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  2022-11-0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普高)语文试题(逐
万全综合高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二(普高)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推进,且隐然有迹可循。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研究,“悲剧是什么”“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为这也正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提。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
材料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谈论汪曾祺:“我不再期待从他笔下读到直面人生的悲剧,我把他本身读作一个悲剧”。后来集中读过他1992年以来的小说,觉得此论未免片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痛苦、挣扎与悲凉,正是我所期望的“直面人生的悲剧”。只有将这惨淡的辉光凸突出来并赋以相应的美学价值,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汪曾祺才能得以呈现。
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为末世的败落景象。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处于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无论是社会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精神现象都在这动荡中瞬息万变。旧的东西无力自持不断走向凋零衰败,新的东西无法自立迅速走向夭亡。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经历给这个民族染上了焦虑、绝望、悲怆、无奈的心理色彩。有的人一面挣扎,一边出自本能地发出沉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清醒与自觉。这些清醒者自觉者如果怀有丰富的情感,必会产生深切而又浩大、灼痛而又寒凉的悲剧体验。近世以来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担当这一败落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悲剧体验。这样一场漫长而又剧烈的历史动荡中,最受颠簸、最受震撼的当然是士大夫阶层。
(摘编自摩罗《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阶段性发展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
B. 在章池看来,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
C. 悲剧意识的觉醒是悲剧作品最基本的前提,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
D. 汪曾祺作品中所体现的身处末世的痛苦与挣扎正是其复杂的悲剧体验的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然受到西方悲剧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B. 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地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那他是缺乏人性魅力的。
C. 汪曾祺的小说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却忽略了对悲剧精神的建构。
D. 士大夫对中国近世以来的历史动荡感受深刻,其怀有的丰富情感使得这一阶层更容易萌发一种悲剧意识。
3. 下列作品分析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这个特点的一项是( )
A. 《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争。
B. 《雷雨》中周朴园一生活在痛苦与折磨中,年轻时为了前途放弃了爱情,临到中年又失去了亲人。
C. 《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感受到贾宝玉的真情后,她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D.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重整乾坤,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
4. 请根据两则材料解释“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两个概念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D 2. C 3. B
4. ①悲剧意识是悲剧 内核,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醒的自觉;②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
5. ①首先,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做总体概述;②接着借朱光潜、尼采的观点,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悲剧观念;③然后进一步论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内在联系;④最后指出“悲剧意识的觉醒”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核。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说法错误,扩大了范围。材料一第1段“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可知,悲剧意识的觉醒只是引发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路向的发生。
B.“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分析错误。由材料一的第3段“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和第4段“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可知,章池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
C.“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分析错误,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4段可知,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在悲剧作品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者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忽略了对悲剧精神的建构”于文无据,由材料二可知,此文段论述的只是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并没有提及“悲剧精神”。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可以理解为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融合,即悲剧人物既有处境的不如意,又有强烈的抗争精神,哪怕最后被毁灭。周朴园屈从命运的安排,他没有强烈的抗争精神,所以他的悲剧不符合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融合。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对文段的分析,可知对“悲剧意识”的解释在材料一第4段和材料二第2段。根据材料一第4段“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可得出悲剧意识是悲剧的内核;根据材料二第2段“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为末世的败落景象”可知这里介绍悲剧意识在作者作品中的表现;
根据材料二第2段“有的人一面挣扎,一边出自本能地发出沉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清醒与自觉”可知介绍悲剧意识在作者作品中的表现是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醒的自觉。
对“悲剧精神”的解释在材料一第4、5段。根据材料一第4段“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可得出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根据材料一第4段“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可得出悲剧精神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
【5题详解】


展开余下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材料一第1段为第一层次,从“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做总体概述;
材料一第2、3两段为第二层次,“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可得出这一层借朱光潜、尼采的观点,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悲剧观念;
材料一第4段为第三层次,根据“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进一步论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内在联系;
材料一第5段为第四层,是结论。“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指出“悲剧意识的觉醒”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核。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二叔
巴金
近几年我常为自己的《全集》写后记,一年中写三四篇《代跋》,要解释旧作,我有时谈到成都的老家。今年夏天我虽然写得少些,但是我做过一个愉快的梦,在一间有纱窗的木板壁漆成绿色的书房里,我和三哥李尧林站在书桌前听二叔讲书。“必讼!”二叔忽然拍着书桌大声说,“说得好!”
