去,不可辨认了。那么,不看见也罢。电梯门上挖出个小圆窗户,窗上镶着一枝铁梗子的花。只一瞥,便隐没了。再上一层楼,黑暗中又现出一个窗洞,一枝花的黑影斜贯一轮明月。一明,一暗;一明,一暗。
(有删改)
10. 概括画波浪线处的人物心理。
11. 简要梳理金香送给宝初的市民证套子的遭遇。
12. 结合小说,分析宝初对金香的情感态度。
13. 小说首尾都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分析其意蕴。
【10~13题答案】
【答案】10. (1)为宝初即将离开自己而哭,也为自己幻想的爱情即将走向终结而悲哀;(2)宝初对金香的深情及无力改变的无奈。
11. 意外发现——弃之不用——不忍丢掉——夹到图书馆的小说书里(巧妙丢掉)
12. ①充满幻想的激情;②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③始终念念不忘的牵挂。
13. ①钉被时昏暗的环境与红色的被面,一明一暗,既衬托出金香的青春朝气,又暗示他们无法逾越的鸿沟;②电梯里小圆窗户和铁梗子花的明暗变化象征金香和宝初的爱情如昙花一现,便隐入现实的昏暗中,不了了之;③还象征着他们无望的结局与宝初内心长时间的牵挂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心理的能力。
第(1)处画波浪线句子是“她便低下头去,凑到她缚在腕上的一条手绢子上拭泪”,要结合上文宝初和金香的对话分析。宝初告诉金香他后天就要离开家走了,去徐州的银行里做事;虽然宝初让金香等他,许诺将来等他事情做得好一点的时候,能够自主了,再想法子……可是金香两次摇头,说“不是我不肯答应你,我知道不成呀”,这就表明金香从宝初吞吞吐吐的说话中意识到:随着宝初的离开,他们的爱情也将结束了。所以,金香此时为宝初即将离开自己而哭,也为自己幻想的爱情即将走向终结而内心无限悲哀。
第(2)处画波浪线句子是“就让这根针给扎死了也好,也一点都不介意”,这句话是宝初说自己的。要结合上文宝初对金香的态度分析。根据上文说的“宝初不由自主的也跟过来,也在她旁边跪下了,仿佛在红毡上”“他把她的手握住了”“只在一边徘徊着,半晌方道:‘我想……将来等我……事情做得好一点的时候,我我……我想法子……那时候……’”“仍旧嘴硬,道:‘有什么不行呢?我是说,等我能自主了……你等着我,好么’”“越是心慌越找不到,她把棉被一处处捏过来”“宝初便也蹲下身来帮着她找,两人把一床被掀来掀去半天也没找到”分析,宝初对金香的深情及无力改变的无奈。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作品中重要情节结构的能力。
(1)根据“坐在黄包车上,扶着个行李卷,膝下压着个箱子,他腾出一只手来伸到裤袋里去,看有没有零碎票子付车钱。一摸,却意外地摸出一只白缎子糊的小夹子,打开来,里头两面都镶着玻璃纸罩子,他的市民证防疫证都给装在里面”概括,宝初在付车钱时意外发现金香送给的市民证套子。
(2)根据“宝初在火车站上把那些证书拿出来应用过一次之后就没有再筒进去了,因为太麻烦。但总是把它放在手边,混在信纸信封之类的东西一起。那市民证套子隔一个时期便又在那乱七八糟的抽屉中出现一次,被他无意中翻了出来,一看见,心里就是一阵凄惨”分析,宝初把市民证混在信纸信封之类的东西一起,后又放在乱七八糟的抽屉中,这表明他对市民证弃之不用。
(3)根据“怎么着也不忍心丢掉它”分析,直接表明宝初虽然弃之不用,但他又不忍丢
上一篇:
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022学年高三4月教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素养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湖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