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7  2022-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
河南省部分学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六)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中)
语文(六)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几十年,宋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时代,如何继往开来,作出新成就,无疑是值得宋代文学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宋代理学完成了儒、释、道三教的整合,既有张载、“二程”、朱熹等理学家的创造之功,也是宋代思想开放的成果,更是中国儒学面对佛教、道教走出冲突、走向融合的必然结果。宋代理学对宋代文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研究宋代文学,如对南宋杨万里、陆游等人的研究,也不能仅仅以文学论文学,还必须结合其理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对其人格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段对其文学的不同作用,不能简单而论。
经典不是封闭的、亘古不变的,而是需要发展的、开放的。宋代的士人敢于弘扬主体精神,对经学、史学等都表现出不盲目信任的态度,而采取独立思考、经世致用的做法。宋人具有勇于革新的开创精神和开宗立派的文化自信。这一点在宋代文学研究中,特别是个案研究中重视不够。
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书法理论家,更是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苏轼是集诗词文书画于一身的文艺全才。后世学者如果用单一的文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宋代作家,很难走进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全方位多维度分析,才能真正揭示这些作家的独特思想、性格特征、艺术风格。只有把宋代文学产生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文人独特的生存方法、价值观念,在宋代政治思想、理学思想等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宋代文学继承创新的时代特征,放在总体的学术框架下,构建多元化的系统的实用研究方法,才能避免学术研究的碎片化。
由于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性,再加之宋代文学的文本资料十分庞大,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所有材料未能穷尽,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很有开拓的必要。如宋代的党争不仅影响政治生态,而且影响了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文化格局,如果仅仅局限于党争对文学家个体命运的考量,势必把复杂的宏观问题简单化、微观化。但如果仅仅宏观概括,则很难解释不同作家在不同阶段的人生轨迹、创作心态与作品风格。
而今论党争,只强调斗争。许多研究者仍然用保守、改革归类北宋士人,其实所谓的旧党代表司马光、苏轼也是积极主张政治革新的。只是在改革的措施、改革的速度,改革的重心上有较大分歧。北宋许多著名作家在党争中沉浮。然而党争形成的关系十分复杂,每个人在党争的不同时期命运之不同,既有必然性更有偶然性。新旧两党除了政治主张不同外,亦不乏过激甚至人身攻击的言辞。产生这样的结果,也不仅仅是政见不同,还有多年形成的积怨。随着新旧两党在朝野的更替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的人生起伏,针锋相对的局面也会缓解甚至根本改观。党争既有斗争又有文学来往、才华性格的惺惺相惜。凡此种种,不能用简单化的研究方法来下结论。
宋代作家面对唐代文学,既有超越的主动作为,也有事实上挥之不去、摆脱不掉的崇拜心理,时不时流露出以唐诗作为诗歌美学尺度的倾向。如果一味静止强调唐宋诗歌风格之不同,往往很难解释继承,超越、变化的动态轨迹。
只要宋代文学研究者既敢于超越又不忘继承,加以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更为辩证科学的思维,更为丰富的文史哲等多学科融通的方法,就必然能够开创宋代文学研究的新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张瑞君《我们应当怎样做好宋代文学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理学能顺利完成儒、释、道三教整合,得益于宋代思想开放,也离不开理学家们的创造。
B. 宋代士人敢于弘扬主体精神,是因为他们具有勇于革新的开创精神和开宗立派的文化自信。
C. 对北宋土人不能简单地以保守、改革归类,新旧两党只是在改革的措施、速度、重心上差异较大。
D. 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宋代作家对唐代文学既有崇拜,也有超越的欲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点题,肯定宋代文学研究取得的成就,提出新时代如何继往开来的问题,总领全文。
