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67  2022-11-0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思乡类诗歌阅读
语文高考复习 思乡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①
孟浩然
逆旅②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③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④一相悲。
[注]①张八子容,即张子容,排行第八,是作者同乡好友。作者来此游历之前,曾赴举不第。开元二年冬天,孟浩然来此游历,与张子容相遇(当时张子容被贬为乐清尉),好友结伴游赏,遂有此诗。②逆旅:旅馆。③廨宇:官署,衙门。④失路:比喻不得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旅相逢处”照应标题,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张子容相遇的具体场所,叙事中寓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
B.“江村日暮时”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
C.“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写出了诗人与旧友饮酒、题诗,有群山为伴,有孤屿相陪,高标异韵,超凡脱俗。
D.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情融于景,诗人将微妙心绪寓于诗中。
2.“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①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②浦。
[注]①侵晓:快天亮之时。②芙蓉:荷花的别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先写室内燎香,继写屋檐鸟雀,再写室外风荷,空间变换极具层次性。
B.“一”写出荷叶的错落有致;“举”描绘出荷花的姿态美和茎的力度美。
C.下片虚实结合,以遥想故乡的虚写开始,以“梦入芙蓉浦”的实写作结尾。
D.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浑然天成无雕饰,风格清新活泼,境界淡远高超。
4.本词与《涉江采芙蓉》都写到“荷”,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诗
[南朝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第一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第三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第四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6.这首诗的第二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精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刘长卿①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浏览完整试题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 ②懒息机③。
【注】①刘长卿,祖籍宣城(今属安徽),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后迁居洛阳。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旅居江浙。②欃枪:彗星的别名。此处喻指叛乱势力。③息机:息灭机心,言归老或隐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江楼”“望”等词直接点题,并交代了写作背景——田园已陷百重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景,“平芜万里”与“无人去”、“落日千山”与“空鸟飞”各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浓郁的荒凉意味。
C.颈联写景,视角由近到远,孤舟在水面上行进,变得越来越小,遥远的水滨树木苍苍,只有微微的影子。
D.尾联中的“白鸥”“渔父”都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隐居田园生活的意思,这表明作者此时决意弃官。
8.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诗的《除夜作》诗风平易自然,表达了除夕夜的平常感受,也将他乡游子的真实感受抒写得淋滴尽致。
B.高诗的“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诗人“独不眠”,令人想到团聚的守岁景象。
C.崔诗首联“三巴路”“万里身”虚实结合,写出了巴蜀的山川形势,给人以萧瑟之感,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情怀。
D.崔诗颈联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感情细腻,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
10.这两首诗都是写除夜之作,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B.第二句一“急”字,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
C.颔联写景,视觉和听觉结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D.颈联使用“落笔对方”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给读者无限遐想和回味。
12.有人认为这首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杜甫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邙山②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注】①此诗于大历二年春作于夔州。熟食日:即寒食日。宗文、宗武:诗人的儿子。②邙山:杜甫家祖坟在此。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写诗人因战乱远离家乡,到江汉这个地方谋生。
B.颔联“几年”“万里”从时间、空间的角度表现诗人客居之久、远。
C.颈联虚实结合、由眼前的“邙山路”之景联想到家乡的“白帝城”。
D.颈联写景,用“松柏”与“风花”对举,烘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特征。
14.尾联中诗人“泪纵横”的原因有哪此?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此词为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过年的途中所作。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的家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
C.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
D.下阕中由途中所见转向心中所思,以虚实结合的写法传达诗人的深情。
16.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和他们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诗仙李白作为父亲这一角色的现实情思。
18.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因南风吹来引发对故乡酒楼的思念,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19.诗歌注重通过意象表情达意。试从以上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说说诗人借助怎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①。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②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注]①周天:圆者,周而复始,连绵不断之谓也。②渭北:主要指陕西大部。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支颐坐”以动作写孤寂,“枕臂眠”暗示诗人没有上床,而是伏案而眠。
B.“再见”句指两次见到太阳运行一周,即两整年,与尾句“第三年”呼应。
C.“身去国”与“浔阳来”通过地点的转换,凝练概括了自己被贬的遭遇。
D.整首诗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叙述除夜的所做所思是其重点内容。
21.这首诗颈联对仗工整,请指出具体是怎样对仗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并为全篇定调。
B.颔联不提“闻”者的感受,而以“残月下章台”的想象之景烘托,更增几许凄凉。
C.颈联中“已云暮”“殊未来”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D.尾联承接“故人”一句递进一层,并以景收绾,使得全诗前后联系紧密,浑成一体。
23.俞陛云说此诗之佳处在“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③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释:①本词陆游在淳熙五年(1178)二月自蜀地东归江行途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③朝衣: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开头交代了自己虽在归途当中,但距离家乡路途遥远,只能在梦中寄希望于船能顺利前行,突出了自己归乡急切的心理。
