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6  2022-05-1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4月高考科目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浙江省高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
语文
(2022年4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散文给羸(1éi)弱无力、视野狭隘、囿(yù)于个人悲欢的散文注入了强心剂,以思虑深远和格局开阔取胜,适应了社会转形期间知识大众的心理向度和精神需求。
B. 莫扎特生前在家乡饱经冷落,屡受排挤,可谓命途多舛(chuǎn),但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挫(cuò)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心绪的隐秘,这确乎是一桩过于奇妙的事情。
C. 明代晚期的十里秦淮,商业文明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科考举子的集聚迸(bèn)发出朝议的力量,温柔乡里的歌女仿佛主持沙龙的名媛,令声气相通者有了恣(zì)意批判的空间。
D. 有关《王者荣耀》的争论,泾(jīng)渭分明:一派从资本视角力捧,称颂其吸金能力封神,是手游届的荣耀;一派从教育视角批判,认定其茶(tú)毒学生,堪称教育领域的毒药。
【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转形期”的“形”应为“型”,“囿”应读yòu。
C.“迸”应读bèng。
D.“手游届”的“届”应为“界”,“茶毒”的“茶”应为“荼”。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两题。
[甲]早期的“单元”就是教学内容的单位,主要涉及教什么——即教育的前端。一百年前课程诞生之后,特别是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单元”一词尽管依然沿用,但其含义有所变化,即从有组织的内容单位走向了经过设计的活动单位,也叫经验单位,可以称之为教育的中端。后来的几十年,“单元”一词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中渡过,[乙]直至21世纪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人们从“课程视角、学习立场”上重新激活了单元概念,让单元成为一个学习单位,对接素养目标。也许此时的单元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片段的完整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丙]它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前端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端的整个学习过程,后端的素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实践验证。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诞生 B. 尽管 C. 不温不火 D. 渡过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2~3题答案】
【答案】2. D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诞生”:人出生及生日(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也比喻事物形成。此处是说“一百年前课程”产生,使用正确。
B.“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老是、总是;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此处是表示姑且承认“单元”一词依然沿用,和下文“但其含义有所变化”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使用正确。
C.“不温不火”: 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此处是说平和的“状态”,使用正确。
D.“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渡过困难时期”等。此处“‘单元’一词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中……”,是对于时间来说的,应为“度过”。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浏览完整试题甲处破折号与“即”重复,可以删掉破折号。
