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9  2022-05-1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浙北G2期中联考
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
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
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这个阶层不像门阀贵族与下层人民那样等级森严、隔绝严厉,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父,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
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可说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
材料二
自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规规矩矩地画山。中国画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画山,表现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即使作者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几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体发肤,分割不开,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叶、一只鸟,其实都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里说“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风景,山水画也不是风景画。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观看”的对象,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现场——山重水复中,既包含了痛苦的体验,也包含着愿望的实现。人不是外置于“风景”,而是内化于“风景”,身体是“风景”的一部分,“风景”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风景”就不再是“风景”,中国人将它命名为:山水。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简单组合,或者说,它不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们得以透过古人的画卷,看见形态各异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圆转流动,范宽的静穆高远,王希孟的青春浪漫,赵孟頫的明净高古。
(摘编自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
1. 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唐前后,社会生活发生重要变化,宗教意识逐渐衰淡,人世景物日渐有了自己的现实品格,山水也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
B. 山水画契合了当时地主士大夫们的思绪和观念: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
C. 在宋朝,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自然山水满足了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这是山水画成熟于城市生活发达的宋代的全部原因。
D. 审美趣味的变化是社会变异的反映,与现实相适应的哲学思潮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观因素。禅宗的流行带来了山水画的成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阀贵族不同于由乡村而城市的地主士大夫,他们与下层人民隔绝严厉,乡村并未成为这一阶层普遍的情感寄托。
B. 中国山水画追求主客一体,西方风景画主客二分,在西方画家眼中,风景只是他们观看 对象,并不寄予主观感情。
C.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特色,画家的精神内化于自然山水之中。
D. 董源、范宽、王希孟、赵孟頫画作中的山水形态各异,画作风格不一,作品中的山水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
3. 下列题画诗,与材料一画线句中的“基本音调”最契合的一项是( )
A. 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B. 寒玉萧萧风满枝,新泉细火待茶迟。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
C. 水影山光翠荡磨,春风波上听渔歌。垂垂烟柳笼南岸,好着轻舟一钓蓑。
D.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4. 材料一提及“欧洲风景画”,材料二提及“西方风景画”,在文中各有何作用?
5. 游客在故宫参观时,发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形成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 C
4. 将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类比,阐明两者的成熟都是社会变异的曲折反映;引出“风景”与“山水”的比较,指出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将自然与精神相结合的特点。
5. ①中国山水画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画,不是写实的风景;
②中国山水画受“天人合一”的哲学影响,是人的精神的体现,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中唐前后”错,原文是“似应在中唐前后”,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这是……全部原因”错。根据原文“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可知,还有技术因素。
D.“禅宗的流行带来了山水画的成熟”错,原文是“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可见老庄哲学也是原因之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并不寄予主观感情”错。根据原文“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可知,选项中“并不寄予主观感情”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样的表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基本音调”是“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
A.“乞求无得”是归的原因,“满面风霜尘土气”是归的状态,由此可知,应是失意而归,一生偃蹇的遭遇写照。不合要求。
B.由“临镜”“红颜”可知,诗歌的主人公应为女子,“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展现的是时不我待、红颜易逝的担心。不合要求。
C.“水影山光”“春风波上”“垂垂烟柳”展现画面美好的景物,“听渔歌”“好着轻舟一钓蓑”则体现了诗人对渔人寄情山水的快活、自由之情的向往。与“基本音调”的内涵相合。
D.丑石半蹲如猛虎下山,长松倒卧如同水中游龙,是豪放的气概,与“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不合。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山水画,提及“欧洲风景画”“西方风景画”应该是为阐述中国山水画服务。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一第三段提到“欧洲风景画”。由“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可知,这是说欧洲风景画成熟与资本主义的原因,而“如”意思是“像”,“这”指的是前面所说的“中国山水画”,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和“欧洲风景画”二者在成熟方面是有相近性的,二者放在一起构成类比;结合“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可知,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欧洲风景画”,它们的成熟都社会经济生活改变的反映。
材料二第三段一开始提到“西方风景画”,“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接着下文说“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由此可知,因为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引出了下文“风景”和“山水”的比较,如“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现场……”,以此说明古代中国只有山水画而没有风景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的原因,然后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第二段“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第三段“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可知,这些士大夫在山水画中所描述的画面是他们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与现实生活、场景是有距离的,并非写实。
由材料二“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可知,因为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而非客观的地貌图像。
所以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吝啬鬼
莫里哀
阿巴贡 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
雅克师傅 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
阿巴贡 我两个都说。
雅克师傅 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 (捶桌子)先和厨师说。
雅克师傅 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 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 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 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 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 噢,真见鬼!你总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
瓦赖尔 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做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 是的呀。
雅克师傅 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这没你不管的事。
阿巴贡 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
雅克师傅 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 (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
雅克师傅 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 大概十到八个人,不过有八个人就够了,八个人的饭菜足够十个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 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菜,先上汤,然后再上菜。
阿巴贡 (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 还有烤肉……
阿巴贡 (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
雅克师傅 还有甜食……
瓦赖尔 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 (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
瓦赖尔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 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字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
瓦赖尔 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
阿巴贡 去办吧。
雅克师傅 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阿巴贡 (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
瓦赖尔 就交给我来办吧!
阿巴贡 (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
雅克师傅 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他又穿上了他的罩褂)说吧……
阿巴贡 (生气,握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配好,我要去集市!
雅克师傅 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阿巴贡 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
雅克师傅 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几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
阿巴贡 (走向雅克)去一趟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
雅克师傅 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唤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
瓦赖尔 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 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瓦赖尔 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
雅克师傅 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
阿巴贡 (握拳,生气)住嘴!
