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6  2022-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性不唯文学艺术所独有,也不应唯文学艺术所独有。伟大的科学理论,大多具有诗性。
诗,诗思与诗创造,都出于自由。王国维这样看诗人的自由:“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杨振宁将科学创造的自由与诗创造的自由相提并论:“清朝陈廷焯曾于《云韶集》中说写诗达极高境界时有‘独来独往之趣’,做研究也如此。”由此可说,科学创造的自由是一种诗性自由。对科学知识的诗化理解的极致,在于创造出新的知识。而创造新的知识,又在于诗性自由。诗性自由能使科学家无视最开始时理论的“缺陷”,就是“轻视外物”的自由。任何伟大的思想的最初出现,一定朦胧、灵动,科学家的伟大在于他们能够依靠直觉感受科学原理于千里之外,而终能“与花鸟共忧乐”。
爱因斯坦谈自己最伟大的发现时说:“我关于引力的一系列论文,是一连串的错误的步骤,不过,还是这些错误将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到了目的地。”海森堡说:“真正让人震惊的能力,就是能模糊而不确定地,以直觉而不以逻辑的方式,觉察出控制宇宙的基本定律的本质性线索。”
自然界具有反粒子,这是一个终极真理。但是,如何给出一个机制来说明存在性呢?狄拉克不惜发明出一个明显具有瑕疵的概念:无限深负能级狄拉克海及其空穴。这个瑕疵表现在,如何填满无限深的海?然后在这个海中的有限度处还要激发出电子来?因此,可以想见这些概念后来很快就被量子场论中的反粒子概念所替代。但是“负电子的海洋”这样一个“虚无”的概念却是人类智力创造的巅峰之作,造化灵性的神来之笔,“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1954年杨振宁创造规范场理论的时候,物理学界并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困难或者迷惑等待一个革命性的理论去解决。而物理学史上,杨振宁之所以能列于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也是因为这个规范场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个理论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及至70年代始晓得它对物理学是极为重要的。”这个理论最初的形式,只能描述无质量的场。对任何物理学家而言,这都是一个巨大的缺陷。杨振宁说:“我们发现我们不能对规范粒子的质量下结论,我们用量纲分析做了一些简单的论证,对于一个纯规范场,理论中没有一个量带有质量量纲。因此规范粒子必须是无质量的,但是我们拒绝了这种推理方式。”“非阿贝尔情形比电磁学错综复杂得多。……带电规范粒子不可能没有质量。”
科学创造的诗性自由,指引狄拉克、杨振宁等大家在已知理论的边缘处,跃身而起。尽管不知道所落何处,但是天空的浩渺,已经令心灵悸动。这也是物理学大发现的通则,举凡牛顿引入惯性系、爱因斯坦创造广义相对论、普朗克引入量子化假说、薛定谔写下薛定谔方程等,概莫能外。
实用性或功利性是科学理论的重要属性,但是,如果片面强调科学理论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目标而忽视其诗性自由,就如抽取锦缎经纬线中之经或纬线,科学理论将形存而神失。


浏览完整试题只有理解了科学知识的诗性,才能实现从经验真实到理性真实的飞跃;只有理解了科学创造的诗性自由,才能实现从理性真实到诗化真实的飞跃,然后回到经验真实。所以,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编自刘全慧《科学创造的诗性自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艺术与科学理论均具诗性品质,伟大的思想一定灵动,伟大的科学家能运用直觉发现科学原理。
B. “负电子的海洋”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概念却是人类智力创造的巅峰之作。
C. 科学创造的诗性自由,指引狄拉克、杨振宁、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创造出伟大的理论。
D. 实现从经验真实到理性真实的飞跃需要理解科学知识的诗性,科学教育应以诗性自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杨振宁创造规范场理论的例子,论证了诗性自由能使科学家无视最开始时理论的“瑕疵”的观点。
B. 文章多次使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如杨振宁、爱因斯坦、海森堡的论断,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