故选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民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才能温暖群众,凝聚人心,国家发改委将增强社区服务供给,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下沉到社区。
B. 唐末的县令大多出身武人,不关心百姓疾苦,吏治崩坏,而宋代儒生则多以天下为己任,经由科举这一路径重建政治秩序,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是百姓所企盼的。
C. 新冠病毒闯入世界就像疯子当街挥舞着长柄的大刀,几乎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至少是0.5倍速播放,但它同时以2倍速、4倍速,撬动着世界的演变。
D. 虽然中国女足几度陷入低谷,但铿锵玫瑰的精神血脉和技术传统从未消失,当能力、资历和人品都很强的水庆霞被任命为新一届主帅,铿锵玫瑰呈现出重新绽放的势头。
【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了解……”再“增强……”。
B.成分残缺,“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后缺少主语的中心语,应有“的现象”之类的中心词。
D.搭配不当,“资历”“人品”不能搭配“很强”。
故选C。
5. 在空白处分别填入一个陈述句,一个反问句,使语意连贯,逻辑顺畅。
尼罗河都流经沙漠了,为什么没有水土流失?而黄河却这么严重?产生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是一种因果倒置的思维误区。黄河不是水土流失的缔造者,而是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黄”了。尼罗河为什么没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因为它的上游地区植被都还不错,虽然中下游流经的是沙漠区,但降水都几乎没有的沙漠地区,_________________?黄河地区水土流失罪不在黄河,而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松散黄土,季风性气候特性的短期内集中性的大雨量冲刷,加上黄土高原与河谷之间的高度差,雨水裹挟黄土冲进黄河。黄河也顶不住,它就越来越黄了。
【5题答案】
【答案】 ①. 水土流失的受害者 ②. 哪来的水土流失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因果倒置的思维误区”“黄河不是水土流失的缔造者”可知这里应该说的是黄河的“黄”是水土流失的结果,所以黄河是水土流失的受害者,填:水土流失的受害者。注意要求填陈述句。
第二空结合前文“但降水都几乎没有的沙漠地区”可知,既然没有降水,也就无所谓流失,注意这里要求填反问句,可以填:哪来的水土流失呢。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多项科研成果的名称: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空间站叫“天宫”,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太阳检测卫星计划叫“夸父”,海空两栖无人器叫“哪吒”,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叫“悟空”……这种颇具特色的命名形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1)总结以上名称的命名规律。
(2)模仿这种命名,给型号为“C919”的国产大飞机拟定一个名称,并简述命名理由。
【6题答案】
【答案】(1)都是运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各种形象,结合项目或成果自身的特点加以命名。
(2)名称:鲲鹏。
理由:鲲鹏,既有神话性,也有文学性,既符合国产大飞机“大”的特性,也符合大飞机“快”“稳”的特点,用来给大飞机命名,贴切地表现国产飞机自在翱翔的雄姿以及平稳安全的性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总结规律、概括要点的能力。
