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5  2022-12-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南阳一中2023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论在经历“审美的复苏”“体系的探索”“现代性转换”之后,得益于视野逐渐阔大,经验不断充实,正在走进新的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这时出现了两组对比鲜明的趋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弱的理论解释力;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去西方化”,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能进去而不能出来,不能告诉我们“破”了西方之后要“立”什么,以至于一度迷失目标。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简言之,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文体”极为丰富多样,“文体”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大民族特色。古往今来,中国文艺家以丰富的文体实践不断丰富经验与美感的表达,中国文学的“天光云影”原来大都可以从文体角度悟得其中三昧。这就大大改写了五四时期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法所限定的文学认知图式,从而大大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完全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新事实拓展新眼光,新眼光发现新事实。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譬如,文学创作如何在中华崛起的时代,充分涵育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而“国身通一”的士人理念、“家国兴衰”的志士情怀,正是千年中国文论主流,即严羽所谓盛唐诗为“第一义”以及王国维所谓“屈子文学之精神”。说到底,“文以载道”的“道”既是客观历史大趋势,也是这个大趋势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A.中国文论视野逐渐开阔,经验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几个有局限的阶段后,现在走进新的发展阶段。
B.近年来,中国文论从传统文学生活中发现了大量新事实,但依然缺少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表现之一是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弱的理论解释力。
C.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D.中国文论新阶段的发展应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发现新事实与新意义,二是能活古化今,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中出现的两组趋势,论证中国当代文论研究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B.文章以中国文学“文体”极为丰富的新发现为例,论证中、西文论研究存在不同。
C.文章第四段,引用严羽、王国维的观点,论证了中国文论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D.吴文辉关于网络小说的论述,意在论证当代文学创作既要创新,又要传承传统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文学除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文体外,还有其他的文体形式,这是中国文论研究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后的新发现。
B.中国文论研究进入新阶段后有了关于文学边界、文学功能的新发现,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后面很大可能会有其他新发现。
C.如果中国文论能发展出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形成新的成功的理论论述,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学创作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D.当代文学要涵育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应成为文学创作者的文化自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体不同脏器之间的酸碱度存在极大差异,比如胃液呈强酸性,pH值在1.5-2之间;胰液属于强碱性,pH值可达8.8;小肠液也属于碱性,pH值在7.2-7.8之间。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不同变化,不管其变化如何,进入血液以后,都会被分解成pH值为7.35—7.45的弱碱性,不会也不可能出现酸性体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8.5,这就意味着国家允许生活饮用水6.5—7.0的微酸性。对正常人来说没必要刻意选择弱碱水,只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保证饮水1200毫升,照样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满足人体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至今还没发现饮用水pH值的大小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在人类300多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自来水,pH值都在6.5—8.5之间。日本著名长寿之乡秋田县八森潭饮用水的pH值为6.39,明显是弱酸性,可是根本没有影响这里的长寿记录;美国人平均每天每人喝2瓶可乐,碳酸饮料pH值为4左右,明显是酸性饮料,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因此都成为“酸性体质”。
弱碱水通过食管首先到达胃部,pH值高达1.5—2的胃液一下子就会把它中和,并迅速使之变成“酸水”。专家认为,现代都市人的一些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加之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缺乏体育锻炼等。
(摘编自谭敦民《弱碱水真的是健康水吗?》)
材料二:
从国内标准来看,在我国发布的《饮料通则》中,将饮料分为11类。有一类是包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类型饮用水。“其他类型饮用水”中又包括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和其他饮用水。显然,碱性水并不在分类中。
