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6  2022-06-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素养提升模拟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摘编自《文汇报·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郑时龄,有删改)
材料二:
余志成(《文学报》记者):人类能够流传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建筑?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
赵丽宏(著名作家):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筑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火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 遐想。


浏览完整试题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交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
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殖民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
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综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进展变迁。
(摘编自《文学报·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虑,都成就很高。
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C.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
D.赵丽宏认为上海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滩的建筑虽然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耻辱的岁月,但作为建筑艺术,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成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它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
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的建筑风格演变中,可以感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
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也使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更加深刻。
3.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对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进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4.当被问及“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4分)
5.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一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①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②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恐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③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④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⑤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⑥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申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展开余下试题⑦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⑧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⑨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⑩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农作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⑪“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⑫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⑬“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院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⑭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
B.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式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第④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者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⑩~⑬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平四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会汉初兴,以高祖之威灵,三十万众困于平城,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孝武即位,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翰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自是之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奈何距以辞,开将来之隙?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兵革不用而忧患不生。不然,壹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遇边萌之祸!”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舍之于上林苑蒲陶宫。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B.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C.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D.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六经》,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B.五帝,上古时代中国的五位部落首领,为后人所歌颂。
C.封狼居胥,封,祭地,指在狼居胥山祭地,后用来指建立显赫功绩。
D.都护,官名,即“总监护”之意。汉宣帝时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以从黄龙、竟宁年间起,匈奴单于每到中原朝见,中原就会发生大变故为由来阻止匈奴行朝见天子之礼一事,立刻遭到了扬雄上书驳斥。
B.扬雄以秦始皇不敢窥伺西河,只好修筑长城作为边界来防范匈奴的事例,劝说皇帝不能因不接受匈奴单于朝见与匈奴之间产生嫌隙猜忌。
C.汉代皇帝开拓了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三十六个城邦国家,不仅是防备康居、乌孙越过白龙堆沙漠而进犯西部边境,更是控制匈奴。


展开余下试题D.扬雄上书使皇帝醒悟,于是皇帝召回匈奴使者,答应了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见之事,并赏赐给扬雄布帛和黄金,同年单于来到长安朝见天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2)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14.扬雄奏章中“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重题郑氏东亭中①
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②。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注]①此诗咏洛阳郑驸马园亭,作于天宝三年(744年)。杜甫身处洛阳,刚刚成家,诗才渐为人知。②水衣:此处指水生苔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诗可知,东亭建于山水之间,景美野矿,规模很大,衬托出主人身份不凡。
B.首联写亭子周围景色,融情入景,以“秋日乱”三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忧。
C.颈联写动景,一“跃”一“归”,勾勒点染出鱼的跳脱活泼和苍鹰回巢的急切。
D.尾联写诗人游罢山亭后,于黄昏策马奔驰,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高超意境。
16.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诗时说“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对这一说法你怎样理解?请联系诗歌的颔联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亡。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2)荀子在《劝学》中对专注力做了强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蟹为例从反面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色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人喜欢杜丹,说她_____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竞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________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________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___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秀色可餐 燕语莺声 笔走龙蛇 古色古香
B.国色天香 燕语莺声 挥毫泼墨 古色古香
C.国色天香 鸟语花香 挥毫泼墨 素旧拙朴
D.秀色可餐 鸟语花香 笔走龙蛇 素旧拙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
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
C.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的三角梅。
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20.文中面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 ____①____,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被视作“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采用双层玻璃结构。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 ___②____。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历经 2000多年, __③____,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根据文段内容和图片,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为开头写一个单句,简述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组成结构,不超过4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
——华罗庚
材料二:
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记录(节录)
时间 身份 成长事件
2013 年 高二学生 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
2016 年 大二学生 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天宫日记”航天科普文章
2018 年 研究生 在实验室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
2021 年 航天人 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坚定的力量
兴华中学拟举行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外滩的建筑虽然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耻辱的岁月”分析有误。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原文“外滩那些欧式建筑,……是殖民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只是说欧式建筑代表中国人的耻辱岁月,而选项则将概念扩大成外滩的建筑。
2.C【解析】A项,“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分析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B项,“是因为它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分析错误。《阿房宫赋》不具有建筑专业文献价值。D项,“而且也使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衡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