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6  2022-05-1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
山东省招远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月考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中的情感逻辑和现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那是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到痛苦的痛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而在性命攸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为常,但没有痛感,相反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


浏览完整试题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自喜呢?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从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
(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构建》)
材料二:
许多作家都在刻意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而成功者往往是少数。一般的写作书上说,这是因为作家没有抓住人物的个性,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共性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才能抓住个性呢?这是要进一步追究的问题。其实个性是一个有广泛概括性的概念,可以有思想的个性,也可以有民族的个性,但这不是人物个性的焦点,人物个性的焦点是情感的个性,亦即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
作家要服从人物,主要是服从人物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有它独特的逻辑性,不但是作家不能任意左右它,就是人物自己的意志和理性也不能随便改变它。
鲁迅虽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但是,他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这一段把关公放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之中。在这以前,作者特别交代,诸葛亮不相信关公能够完成俘虏曹操的任务,而关公却主动要求派遣他去,并且立下了军令状。这对关公的理性来说,已经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了,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作者却听任关公的感情选择了违背理性的行动。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摘编自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追求普遍的共性,这与艺术家的感觉是不同的,甚至有时恰恰是相反的。
B. 鉴赏文学艺术作品要使用情感逻辑还原,因为无理符合审美情感;过于理性,反而不符合情感特点。
C. 小说的情节是一种因果,一般符合“充足理由律”,但从情感逻辑角度看,情节可以违反逻辑因果。
D. 超现实荒诞喜剧是运用扭曲的逻辑,让读者在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领悟其中包含的深邃的道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故而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
B. 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
C. 诗评家严羽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的注释。
D. 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关键,抓住这一点,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3. 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人物性格相对没有达到饱和度的一项( )
A. 小说《水浒传》中,醉闹五台的鲁智深
B. 电视剧《红楼梦》中,怒摔宝玉的贾宝玉
C. 小说《三国演义》中,痛哭典韦的曹操
D. 电视剧《西游记》中,勤挑行李的沙和尚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请运用文中“无理而妙”的观点赏析《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丐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清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
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
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到于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
文本二: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注】朱光潜(1897-1986),当代著名美学家,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是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
6. 下列与文本中加点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颇具魏晋风骨。
B. 丰子恺的画作《月上柳梢头》,据题目可推知,作品描绘的应该是八月十五中秋夜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
C. 黄山谷即黄庭坚,“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D. 朱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画作一样,朱佩弦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意。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B. 本文通过对丰子恺语言、神态、行为等特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统一的画家形象。
C. 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中的真正乐趣。
D. 虽然这篇散文是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但作者对他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流露。
8. 丰子恺的画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9. 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馀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汉、宋之世,多有之矣,孤清而不足以容物,执竞而不足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雨也。乃三子之清,又异于是,劲者自强,慎者自持,和者不流,而固不争也。故璟与姚崇操行异而体国同;怀慎益不欲以孤介自旌,而碍祟之设施;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牍之间也。呜呼!伟矣!杨震也,包拯也,鲁宗道也,轩、海瑞也,使处姚崇、张说、源乾曜、裴曜卿之间,能勿金跃于冶冰结于胸否邪?
夫三子之能清而不激,以永保其身、广益于国者,抑有道矣。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众,竞相奖而交相持,则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此三子者,器量远矣,其身不辱,其志不移,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但以率其固然之俭德,而不以此歆召天下,奉名节为标榜,士固无得而附焉。
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
(节选白王夫之《读通鉴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B.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C.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D.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
B. 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历代称呼多有不同。
C. 泾渭,指泾水和渭水,古人谓泾浊渭清,多用来比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D. 黎民,“民首皆黑”,即“墨面”“黔首”之意,泛指平民百姓,又称黎庶、黎氓、黎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環等三人在开元之世担任宰相,天下平安,被盛称为多士的贞观年间没有这样的清贞之士,汉、宋更是无法企及。
B. 宋環等三人均清廉又稍有不同,宋環有度量,卢怀慎谨慎,都能与姚崇一同治国,张九龄平和,能与李林甫和睦共事。
C. 宋璟等三人决不会将国计民生大事置之度外,但会在行贿请托这样的事情上争论不休,这与汉、宋的狷急之人不同。
D. 宋璟等三人清静而不感情用事,而后代包拯、海瑞等人如果置身于三人的时代,却很难与同僚和谐相处,保身益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
(2)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
14. 作者认为“士人无法阿附清贞之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①
唐 殷尧藩
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①公元805年,刘禹锡因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远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公元815年受征召回京,次年再次被贬同属南方的连州(今广东连州),任刺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遐荒迢递”,写出前往连州路途的遥远艰难,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 “山路”“瘴烟”两个典型意象凸显了沿途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环境特点。
C. “梅花入梦”既写出梅花幽香清雅,同时也赞美了刘禹锡高尚的道德品质。
D. 末句虚写刘禹锡在连州读书耕作的日常生活,语调清新明快,颇具趣味。
16. 诗人为什么觉得刘禹锡此次虽是初去连州,却不会有太浓重的“客里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认为,应该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有朝一日孙何应召进京,足可以在朝廷上向人夸耀自己的政绩的有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性地陈述自己幼时门庭衰微,内外人丁单薄的情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同于往届奥运会,以羊毛绒线编结而成的颁奖花束,将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首次亮相。______的背后,是上百位中国民间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劳动结晶。一束束绒线花,工艺源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将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______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弘扬体育精神和竞技实力的舞台,却也是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会徽、吉祥物、体育图标、火炬、奖牌、火种灯……每一次发布,都给人们带来惊喜,这样的精彩,多因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着强烈的文化自信,承载着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不论是依山而建、形似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还是晶莹剔透、仿佛披着一件冰雪外衣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一座座______、令人赞叹的冬奥场馆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正是文化自信的冬奥______。
18.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出心裁 表现 五光十色 表示
B. 匠心独运 绽放 流光溢彩 表达
C. 独出心裁 绽放 五光十色 表达
D. 匠心独运 表现 流光溢彩 表示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展现体育精神和竞技实力的舞台,却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B.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弘扬体育精神和竞技实力的舞台,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C.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展现体育精神和竞技实力的舞台,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契机。
D.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弘扬体育精神和竞技实力的舞台,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契机。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也有说法认为, ① ,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个节日的佐证。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但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于现在的十一月,拜岁和贺冬其实区别不大。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严格来说, ② 。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活动都放在冬至举行,内容比较丰富,地域不同庆祝方式不同,差异性较大。”她解释道,惯常的民俗活动,大致有为长辈送鞋子,“数九”、画消寒图之类。王娟说,“有一种说法是冬至要祭孔子,会有很隆重的典礼, ③ ;所以冬至跟我们如今说的传统节日新年还是不一样的。”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起初是庆祝新春的开始,才有了冬至节。
B. 人们过冬至节,新的一年才开始到来。
C. 庆祝新春的到来,人们就会过冬至节。
D.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社交聊天群组在各大高校兴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许多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不少高校夸夸群中的“群规”就是可以随意夸,在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疯狂夸奖。
各类夸夸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以前听说过有怼怼群,但是觉得夸夸群更好玩,大家都是互夸,觉得这种风气挺好的。如果觉得受到挫折,也可以在群里‘求夸’找到自信。”但在夸夸群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有人觉得夸夸群“很假”,他(她)们认为在夸夸群内看到的夸奖都很假,“很多都只是好玩,并没有真心夸奖,而且也不是所有行为都适合夸奖,面对压力时,我们更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用运动、阅读等健康方式让自己放松。”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月考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中的情感逻辑和现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招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