首先,分析“嫦娥”“玉兔”“祝融”“天宫”“鹊桥”“夸父”“哪吒”“悟空”等可知,这些名称都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关,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各种形象名称,具有形象性和文学性;其次,从这些名称命名的对象来看,“探月工程”“月球车”“火星车”“空间站”“中继通信卫星”“太阳检测卫星计划”“海空两栖无人器”“暗物质粒子探测器”,这些都是中国已经完成的科研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符合其自身特点。由此可知,这些名称的命名规律是,运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各种形象,结合项目或成果自身的特点加以命名。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名称、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C919”是我国首款完全按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大型干线客机,具有我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大”“快”“稳”的特点。“鲲鹏”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它展开翅膀,鼓足气力,奋起而飞,翱翔天际。以“鲲鹏”命名,符合大飞机在天空翱翔的雄姿,展现出安全性、舒适性的性能。名称来源于神话传说,又典出《逍遥游》,兼具神话性和文学性。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因为有域外文学的参照,便把鲁迅故土记忆里朦胧的存在照亮了。这毁誉参半、美丑互照、得之于古风里的神思,民风里的灰暗之迹带来的隐痛,一切都十分复杂地呈现在他的文字里、一面是诅咒,一面有敬意。浙东混沌的语意和生命形态,被一种鲁迅式的智慧过滤了。
从鬼魂文化与地域语境里考察国人灵魂的特色,自然是他的一个发现,不过此间看出他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对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阴间鬼神意象,带着好奇心和欣赏的态度;一方面对这些鬼文化给“下等人”日常生活带来惊恐与不幸,深深愤怒又深表同情。《无常》与《祝福》的两种形态和两种审美效应,都可以证明他内心对绍兴文化的复杂态度,而那些陋俗对人的戕害,是远远超过这些遗存所保留的审美快感的。小说所虚构的未庄、鲁镇,不乏奴才的破坏和寇盗的破坏。古人的传统如何演化为木然的人生意蕴,他都有描述。读者一面会为“下等人”的悲剧哀恸,一面对那里的古风持有敬意。这种互为否定的存在性,能够看出他的哲学。
晚年鲁迅对女吊的赞赏,看重的是这个绍兴的鬼魂带来的血性的美。他在这个形象里发现了迷人的存在。那就是百姓在底层的压迫里,创造了一种神异的存在,她以异样的神色喊出了百姓的苦楚,是有魔力的闪光。此外,《无常》中迎神赛会的诸多鬼神,曾对少年鲁迅有很大的影响。他通过那些表现和绘画形态,发现了表现非人的存在的一种美感。这些,我们在明清以来的文人笔记里,偶尔也看到。但把它们提升到精神的高度来打量者,是从鲁迅开始的。


展开余下试题如果他只是对绍兴民风陶然地摹写,那自然不能发现更多的谣俗秘密。他从风俗里看文化的疑点,捕捉其间非人性的问题,方显示出眼力的独到性。他的小说写的许多风俗,与真的人的生活均无意义。《明天》里的单四嫂子无论怎样用民间礼仪和医术,都无法让孩子起死回生,那些古老的遗风对鲁镇人是徒有其表的。他在散文《父亲的病》中痛斥民间中医的迷信话语方式给人带来的负面因素,置身于强大的民风里,却没有一丝生的希望,收获的仅是绝望。这种非逻辑的审美性,给我们一种新颖怪诞的画面感,其间美丽的图卷有的则得力于绍兴文化的浸泡。我们于此看到了民间性与历史哲学之间晦明不已的关系。
旧俗里可以让儿童开心的存在,还是太有限了。鲁迅对浙东文化里远离儿童心性的遗传颇为不满,他对那些大人化的民间理念,有着刻骨的不快,对《二十四孝图》内在于儒教里的气息,大为不敬。有另一双眼睛在照着那些遗存,似乎发现了其间的大问题。民间的这些图册,如果在没有利害关系的人看来,自然有它好玩的地方,可是一旦与人生结合起来看,则问题多矣。鲁迅清醒地知道,风俗也在吃人,那些奇异的鬼怪,不仅无助于青年快乐地生活,反而将人的快慰消解或者囚禁了。风俗与礼教一体的时候,人性便遭遇到高墙,被隔离于阳光之外。
到了《祝福》那里,风俗与礼教吃人的话题,就面目更清了。杀死祥林嫂的,是看不见的流言和百姓的信仰。死后的诱惑,灵魂的存在,将无法生存者逼向了死亡。绍兴的诗意到此中止,那些古老的、有意味的遗风,对活着的妇女,还有什么慰藉呢?在小说里,鲁镇的环境和遗传,那么深地呈现着,似乎是一种宗教式的图景。那些与冥冥之中的不可知的存在关联的人与事,便有了哲学与诗的意味。在描述故事时,他那么残酷、痛楚,有着柔性的力量,使我们看到了儒家文化所没有的另类笔法,或者不妨说,鲁迅用自己生命的光,把存在的虚无之域照亮了。
(节选自《鲁迅的浙东脾气》)
8. 下列作品中存在“绍兴的诗意”的一项是( )
A. 《祝福》中年终祭祖风俗与百姓信仰。
B. 《明天》中单四嫂子面对的民间礼仪和医术。
C. 《父亲的病》中民间中医的迷信话语方式。
D. 《无常》中所写的迎神赛会时的诸多鬼神。