B.词人在3~5句写自己在舟中远远望见了曾经到过的武昌,并停泊芳洲,欣赏美景。其中一个“认”字写出了他对武昌美景有很深的印象。
C.词的下阕,写词人设想回家时的情景。词人虽然回到家中,但得到的不是回家时的欢愉,而是有着无限的愁思。
D.这首词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突出词人回家时的矛盾心理。上阕写行程及景色,景中含情,下阕重在抒情,情真意切。
25.西晋王赞《杂诗》中说:“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然而词人回乡却有凄凉和恐慌的心理,请结合全词,分析他为何有如此心理?这样写有何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2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7.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游历,足迹踏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作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28.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秋”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思考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C.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9.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代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30.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
B.第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
C.颔联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D.颈联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草入荒城,诗人于登亭所见景物之荒凉,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
31.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隐士之冠。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吃着冷食,透露出漂泊中勉强饮酒过节的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诗人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的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展开余下试题33.“愁看直北是长安”,说说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34.“岁除夜”是中国传统( )
A.春节 B.中秋 C.元宵 D.除夕
35.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36.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婉悲凉 B.凄楚含蓄 C.清幽质朴 D.旷达闲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高台
谢脁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上高台,面对随风舞动的帘幔,不禁产生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B.诗人极目远眺,一只孤独的飞鸟闯入视野,他的心绪也由此而产生波澜。
C.诗人努力看向故乡,连绵的群山却遮挡了视线,这让他的内心更加惆怅。
D.清晨未明,诗人登临山顶,面对着清冷的晨风和袭人的寒气,不忍离开。
38.有人说,读诗需要字字斟酌,词词品味。请尝试从末尾二句中的“谁知”、“倦游”、“嗟”、“故乡忆”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来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罗旧驿①
王阳明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②天北是神州。
【注释】①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②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
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
B.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
C.“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
D.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
40.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日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南桥、西第:均在洛阳。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游寓”二字点明诗人宦游的处境,“秦”字点明宦游的地点,照应了题目中的“京中”。
B.第二句关键在“看春”二字,内容上交代了愁的结果,结构上又领起下文对春景的描绘。
C.颔联两句选取典型场景,刻画了京中春天的生机盎然,表达诗人面对美景内心的欢愉。
D.尾联构思新颖,其中“明年”“倍还”等语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洋溢着昂扬乐观的情绪。
42.诗歌先言“不当春”,后边又说“应尽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入汴水【注】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曰,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4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行程。通过时间“昨晚”到“今朝”,写出了诗人一路奔波、日夜兼程的场景。
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远了,自己无法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C.尾联用“长淮”来表示诗人度过的二十年仕途不顺的日子,用“宁复畏潮波”来表明自己回乡一定顺利。
D.本诗借景抒情,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复杂的情感。
44.本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图画?从中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以叙事写景为主,短短31字,看似信手勾勒淡淡几笔,却把荷叶之玉盘圆润、亭亭玉立、婀娜摇曳的美好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B.情景关联密切是本词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词人以“风荷”这一意象作为感情纽带巧妙地由眼前荷景想到家乡西湖荷花,自然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C.本词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饰,浑若天成,它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体现天然真美。
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直抒胸臆,深情表达了自己对当年友人的思念之情,将乡愁写得如梦似幻,余韵袅袅。
4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词人是如何写出“荷之神理”的?请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湘东驿
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4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有一种非所预想的意味。
B.“晴碧万重云”一句寓情于景,写作者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心中不由悲喜交加。
C.“春半时”意为美好时令。尾句的情感表达方式与《送元二使安西》的手法有相似之处。
D.这首词以“真是”“难得”等口语入词,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情感表达深沉浓烈。
48.作者说“江南如塞北”,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中秋月
【唐】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因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于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独倚苍苍桂一轮。
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点明赏月的地点,然后写诗人因被月色吸引而留恋水岸。景物描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