C. 文章语言文学性较强,如“天空的浩渺,已经令心灵悸动”,充满了诗情画意,使文章更耐读,更有感染力。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诗人的自由创造与科学的自由创造进行对比,突出科学发现与创造的核心在于诗性自由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可以无视最开始时理论的“缺陷”,可以依靠直觉感受科学原理,可见,科学研究并非只需要理性。
B. 规范场理论刚问世时,并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但就是这个理论使杨振宁在物理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C. 如果忽视科学理论的诗性自由,科学理论将形存而神失,所以,科学理论的诗性比其实用性与功利性更重要。
D. 我们要想实现从理性真实到诗化真实的飞跃,然后回到经验真实,必须要理解科学创造的诗性自由。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文学艺术与斗学理论均具诗性品质,伟大的思想一定灵动”错误,原文是“伟大的科学理论,大多具有诗性”“任何伟大的思想的最初出现,一定朦胧、灵动”。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将诗人的自由创造与科学的自由创造进行对比”错误,由“杨振宁将科学创造的自由与诗创造的自由相提并论”可知,“诗人的自由创造与科学的自由创造”并非对比论证,应是类比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科学理论的诗性比其实用性与功利性更重要”错误,文章并未比较它们之间谁更重要。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国杜佩遗址公园由一个基金会管理和运营,售票、解说、展示等运营人员的组成主要依赖大量的公众志愿者。志愿者根据兴趣集合到一起,参与遗址运营的所有方面。
整个遗址的复原和展示无处不体现出实验考古的影子。比如猪的饲养是由十几名兽医志愿者杂进行的,他们饲养了几个不同种系的猪,常年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入口处有一个建好后未经维护的建筑,大约经历了30年时间便倒塌了,他们认为这刚好和遗址的使用废弃时间相当,至今这个房屋残骸没有清理,留在原处,继续着它实验考古的使命。遗址内的所有树木树种也是根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复原种植,在原基址上与复原后的村落有机地形成一个景观整体。总之,这里从菜地的种植到房屋的构建细节,都严格按照考古发掘成果进行复原。整个遗址成为一个大的公众考古实验场所。
此遗址公园志愿者全程参与管理和展示,遗址公园成为联系遗址和周围公众的一个桥梁,遗址公园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当地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公众志愿者参与实验考古,活态展示遗址的各个方面,加深了公众对遗址本身的理解。
(摘编自《黄可佳考古遗址的活态展示与公众参与——以德国杜佩遗址公园的展示和运营为例》)
材料二:
日本吉野里历史公园在开发过程中重视遗址的衍生价值,它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公众的参与。遗址公园的建设早期有政府的投入,后来全部自负盈亏。志愿者通过陪同参观者为他们讲解来获得门票收入,并出售实验考古的各类物品以及种植的蔬菜水果,来维持复原和维护的开支。其次,强调对遗迹尽量在保持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复原。对客观存在要真实呈现,不得不对建筑进行修复时,会在原来的遗址上面铺设一层用于保护遗址的土层,然后在这个土层上面搭建地基,再在地基上进行建筑复原。最后,功能分区动静结合。吉野里历史公园,在设立功能区的时候,各区域都有自己明确的主题,同时注重动静功能的分开,如对于原始居住区的保护,以建筑展示为主;森林区就属于游客的动态活动范围。
(摘编自闫小彤《历史文化遗址景观的保护与善用——以河北省中山国遗址为例》)
材料三:
国家文物局先后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将100处重要的大遗址纳入了保护规划,并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种具有科研、教育、休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现阶段的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已经从过去文物部门和考古工作者孤军奋战的行业行为,提升到社会广泛理解和参与的文化公益事业,特别是考古遗址公园理念的提出,是在考古遗址保护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实力具备一定基础后出现的考古遗址保护方式。
