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1  2022-12-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
牡丹江二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史是一门年轻的学问。中国第一本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作是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出版于1915年。《宋元戏曲史》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论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论将元代的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等并称。若在这一系列中再加上明清小说,就完整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的进化史。
但是,悉心琢磨一下这些文学体裁在各自时代中其创作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的文化水平和总体数量,我们就会发现,用这样线性的进化论文学史观,把作为通俗文化的戏曲作品与属于精英文化的经典文学体裁和作品相提并论,是有问题的。
王国维所赞赏的元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的戏曲文学作品,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共同进入了知识分子的阅读史。但戏曲从来就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戏曲创作本身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在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中,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演出实践的安排、管理、宣传,观众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每一个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亚于戏曲的文学创作本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戏曲文学之外的元素才构成了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将戏曲史纳入正统文学进化史,侧重文学曲词,关注经典作家作品,这种观念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戏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虽说从20世纪30年代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到50年代徐幕云的《中国戏剧史》可以看出,确实也有学者在努力拓展戏曲史的研究领域,对戏曲的舞台结构、班社组织、演出排场、服装道具等有所涉猎,但仍然是以经典戏曲研究为主体,缓慢积累着周边的知识信息,没有能够通过戏曲史的研究呈现出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现实。
公平地讲,《宋元戏曲史》诞生的年代,正是梁启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之弊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的话音刚落之时,而王国维就已经把几百年来在文人士大夫眼中都不入流的元曲,纳入了中国正统古典文学的进化系列。在当时,其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震撼性的时代意义自不待言。而研究内容局限于文学也有其不得已之缘由。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考察“宋金以前之杂剧院本,今无一存”,而戏曲演出相关的全部活动,也限于传统历史记载的偏见,都只能在边边角角的史料中找到寥寥数语。
在其后近百年间,戏曲史的研究思路仍然长期受到局限,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对王国维的路径依赖;还要归因于学界自身生存状态的局限。可以说直到20世纪末,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各项文化产业均市场化之后,国人才开始对都市生活、市民社会、娱乐产业有切身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够有基础去观察相应的历史现象。这其实是个有趣的历史悖论:学习历史是为了解现在,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经验的对照,我们往往也认不出历史曾经的面貌。
直到世纪之交,随着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理论和经验的不断累积,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和充实,戏曲史的研究才终于不再仅仅是戏曲作品的文学史、音乐史,或者戏曲名伶的个人艺术成就史,而更成为一部广阔的社会生活史。戏曲史的研究,从这时才刚刚开了个头。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艺《当我们在谈论戏曲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读书》2019年1期新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王国维看来,中国古代文学的进化史应包含元代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
B. 戏曲是娱乐市场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它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体裁。
C. 在王国维以后的近百年间,戏曲史的研究思路和领域都因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不足长期受到局限。
D. 戏曲史的研究领域应当涵盖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元素,而不是仅局限于研究戏曲作品的文学史。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出《宋元戏曲史》研究思路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论述了其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B. 文章通过列举周贻白与徐慕云的著作,论证了学界在研究中国戏曲史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C. 文章在辩证分析《宋元戏曲史》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悖论,并强调历史与现实是互为参照的。
D. 文章最后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戏曲史应有的研究方向,使论证全面完整、观点得以深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作者对待《宋元戏曲史》的态度来看,我们在谈论戏曲史抑或文学史的时候也不必盲从甚至偏信名家之言。
B. 戏曲作品既不比戏曲的其他元素重要,也不能代表戏曲的本质特征,所以对它的研究不能替代戏曲史的研究。
C. 以线性的进化论文学史观来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思路,滥觞于王国维,终止于世纪之交,影响了学界近百年。
D. 学术研究有时也会为时代物质条件所限,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市场化,可促使人们深人认识某些研究课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是指“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至少100年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该公约列举的例子包括遗址、建筑、房屋、人工制品、人类遗骸,船舶、飞行器、其他交通工具或其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内容物,以及具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及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
一般说来,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其作用是永续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由于常年沉没在水下,受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大量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可以由此推断出当时社会的军事、商业和贸易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既可以补充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又可以验证、佐证这些信息。简言之,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人们善加保护和管理,原则上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公共资源,由国家妥善保管在开放性的公共场所中,供后世欣赏、研究和借鉴。
相对于陆上文化遗产而言,水下文化遗产具有特殊之处。其一,陆上文化遗产处于一国享有主权的领土之内,国家可以依据领土主权予以管辖。水下文化遗产则既可能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内,也可能位于一国依照国际法仅对特定事项享有管辖权或主权权利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还可能位于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内。换言之,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其二,所处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十分困难,费用高昂且风险巨大,海洋中的遗产更是如此。
(摘编自赵亚娟《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
材料二:
中国网:张馆长您好,水下考古和田野考古相比,它的难度或特殊之处在什么地方?