B. 第四段列举北宋三位大家的诸多成就,论证了宋代文学研究必须全方位多维度分析。
C. 文章通过对比北宋新旧党的不同立场,论证了宋代文学研究有必要开拓深度与广度。
D. 文章讲道理摆事实,结尾就如何开创宋代文学研究新境界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主张对杨万里等人的文学研究,应考虑到其理学思想对其人格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B. 后世学者如果用文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宋代作家,就无法走进宋代作家丰富的精神世界。
C. 宋代党争不仅影响文人个人命运,也影响当时政治生态和文化格局,不能简单化认识
D. 要想做好宋代文学研究,研究者光有不忘继承传统和敢于超越前人的态度还是不够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白蚁,把它们放在一起,有的成群,有的分开,进行观察。放在一群的白蚁变得越来越友好而好动,不断地用触角互相接触。分开的白蚁又成了另一种东西。它们变得富于攻击性,而不再互相接触。它们甚至互相咬掉触角的末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暴躁易怒的白蚁终于安下心来,要在这种不利环境中尽可能过得好一点,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
蚂蚁其实不是独立的实体,倒更像一个动物身上的一些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胞,通过一个密致的、由其他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环活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妈蚁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能告知整个蚁丘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甚至太阳的方位。据说,在阿尔卑斯山中,登山者用细长的蚁穴那阿米巴状构形作为指南针。蚁丘的回报方式是管理那整个机构的事务,使其各个蠕动的部件协调一致,使蚁穴保持通风、清洁。通过长长的触角取来食物,养育幼仔。
群居性昆虫,特别是蚂蚁,已被作为各种寓言的源泉。它们给人以勤劳、互相依赖、利他、谦卑、俭朴、耐心等种种教诲。它们被用来在我们整个社会道德领域中指导我们。从白宫直到街道储蓄所都得接受它们的指导。
而现在,它们终于成了一种艺术造型。纽约曼哈顿的一家美术馆展出了收集到的二百万活的兵蚁,那是从中美洲借来的,它们被陈列在沙子上,放在一个大方匣子里,四周是塑料挡板。作品的创造者根据他自己的灵感和蚂蚁们的趣味,改变着各个食物来源的位置,而那些蚂蚁就自动地形成一些长长的、黑乎乎的、绳子一样的图案,伸展开来,从一个站点伸到另一个站点。经过这样摆弄的蚂蚁,被一群外着冬季服装的人们充满热情地观看着。我可以想象,那些人围绕塑料挡板移动着脚步,点点头,有时笑笑,像纽约人惯常那样随时准备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他们身上的线粒体油足火旺,咝咝冒着蒸汽。他们彼此交头接耳,看起来像是说他们莫不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掉下来的?
很可惜这一些我都没有亲眼看到。待我从电视和早报上得到了这消息,按捺不住地想要去一看究竟时,我得知,那些兵蚁全都死了,一天之间,两百万蚂蚁全部死亡,由人扫入塑料袋里,放到外边,以便由清洁车吞食、消化。
这是个悲凄的寓言。对其寓意我没有把握。但我想,这一定跟那塑料有关系,还有那离开土地的距离。
从中美洲丛林的土地到画廊的楼板有好远,曼哈顿本身也是悬在某种水泥台上,由一些电线、煤气管道和供水管道的网络支撑着的。但我想主要还是那塑料。在我看来,那是人迄今造出的一切东西中最非自然的东西。我不信你能把兵蚁从地上悬起来,悬在塑料上,悬任何一段时间。它们会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去。
人踩在蚂蚁身上,踩死一只或一小群,天天如此,而不假思索。但想到大到二百万蚂蚁组成的这样大的一头动物之死,就不可能不感觉到一阵深切的同情,和一点说不出的什么。人们把群居性昆虫和人类社会作了很多类比,这是不奇怪的。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类比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昆虫的行为是由先天的指令性机制严格定型和决定的;它们几乎没有学习的领悟力和能力,它们缺乏一种根据世代累积的经验发展社会传统的能力。想到这里,我对那两百万只蚂蚁的死似乎有些释然了。但那毕竟是两百万活的生命,这样的释然并没有持续多久。
(摘编自托马斯·刘易斯《曼哈顿的安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蚂蚁不是独立的实体,更像是群体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它们在肌体中循环活动,符合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
B. 蚂蚁和蚁丘互相依存,蚂蚁为蚁丘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蚁丘则管理整个机构的事务,使蚁群的活动协调一致。