众多考古遗址涉及不同的保护对象、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周边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展示模式。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国有些遗址的保护模式已走在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前列,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考古遗址保护理论。
(摘编自《金沙与三星堆:在承袭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佩遗址采用公众参与管理、运营的模式,通过公众实验考古的方式,进行遗址各方面的活态展示。


展开余下试题B. 吉野里历史公园各功能区主题明确,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展现了遗址某些方面的价值。
C. 原有的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式已不能适应现状,随着基金会管理模式的出现,诞生了考古遗址公园理念。
D. 我国有些遗址的保护模式已走在了国际前列并初步建立起合适的保护理论,这与社会广泛理解和参与有一定关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佩遗址公园是一个公众考古实验场所,成为联系遗址和周围公众的一个桥梁,让公众对遗址有了更深的理解。
B. 杜佩遗址公园和吉野里历史公园在运营中都注重公众的参与,这种形式对历史文化遗址景观的保护有积极意义。
C. 我国已纳入保护规划的重要的大遗址有100处,建立的考古遗址公园具有科研、教育、休憩等功能。
D. 中国以法律的形式将考古遗址纳入规划保护之类,可见,中国比德国和日本更重视对文化遗址的保护。
6. 通过对德国杜倾遗址与日本吉野里历史公园的分析,在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和运营方式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答案】4. C 5. D
6. ①遗迹保护方面:客观存在要真实呈现,保持遗址原貌,不刻意修复或重建。
②展示模式方面:丰富文化遗址的展示手法,静态展示与动态参与相结合,给游客带来立体的、参与式的体验。
③管理模式方面:注重公众参与,重视并发挥公众志愿者在活态展示中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随着基金会管理模式的出现,诞生了考古遗址公园理念”错误。原文是“特别是考古遗址公园理念的提出,是在考古遗址保护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实力具备一定基础后出现的考古遗址保护方式”。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中国比德国和日本更重视对文化遗址的保护”错误。原文并未将中国的文化遗址保护与德国和日本进行比较。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强调对遗迹尽量在保持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复原。对客观存在要真实呈现,不得不对建筑进行修复时,会在原来的遗址上面铺设一层用于保护遗址的土层,然后在这个土层上面搭建地基,再在地基上进行建筑复原”可知,遗迹保护方面:客观存在要真实呈现,保持遗址原貌,不刻意修复或重建。
由“功能分区动静结合。吉野里历史公园,在设立功能区的时候,各区域都有自己明确的主题,同时注重动静功能的分开,如对于原始居住区的保护,以建筑展示为主;森林区就属于游客的动态活动范围”可知,展示模式方面:丰富文化遗址的展示手法,静态展示与动态参与相结合,给游客带来立体的、参与式的体验。
由“注重公众的参与。遗址公园的建设早期有政府的投入,后来全部自负盈亏。志愿者通过陪同参观者为他们讲解来获得门票收入,并出售实验考古的各类物品以及种植的蔬菜水果,来维持复原和维护的开”可知,管理模式方面:注重公众参与,重视并发挥公众志愿者在活态展示中的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命关天
陈耀宗
好像没有任何预兆,昨晚,河滨路一棵古树突然轰然倒下了,连根拔起,幸好当时无人无车经过。
看着倒下的这棵树,周围的居民不由聚集起来。有人说,这棵树怎么会一下子倒下呢?是不是起了大风,将树吹倒的呢?
有人摇头,昨晚哪里有大风,连一丝风都没起!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是上半夜倒的,有人说下半夜倒的。
有人眼尖,这是一棵黑木相思,值好多钱呢!
有人扼腕叹息:太可惜了!好端端的一棵树怎么说倒就倒呢?
有人便念叨起这棵树的种种好处来:它既能遮风又能挡雨,散步走路时,累了,可以在树下歇歇,纳凉聊天,炎炎夏日,又能抵挡毒辣辣的日头。
有人说,这棵树有一百年了吧?
