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再次,这个“基”还指基础研究人才之基。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强基计划就是要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人才,经过若干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满足基础研究需要的重任。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撑起基础研究的“蓝天”,才能使我国的基础研究始终走在发达国家前列。基础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寄希望于这批学生在研究生毕业时就研究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那么我们将又陷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怪圈。有一句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于被选入“强基计划”的人,要用心培养,坚持数年必有成果,不要指望这个计划结束之后马上会出现一批领军人才,其成效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强基计划”应该带来持续的力量,而不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强基计划”主要是为这些未来的人才苗子奠定一个深厚广博的发展基础。 综合来看,强基计划是中国处在特殊的发展时期、结合国情制定的一个贯穿招生和培养全过程的整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强基计划的任务不仅是选才,还要引导高中的培养方式变革,多元评价、多维度评价,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且还要个性特长突出。作为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强基计划要承上启下,“承上”就是能够选对苗子,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启下”就是要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对中学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改变当前基础教育人才选拔评价中的一些顽瘴痼疾。如果高校热热闹闹,中学风平浪静,那么强基计划的使命完成得就不够彻底。 (摘编自王殿军《未来急需的人才是“这样”的》) 【注】黑天鹅事件:通常指小概率难预测的突发风险。灰犀牛事件:通常指大概率、可预测,波及范围大的风险。 1. 下列关于“强基计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防范各种危机对中国之“基”的影响,强基计划应运而生。 B. 强基计划的目的只在夯实中国科技发展的根基,为原创性的关键领域招收和培养人才。 C. 强基计划重视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因为基础学科可以出原创性、原理性成果。 D. 科研评价和人才培养两方面都要防止急功近利的倾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强基计划。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强调强基计划是要选拔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B. 文章引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生动而恰当地阐述了人才培养要放眼长远的道理。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强基计划“基”的含义,逐层深入展开论述。 D. 文章在结尾时把高校和中学结合起来展开论述,这使文章的论点得到进一步深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推出强基计划,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宏伟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强基计划”今后将倒逼中学调整育人模式,更好地实现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 C. 强基计划有利于“双一流”高校招收优质学苗和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D. 因为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所以强基计划直接提到培养“古文字学”方面的人才。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B.“只在夯实中国科技发展的根基”错,见第四段“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基还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强基计划直接提到培养‘古文字学’方面的人才……”等内容,可见选项的“只在……”范围小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分析的能力。 C.“逐层深入展开论述”错误,文章提出论点后,“首先,指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基”“其次,指的是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之基”“再次,这个‘基’还指基础研究人才之基”,是分三个方面平行并列展开论证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因为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所以……”错误,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第四段“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基还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强基计划直接提到培养‘古文字学’方面的人才,其实就是在强调中国文脉的传承,强调文理融合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见强基计划直接提到培养“古文字学”方面的人才是因为要加强文化建设,培养文理融合的拔尖人才。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展开余下试题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4.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B. 生物多样性危机涵盖了大量动植物颜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等现象。 C.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D. 城市化不但推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还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 5.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 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 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D.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6. 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 【答案】4. C 5. D 6. 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点1分,共2分) 启发:①两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最重要的因素”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是“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中“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可知,应着手整治“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而非“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错误。材料二的引文“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中的“不可思议”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惊叹,而不是“忧虑”; C.“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错误。依据材料一“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可知材料一认为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是一大干扰因素;依据材料二“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可知材料二认为热岛效应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优势,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观点:依据“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据“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可知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启发:两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不同,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依据原文“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可知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家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敌人 莫言 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恶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走到院子里。下雪了。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 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 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