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77 2022-05-26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审题:高一年级语文组
【注意事项】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钱钟书先生的《谈交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时髦的学者不需要心,只需要几只抽屉,几百张白卡片,分门别类……但得抽屉充实,何妨心腹空虚。”这段话放在十年前,恐怕仍然会为许多学者认同,只不过揶揄的对象由“卡片”变成了“数据库”。然而,在数字时代汹涌而来的今天,是否可以重审这一问题:当下的文艺研究需要“数字”吗?
在“数字人文”被命名之前,人文学者已经在人文和计算相结合的领域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最早的起点发生在阐释学和语言学领域。1949年,意大利神学博士布萨开始借助计算机处理阿奎纳的神学著作,依靠穿孔卡片编纂规模庞大的语词索引。这一创举历经30年终于告成。作为神学和文学研究的传统,类似规模的语词索引编纂工作常常需要耗费一位、数位乃至于数十位学者毕生的精力,布萨开创了语言自动处理的先河,极大缩减了索引编纂的工作量。而在今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同样的工作甚至可以在以月计算的项目周期中完成,更为高效。
新世纪以来,“数字人文”的提法逐渐为学界所接受。这一时期,莫莱蒂提出的“远读”理论常常用以解释研究者在与字句、文本和具体现象拉开距离之后,借助大数据,于更大比例尺中所观察到的趋势与概貌。这体现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在处理巨量文本信息时,运用技术手段显然比经验阅读更客观、准确。莫莱蒂对《哈姆雷特》人物关系网络的可视化分析实践,也与另一个“数字人文”的重要研究方法相联系,即借助数字方法发掘和呈现的“社会网络”研究。我们知道,通过追踪文本内外的,有可能发现被遮蔽的关系、联结关键人物及事件。这一谱系的编织如果受限于问题提出者掌握的材料,则很可能堕入自我建构的循环。当然,这一实践并不必须依赖数字技术辅助,莫莱蒂最初也曾手工绘制人物网络,并据此发现了其中的“死亡三角”关系。但数字技术显然可以为这类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可能。
在文化研究和艺术史等更为前沿的领域,数字技术带来的革新不仅在于研究工具与理论的创新,甚至已然带来研究对象和范畴的改变。例如,新兴的概念史研究与自然语言处理、艺术史等领域相结合,可以生发出对人物关系谱系“数字艺术概念史”的考察。而在传统的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内部,基于跨领域、跨专业合作的数字人文研究也悄然改变着学术生态,同时又会带来学科归属、合作机制、人才培育方面的思考与讨论。“数字人文”的出现不仅关乎技术,也关乎时代底色。
综上可见,“数字”之于文艺研究即便不是必需,显然也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回应钱钟书先生对“卡片学问”的担忧呢?在任何一个时代,学者若仅仅以检索拼凑为能,而不知考镜源流,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有什么是当下研究中的“必需”,相比于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许更重要的是依赖人文积累提出问题的眼光。将数字技术引入文艺研究不但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必将推动文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进步,成为未来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理论时,不可忽视的特色与亮点。
(摘编自严程《文艺研究需要“数字”吗?》)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学者在人文和计算结合的领域所做的有益探索,最早发生在阐释学和语言学领域。
B.“数字”可以使文艺研究更加高效,可以让巨量文本信息的处理结果更为客观、准确。
C.无论在前沿领域,亦或在传统的学科内部,数字技术都带来了研究对象和范畴的改变。
D.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关乎技术,还能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理论的时代特色与亮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援引钱钟书先生的说法,引出了文艺研究是否需要“数字”的论题。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证明布萨开创语言自动处理先河的意义。
C.文章第三段以莫莱蒂的实践为例,阐明数字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可能。
D.文章先引出论题,再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最后一段解决问题,论证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钟书先生的话放在十年前恐怕仍会被许多学者认同,可见当时的许多学者并不认可依赖数据库进行文艺研究。
B.人物关系谱系的编织会受限于问题提出者所掌握的材料,因此这类研究的成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掘与呈现。
C.考虑到数字技术已经带来并即将带来的各种改变,学者们应该清醒地认识现状,积极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D.文艺研究需要“数字”,但想用好“数字”的学者绝不能以此取代勤勉读书,而应借此来拓宽视野、提出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共有56项世界遗产,位于全球前列。然而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当下,年轻人对遗产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遗产资源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如何挖掘遗产的当代价值,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一个宽泛又关键的命题。
为此,《南方周末》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苏明明做了一次访谈。
记者:很多遗产资源当年的功能已经不存在了,它们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苏明明:遗产是源于过去,但现在仍然有价值,并且值得去传承到未来的资源。遗产的价值是丰富和多样的,比如教育、科研等。如故宫博物院除了参观游览,还有强大文化展示、宣传功能等。各功能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此外,遗产资源还可以通过功能转换再利用,比如北京798,首钢园等,都是工业遗产转化为艺术空间、游憩休闲区、社区公共空间等符合现代需求的新的功能区。遗产的价值和内涵不断地在被重新定义,需要用发展、动态的眼光去看待。
记者:若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出现了矛盾,该怎么办?