马上有人比画着,何止一百年,这棵树,要两三个人才能抱住,我看起码有好几百年。
有人试图将倒下的这棵黑木相思移开,可根本无法移动。
这棵树这么名贵!人群中有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说,儿戏不得,树命关天!这棵古树突然倒下,得报告县里的有关部门。
有人说,赶紧报110!马上有人纠正,那是报警电话!有人说,打119!另一个人说。错了。那是火警电话!还有一个人说,打120!有人笑了,那是医院急救中心电话,这是树,不是人。
有人想起来了,得打树木的管理部门才是。对,就找园林局!
在场的无人知道园林局电话。有人说,通过114就能查询到。有人拿出手机,很快就查到园林局的电话号码。电话打过去,没人接,继续拨,依然无人接。
旁边有个人说,今天是周六,不上班。
有人建议,这棵树倒在这里,成了路障,应该让环卫局的人过来清运处理。
随即,有人打电话到环卫局。环卫局答复:你们有没有搞错,倒下的树,不归我们管理,如果是垃圾,我们立马拉走,真是乱弹琴!
有人将倒下的这棵黑木相思拍了照片,晒在网上:倒在地下的古树名木无人问津,到底归谁管?
跟帖的接踵而至,网民们纷纷指责园林局失职,连倒下的古树名木都不闻不问,这是不作为!
网上的消息,让园林局徐局长吃惊不小。他亲自带人赶到现场。察看了这棵倒在地上的黑木相思,正准备让手下处理,可转眼一想:且慢!这不是普通树木,这是一棵古树名木,可不能随便乱动,按管理权限,应由县林业局处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徐局长拿出苹果手机,将情况通报给县林业局曾局长。他和曾局长是老熟人,经常在一起打麻将。
曾局长很重视,很快派绿委办的方主任带了两个人来到事发地。察看、拍照、取证一番后,方主任说,又没起风,这棵树怎么会无缘无故倒下去?真奇怪!随从说,会不会遭到人为破坏?方主任点着头,这种可能也不能排除。看来,这棵树涉及的事情很复杂,得请求公安部门支持和配合。
警方很快介入此事调查。通过现场勘查、调取监控、排查,并没有发现有人蓄意破坏的蛛丝马迹。
方主任心里很郁闷。他在绿委办翻遍名树古木档案,奇怪的是,这棵黑木相思连同河滨路种植的树木,并没有登记、编号、造册,其身份是“黑户”。方主任不由傻了眼。一年前他才从外单位调来绿委办,自然不知内情。而且,这些年来,绿委办主任都换了好几任。
单位有位元老悄悄告诉他:当年,河滨路两旁啥树都没有,县里为了将河滨路美化绿化成样板路,可舍得下本钱,花高价从深山旮旯里或从外地移植了一批名树古木,全部栽种在这条路上。方主任问,为何对它们没有进行身份登记?对方双手一摊,天知道!
家丑不可外扬!这件事,方主任叮嘱手下对外要封锁消息。因为这牵涉到他的前任的前任的前任,这些前任,都提拔到县里的要害部门或重要岗位当头头了。一旦捅出去,会引火烧身和带来很多麻烦事。
既然不是人为破坏,那么这棵黑木相思究竟是何原因倒下去的呢?方主任不敢下结论,向曾局长请示。不久,县林业局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这棵黑木相思因年老体弱,属自然死亡。渐渐地,人们淡忘了此事。有关部门也好像忘了这棵树,它一直躺在河滨路上,没有被处理和清运走,任由雨淋日晒。
一天,一个开根雕工艺的小老板,经过河滨路时无意发现这棵孤零零躺在地上的黑木相思。他如获至宝:这是做根雕产品的最佳材料!他雇来一辆汽车,将这棵黑木相思运回自己的加工场去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小说开篇讲到“河滨路一棵古树突然轰然倒下了”,这不仅引出下文,还设置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中众人围绕大树倒下这一事件展开对话,众人的对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交代了河滨路两旁名树古木的来源,县政府为了将河滨路打造成样板路才种植了这些树。
D. 小说结尾写人们曾热切关注的古树却被搞根雕工艺的小老板拉走,沦为根雕的原材料,这样的结局具有讽刺意味。
8. 小说标题“树命关天”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居民对大树倒下这一事件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居民的这种态度变化对当下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树命关天”既指这棵倒下的大树是名贵古树,关系重大,对它的处理需要向县里的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又指这棵倒下的名贵古树关系到当地官员的仕途命运,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相互推诿,或暗箱操作。
9. 第一问:小说中的居民一开始对大树倒下充满好奇与疑问,并为处理大树积极献计,网曝了这一问题,等到最后相关部门公布大树倒下的原因后,居民逐渐淡忘此事,倒下的大树并未得到妥善解决,事情不了了之。
