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刘勰的<文心雕龙>》) 材料二: 郎吉弩斯认为,具有“崇高”特质的文章不仅具有庄严伟大的思想,而且应当具有动人的情感.它应当使“听众所产生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所谓狂喜,“是指听众在深受感动时那种惊心动魄,情感白热化,精神高度振奋,几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朱光潜语)。同样,刘勰也十分强调情感的作用。在《风骨》篇中,刘勰反复指出,“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情与气偕,辞共体并”。可见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他十分推崇“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辩骚》)的屈原,极力赞赏那种“志思畜愤,而吟咏情性”的作品,认为唯有这种“慷慨以任气”、感愤而激昂之作,方能“篇体光华”。 郎吉弩斯把文采看成是“崇高”的一个组成因素。他认为作品必须具备恰当的华丽文采,方能有“巨大的威力”与“迷人的魅力”,方可谓之“崇高”。而刘勰虽然认为藻饰与“风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认为文采并不是“风骨”的一个组成因素。他还打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野鸡虽有文采,但没有风骨,“肌丰力沉”,不能奋飞;鹰隼虽乏文采,却有风骨,“骨劲气猛”,能展翅云天。“夫肇翟备色,而翱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风也。”(《风骨》) (摘编自曹顺庆《“风骨”与“崇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勰受汉末清议的“骨鲠”观念、魏晋人物品藻的“风骨”思想和《易传》崇尚的“刚健”意义等的影响,提出“风骨”论这一新的文学审美主张。 B. 刘勰的“风骨”论,既追求孔子思想中的“温柔敦厚”之美,又追求像鹰隼一般的“气猛骨劲”之美,这充分体现了其审美思想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C. 刘勰对“风骨”的要求与孟子倡导的“浩然之气”相关但不相同,前者尊重客观世界、重视自然之美,而后者则重视个体主观精神德行的追求完善。 D. 郎吉弩斯的“崇高”论与刘勰的“风骨”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但对“文采”属性和作用的认定却见仁见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勰“风骨”论强调在抒发和表现情感的时候必须渗透内在理性之“力”,认为对美丽辞藻的追求会不可避免地对理性内容的深刻性造成伤害。 B. “风骨”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精神,也有着与束缚人的个性发展有关的消极有害的一面,我们必须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 刘勰认为“风骨”与“文采”有联系但并非因果关系,有“风骨”的作品未必有“文采”,反之亦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却可形成佳作。 D. 中国古代美学善用人的骨、筋、气、肌、血等形体要素来形象阐述艺术之美,可以表明在古人的意识中艺术审美与生命状态是存有相通之处的。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的一项是( ) A.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B.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C.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D. “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后人评价曹操的《短歌行》堪称“建安风骨”的典范。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1. B 2. A 3. D 4. 首先点明刘勰“风骨”论思想的源起,继而阐明刘勰“风骨”论与儒学的内在渊源与差异,进而具体阐述“风骨”论的审美特征及重大意义,最后提出当下我们应辩证看待“风骨”论的利弊。 5. ①诗歌直言人生苦短的悲伤,抒发对贤才的真切渴望,情感真挚,充满理性光辉;②诗歌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一统天下的高度自信,昂扬向上,展现崇高人格;③诗歌采用四言古体诗形式,借助比兴,化用典故,语言凝练,厚重有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追求孔子思想中的‘温柔敦厚’之美”错。原文为“由孔子而来的所谓‘温柔敦厚’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在《文心雕龙》中也有表现。但在另一方面,刘勰的‘风骨’论赞美“翰飞戾天”的鹰隼的‘骨劲而气猛’,称赏‘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又是同‘温柔敦厚’之旨难于相容的”,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认为对美丽辞藻的追求会不可避免地对理性内容的深刻性造成伤害”错。原文为“情感的抒发和表现须渗透着一种内在理性的‘力’,否则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就会是空虚、软弱、无力的,文辞的美丽也将因为它缺乏深刻的理性内容而失去价值。中国历来反对靡靡之音,反对徒有其表的美丽辞藻”,可见美丽辞藻有“力”的支撑会更有价值,缺乏深刻的理性内容会失去价值。没涉及选项观点,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风骨”的审美特征有:情感的抒发和表现渗透着一种内在理性的“力”;作家的坚强崇高的人格;文辞高度凝练有力。 A.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不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 B.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文思涌现就舒展情怀执笔书写,文思阻塞就收起情思放下笔来。要写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创作的愿望,更需要有灵感,有冲动。光凭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文思畅达时就命笔行文,文思枯竭时就干脆投笔卷怀,不要硬去搜索枯肠。不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 C.“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站在山头上,感情就好像弥漫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的澎湃。做什么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