C. 蚂蚁可以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告知食物地点,并根据食物来源位置的变化,不断伸展开来,连接起不同站点。
D. 当蚂蚁成为人类的一种艺术造型时,它们就只能任由人类摆弄,被人观看,沦为满足人类猎奇心理的对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段将成群的白蚁和分开的白蚁的习性进行比较,突出群居生活对白蚁形成平和稳定的心态、产子育后等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 “从白宫直到街道储蓄所都得接受它们的指导”一句说明,蚂蚁的品行对人类社会道德领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语言生动幽默。
C. 人类从依靠蚂蚁指引方向,学习蚂蚁各种优秀品质,到利用蚂蚁的习性创造艺术造型,说明人们对蚂蚁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D. 文章最后强调了蚂蚁的行为往往出自本能,与人类具有后天学习能力没有可比性,以此提醒人类用研究蚂蚁行为来指导人类是可笑的。


展开余下试题6. 文中纽约美术馆两百万蚂蚁一天之内全部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事件带给人类怎样的启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我在泸沽湖
于坚
现在是在高山上走,尘土已沉在下界,空气中透着蓝的寒气。很窄的路,刚刚够四只车轮小心翼翼地爬过。向下一看,头便发晕,一两只鹰,紧贴着谷底森林的树梢,平稳地飞行,像是从高山上放下去的黑纸风筝。我盯牢了司机,抓死车上的扶手,一生一死,须臾之间,全凭司机一双手把握了。他却坦然,和一个熟人,讲着闲话。我忘了呼吸,忘了思想,进入一阵永恒,不生不死,似死似生。
冷不防就看见了泸沽湖。幽蓝的湖,在一样幽蓝的天空下,如高原群山忽然睁开的一只眼,闪着阴郁的光。湖边的山峰阴森神秘,仿佛暗藏着一片杀机。我张开口,真想一声惨叫,喷一口鲜血。却停着,山风灌满了喉咙。这是一片生命之湖啊!世界再也没有归宿,没有天边外,一切都已冷酷地呈现。
我走下山冈,穿过叮咚乱响的树林,走到湖边。湖不大,只是一个水库的样子。湖水极蓝,看不见底,像是一个处女的梦,叫你不敢用手去碰它。靠岸的水中,长着长发一般的植物,在水下开着白花,闪出珍珠般的光。阔大的叶子,像圣女的衣襟,飘飘忽忽。有鱼,瘦长的鱼和肥短的鱼,在其间走来走去。这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世界,我看不见它的深处。
湖中有岛,极美丽的岛。瞬间,一只水鸟腾空而起,白的;又一只,也是白的。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在山的黑影中闪闪烁烁,宛如星子。见不到摩梭人,大树刨成的独木舟三五横斜于水边,登舟弃岸,舟却不前,在水中打转,一阵慌乱,几乎翻进湖底。终于摸着门道,朝着湖心去了。心中却越来越怕,那水深得叫人害怕,蓝得叫人害怕,静得叫人害怕。仿佛有一只手,正悄悄地从湖底伸出。不敢再看湖水,拨转船头,拼命向岸,仿佛有东西追来。到得岸边,再看那湖,极静。
湖岸的高山,狮身人面,有一二巨洞,嵌在山眉。据摩梭人说,那是干木山,女神的化身。仰头视之,觉凶险至极,隐隐地,似乎听见虎啸,从暮霭中传来。赶紧回了住处。晴夜中,那湖银白一片,仍是如一只眼,望着黑的天宇,叫人想哭。
摩梭人的村庄,全是用优良的圆木搭成。进去,一院坝的烂泥。数头大猪,卧在当中。一头猛犬,昂头劲吼。被一女子的声音喝住了,抬头一看,见那女子,握一把木叉,站在屋顶,正翻晒苞谷。低眼望我笑笑,指指里屋。屋里已摸出一位老妇人,穿着一身粗糙而干净的黑布衣裙,闪身让我进去。跨过膝盖高的门槛,眼睛陷入一片纯黑,仿佛被蒙了黑布。在洞式的屋里摸行了一阵,眼睛才适应了。坐下,老妇人就递过几只烧糊的马铃薯,我胡乱啃起来。好半天,又进来几个女子,有中年妇人,有少女,有小姑娘,都坐着啃马铃薯,始终不见男子进来。都不说话,只是添火,加水,有人到暗处去一会,又回来。我置身其间,好像被她们视而不见,置身局外;又好像视我为一家,没有客套,不特别地搭理我。这屋子也许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吧,它从来没有见过阳光,从来是这么黑。即使在火光中,也是黑乎乎的。坐着的人,是黑乎乎的一团,挂在梁上、墙上的物件,也是黑乎乎的一串一串。但这屋子却安全、温暖,它顽强地活着,在人祸天灾,在高原可怕的风暴中,默默地活着。
在干木山的石壁上,有一个洞。我好奇地向摩梭人探问这个洞,我发现他们都支支吾吾,语焉不详。有一天,我遇见永宁喇嘛寺的一位僧侣,我们谈得很高兴。老僧到过拉萨,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我问起干木山的洞时,他却沉默了,眼睛里闪出两点深不可测的寒光,如泸沽湖的水。我怅然离去,那老僧坐在山坡上,像一块石头。
我知道,我永远无法洞悉那个秘密。即使一辈子在摩梭人中间生活,我仍旧是一个局外人,永远无法穿透那沉默的硬壳。今天,你可以在泸沽湖边随处遇到提着三洋录音机、听香港歌星哼小调的摩梭青年,你可以见到一夫一妻的摩梭家庭,但如果你以为摩梭人已被外来文明同化,你就错了。古老的灵魂,正借着现代文明的外壳把自己隐藏起来。摩梭人表面也建立了许多新的家庭,但暗中却仍是自由自在。每到夜晚,一群一群拿手电筒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双双对对散入黑暗的去处,“阿嘿嘿!阿嘿嘿……”的求偶之声此起彼伏。月光很明,干木山真有些像一个正在泸沽湖上沐浴的女神。我们几个汉人,怅然地朝那黑暗的去处望望。回到旅馆,睡觉。