雅克师傅 不不不,我受不了溜须拍马的人。不不,我每天看见他干事我就生气。他没完没了的检查面包、油、木柴、盐,还有蜡烛,这些都是为了拍您的马屁!他为了讨您的喜欢,我就是受不了!我生气每天听到别人对您的评价,因为我对您还是有感情的,尽管我也说过您,但是除了那几匹马,您是我最喜欢的人了。
阿巴贡 (对瓦赖尔挥手)去。
阿巴贡 雅克师傅,你能告诉我,别人都说我些什么吗?
雅克师傅 请原谅,先生,我知道您肯定会发火的。
阿巴贡 绝对不会!相反我会很高兴的,我会很高兴,我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评论我的?
雅克师傅 老爷,既然您愿意听,那么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您好了。他们从各方面挖苦您、讥笑您,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说您的坏话。没完没了的编造您吝啬的故事。有人说,您让人印刷了一个很特别的日历,把每个季节的守斋期延长了一倍,为的是强迫您的家人多吃几天斋;有人说,在年底发赏金的时候,或者您要辞退仆人的时候,总是要跟仆人找碰吵一架,为的是找个理由,不给他们一分钱;还有人说,您曾经把邻居的一只猫告上了法庭,那是因为这只猫偷吃了您家里未吃完的一块羊腿肉;还有人撞见您,在半夜跑到自家的马厩里,偷吃自己家马的燕麦,结果被在我之前的那个车夫痛打了一顿,而您在黑夜里只得自认倒霉,自讨苦吃。您还让我说吗?您愿意听我说吗?您想让我说吗?不管到什么地方,您都成了大家的笑料和话柄。大家说您的时候都用您的外号,什么吝啬鬼,守财奴,刻薄鬼,还有吸血鬼。


展开余下试题阿巴贡 (狠狠地揍他)你这个蠢货!笨蛋!下流坯!
6. 对文中划线句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是指阿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
B.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对这句的认可体现了阿巴贡的无知。
C. “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巴贡。
D. “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是讽刺瓦赖尔能言善辩,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巴贡。
7. 下列选项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曾说,喜剧就是将社会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莫里哀将阿巴贡痴迷金钱的丑陋本质展现给人看,使人们在厌恶、否定丑陋之中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
B. 文章所选段落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充分描写了主人公阿巴贡嗜钱如命、生性多疑、虚伪丑陋、贪婪狠毒、极端吝啬的典型形象。
C. 选文中阿巴贡的吝啬不仅表现在他对朋友的小气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与动物猫、马的争斗中,其吝啬的根源无疑是对金钱的强烈的操控欲望。
D. 选文中阿巴贡自己爱钱如命,却不允许雅克师傅提钱,暴露出了他的虚伪。想从雅克师傅那里听到别人对他的评论,听完又暴怒,也验证了这点。
8. 雅克师傅的一脱一穿,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分析。
9.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吝啬鬼形象以达到喜剧效果?
【6~9题答案】
【答案】6. C 7. B
8. ①表达了他对阿巴贡让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差事的不满。②间接讽刺了阿巴贡的贪婪吝啬,令人发笑,有很好的喜剧效果。
9. ①制造自相矛盾的行为:文中阿巴贡众多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构成了富有喜剧的冲突,形成了荒诞的喜剧效果。
②运用夸张诙谐的语言:文中人物阿巴贡台词运用夸张手法,产生讽刺效果,凸显其可笑形象。
③运用漫画式手法,抓住阿巴贡极度吝啬这一特质,进行反复勾勒,形成喜剧效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戏剧潜台词的含意的能力。
C.“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巴贡”错。瓦赖尔是讽刺雅克师傅也像自己说“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讲大道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心理”错,文章没有用到心理描写。这部戏剧中主要是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中有写动作表情,如“握拳,生气”“对瓦赖尔挥手”等,但是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相关情节表达效果的能力。
雅克师傅是阿巴贡的厨师兼马车夫,他对阿巴贡的吝啬怀有不满,文中通过他的唠叨已经体现出这一点。而阿巴贡跟他说话时,他说“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在阿巴贡吩咐他做厨师的事时脱掉马车夫的衣服,在阿巴贡吩咐他车夫的事时又穿上,这是以行动表达他对阿巴贡让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差事的不满;
雅克师傅的一脱一穿有很好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间接感受到作者对阿巴贡的贪婪吝啬的讽刺,极具舞台喜剧效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技巧的能力。
从情节看,文中的好多情节都自相矛盾。如阿巴贡要请客,而且人不少,“大概十到八个人”,但是他又不愿意花钱,要求做八个人的食物给十个人吃,而且还“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他也养着马,却不给马吃的东西,把马饿的快要死了;他也有厨师和马车夫,却只肯让一个人身兼二职。这些自相矛盾的行为构成了富有喜剧的冲突,形成了荒诞的喜剧效果;
从语言看,文中很多语言运用夸张手法,形成诙谐的语言效果。如阿巴贡的语言“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吃个烤肉就被他认为会倾家荡产,这是夸张手法的运用;“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反复提到“钱”,用反复手法突显出他对于“钱”的看重,产生讽刺效果,凸显其可笑形象;
从人物塑造看,本文通过人物一系列有违常理的做法来突显喜剧效果。如结尾处通过雅克师傅之口说的“有人说,您让人印刷了一个很特别的日历,把每个季节的守斋期延长了一倍……有人说,在年底发赏金的时候,或者您要辞退仆人的时候……还有人说,您曾经把邻居的一只猫告上了法庭……还有人撞见您,在半夜跑到自家的马厩里,偷吃自己家马的燕麦,结果被在我之前的那个车夫痛打了一顿……”等,这些漫画式手法超出常理,极端夸张搞笑,凸显阿巴贡极度的吝啬,形成喜剧、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浙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