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7 2022-06-24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总复习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声声慢》复习案
《声声慢》复习案
【注释加点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的景象,怎不让人凄凉悲戚(景象凄惨,心里悲戚)。忽暖忽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那傍晚之时吹来的(冷)急的风?一行大雁飞过,我正自伤心,却发现它们是旧日相识。 (凋零的)菊花堆积满地,枯萎之极,如今还有谁能够采摘?我守着窗子,独自一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又加上细雨,到黄昏时分,点点滴滴(下个不停)。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尽呢!
【必背注释】
寻寻觅觅: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景象凄惨,心里悲戚。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暖忽寒。
将息:休养调理。 怎敌他:对付,抵挡。 损:极。 堪:可以,能够。
怎生:怎么,怎样。生:语气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形容极度悲苦。
次第:光景、状况。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本词的语言朴素清新,接近口语,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不假雕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词,回环反复,音调和谐,极富音乐美,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女子在低声倾诉,这组叠词定下全词凄清萧索的感情基调。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短暂的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然而独自一人,越发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丈夫早逝,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怕黄昏,捱白昼,度日如年。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无边丝雨细如愁。雨打梧桐,雨中叶落,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直抒胸臆,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
浏览完整试题
【手法】
1、借景抒情,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2、叠词,音韵优美又使凄苦之情表达的更有力度。
3、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家庭破碎,国家衰败的哀怨之情。
4、直抒胸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更觉神妙
【配套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2、本词的“词眼”是什么?请概括这个词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情绪。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是李清照不胜酒力吗?
4、词人是如何通过“雁”、“黄花”、“梧桐雨”等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5.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6.对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上一篇:
《师说》复习案
下一篇:
《涉江采芙蓉》复习案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总复习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声声慢》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