张威:水下考古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是田野考古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域的一个延伸。它和田野考古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环境截然不同,因为需要考古学家到海洋或水域里进行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掘、调查工作,所以必须要借助特殊的工具、特殊的技术和特殊的方法。人不是鱼类,不可能在海洋里自由地呼吸,这就是说考古队员要完全依靠一套机械的设备来维持生命,这样才能进行工作。所以它的困难之处、它的危险和挑战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田野考古产生以后一开始还没有水下考古,那时候人类还不具备这种水下生存的技术,直到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了轻潜水的装置,这才给考古学家提供这种手段,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
当然水下文物的打捞活动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到现在起码有100多年了。原来的潜水工具比较简陋,可以下去捞一些东西,这样也可以进行初始的潜水捞宝。但是带有保护和研究目的的考古活动是很晚才发生的,是有了潜水设备以后才有的。水下考古到了中国的时间就更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对世界了解比较少,一些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引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才开始做这项工作。
中国网:水下考古的关键是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还是说考古本身?
张威:做水下考古首先是作为考古工作者,潜水只是你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直接关系着生命,因此绝不能忽视。但是你工作的指导思想,你去做这件事的目的,你的指导理念必须是考古工作者的理念才可以,不然的话就变成了水下打捞。做水下捞宝的人现在也很多,有些商业性的公司非常活跃,不光在中国沿海、整个南中国海,在世界范围内还在一些古代航线、近现代的航线上进行商业打捞活动的大公司非常多。他们的技术肯定非常高超,甚至比我们水下考古工作者要厉害,但是他不能成为科学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公约都公认,对这种行为是予以谴责的和反对的。这种商业打捞如果从法律来讲,可能有的国家是合法的,有的国家是非法的。总的来讲,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水下考古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
中国网: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维修工作是怎样的?
张威:出水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比较薄弱,这还需要向国外学习,我们没有专门的大规模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我去国外,像荷兰、美国都有大规模水下实验室,我们在这方面有欠缺。我们国家博物馆也有科技部实验室,但是它的主要工作是青铜器,很多文物保护任务非常繁重,水下工作鞭长莫及。现在整个沉船也出来了,大批的水下文物遗址出来了,保护问题就非常尖锐。现在国家文物局也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办一个出水文物的培训班,将来工作重心在全国各地,像宁波、海南、广东,这些水下考古工作做得多的地方势必会建立实验室,把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


展开余下试题中国网:也就是说,这些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田野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方式是不一样的。
张威:它们需要脱水、脱盐,这是最起码的,特别是瓷器。所以现在水下文物保护,我们不要求他们和我潜水,但是一般都是化学、化工专业毕业,另外有一定的文物保护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包括木材的保护也是难题,小木材大家都做过,例如竹简;但大的船体,大的木质结构部件谁都没做过,还有铁器的保护,这些工作困难极了。我们目前的水下考古等于是整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做了,后续的保护工作还要靠整个文博专家们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把这个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摘编自《中国水下考古探秘水下文化遗产》)