早在几年前,专家已经就弱碱性水能改善体质进行辟谣。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我们体内缺失的水分,只要饮用足够的水,就能对预防慢性病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水的酸碱度,不需要关注太多。人体对酸碱度有自身调节,不会因喝水而改变。
专家表示,碱性水不能替代药物,对于痛风或者是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碳酸氢钠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弱碱性水里碳酸氢钠的含量少之又少,每天需要喝够7~15升的量,才能勉强够一日碳酸氢钠的处方剂量。此外,饮用水的功能是补充体内水分,对调节体质没有任何作用。
(摘编自张鑫《碱性水能“改体质”?背后藏高价生意经》)
材料三: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表示,“酸碱体质论”从科学角度讲,并不成立,在真正医学的专有名词术语当中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人的身体由各个部位构成,各个部位的酸碱程度也不一样,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支持饮用碱性水就能够改变人体的pH值。
王思露表示,的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质,或是偏向会出现一些改变,比如在一些疾病的困扰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酸,但是在这些疾病状态下,单纯凭借食用碱性食物是不可能控制酸中毒的,恰恰相反,人体本身就有一个自我酸碱调节的体系,有能力将食物代谢后的酸碱物质和自身生理活动产生的酸碱物质进行自由调节。因疾病而导致酸碱失衡,寄希望于食物饮品来改变病症的做法不可取,“食品就是食品,它跟药品不一样,它不存在任何的疗效”。
由此,王思露认为,市面上各种各样不同概念的碱性水,检测时确实是碱性,但其实是水企特意营造的概念,食用后对身体也并无好处,从营养及现代医学角度而言,不推荐消费者过分迷恋和推崇。相比之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经消菌杀毒的自来水在煮沸晾温后,其安全性和合理性更高。
北京安贞医院体检科副主任医师于汶在患者询问“长期喝碱性水的危害”时答复称,碱性水其实是一种理化表征和水的种类,与水本身是否经过电解处理,或是水中的物质是天然的还是添加的,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饮用水还是要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人体体质的酸碱性和饮用水的酸碱性是没有关系的。相反,长期饮用碱性水,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甚至消化不良,长期喝碱性水也会增加肾脏排碱的负担。
(摘编自《“碱性水神话”死灰复燃喝什么水更健康?》)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世卫组织研究报告、日本八森潭长寿村饮用弱酸性水等角度说明饮用水的pH值大小与人体健康无直接关系。
B.人体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人体体内缺失的水分,而不是向人体补充所谓的酸、碱等物质,这是许多科学人士的共识。


展开余下试题C.材料三主要通过王思露的观点和于汶答复患者的咨询等内容说明弱碱水能改变人的体质是错误的。
D.于汶认为长期饮用碱性水会给人体造成胃肠道负担、肾脏排碱负担等,并由此得出身体正常的人不要喝碱性水的结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各脏器的酸碱度各有不同,但通过脏器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后,会使人体酸碱度发生明显变化。
B.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允许饮用水呈微酸性说明人体需要微酸性水,这也说明人不需要刻意饮用弱碱水。
C.王思露分析弱碱水不能改变人体pH值的观点,与材料一表述的人体体质特点、人体脏器酸碱度不同等观点一致。
D.王思露对比了弱碱水和把经过消菌杀毒的自来水煮沸晾温的水后,认为弱碱水对人体没有好处并且安全性也低。
6.某些水企对弱碱水能改善人的酸性体质的宣传,为何是错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六 指 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手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湖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给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7.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B.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C.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样鲜明的表达效果。
D.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8.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公索氏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比及三年必亡矣。”后一年而亡。弟子问曰:“昔公索氏亡牲,夫子曰:‘比及三年必亡矣。’今期年而亡。夫子何以知其将亡也。”孔子曰:“祭,乃孝子所以自尽于亲也。至祭而亡其牲,则余所亡者多矣。吾以此知其将亡矣。”
下蔡威公闭门而哭,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以血,旁邻窥墙而问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对曰:“吾国且亡。”曰:“何以知也?”应之曰:“吾闻病之将死也,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也,不可为计谋;吾数谏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国之将亡也。”于是窥墙者闻其言,则举宗而去之楚。居数年楚王果举兵伐蔡窥墙者为司马将兵而往来虏甚众问曰得无有昆弟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且吾闻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之主也。汝能行,我言;汝为主,我为役,吾亦何以不至于此哉?”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缚,与俱之楚。故曰:“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
韩昭侯造作高门。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门。”曰:“何也?”曰:“不时。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高门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门。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壑深,蓄积多,其国宁也。”王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蓄积多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壑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遂取陈。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说苑·权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数年/楚王果举兵伐蔡/窥墙者为司马/将兵而往来/虏甚众/问曰/得无有昆弟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
