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4  2022-06-2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总复习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归园田居(其)一》复习案
《归园田居(其一)》复习案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必背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尘世,这里指仕途。官府生活拘束,犹如网罗。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际:间。
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围绕宅地。
荫(yìn):荫蔽。罗:罗列。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颠:顶端。
户庭:门户庭院。尘杂:尘俗杂事。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或束缚本性的俗世。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赏析】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手法】
1、白描。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景近景相间,视听结合;
2、对偶,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对比。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语言风格】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配套练习一】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衿(jīn) 呦呦(yāo) 阡陌(mài)
B.吹笙(shēng) 周匝(za) 暧暧(āi)
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án)
D.守拙(zhuó) 吐哺(bú) 荫凉(yìn)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 暧嗳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浏览完整试题B.鼓瑟吹笙(弹) 但为君故(但是)
C.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同“宴”)
D.桃李罗堂前(排列,分布) 依依墟里烟(村落)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拈取隐居田园的典型环境以突出自然。
C.这首诗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比喻贴切。
D.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来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配套练习二】
1.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2.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①处诗人点明自己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清高孤傲的诗人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去,并宣泄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B.②处写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前两句写为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C.③处从远景转到近景,犹如电影的镜头般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D.④处以写景与同开头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又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收结,全诗向往田园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3.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人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那一套。“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本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尘世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久在樊笼里”一句中的“樊笼”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句中所说的“尘网”,既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指当时复杂的人际关系。
4.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暧暧(ài ài) 悠悠(yōu yōu) 呦呦(yōu yōu)
B.慷慨(kǎi)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ù)
C.樊笼(fán) 吐哺(bǔ) 三匝(zhā)
D.衣衿(jīng) 掇取(duō) 狗吠(fèi)
5.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以被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6.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标签:统编版 高一 总复习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归园田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