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3 2022-12-02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2.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座位号等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涂改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摘自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材料二:
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但是它反映这些情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有各色各样。单就下面选的作品而论,也可以看见它的方式。
下面选了梅尧臣的《田家语》和《汝坟贫女》,注释引了司马光的《论义勇六劄子》来印证诗里所写当时抽点弓箭手的惨状。这是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我们可以参考许多历史资料来证明这一类诗歌的真实性,不过那些记载尽管跟这种诗歌在内容上相符,到底只是文件,不是文学,只是诗歌的局部说明,不能作为诗歌的惟一衡量。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产生了又强烈又深永的效果。
反过来说,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那末,虽然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例如下面王禹偁《对雪》的注释里所引的李复《兵馈行》。因此,“诗史”的看法是个一偏之见。诗是有血有肉的活东西,史诚然是它的骨干,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
浏览完整试题
下面选了范成大的《州桥》,注释引了范成大自己的以及楼钥和韩元吉的记载来说明诗里写的事情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而且也许不会发生。这是另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使我们愈加明白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因此不能机械地把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
南宋的爱国志士最担心的是:若不赶早恢复失地,沦陷的人民就要跟金人习而相安,忘掉了祖国。不过,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不比记生字、记数目、记事实等等偏于理智的记忆。从韩元吉的记载里,看得出北方虽然失陷了近五十年,那里的人民还是怀念祖国。范成大的诗就是加强的表白了他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中的爱国心,来激发家里人的爱国行动,所以那样真挚感人。
宋代的五七言诗虽然真实反映了历史和社会,却没有全部反映出来。有许多情况宋诗里没有描叙,而由宋代其他文体来传真留影。譬如后世哄传的宋江“聚义”那件事,当时的五七言诗里都没有“采著”,而只是通俗小说的题材,像保留在《宣和遗事》前集里那几节,所谓“见于街谈巷语”。这些诗人十之八九从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经过科举保举,进身为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在民族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有爱国的立场;在阶级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反对苛政,怜悯穷民,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不过,假如人民受不了统治者的榨逼,真刀真枪的对抗起来,文人学士们又觉得大势不好,忙站在朝廷和官府一面。
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以近代文艺理论的术语,明确地作了判断:“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同时,宋代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如范仲淹的诗里一字不涉及儿女私情,而他的《御街行》词就有“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悱恻缠绵的情调,措词婉约,胜过李清照《一剪梅》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摘编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和曹雪芹的创作实践表明,作家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这是优秀文艺作品问世的最重要的前提。
B.“诗史”的看法之所以是一个偏见,就在于它在承认诗歌艺术本色的基础上,强化了史在诗中的作用。
C.以历史上未真实发生的事为对象创作的诗歌,其价值不一定低于有史可依的诗歌,是否感人才是关键。
D.相比于宋人,唐人更常用形象思维写诗,通过比兴的手法表情达意,这也是唐诗蕴味胜于宋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艺创作要反映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但两者的立论角度、材料观点和论证结构都不相同。
B.材料二质疑了“诗史”的价值,由此可以判断,后人对杜甫“善写时事”“实录”的说法是对杜诗价值的错误认识。
C.囿于作者的出身、立场等,宋诗不但没能全面真实反映人民的声音,还产生了爱讲道理、发议论、多讲道学等缺陷。
D.材料二先是认为宋诗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后又认为宋人没有将现实中的悲欢离合反映在诗歌里,前后观点相互矛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骆驼》是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有正大之气,艺术价值高。
B.鲁迅熟悉辛亥革命前后民众的处境和心情,由此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导演马继红吃透主人公内心世界、深入实地开展拍摄,推出了“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彭德怀元帅》。
D.当人们纷纷感慨“未来已来”时,刘慈欣已经构建了雄浑阔大的宇宙图景,并投射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4.“尽美矣,又尽善矣”出自《论语》,是古今文学选本的公认标准,也是当前向外国推介中国诗歌的重要评选标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5.当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碣[注]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
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
“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展开余下试题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榾柮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
(有删改)
[注]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一件大事。
B.“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
C.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
D.玉臂匠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于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深感怀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金大坚萧让,虚写吴用和梁山泊人众。
B.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形成了对比衬托的关系,人物形象鲜明。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刻画金大坚的形象。
