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3  2022-11-0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
2023届广西北海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届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加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化遗产是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所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同时,气象服务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气候对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而言,气候条件可以从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化、类型、分布以及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形成的以温度差异为主要特征的纬向分布,因海陆关系形成的以湿度条件为主要特征的经向分布,因海拔高度等因素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多种因素组合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光照、温度、降水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农业气候资源,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长期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业物种驯化、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制度形成与演变、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与演化,以及空间迁移。同时,也因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而影响着农业生态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例如,除了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因素外,气候暖干化趋势是造成包括哈尼梯田在内的许多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旱地(如甘蔗、香蕉等)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其次,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使之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活态的特殊遗产类型,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首要和基础性功能。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以外,物种、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正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人们生态智慧的表现,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通过物种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合理配置及相应的生态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物质投入和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是典型的低碳农业。
最后,气象服务可以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文化遗产延续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延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农业生产,大多数农耕文化的传承也依赖于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景观的维持基础同样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这就要求气象部门提供包括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相似分析、长期气候预测,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多种气象服务产品。
随着农业功能拓展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以良好生态资源和深厚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等问题,可以通过农事活动预报、农业物候预报、特殊要素预报、气候舒适指数分析,并结合中国天然氧吧认定等,不断丰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业态,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避免因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闵庆文《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气候多方面的影响。
B. 作为一个活态的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韧性,这使其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与调控能力。
C. 农业文化遗产首要和基础性功能是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其延续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延续。
D. 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业气候区划、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可以有效助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首先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接下来指出了气候与农业文化遗产的关系。
B.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论证部分述气候变化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则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C. 文章第三段以哈尼梯田等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为例,论证长期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业物种化。
D. 文章第四段“其次”“一定的”“最大限度”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科学类论说文条理清楚、用语严谨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气候条件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
B. 物种、技术、文化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必备且唯一的条件。
C.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有必要对其进行静态保护。
D. 开展农事活动的预报、加强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丰富旅游业态等有助于克服目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韧性”“具有很强的适应与调控能力”曲解文意,第一处原文的表述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从词义看,使用“无与伦比”修饰“韧性”一词,意味着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存在“比较的对象”,二是经由比较得出的“结论”指向“美好”“优异”,而这两点信息原文中均未体现。第二处“具有很强的适应与调控能力”错误,原文第四段“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使之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是说“一定”,不是“很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长期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业物种驯化”理解错误。文章第三段以哈尼梯田等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早地面积增加为例,是为了论证“也因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而影响着农业生态景观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化、类型、分布以及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B.“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必备且唯一的条件”法过于绝对。从原文“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以外,物种、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可知,影响传统生态农业韧性的除了“物种、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随气候变化”外至少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
C.“有必要对其进行静态保护”是“正话反说”,原文的表述是“随着农业……已经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有效途径”“农业生态景观的维持基础同样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可见,“静态保护”的说法不合文意。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西方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味觉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19世纪,德国医生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于是绘画了一张流传甚广的舌图。很多人由此便认为敏感度低的部分就不能感受该味道。1974年,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舌头、口腔腭和喉部各处都有味觉感受器,它们都能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但是舌头上的神经会向大脑传递信息,你的眼睛会“尝”到红辣椒的“辣”,你的鼻子也能“闻”到食物的气味,这些结合在一起,你就有了味道的概念。换句话说,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
(摘编自克里斯托弗•万杰克《如何感受美味》)
材料二
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儿童比成人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味觉异常也是一种味觉失灵。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橘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
(摘编自健康新闻《味觉失灵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材料三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没有吃过北京炒肝的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炒肝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勾芡是炒肝不可或缺的工序,所谓勾芡,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特性,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


展开余下试题(综合整理《什么是炒肝》等网文)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林斯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论与当年汉尼葛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B. 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是由舌头和口腔器官感知到的,而“辣”是眼睛“尝”到的,所以不在基本味觉之内。
C. 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变异,例如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久久不能去除。
D. 北京炒肝这种风味小吃名实不符,它不是炒出来,而是煮出来的,同时“炒”的也不尽是肝,其中肥肠要比肝还多。
6.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炒肝为什么要勾芡。
【答案】4. B 5. D
6. ①炒肝时勾芡,可以使卤汁稠浓,改善菜肴的色泽。②而色泽的改善会影响眼睛对炒肝的味觉感知。③改善菜肴的色泽,可以影响人的情绪,防止味觉变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眼睛、鼻子”“也能直接感知味觉”错误。根据材料一“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可知眼睛、鼻子没有味觉感受器,不能直接感知味觉,只能“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 “结论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根据材料一“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可以看出汉尼葛强调“各不相同”,而科林斯强调“差别不大”,所以结论不同。
B. “‘辣’是眼睛‘尝’到的”错误。这种说法否定了舌头等器官对“辣”的感知,根据材料二“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你的眼睛会“尝”到红辣椒的“辣”,你的鼻子也能“闻”到食物的气味……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可以看出此项曲解文意。且“‘辣’是眼睛‘尝’到的,所以不在基本味觉之内,并不形成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C. “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变异”错误。混淆了味觉变异和味觉异常两个概念,根据材料二“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此应该是“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异常”,而不是味觉变异。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炒肝勾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根据材料三“勾芡是炒肝不可或缺的工序,……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可以得出结论:炒肝时勾芡,可以使卤汁稠浓,改善菜肴的色泽。
第二,根据材料一“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由此可推断出炒肝勾芡后“色泽的改善会影响眼睛对炒肝的味觉感知”。
第三,根据材料二“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因此可以看出,炒肝时通过勾芡“改善菜肴的色泽,可以影响人的情绪,防止味觉变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的父亲
何君华
月亮很大,月光很白。我熟练地纵身跃上学校北操场的围墙,然后再熟练地翻身跳下墙。
这套动作我太熟悉了。一进入高三,这个学期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要这样翻墙去学校北门小巷里的网吧,像个武艺高强的侠客一般。
在游戏里,我的确是个行走江湖的侠客。我攒下一套套威风凛凛的装备,打下一座座旌旗猎猎的城寨,在游戏里我飞檐走壁、威风八面,好不快活!