苏明明: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并不冲突。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非常重要,不仅要有当地政府、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管理机构的参与,当地社区参与也十分重要。
在旅游开发中,我们要保护和传承遗产资源的物质形态,比如村落的格局、传统建筑等,也需要保护像传统艺术表演形式、传统生活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保护创造和传承遗产的人。因为原住民也是遗产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原住民不存在了,只剩下建筑的空壳,就没有了遗产资源中蕴含的人地关系了。不能为了满足游客的体验,就希望社区居民都住在原始的房子里过着原始的生活。所以我们强调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一方面保存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让社区的居民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满足居民更多样的发展需求。比如,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通过旅游等其他产业发展为居民、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记者:你刚才特别提到了年轻一代,遗产对年轻一代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苏明明:对遗产地社区的年轻一代来说,一方面,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是新的生计或者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年轻人对自己出生的社区和乡土环境有很强的情感依恋,回到家乡参与遗产保护,传承当地文化,能够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强化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记者:然而,现在遗产地的年轻人往往不愿意留在家乡,怎样让他们留下来保护遗产?
苏明明:现在,很多遗产地都存在代际问题。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代际危机可能更严重。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年轻一代面临更多样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对于遗产的认知和发展需求也不同,关键在于让年轻人喜欢上遗产资源,那么如何让遗产资源更好和年轻一代对话呢?识别遗产对年轻一代的意义和价值,重视对年轻人本土文化的教育,这才是吸引年轻人留在家乡传承和保护遗产的核心。现在,很多遗产地都在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创业。除了旅游业,还有文创、民宿、研学等新的产业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行列。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8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遗产资源在现代社会价值的问题,苏明明表示虽然遗产对现代社会影响不大,但其价值丰富多样,且在不断发展,仍有重要意义。
B.被问到如何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矛盾的问题时,苏明明表示两者并不冲突,需要政府部门、旅游部门、当地社区等参与规划与管理。
C.关于遗产对当地年轻一代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苏明明认为遗产不仅能给他们提供发展机会,还能增强年轻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D.面对如何让年轻人留下来的提问,苏明明首先承认了遗产保护存在的代际问题,接着指出了让遗产资源更好地和年轻一代对话的措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方周末》作为媒体方,聚焦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问题,期望通过对谈探讨遗产价值等话题,从而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參与其中。
B.记者作为对谈的一方,关心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和年轻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以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发问引出对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苏明明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关心遗产地居民的发展问题,认为既要保护不同形态的遗产,更要保护创造和传承遗产的人,为其发展提供机会。
D.在对遗产的关注度不够高的当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遗产资源,既是媒体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6.这篇访谈的提问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黄金屋
逸云
老白把媳妇扶起来,在她背后摞了两床被子,被子早已叠得齐整。自从媳妇瘫痪在床后,三十多年抱着拥着媳妇起来、躺下,每隔两个小时就重复同样的动作。从北屋到东屋,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身上没有一个褥疮,让她始终保持着生命的尊严。老白媳妇头往上梗了梗,抖抖地伸出手,捋捋花白的头发,轻轻咳了一声。火炉里飘出淡淡白烟,碳火气混合着小米粥的香气。老白把洗手盆递过来,老白媳妇把手泡在温水里,轻轻揉搓着。
展开余下试题
“怎么总有人来问我满意吗?”老白媳妇笑了笑,摇摇头。
“那就还有人来呢。”老白把毛巾递给媳妇。
老白媳妇接过毛巾擦手,目送老白推开门,端着洗手盆出去。门又响的时候,老白媳妇听脚步声不是老白,抬头见一个高个子男人进来。这就是前几天人们说的老马了,县里来帮扶他们家的。老马没有提皮包,老朋友般笑嘻嘻的。
老白媳妇挺挺身子,嘴角努力往上拉拉,反手把一个东西往身后的被子下面塞。
老马目光落在被子下还露着小半截的东西上。“什么宝贝?”老马问,“还要藏起来?”