第二问: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不能只是感受事件的热度,对社会问题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应该督促相关部门把问题解决掉,解决问题要有始有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倒叙”错,小说运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名树古木的来源。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从表层看,结合“这棵树这么名贵!人群中有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说,儿戏不得,树命关天!这棵古树突然倒下,得报告县里的有关部门”可知,“树命关天”指这棵倒下的大树是名贵古树,关系重大,对它的处理需要向县里的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从深层看,结合“有人拿出手机,很快就查到园林局的电话号码。电话打过去,没人接,继续拨,依然无人接”“人打电话到环卫局。环卫局答复:你们有没有搞错,倒下的树,不归我们管理,如果是垃圾,我们立马拉走,真是乱弹琴!”“网上的消息,让园林局徐局长吃惊不小。他亲自带人赶到现场……这不是普通树木,这是一棵古树名木,可不能随便乱动,按管理权限,应由县林业局处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曾局长很重视,很快派绿委办的方主任带了两个人来到事发地……看来,这棵树涉及的事情很复杂,得请求公安部门支持和配合”“家丑不可外扬……一旦捅出去,会引火烧身和带来很多麻烦事”“县林业局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这棵黑木相思因年老体弱,属自然死亡”可知,一棵名贵古树倒下了,牵连出了园林局、环卫局、公安局、林业局等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对待这件事却采取了相互推诿或暗箱操作的做法,因为对它的处理关系到当地官员的仕途命运,不是小事,关系重大,标题“树命关天”暗示小说的主题,映射官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情节内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变化:小说开头“看着倒下的这棵树,周围的居民不由聚集起来”“有人说,这棵树怎么会一下子倒下呢?是不是起了大风,将树吹倒的呢?”“有人摇头”“有人扼腕叹息”“有人说”“有人想起来了”“有人建议”“有人将倒下的这棵黑木相思拍了照片,晒在网上:倒在地下的古树名木无人问津,到底归谁管?”居民特别关心大树倒下这件事,也很热心地献计献策,直到网曝了这一问题;后来“县林业局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这棵黑木相思因年老体弱,属自然死亡。渐渐地,人们淡忘了此事”“有关部门也好像忘了这棵树,它一直躺在河滨路上,没有被处理和清运走,任由雨淋日晒”等到最后相关部门公布大树倒下的原因后,居民逐渐淡忘此事,倒下的大树并未得到妥善解决,事情不了了之。
启示:从居民对待名贵古树这一事件可知,大家议论、建议和网曝的行为透露出关注的只是这件事的表面和热度,而没有从根本上探讨和解决问题,倒下的大树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古树最后的结局也启示我们,关注社会问题不能只是蹭热度,对敏感事件要用于揭露,要有始有终,真正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于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蔗,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与“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因”字意思不相同。
B. 君侯,秦汉时称身为丞相的列侯,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后泛指尊贵者。
C. “汝安能行之也”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句中“安”字含义相同。
D. “令库具车”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两句中“具”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信侯为了达到“广河间”的目的,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做大臣,请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却遭到了他们的拒绝。
B. 甘罗毛遂自荐去说服张唐,结果遭到了文信侯的呵斥,因为文信侯不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能办到。
C. 甘罗去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兵团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