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域外文学和朦胧的故土记忆都呈现在鲁迅的文字里,他对浙东混沌的语意和生命形态,既有诅咒也有敬意。
B. 《无常》与《祝福》体现了不同的作品形态和审美效应,绍兴的“鬼魂文化”有审美快感,也有陋俗对人的戕害。
C. 鲁迅清醒地看到《二十四孝图》之类图册的大问题:风俗与礼教一体,禁锢人性,无助于青年快乐地生活。
D. 鲁迅的文学世界似乎呈现着宗教式的图景,充满残酷和痛楚,有着柔性的力量,是儒家文化所没有的另类笔法。
10. 文化影响了鲁迅的浙东脾气、精神世界。请根据示例写出下面文化对鲁迅的影响。
示例:域外文学——激发鲁迅悲悯的宗教感
(1)女吊——
(2)绍兴民风——
(3)礼教文化——
【8~10题答案】
【答案】8. D 9. A
10. (1)女吊——促使鲁迅养成反抗压迫的斗士精神。(2)绍兴民风——既有熏陶也使鲁迅认识到民间迷信的巨大影响,必须改变国民的精神。(3)礼教文化——加深礼教吃人的认识,从而对旧礼教进行批判。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最后一段“绍兴的诗意到此中止,那些古老的、有意味的遗风,对活着的妇女,还有什么慰藉呢”可知,“绍兴的诗意”应是绍兴中“古老的、有意味的遗风”,能给人美感和积极影响,体现了鲁迅对绍兴鬼文化肯定的态度。
D.文中“《无常》中迎神赛会的诸多鬼神,曾对少年鲁迅有很大的影响。他通过那些表现和绘画形态,发现了表现非人的存在的一种美感。这些,我们在明清以来的文人笔记里,偶尔也看到。但把它们提升到精神的高度来打量者,是从鲁迅开始的”可知,“《无常》中所写的迎神赛会时的诸多鬼神”表现“非人的存在的一种美感”,鲁迅把“把它们提升到精神的高度”,这与“绍兴的诗意”意思吻合。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域外文学和朦胧的故土记忆都呈现在鲁迅的文字里”错误,根据“因为有域外文学的参照,便把鲁迅故土记忆里朦胧的存在照亮了。这毁誉参半、美丑互照、得之于古风里的神思,民风里的灰暗之迹带来的隐痛,一切都十分复杂地呈现在他的文字里、一面是诅咒,一面有敬意”可知,是“神思”和“隐痛”呈现在他的文字里,不是“域外文学”。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例句“域外文学——激发鲁迅悲悯的宗教感”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写出破折号前面的文化对鲁迅的影响,这一影响要到文中对应的区域筛选信息并概括出来。
根据“晚年鲁迅对女吊的赞赏,看重的是这个绍兴的鬼魂带来的血性的美。他在这个形象里发现了迷人的存在。那就是百姓在底层的压迫里,创造了一种神异的存在,她以异样的神色喊出了百姓的苦楚,是有魔力的闪光”可知,“女吊”促使鲁迅养成反抗压迫的斗士精神。
根据“如果他只是对绍兴民风陶然地摹写,那自然不能发现更多的谣俗秘密”“鲁迅清醒地知道,风俗也在吃人,那些奇异的鬼怪,不仅无助于青年快乐地生活,反而将人的快慰消解或者囚禁了”可知,“绍兴民风”既有熏陶也使鲁迅认识到民间迷信的巨大影响,必须改变国民的精神。
根据“到了《祝福》那里,风俗与礼教吃人的话题,就面目更清了。杀死祥林嫂的,是看不见的流言和百姓的信仰。死后的诱惑,灵魂的存在,将无法生存者逼向了死亡”可知,“礼教文化”加深鲁迅对礼教吃人的认识,从而对旧礼教进行批判。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跑
雷默
马良不骑自行车的时候是个修鞋匠,骑上自行车会变成一个诗人。那天回家,他突然发现村里没有一条好端端的路,自行车骑过去,五脏六腑都快被颠出来了。马良就决定给村里修一条像样的路。
起这个念头还有一个原因,马良跟谁都没有说。他觉得只要把自行车骑得炉火纯青,他那个一腿长一腿短的生理缺陷是可以被掩盖的。要掩盖生理缺陷,他就不能离开自行车,那就需要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路。
马良开始愚公移山似的修路,让村里人惊讶不已,但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说,这是马良在为大家做好事。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看到马良在平整门前的路时,显得很不好意思。给他端一碗热茶,或者送一条擦汗的毛巾,以缓解内心的不安。
马良足足修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一天也没去修鞋铺。等回到修鞋铺时,马良发现浩明一个月前生的气还没消除。
“你这一个月去哪里了?我都快被修鞋的人问瘫痪了。”
“做了一件好事,无偿给村里的路平整了一遍。”
“好端端的修路干什么?这路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我心疼我的自行车。”
“我以为我不会看错人看来还是我错了,三七市历来是个做生意的地方,你去看看,哪个做生意的跟你一样?开业一天,歇业一个月,你有没有职业道德?”
“你说得太严重了,这一个月我又不是游手好闲去了,不是修路去了吗?”