老白媳妇脸红了一下,仰起头看着房顶一角。老马眼光也随着过去。
房顶有些灰暗,是烟熏的。墙上挂着一幅乍启典的国画——《紫藤花开》。画面用了大量的留白,有细藤如游丝般蜿蜒划过,偏僻处也有花穗,用深红和紫色加以渲染,透出含苞待放的力道。那力道,仿佛吸收了天地自然的能量,依然不断地生长,生长。再看房间并不大,几件家具摆放齐整。灯泡瓦数不算大,能看清东西还省电。床头是个茶几,茶壶茶碗放在茶盘里,旁边一个茉莉花茶罐。床脚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个小书橱。这让老马眼中一亮。下乡转农户不算少了,可见到书橱的并不多。
门“吱”一声又开了,老白进来。老白笑笑,说:“你是老马吧?”老马点头,说:“我来看看你们还有什么……”老白忙说都满意,挺好的。
老马说:“其他我不多说了,有什么说什么,不用刻意,不用非得说好,说满意。”老马指指老白媳妇身后被子下半露的东西,“刚才有点儿好奇……”
“书呗。”老白说,“这么些年了,睁开眼就看,能看出来什么!”
老白媳妇对老白说:“还不快沏茶?”
老白洗茶壶,倒茶,冲水,沏茶。茶香弥漫在房间里。老马接过茶碗品了一口,说:“能看书是好事。”
“不当吃不当喝。”老白媳妇笑了一下,“还总看出些毛病。”
“反正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老马笑笑说,“也该考虑考虑精神了。”老白媳妇身子轻微地抖了抖,像被什么东西击中。
“看的什么书?”
“闲书呗。”
“我可以看看吗?”
“又不是什么实用的。”老白媳妇回手掏那书,手按在书上又不动了,笑了笑,说:“能不嫌弃我看书的,你还是第一个。”老马又笑笑。老马从老白媳妇抖抖的手中接过书来一看,原来是脂砚斋评点汇校本《红楼梦》。这回轮着老马吃惊了。他也是个红迷,这书当然读过,不过即使在县城,还没遇到能和他讨论这书的人。他转头看老白媳妇,老白媳妇正静静地看着他。
老马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没说出来。
“人们都说你们城里人才算读书。”
“为稻粱谋算不得读书。”
“我不是这样也没工夫读。”老白媳妇摸着瘫痪的腿。
“那上天才给了你不一样的补偿。”
“什么?”
“黄金屋。”
老白媳妇仰起脸,眼中闪着光。老马没再说话,唯恐一说话就惊跑了那奇异的光。过了许久,像花的光华渐渐转化成果实,沉甸甸地结实下来。老白媳妇抹了一把眼角,羞涩地一笑,说:“看我这德性。”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老马说。
“我喜欢脂评《红楼梦》,却一直没见过脂砚斋点评的甲戌本。”
老马说我知道了。不久,老白媳妇手中有了脂硯斋点评的甲戌本。春天到了,她被老白搬到紫藤覆盖的东屋。她经常捧着书读,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像一个高贵的女王。有时放下书,脸仰起来,嘴角翘起,眼中闪着光。
人们说,她怎么看起来那么满足?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交代了老白媳妇身体瘫痪的事实,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白对媳妇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突出了老白善良、细心、关爱妻子的特点。
B.老白家墙上挂的《紫藤花开》这幅图寓意深远,象征着虽然老白家生活困难、老白媳妇病魔缠身,但他们依然像紫藤花一样不断生长的精神。
C.老白媳妇将《红楼梦》藏在身后的原因是担心老马会像其他人一样嘲笑和嫌弃自己,这一情节从侧面反映出了农户们的愚昧无知和对读书有偏见。
D.文章以疑问句结尾,与开头“怎么总有人来问我满意吗”相互呼应,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思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使文章更耐人寻味。
8.文中两次写道“眼中闪着光”,请你结合文本分析老白媳妇两次“眼中闪着光”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马”这一人物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命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命往武昌调军。秋七月,飞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者数万人。至蔡州,克其城。飞见帝数论恢复之略,疏言:“臣愿陛下假臣月日,遣王师先进,如此则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帝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忱。”复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飞方图大举,会桧主和议。忌之。九年春正月,飞在鄂州,闻金将归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桧衔之,遂成仇隙。十年六月,飞败金人于京西。闰月,飞遣将复淮宁府、郑州、西京、南城军、赵州,他将所至皆捷,中原大振。收复伊阳等八县及汝州。秋七月,飞命诸将分道出战,败金人于垣曲、沁水,遂复怀、卫州,断金人山东、河北之道,金人大恐。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方指日渡河而桧方欲划淮以北弃之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时和议已决,桧患飞异己,遣人捕飞父子。使者至,飞裂裳,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善以少击众,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好贤札士,览经史,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卒以此得祸,死于秦桧之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岳飞规复中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指日渡河/而桧方欲划淮以北弃之/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B.方指日渡河/而桧方欲划淮/以北弃之/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C.方指日渡河/而桧方欲划淮以北弃之/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D.方指日渡河/而桧方欲划淮/以北弃之/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本义为大殿的台阶,文中指授予官职,之所以叫除,即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展开余下试题
B.中兴,指国家由衰复盛,重新振作,汉光武帝刘秀即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皇帝。
C.黄龙府,为金国的都城,匈奴单于都城叫龙城也称龙庭,因此有扫穴犁庭之说。
D.经史,泛指古代典籍,经为经书,古代专指佛家典籍,史书包括所有历史著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主战派的岳飞率领军队四处征战,收复失地,凯歌高奏,战果累累。
B.高宗皇帝一开始也有“恢复”之志,对岳飞非常器重与信任,赏赐有加。
C.秦桧主张议和而岳飞主战,矛盾尖锐;岳飞又因忠愤激烈,最终被冤杀。
D.岳飞善于治军,尽忠报国,战功赫赫;精通经史,文武双全,堪称儒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飞方图大举,会桧主和议,忌之。
(2)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的古诗,完成14~15题。