我吃了一惊。在八九年大病之后我总是睡不安稳,也少做梦,就是进入梦境,也恍恍惚惚,脑子并不清楚。这一次却相反,我明明感觉到舒适的夏夜凉风。醒在床上,我还听见二叔的声音,他讲书时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必讼!”我很激动,一两个小时不能合眼,我在回忆那些难忘的事情。
说到二叔,我忘不了的一件事,就是他做过我和三哥的语文老师,在我们离家前两年给我们讲解过《左传》。每天晚上我们到他的书房,讲解告一个段落,我们便告辞回屋。他给我们讲书,因为他对《左传》有兴趣、有研究。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他太寂寞,三个儿子都病死了。他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三哥和我的身上。
我继续回忆,继续思念,好像用一把锄头慢慢地挖,仿佛用一支画笔慢慢地描,二叔在我眼前复活了,两眼闪光,兴奋地说:“说得好,必讼!”他又在讲解《左传》,又在称赞《聊斋》的“春秋笔法”。他向我们介绍蒲松龄的好些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告倒冥王的《席方平》。席方平替父伸冤备受酷刑,他不怕痛苦坚持上告,一级一级地上控,却始终得不到公道。冥王问他还敢不敢再告状?他答说:“必讼!”酷刑之后再问,他还是:“必讼!”响当当的两个字真有斩钉截铁的力量。但是他吃尽了苦头,最后一次就回答冥王:“不讼了。”他真的不再告状吗?不,他讲了假话,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事实上他坚持到底,终于把贪赃枉法的冥王和官吏拉了下来。
我记起来了,二叔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席方平他讲真话受到严刑拷打,讲假话倒放掉了。然而他还是要讲真话。他就是有骨气!写文章要有骨气!”原来二叔也是教我讲真话的一位老师。
怎样写文章,我本来一窍不通,听惯了二叔的讲解分析,我感到一点兴趣,有时也照他的办法分析读过的文章,似乎有较深的理解,懂得一点把文字当作武器使用的奥妙。以后我需要倾吐感情、发泄爱憎的时候,我寂寞、痛苦、愤怒或悲伤的时候,我就拿起笔疯狂地写着,深夜我在自己房里听见大哥一个人坐进在大厅上的轿子、打碎窗玻璃的时候,我不能控制自己,便在练习簿上写下一些不成篇的长诗。后来我在法国沙多—吉里读到报道两个意大利工人遭受电刑的时候,我写出小说《灭亡》中一些重要的章节。我写着,自己说仿佛有一根鞭子在我的背上猛抽。我对准痛处用力打击,我的感情仿佛通过我的心、我的手全部灌注在笔下写在纸上,变成了我的呼唤,我的控诉,我的叫号。
最初的年代里我到处跑,只要手中有一支笔我便到处写作。心里想些什么,我就写些什么。我并不苦思苦想,寻找打击要害的有力的字句,我让感情奔放,煽旺心中的火,推动我这支毫无装饰的笔飞越一张一张的稿纸。我没有学会一字诛心的笔法,我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终于从荆棘丛中走了出来。
接连几个不眠的长夜,我睁着眼睛在思索,在回忆。灰堆里还闪亮着火星。我不是怀念亡故的亲人,难道是在为自己结账,准备还清欠债?