“你为来为去就是为了你那辆自行车,你敢说不是玩物丧志?”
“自行车还了我尊严有什么不好的?我开修鞋铺不就是为了日子能好一点吗?你好像见不得我好啊!”
马良一说完这句话,就开始懊悔,但这句话好像在他心里憋了很久,感觉一张口,它就会溜出来。以前是自己牢牢地看守着,现在心火一大,就跟开闸泄洪一样,它面目狰狞地自己跑出来了,把马良吓了一跳。


展开余下试题浩明的脸转了颜色,他发达的手臂微微地有些颤抖,尴尬的静默之后,他重重地把手里的钟表摔在了桌上精密的零件堆里,又是长时间的沉默。那阵子,马良虽然站在“鸟笼”外面,但他好像也听到了“鸟笼”里各种各样钟表发出的秒针走动的声音。
马良站了一会,随后低着头张罗修鞋铺的开张,他突然听到了这么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去爱你的自行车吧,这个修鞋铺我看也别开了。”
修鞋铺的主意确实是浩明出的,无非在浩明修钟表的工作棚旁边占了一小块地方,凭什么他说不开就不开?马良之前的愧疚像玻璃上的水珠,经过太阳一烤,“嗖”的一下没了踪影,马良感觉自己还添了一肚子的气。
“鞋子我可以不修,以后我开修车行去,反正自行车会越来越多,我不相信开修车行能饿死人!”
“争下去没有意思了,你走吧。”
两个曾经好到无话不说的人,翻起脸来竟然比翻书还快,这是马良没有想到的。不欢而散后,马良迅速收拾了行头,骑上自行车往回走。一路上,他想到前一天还打算有机会捎上浩明,让他也感受一下奔跑的感觉,眼下两个人却分道扬镳了,不禁鼻子发酸,风“斯斯”地叫着,吹着吹着,把他眼泪也吹出来了。
那天,马良骑着自行车驶过了自己的村庄,他大约也怕熟人看到自己哭的模样,就一直往前骑,把自己的村庄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后来有人说起了这个事,说在马路上看见了一个男的,骑着自行车,一边骑一边“嗷嗷”地大哭,动静搞得很大,他们以为是报丧的,还特意目送了很长一段路。
马良那天一直骑到了万家岭。万家岭有两个差不多六十度的坡面,按理说自行车是骑不上那个坡面的,距离太长,很考验脚力。但那天的马良身上被一团火包裹着,歪歪斜斜地被他一直撑到了坡顶。到了坡顶,他整个人已经虚脱,就放任自行车往下坡滑行。
自行车越滑越快,自行车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后来又从野马变成了飞鸟。那时候马良慌了起来,他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行车是不能急刹的,尤其不能刹前轮的刹车。随着一声轻微的爆炸声,马良从车上飞了出去,最终他像只蜷缩起来的动物,滚了好几十米,滚到一堆乱石中才停了下来。
马良被人送到卫生院的时候,里面的医生吓傻了。他浑身上下被血浸泡透了,人处于昏迷的状态,掐人中也不管用。卫生院不敢接,通知了县里的医院,一辆拉着警报的救护车把马良接走了。
马良经过抢救,捡回了一条命,但他那条完好的腿没保住,它已经坏死了。马良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然后拄着拐杖,拖着一条空荡荡的裤腿出院了。
出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辆被好心人送回来的自行车送人了。至于是送的,还是低价转让的,一直在大家的嘴里反复争论,最终也没人敢问马良,这成了一个谜团。
之后,仿佛一夜之间,三七市的马路上多了很多自行车,一个比一个骑得快。大家说,马良的那辆自行车肯定也在里面。
村里人很少看到马良,只有姜太婆偶尔给他送一碗面去。姜太婆说,这是个好人,修完路以后不能忘记他。大家从姜太婆的口中得知,马良用一条半身高的板凳当拐杖,失去一条腿后,他看上去矮了一大截,仿佛跟高位截肢的浩明差不多高了。
浩明在某一天去敲了马良家的门。他在门外敲了很久,也不见人来开,一推发现那扇门虚掩着,推开门,发现里面窗户全关着,黑得很厉害。他冲黑暗中喊了两声马良,也没见回应,他以为马良出去了。走进去,他才发现马良一个人坐在灶台下。马良的眼神有点痴呆,看到人来,他仿佛才反应过来,立刻惊慌了起来。
“是我,浩明,我是浩明!”