B.居数年/楚王果举兵伐/蔡窥墙者为司马/将兵而往来/虏甚众/问曰/得无有昆弟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
C.居数年/楚王果举兵伐/蔡窥墙者为司马/将兵而往来/虏甚众/问曰/得无有昆弟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
D.居数年/楚王果举兵伐蔡/窥墙者为司马/将兵而往来/虏甚众/问曰/得无有昆弟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期年而亡”与“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期”字含义相同。
B.“则举宗而去之楚”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人固有利不利”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D.“则民力罢矣”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罢”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国公索氏在正要祭祀的时候丢失了祭祀所用的牲畜,孔子预言了公索氏败亡后,弟子询问孔子预言的依据,孔子是从小事进行推断的。
B.下蔡威公由劝谏国君一事预感到国家将要灭亡,痛哭了三天,在墙外窥探的邻居听了他的话搬到楚国,威公得出结论能做的人是能说的人的主人。
C.韩昭侯建造高门,屈宜咎认为此时不是修建的好时机。因为之前秦国攻占了宜阳,第二年韩国闹旱灾,百姓三餐不饱。
D.楚庄王想要攻打陈国,打探的人认为从陈国的城墙、护城河、储备、国家情况看不能打,但楚庄王却从陈国的民情看出陈国能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逐解其缚,与俱之楚。(5分)
(2)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兴①
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②系,不作拜车尘③。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结袜:《史记·张释之传》记载:“王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王生:处士,谓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③拜车尘:《晋书·潘岳传》记载:“岳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藜杖”“葛巾”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蓑”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相同。
B.诗歌以自叙的口吻,述说诗人在微风细雨之中,身背药囊,四处为乡邻施药、治病的情景。
C.“忘机鸟雀驯”借写山间与世无争的鸟雀明确表达诗人即便去官多年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
D.“初夏”写诗人给百姓看病的季节,但诗人认为自己不是高贵的人,所以并不害怕天气热。
15.作为诗歌“诗眼”的第二联,除了使用典故,还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诗人对人生怎样的深刻理解?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描绘了潭中鱼儿似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写鱼儿静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写鱼儿来回游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有静有动,趣味盎然。
(2)《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0分)
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除了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出现类似的榫卯技术。这使一些人怀疑那是一个孤例,而鸡叫城遗址出土的这些榫卯结构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人有一项技术是① 的,那就是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使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榫卯技术。什么是榫卯技术呢?这是一种用特定结构形式实现木与木相连接的技术,其中凸出部分为“榫”,又叫“榫头”,凹进部分为“卯”,也叫“卯眼”。这种技术无需一颗铁钉,更不用胶水,就可以使凹凸部分② 。中国人掌握榫卯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人早在7000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榫卯技术,这里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是③ 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8.结合材料,为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下一个合适的定义。要求:不超过55个字。(4分)
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1题(10分)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其耐渴能力是人和其他动物所远远不及的。意大利科学家普林尼提出的“水囊”说是解释骆驼耐渴的最早的理论。他认为骆驼的两个瘤胃,被众多肌肉带分隔成几个部分,使其起到“水囊”作用。在取水方便时, ① ,以备口渴时用。然而这一理论被美国生理学家尼尔森推翻。他通过解剖发现,“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的其余部分隔开,其个体也太小,起不到贮水器的作用。他认为骆驼耐旱的秘密在于经得住脱水,一般人在沙漠中失去12%以内的水时就会因中暑而死亡,而骆驼即便失水达到体重的25%,也只是减少体重, ② ,何故?他解释说:人失水,血液就会变黏稠,所以人怕脱水;而骆驼失去的水并不是来自血液,而是其他体液和组织。此外,也有的学者认为贮存在骆驼峰中的脂肪可以氧化成水。还有学者认为骆驼排尿少,它的肝脏能将大部分尿素进行再循环,而不会造成尿中毒。最近,科学家又发现了骆驼另一个重要的保水系统,它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 ③ 。这个系统的关键部位就是骆驼得天独厚的鼻子,骆驼通过呼吸丧失的水分比一般动物少45%。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南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