菊梦①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②。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③恼虱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①本诗是林黛玉在第二次诗社活动中创作的一首咏菊诗。②陶令盟:与陶渊明结交友好。③故故:屡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托物言志,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的情思和志趣,有所寄托。
B.首联写篱畔菊花做梦飞上高天,和云彩月亮混在一起,“不分明”写出了梦境迷离不清晰。
C.颔联表达菊花入梦既是为了追慕庄周梦蝶的感觉,也是为了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D.颈联写菊花睡去,梦魂蹁跹,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15.请鉴赏诗歌末句“衰草寒烟无限情”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运用隋朝大将灭陈的典故,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由于《红楼梦》本身巨大的艺术,加上《红楼梦》及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红楼梦研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的局面。但是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两大类:文献研究和文本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红学文献研究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真可谓百花齐放。诸多杰出学者不断涌现,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戴不凡先生提出了曹雪芹的著作权问题,欧阳健先生提出了程前脂后的看法;还出现了各种曹雪芹的遗物,如壁诗、箱子、画像、墓碑等不一而足,对于这些遗物的真伪问题,学者们争论得不亦乐乎,最后。与的文献研究相比,文本研究就显得冷清多了。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经历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魄力众说纷纭不了了之声势浩大
B.魅力扑朔迷离束之高阁盛况空前
C.魅力众说纷纭不了了之盛况空前
D.魄力扑朔迷离束之高阁声势浩大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人越来越多地研究红学,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展开争鸣
B.国内研究红学的人越来越多,争鸣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C.越来越多的国人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展开争鸣
D.不仅争鸣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内研究红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进展很大,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
B.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倡,文本研究经历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
C.文本研究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倡,有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
D.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有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8分)
20.在下列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4 分)
《红楼梦》的内容之丰富是令人琢磨不完的。①,尽有些吃喝玩乐,很多大人物都说它碎,胡适说琐碎,冰心也说琐碎;往深里看那么全面,包含着哲学、政治、文化、管理、人情世故等等,很多读者说,再找不着一本书,像《红楼梦》这么全乎。《红楼梦》是汉语汉字的集大成者。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②: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21.请写出下列《红楼梦》判词对应的人物。(4分)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②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③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④凡乌偏从末世来,都知爱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四、写作(65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雷雨》和《哈姆雷特》中充满了死亡和癫狂,《红楼梦》则是“繁华落尽皆苍凉”,这类作品的集中阅读,会给孩子带来消沉颓废的情绪,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也有人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能透视社会与人生,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将人提升至崇高境界,从而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书写(5分)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1.C(“数字技术都带来了研究对象和范畴的改变”有误,只有“在文化研究和艺术史等更为前沿的领域”,才“已然带来研究对象和范畴的改变”)
2.B(“意在证明布萨开创语言自动处理先河的意义”有误,此处意在证明数字技术能让文艺研究更为高效)
3. B (“因此这类研究的成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掘与呈现”有误,原文提到“这一实践并不必须依赖数字技术辅助”)
4. A (选项“遗产对现代社会影响不大”,于文无据。)
5. B (选项“生动形象”分析错误。)
6.①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遗产的当代价值;
②紧密围绕话题,顺着借着对方的回答进行追问,针对性强;
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遗产的价值问起,到遗产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再到遗产对年轻人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到年轻人如何传承和保护遗产,把对谈推向深入,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④提问语言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7. C说法绝
上一篇: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云南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