马良镇定了一下,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这之后,那个“鸟笼”旁边又出现了修鞋铺的行头,是浩明从他的“鸟笼”里搬出来的。搬完了修鞋的工具,浩明又从“鸟笼”里拿出了很多双鞋子,那些鞋子大部分都是崭新的。
等一切摆完以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马路的尽头,那里仿佛随时会出现一个奔跑的身影。
(节选自雷默小说《奔跑》)
11. 加点处的“哭”各有什么内涵?
(1)一边骑一边“嗷嗷”地大哭
(2)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12. 根据划波浪线的对话,简析两人的性格特点。
13. 赏析小说最后两段的“结尾艺术”。
14. 有人说这篇小说既是个“悲凉”的故事,又是个“悲壮”的故事。说说你的理解。
【11~14题答案】
【答案】11. (1)为好友误解自己伤心委屈。(2)命运打击之后的痛苦,好友重逢的感慨。
12. (1)浩明务实本分,敬业爱岗;不关注新事物,只在意自己的一方天地。(2)马良善良热心,对新事物新生活充满热情;想以骑车的方式克服生理缺陷,找回自由和尊严。
13. (1)“终点”回到“起点”的闭合结构,强化了马良从梦想到失败的过程,突出小说主题。(2)“崭新”的鞋子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3)小说在人们等待“一个奔跑的身影”中戛然而止,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4. (1)故事凸显的是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他们的认命和抗争都处在深深的孤独中。(2)马良为“奔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流露出作者对边缘人悲凉命运的深深同情。(3)马良的结局令人悲伤叹息,但他毕竟为了超越生活的局限奋斗过,让自己灰暗的生活有了亮光。(4)马良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骑车奔跑具有象征内涵,也鼓励了人们,小说结局也有了某种亮色。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两个曾经好到无话不说的人,翻起脸来竟然比翻书还快,这是马良没有想到的……一路上,他想到前一天还打算有机会捎上浩明,让他也感受一下奔跑的感觉,眼下两个人却分道扬镳了,不禁鼻子发酸”可知,第一处“哭”为好友误解自己伤心委屈。
由“马良经过抢救,捡回了一条命,但他那条完好的腿没保住,它已经坏死了”“是我,浩明,我是浩明”可知,第二处的哭是命运打击之后的痛苦,马良的腿没保住,再也骑不了自行车了,还有就是与好友浩明重逢的感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三七市历来是个做生意的地方,你去看看,哪个做生意的跟你一样?开业一天,歇业一个月,你有没有职业道德”可知浩明务实本分,敬业爱岗;
由“你为来为去就是为了你那辆自行车,你敢说不是玩物丧志”“好端端的修路干什么?这路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可知浩明不关注新事物,只在意自己的一方天地。
由“做了一件好事,无偿给村里的路平整了一遍”“我心疼我的自行车”可知马良善良热心,对新事物新生活充满热情;
由“自行车还了我尊严有什么不好的?我开修鞋铺不就是为了日子能好一点吗”可知马良想以骑车的方式克服生理缺陷,找回自由和尊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这之后,那个‘鸟笼’旁边又出现了修鞋铺的行头,是浩明从他的‘鸟笼’里搬出来的”,最后马良又重新开始修鞋,“终点”回到“起点”的闭合结构,强化了马良从梦想到失败的过程,突出小说主题。
“搬完了修鞋的工具,浩明又从‘鸟笼’里拿出了很多双鞋子,那些鞋子大部分都是崭新的”,“崭新”的鞋子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等一切摆完以后,人们把目光投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绍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