这是秋天,这是我生命中遇见的最美的秋季。但我是这美丽世界的局外人。我感到它的美丽,却永远无法置身其中。我为什么远离故乡,千里跋涉,风尘仆仆来寻这世外桃源?在故乡的城里,我日日想着离开,想着天边外的湖。在这湖边,我仍是置身局外的人。这真是我的生命之湖吗?这是摩梭人的湖。这是干木山的湖。
(有删节)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泸沽湖及其周边环境的古朴原始的特征,烘托出摩梭人古朴原始的生活和文化,体现了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B. 文中画线语句以“处女的梦”比喻泸沽湖的原始神秘、幽深极蓝,化实为虚,赋予湖水梦幻般的色彩,体现其美到极致。
C. 作者反复地提到摩梭人的圆木小屋里一片纯黑,人、光线、物件都是黑的,暗寓了摩梭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性格特征。
D. 作者对摩梭人原始古朴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他对尔虞我诈的城市现代文明的鄙弃。
8. 请简要概括摩梭人的整体性格特征。
9. 文章结尾作者说:“在这湖边,我仍是置身局外。这真是我的生命之湖吗?”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置身局外尴尬的处境与心境的?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帝四年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五月太子禅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初,益州郡耆帅雍闿杀太守正昂,因士燮以求附于吴,又执太守成都张裔以与吴,吴以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闿不能进,使郡人孟获诱扇诸夷,诸夷皆从之。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皆叛应闿。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六年春二月,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秋七月,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余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月/太子禅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B. 五月/太子禅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C 五月/太子禅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D. 五月/太子禅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巳,在文中指天干地支记日法,癸巳日的前一天是壬辰日,后一天是甲午日。
B. 谥,古代皇帝、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C. 益州,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和云贵等地,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D. 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少数民族的统称,后来作为中原以外的各族人民的总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益州地方首领雍闿杀死太守正昂并将太守张裔抓住献给吴国,以此作为条件,让吴国任命自己担任永昌太守。
B. 面对地方官勾结少数民族发动叛乱,诸葛亮因为国君新丧,对叛乱之人只是加以抚慰而没有派兵征讨。
C. 马谡认为收复南中部族,光靠武力不行,必须用攻心之术让他们真心臣服,这样才能早日为北伐稳固大后方。
D. 诸葛亮出征南中,生擒孟获,但孟获不服,直到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才彻底臣服,此后,诸葛亮在世之年,孟获没有再反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
(2)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殷尧藩先辈①
许浑
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带月独归萧寺②远,玩花频醉庾楼③深。
思君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注】①许浑:字用晦,晚唐诗人,晚年因痛恨朝廷污浊,寓居润州。殷尧藩:早年贫困,后中举当官,但不久就辞官做了隐士。②萧寺:僧寺、寺院。梁武帝萧行造寺院,命萧子云书“萧”字,后以佛寺称为萧寺。③庾楼:指晋人庾亮建造的高楼。白居易曾有诗云“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体现殷尧藩有功名和学问却宦海浮沉,借此暗示了晚唐朝政黑暗。
B. 颈联以好友归去的孤影对照自己醉酒玩花的憨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C. 尾联把好友比作瑶池仙树,既是对他学问品德再次肯定,又呼应了首联。