那么是时候了。
又想到了二叔,关于他的许多事情我都记不起来了。我们出川后还同他通过三四封信,他的手迹对我来说还是十分亲近,使我想起他那些勤奋治学的教诲。最近我把六十几年前这一页旧信赠给成都的“慧园”,说明我今天还不曾忘记我的这位老师。
我记不起我搁笔有几年了。写字困难,我便开动脑筋,怀旧的思想在活动,眼前出现一张一张亲切的脸。我的确在为自己结账。我忽然想再翻一下《左传》。多年不逛书店了,我请友人黄裳替我买来一部有注解的新版本,不厚不薄,一共四册,我拿着翻看,翻过一册又是一册。我忽然停住,低声念了起来:“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我不再往后翻看了,我仿佛又站在二叔的写字台前。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治学有骨气,做人也有骨气。人说真话,史官记实事,第一个死了,第二个站出来,杀了三个,还有第四、第五……两千五百三十九年前的崔杼懂得这个道理,他便没有让“太史尽死”。
崔杼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即使不放过一个史官,他也阻止不了“执简以往”的人。二叔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个,他的确是我的老师。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五日
(选自巴金《我的家》,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开篇说自己做过一个“愉快”的梦,一是因睡得安稳,梦境清晰,二是因梦见了听二叔讲书。
B. 作者写自己本来对写文章一窍不通、后经二叔讲解分析才感到一点兴趣的变化来表明写作并不靠天赋。
C. 作者用“变成了我的呼唤,我的控诉,我的叫号”这一排比,强烈地表达了写《灭亡》等作品的目的。
D. “煽旺心中的火”这一比喻指作者激发内心炽热的情感,“毫无装饰的笔”指作者采用的质朴的表达方式。
7. 关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次出现了“必讼”两个字,交代了作者开篇梦境中“必讼”的出处。
B. “响当当”“斩钉截铁”等词,表达了作者对席方平的怜悯和惋惜之情。
C. 席方平最后说“不讼了”,这样的讲“假话”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D. 呼应上文对二叔“两眼闪光”的描写,引出下文二叔对席方平的评价。
8. 结合文本简析二叔这一人物形象。
9. 分析文章末尾引用崔杼典故的作用。
【答案】6. B 7. B
8. ①正直的知识分子。②寂寞善良的长辈。③教人讲“真话”的老师。
9. ①在主旨上,借此表明甘当历史记忆的执着而忠实的守护者和不畏强权恪尽职责的知识分子的决心。


展开余下试题②在结构上,总结升华全文,这一典故的生发是这篇怀人散文的重心和主旨。
③读者感受方面,重申了讲真话的话题,引发读者思考“假如面对残酷现实,如何自处与处世”的问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表明写作并不靠天赋”错误,这里要表明二叔对“我”在写作道路上的深刻影响,而不是谈写作与天赋的关系。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丰富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B.“表达了作者对席方平的怜悯和惋惜之情”错误,这里“事实上他坚持到底,终于把贪赃枉法的冥王和官吏拉了下来”表达了作者对席方平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从“他讲书时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必讼!’”“二叔在我眼前复活了,两眼闪光,兴奋地说:‘说得好,必讼!’”等处可见二叔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从文中“说到二叔,我忘不了的一件事,就是他做过我和三哥的语文老师,在我们离家前两年给我们讲解过《左传》”“他太寂寞,三个儿子都病死了。他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三哥和我的身上”“我想起他那些勤奋治学的教诲”这些语句可见二叔是一个寂寞善良的长辈。
③从“二叔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席方平他讲真话受到严刑拷打,讲假话倒放掉了。然而他还是要讲真话。他就是有骨气!写文章要有骨气!’原来二叔也是教我讲真话的一位老师”“二叔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个,他的确是我的老师”可见二叔是教人讲“真话”的老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崔杼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即使不放过一个史官,他也阻止不了‘执简以往’的人。二叔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个”可见,引用这个典故在主旨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甘当历史记忆的执着而忠实的守护者和不畏强权恪尽职责的知识分子的决心。
②崔杼典故的引用是在文章结尾处,是文章结构方面很重要的位置,可以得出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照应题目“怀念二叔”,开头“我和三哥李尧林站在书桌前听二叔讲书。“必讼!”二叔忽然拍着书桌大声说,‘说得好!’”与结尾“二叔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个,他的确是我的老师”遥相呼应,,表达了我对二叔深挚的怀念和感激、赞颂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③文章结尾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引发读者回味和思考,当生活中遇到冤屈、丑恶、施暴等问题需要保持初心、坚守正义、讲出真话、反抗到底时,我们也该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世家(节选)
司马迁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推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年七十三。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颂”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
B.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C. 中国古代采用多种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用王公年次纪年法,比如哀公十四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多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康熙元年;另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D.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记述了孔子把古代留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按礼义的标准进行删选,编定了《诗经》,从而完成了“六艺”的编修。
B. 达巷党人称赞孔子博学多才,不专于一家。孔子曾总结个中原因,说他不被当世所用,反而变得多才多艺。
C. 文章表明,孔子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了删削、变动和修饰,他知道,后世会因这种春秋之义而怪罪他。
D. 本文记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活动与言论,突出了孔子高深的学问与德行,虽属客观记述,但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的肯定与赞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2)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14.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什么没有成功?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老师在文献方面的成绩很显著,我们是知道的。老师谈论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
(2)后人了解我将因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将因为《春秋》。
14. ①春秋末期,时局动荡,各诸侯国的施政目的是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并为此而展开了激烈的纷争。②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是希望君主能够施行仁政,倡导礼仪,感化他人,不要战争,这与当时诸侯国国君想法是不一致的。
【解析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