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4  2022-10-2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
泉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泉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 (本题共5小题,10分)
1.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何莫学夫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不可以已
C. 天下归仁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下列对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不足以事父母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⑤譬如平地 ⑥就有道而正焉
⑦见贤思齐焉 ⑧先诚其意
A.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①⑤/②⑥/④/③⑧/⑦
C. ①/②③/⑤⑥/⑦/④⑧ D.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3.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 对《论语十二章》中有关章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孔子在《八佾》中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他认为礼与乐是外在的表现,仁则
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B.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仁义之道”,要懂得仁义的道理,就要
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真理而牺牲。
C. 《卫灵公》一节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孔子主张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
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D. 在《阳货》一节中,孔子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的社会价值,强调了《诗》在
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一般采取第一人
称写作。回忆录的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回忆录的原则是作者亲闻、亲见、亲历的事情。
B.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
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
C. 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他从“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
“不忍人之心”是能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实行仁政需要君主领悟后才能实行。
D. 彰明美好的德行,亲近爱抚民众,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所强调的
“三纲”,这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荷
鸿林
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扑扇着翅膀不情愿地飞开去。
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
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


浏览完整试题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那一脸稚气、才十四五岁的通信员小叮当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秋荷是连长的女人,自然战士们都和秋荷熟稔,有好些个战士就要秋荷唱山歌听。秋荷声音清清脆脆,唱起歌来悠扬动听。经不住战士们的怂恿,秋荷站在庙门口的老樟树下清了清喉咙就唱了起来:“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佑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
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最近,秋荷总能听到有“嘚嘚”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溜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
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塘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
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兀自笑开了花。
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黑油油的塘泥在男人的脚下向两边湮开去,男人的脚板像犁又像船。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很快,汗水就从男人坚实的脊梁上一道一道往下淌,小河流水似的。
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
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
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手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
秋荷低了眼,问,去哪?
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大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
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
她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柴火毕毕剥剥烧得很旺,将男人的脸膛映得通红,男人的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秋荷看。不一会儿,屋里飘荡起藕饼浓浓的香味。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以往男人也常离家,秋荷从没这样慌过。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
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
起风了,屋外的枫树上传来宿鸟“归儿归儿”的啼叫。秋荷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
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
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靠着男人宽广的胸膛美美地做了个梦。
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
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
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篇有一段关于“浓浓的秋色”的环境描写,其中提到“残荷”,暗合女主
人公秋荷的名字,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
B. 秋荷开始有“不祥的感觉”,到后来“从没这样慌过”,这些心理描写为秋荷男
人清晨不告而别、没吃到藕饼埋下伏笔。
C. 秋荷的男人是连长,他一心想着民族大义,全情投身革命事业,无暇顾及自己的
家庭,故而也没有表现出对秋荷的不舍。
D. 出征前贴藕饼和送行的描写,关注点从秋荷的小家庭转向整个村子,也映射了整
个时代,战火还在蔓延,安宁难以维持。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独特之处在于女性视角,从秋荷 视角写红军出征前的生活,既写出驻地乡
村生活的诗意,也透露出战事在推进的焦灼。
B. 小说结构安排颇具匠心,前半部分插叙交代秋荷男人身份和战事情况,避免平铺
直叙;后半部分以心理描写为主来表现夫妻间的离情别绪。
C. 小说叙述采用双线结构,秋荷的期盼与送别是主线,男人的备战与出征是暗线,
两条叙事线索照应交叉,使叙事更加多变灵活。
D. 小说以普通人的故事呈现红色历史,全文温情脉脉,连沉重的结尾都写得很节制,
但不遮掩伟大的长征精神,彰显红色小说的魅力。
8. 小说描写秋荷在连队驻处给战士们清唱了一首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9. “艺术源于生活。”作者鸿林是一位出生在闽西北水乡的客家人,他的故乡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鸿林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自己创作的小说是“从故乡土地上滋长出来的”,请简要谈谈《秋荷》的内容如何体现故乡的“滋长”。(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古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B.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C.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D.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他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是“四书”
之一。
B. 世家,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记重要人物
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事迹。
C.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又
名《老子》。
D. 侏儒,一般指身材异常矮小的人,文中特指表演杂技或以滑稽动作引人笑乐的艺
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畜牧的小官,都做得很不错,因此得以升任司空;
后来他离开鲁国,但在齐、宋、卫等国并没有得到善待。
B. 鲁君接受南宫敬叔的建议,与孔子同乘一辆车,带着马匹和童仆去周王室请教礼
仪,又拜会了老子,并在离别时得到了老子的赠言。
C. 齐景公害怕鲁国任用孔子,将来危及齐国,便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
无戒备,孔子却认为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D. 在孔子驳斥了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后,齐景公受到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
国,最终主动归还了郓、汶阳等以前侵夺的土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2)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14. 在齐鲁会盟中,孔子针对齐国的无礼表现,是如何维护鲁国的尊严的?(3分)


(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 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氓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绿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
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上阕写春日晚景,词人不从景物本身落笔,而从酒杯中的映象写起,极有特色。
B.下阕前两句中“暗”字和“乱”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C.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D.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蕴含着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也透
露出词人旷达超脱、怡然自得的襟怀。
16.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②,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③飞来霜树杪。
(注)①浮玉:喻指金山 ②双凤槽:指琵琶 ③啄木:啄木鸟
17.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
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
情”“多感”“多病”依然。
C.《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
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
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18.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9小题,18分)
19. 理解性默写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秦风•无衣》中“ ”和“ ”。
(2)《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 ”;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 ”一句便是明证。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 ,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展开余下试题 (4)《将进酒》中的“ , ”两句,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5)《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情形与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相近的两句是:“ , 。”
(7)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8)“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 , ”。
(9)《大学之道》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 ”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 成语。(3分)

2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古代优秀的士人,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条。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
作为时代青年,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泉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 (本题共5小题,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莫学夫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不可以已
C. 天下归仁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句意分别为:为什么没有人学那些诗呢?/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B.都是动词,停止。句意分别为: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学习不能停止。
C.第一句“归”,动词,称赞、赞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第二句“归”通“馈”,赠送,动词;句意为: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D.都是动词,反省。句意分别是: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故选C。
2. 下列对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不足以事父母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⑤譬如平地 ⑥就有道而正焉 ⑦见贤思齐焉 ⑧先诚其意
A.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①⑤/②⑥/④/③⑧/⑦
C. ①/②③/⑤⑥/⑦/④⑧ D.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事”,名词作动词,侍奉。句意: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②“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早晨得知了真理,就算是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句意: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④“齐”,形容词使动,使……整齐有序。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⑤“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句意: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
⑥“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句意: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缺点。
⑦“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句意: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
⑧“诚”,形容词使动,使……有诚意。句意: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①是名词作动词,②③都是名词作状语;⑤⑥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④⑧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故选C。
3.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泉州外国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