D.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的内容。
8.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但“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像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据此对本小说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八年,上自征隗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未决。会召马援因说隗翼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日虏在吾目中矣嚣众大溃。为陇西太守,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辄曰:“此丞、掾任,何足相烦。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马援在陇西上书曰:“富民之本,在于食货,宜如旧铸五铢钱。”三府奏以为未可,凡十三难,援一一解之,条奏其状。帝从之,天下赖其便。
光武以马援为伏波将军。援上书:“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城皋令印,‘皋’字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为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奏可。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墓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建武二十四年,威武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会召马援/因说隗器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B.会召马援/因说隗器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C.会召马援/因说隗器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D.会召马援/因说隗器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曹时白外事”与“还部白府君”(《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白”字含义相同。
B.“裁封数百户”与“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两句中的“裁”字含义相同。
C.“奚用相济”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济”字含义相同。
D.“帝愍其老,未许”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到达漆县后,想继续亲征隗器,但将领们大多认为皇帝的军队尊贵不应远行涉险,后来皇帝听取了马援的意见进军,大败嚣军。
B.马援上奏建议恢复五铢钱,认为这样有利于发展国家的财政经济,并对三府提出的十多条反对意见逐一解释,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C.马援认为要统一官印的印文规格,他在奏书中举例指出印文不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并推荐明晓古文字的人到大司空校正郡国印章。
D.马援的军队回朝,孟冀跟朋友们一起迎接慰劳,马援批评孟冀只会随众庆贺,而没有提出好的作战计谋以帮助自己,孟冀深感羞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
(2)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14.马援为什么不顾年迈请命征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宵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描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云气汹涌、狂风舞动的自然景象,生动形象。
B.诗人描绘电闪雷鸣、雨势磅礴的雄伟奇观时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
C.诗人登上高处从容观雨,但看到奔流,想象人间百姓受灾的情景,转喜为忧。
D.本词以雨后放晴、太阳破云而出的情景作结,使全词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16.张孝祥善于借景抒怀,《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的月色、本词下片的磅礴大雨,都是他借以抒怀之景,请分别说明其中暗寓的胸怀抱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古代诗人想象丰富,把汹涌波涛卷起的浪花比作雪,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又如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
(3)中国古典诗歌创作重视意象组合,唐宋诗词中就有组合落木和江水这两种意象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黔东南,山连山。此间的台盘村近来因办在村里的篮球赛而备受关注。因为赛场氛围热烈,有人将之与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做比,“村BA”之名 ① 。
贵州“村BA”足够火热,动辄上万观众,线上线下人气爆棚;贵州“村BA”也足够特别,看似不成章法实则 ② 、自成一体,当地人乐在其中、为之疯狂,氛围感直接拉满:看台座无虚席,不少人自备马扎、板凳;前排的席地而坐,身后的踮脚张望,更有人搬出梯子、踩上凳子;当地特有的斗牛号子“呜——呜——”响彻全场,夹杂着敲击锣鼓甚至锅盆的助威声、带着浓浓乡音的现场解说声……环场四顾满满当当,氛围堪比职业赛场。这一番热闹景象,足以给人美好预期:以“美丽乡村”之名,让“村BA”在各地开花结果,更好满足乡亲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以群众 ③ 的方式激发乡土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村BA”启示我们,农村文化建设、村风民风滋养,绝非朝夕之功,绝非简单输入,而需要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艺术,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舞蹈,可以是文学,可以是一切生长在广袤大地深处的文化的花朵。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C.他人在心不在。 D.我们这里正缺人。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可以是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文学等一切生长在广袤大地深处的文化形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工笔”追求刻画细致,局部精细;“写意”追求意境宏大,整体笔墨。岭南画家善于糅合两种表现形式:“写意”中用“工笔”,在宏大间点睛;“工笔”中有“写意”,于细腻中传情。然而,若两者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笔墨流俗,立意缺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7分)
1.【内容理解】(3分)
D(A项,鲁迅的例子是论证创作要热爱人民,曹雪芹的例子是论证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能否产生优秀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前提是“热爱人民”;B项,不是“在承认诗歌艺术本色的基础上,强化了史在诗中的作用”,而是只看到了诗歌中“史”的价值:C项,材料二没有对两类诗歌的价值进行比较,也没有提到“关键”是“是否感人”。)
2.【分析推断】(3分)
A(B项,材料二对诗史价值的质疑,并不能成为杜甫“诗史
上一篇: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广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