不过这回,我翻身下墙时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那东西还会动,好像是个人!我吓一跳。定睛一看,竟然是父亲!
父亲是接到我的电话后连夜赶来给我送钱的。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家里为了方便跟我联系,专门安了一部座机。我用学校的IC卡电话打给父亲,说老师又让买教辅资料了,让他赶紧送钱来学校,“老师说了,现在是高三,耽误不得”。父亲于是连忙赶了最后一趟班车来学校给我送钱。
其实,我管父亲要钱,不是要买什么教辅资料,而是要充游戏卡。今天晚上再不充的话,我之前攒的那些装备、攻下的那些城寨就都白打了。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火急火燎地给父亲打电话让他连夜送钱呀!
我叮嘱父亲去县城找个宾馆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回家。父亲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但他并没有去,而是打算倚靠着学校围墙根儿凑合一晚。
靠坐在一块石头上的父亲看见我,自然也十分吃惊,问我这么晚了出来做什么。
看着歪在墙角的父亲,我已不打算隐瞒,便将骗他送钱来充游戏卡的事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说完,我等待着父亲的一顿暴打,但是过了很久,他的手也没有落在我的身上。
父亲一言不发,甚至没有起身,他就直直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他可能还无法接受我刚刚所说的一切,无法接受他曾经优秀的儿子已经变成了这副模样。
我不敢抬头,只敢用余光偷偷地瞟父亲。这时我才发觉,才四十出头的父亲竟然有了白发,或许是我的错觉,但他的两鬓分明在月光下闪着淡淡的银光!
又过了许久,父亲终于开口说话:“儿,你还记得我送你来上学那天吗?”
我当然记得。那一年我初中毕业,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父亲挑着行李兴高采烈地送我去学校报到。办完入学手续,又帮我整理好宿舍床铺后,父亲提议带我去县城的街道上逛一逛,让我这个山村里的孩子见识见识城里的风光。走到一条繁华的街道上时,父亲忽然大方地问我想吃什么。我环顾一圈,指了指街对面的北京烤鸭店。我其实并不知道北京烤鸭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究竟好不好吃。之所以想吃,仅仅是因为北京那两个字。是的,我想高中毕业后去北京,去上那所全中国最好的学校。
父亲当即走到那家北京烤鸭店前,掏出钱摆在桌上,拉拉杂杂,都是些零钱,问老板够不够买一只烤鸭。老板摇摇头。父亲又问:“半只够不够?”老板再次摇摇头:“不够。再说,也没有半只卖的呀!”父亲说:“行行好,就卖半只给我吧!”老板可能是不耐烦,也可能是被父亲执着的神情打动了,竟然真的将一整只烤鸭切了一半卖给我们。我掰开烤鸭递给父亲,父亲摆摆手,示意我一个人吃,我就站在店门口一个人吃完了那半只北京烤鸭。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正宗的北京烤鸭,或者干脆就是冒牌货,但那的确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展开余下试题吃完烤鸭,父亲与我告别。他要去公共汽车站赶回家的班车,示意我自己回学校,不必送他。父亲说:
“儿,以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一个人走了。”
没想到两年过去,我把路走成了这样。
父亲问我:“你知道那天我是怎么回去的吗?”