D. 全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肯定,也表达了希望随友人归隐田园的愿望。
15. 诗歌颔联一直为人所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十分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相思之缠绵,使形象跃然纸上。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忧”提出更加具体的阐述,即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应该有所“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到元宵节的《元宵奇妙夜》,再到《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一次次惊艳出圈,本次《七夕奇妙游》他们又将带来哪些神仙节目?观众_______。
各具风采的形象造型,处处彰显着《七夕奇妙游》的主创们_______的工匠精神。元气可爱的唐小妹,英俊潇洒的月老,惊艳绝美的龙门金刚……(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节目还将古老飞天梦与当今航天梦联系起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对话,赞美中国航天人_______、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向观众发起一份关于星空的邀约。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的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七夕奇妙游》选择在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诠释爱情,家国情怀作为一条隐藏的线,埋藏在整个节目中。基于这样的考虑,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的英雄,也将在《七夕奇妙游》中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拭目以待 精益求精 前仆后继 粉墨登场
B. 翘首以待 精益求精 前赴后继 闪亮登场
C. 翘首以待 苦心孤诣 前仆后继 闪亮登场
D. 拭目以待 苦心孤诣 前赴后继 粉墨登场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造型都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又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
B. 每一个颠覆观众传统审美的造型,都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
C. 每一个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的造型,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
D. 每一个造型都颠覆了观众的传统审美,但又与节目的整体感毫无违和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依赖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要靠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B.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多要靠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D. 这次《七夕奇妙游》再次“破圈”,不仅仅依赖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多要靠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牵头的一项研究,数十年盗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非洲象进化方向,天生没有象牙的雌象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①____,人类活动甚至能够改变动物身体构造。母象长牙,本是为了保护小象,恐吓其他动物或用于战斗。但随着人类盗猎活动的猖獗,母象反而要卸下“武装”以求安全,人类的魔爪已经伸到大象的基因库。这堪称令人“震撼”:生物学上往往要历经千百万年的物种进化,没想到仅仅几十年,人类活动就足以使其改变。不过,人类千万不要有幻觉,这不意味着人类是地球万物的“造物主”,相反,____②____。这种威胁不仅针对物种中的个体,____③____,例如可能造成的物种灭绝。不管如何,“大象无牙”值得我们反思。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游泳运动员汪顺拿到奥运会200米混合泳冠军之后,没有我们通常看到的挥舞拳头,怒吼一声“我是冠军”,而是第一时间跑到只获得第七名的、功勋卓著的匈牙利传奇名将切赫面前,和他握手致意,又毕恭毕敬地向这位老前辈鞠了一躬。他的行为很快被主流媒体曝光,纷纷称赞“汪顺的头低下去,中国的头抬起来”“汪顺彰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