我摇了摇头。
原来,父亲跟我告别后,并没有去坐班车,而是生生走了回去。他将兜里所有的钱都掏给了烤鸭店老板,已经没有回家的路费了。他走到家时,袜子上已经渗出了鲜红的血。
从县城到我们家有三十多里路,而且多数都是蜿蜒崎岖的山路。
我放声大哭,哭声在月夜里传得很远很远。父亲赶紧过来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莫哭,莫哭,不碍事,不碍事的,努力吧,儿,要努力呀。”
“回去吧!”父亲说。
我点了点头,擦干眼泪,刚准备踩那块石头爬上墙,父亲将石头移开,自己蹲了下去,轻声说:“踩我肩膀上去。”我知道拗不过父亲,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地踩上了父亲的肩头。
我就这样踩着父亲的肩膀,重新翻回了学校。我隔着围墙对父亲说:“爸,去县城找个宾馆!”父亲没有回答我。我又说:“爸,你不答应我就不走!”父亲终于沉沉地应了一声。父亲后来说,那是他这辈子头一回住宾馆。
走在洁白的月光下,我知道,我那些装备和城寨都白费了。
高三第二学期,这高中的最后一年,我变了个人。
那一年高考,我如愿考上了北京那所著名的大学,成了我们村乃至我们乡有史以来头一个考上那所大学的人。
所有人都很震惊,说这真是个奇迹。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对月光进行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宁静的氛围,推动情节的发展。
B. 小说长于在对比中刻面人物,如“我”开始沉迷于在游戏中攻城拔寨,而后来却毅然决然与游戏告别。
C. 小说中一些地方看似不合情理却符合生活逻辑,如父亲才过四十却有了白发,老板破例卖给父亲半只烤鸭。
D. 小说使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多用插叙,丰富了内容,使情节曲折生动。
8. 翻学校围墙外出被父亲发现后,“我”的思绪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有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打动你的理由。
【答案】7. D 8. ①吃惊。“我”从学校翻墙出校后,看到了想靠在墙上过一宿的父亲,知道他没有去宾馆住宿。②胆怯。向父亲坦白自己逃学上网的事情,等着被父亲暴打。③愧疚。想到父亲送“我”上学、吃烤鸭的情景,感到非常愧疚。④奋进。在听到父亲的安慰和鼓励后,我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9. ①简朴,坚韧。父亲为了省下住宾馆的钱,想靠在学校的墙根儿凑合一晚以及因为没钱坐车而从学校走回三十多里外的家。②对孩子充满深深的爱。“我”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后,为了满足“我”吃烤鸭的愿望,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最后步行回家。为了给我送钱,乘坐最后一班公家车来学校。③教子有方。在得知“我”迷恋上网打游戏后,并没有才有打骂的手段,而是循循善诱,让“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学习。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使用倒叙手法”分析错误,本文主要采用顺叙手法,回忆过去的事情运用插叙手法。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从“我翻身下墙时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那东西还会动,好像是个人!我吓一跳。定睛一看,竟然是父亲”可知,“我”从学校翻墙出校后,看到了想靠在墙上过一宿的父亲,知道他没有去宾馆住宿,同时,自己逃学上网的事情也被父亲发现,“我”感到吃惊。
从“看着歪在墙角的父亲,我已不打算隐瞒,便将骗他送钱来充游戏卡的事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说完,我等待着父亲的一顿暴打”“我不敢抬头,只敢用余光偷偷地瞟父亲”可知,此时的“我”知道犯错,心中感到胆怯,等着父亲的暴打。
从“……我放声大哭,哭声在月夜里传得很远很远”可知,“我”对自己辜负父亲的期望逃学上网的行为感到愧疚,感到对不起父亲。
“高三第二学期,这高中的最后一年,我变了个人”可知,在听到父亲的安慰和鼓励后,我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中要求“说明小说中 父亲形象打动你的理由”,其实就是要求总结出父亲的形象特征。
从文中“我叮嘱父亲去县城找个宾馆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回家。父亲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但他并没有去,而是打算倚靠着学校围墙根儿凑合一晚”“父亲跟我告别后,并没有去坐班车,而是生生走了回去……他走到家时,袜子上已经渗出了鲜红的血”等内容可以看出,父亲简朴坚韧,具有着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从文中“父亲于是连忙赶了最后一趟班车来学校给我送钱”“……老板可能是不耐烦,也可能是被父亲执着的神情打动了,竟然真的将一整只烤鸭切了一半卖给我们”等内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怀有舔犊之爱。
从“父亲赶紧过来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莫哭,莫哭,不碍事,不碍事的,努力吧,儿,要努力呀。’”“我点了点头,擦干眼泪,刚准备踩那块石头爬上墙,父亲将石头移开,自己蹲了下去,轻声说:‘踩我肩膀上去。’”等内容可以看出,父亲循序善诱,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学习。
通过以上分析,文中的父亲具有简朴,坚韧,对孩子充满深深的爱以及循循善诱让犯错的孩子认识到错误,这些品质都让读者感到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长孙无忌罢,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联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赡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夏,四月,已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基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座”。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欲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问王珪曰:“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对曰:“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表也。”上然之。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3届广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