4. 下列关于水下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们沉没水下至少100年,对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具有补充作用。
B. 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水下文化遗产不会受到人为干预,因此能为考古学家提供更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
C. 水下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给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海洋水下遗产。
D. 水下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各国只能对领海内的水下文化遗产予以管辖。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水下文化遗产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或领海内,那么该国就有权对水下遗产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
B. 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是20世纪40年代轻潜水装置出现后才有的,可见水下考古对潜水工具的依赖性很强。
C. 在记者采访之时,我国宁波、海南、广东还没有建立大型实验室,可见,当时我国出水文物的保护还是比较薄弱。
D. 如果仅仅秉持商业性的工作指导思想,那么即使技术再高超,也只能算是水下打捞,而不是水下考古,而且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6. 记者提问应注意逻辑性、指向性、引导性,材料二中国网记者的提问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漆大板凳
聂鑫森
湖南乡下,称作田种地的行家里手为“作家”,称木匠、泥水匠、铁匠之类手艺人为“师傅”。
高家村的高培德,既是作家又是师傅,农忙时干田里的活计,农闲时当木匠。乡下木匠分为两类,建房架屋的叫“大木匠”,做家具的叫“细木匠”。高培德是细木匠,地位比大木匠高。
高培德只五十来岁,但按族谱,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他的“晚辈”。
四十岁前,高培德去做上门功夫,吃百家饭;四十岁后,要做家具的,把木头运到高家来,按件论价,绝对公道。儿子高守诚只读了高中就回家跟着他干农活儿、学手艺,如今也小有名气了。
儿子问爹:“细木匠哪有不去做上门功夫的?”
高培德头一昂,说:“想要我的好手艺,就把活计送到我家来!你是我的儿,也是这个规矩。”
儿子不敢吭声儿了。
高培德是家里的最高领导,妻子和儿子是他的兵。凸显高培德崇高地位的,是堂屋里八仙桌上首的一条红漆长板凳。长板凳又叫大板凳。八仙桌没有上漆,其他三方的大板凳也没有上漆。吃饭时,高培德坐在上方的红漆大板凳上,妻子坐桌子的右方,儿子坐桌子的左方,下方空着。
有客人来访,高培德客气地指着八仙桌下方的大板凳,说:“请坐!”自己则坐在上方,然后叫妻子送茶上来。
背地里,大家都叫他“大板凳”。
没有谁可以和他并排坐在红漆大板凳上,也没有谁敢对他的木匠技艺横挑鼻子竖挑眼,因为你根本找不出毛病。
他的手艺太好了,柜、橱、床、椅、凳、案、几,传统的,新式的,没有他不会做的。尤其是关键部位的卯榫,严丝合缝,多少年后,榫与眼儿无半点儿松动。他说:“做家具的本事在卯榫,我可以一个钉子都不用。”又说:“木匠的手艺精不精,只要看他做的大板凳!”
高培德做的大板凳,远近闻名。凳面刨得平滑,四条凳腿粗细合度,这不难,关键在凳腿不是直立的,必须从上到下向外缓缓斜出,榫头和榫眼也要凿出合理的斜度。做出的大板凳,不但要好看,还要能承重能经久。高家的四条大板凳就是样板。
镇政府新装修了学习室,要把二十条旧的大板凳换下来,再新做二十条。镇长亲自打电话来,让高培德父子带工具上门去做。
高培德说:“把木头送到我家来吧,我们无法分身前来应卯。外村一户人家,等着家具办喜事。”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晚上,年轻的村主任付有根走进了高家,进门就大声说:“高师傅,镇政府喊你去做事,你不去,镇长打电话骂了我一顿。”
堂屋里电灯亮晃晃的。在八仙桌上方,高培德坐在大板凳的正中间,喝着茶,半眯着眼睛,淡淡地说:“骂你做什么?应该骂我呀!”
“骂我没教育好村民,还说我这个培养对象是领导看走了眼。”
付有根急红了脸,几步就蹿到高培德身边,一屁股坐到大板凳上。
高培德的眉头,马上锁紧了。
“高作家,高师傅,你给我个面子。过些日子,上级要到镇政府检查工作,学习室要配齐崭新的大板凳,表示这里的读书环境很好。”
高培德说:“这是搞假场合!”话还没落音,他突然站了起来。大板凳失去平衡,翘了起来,付有根重重地跌倒在地上。
“你怎么不打招呼就站起来了?”
“你去告诉他们,那些大板凳是我当年做的,再用二十年都不会坏。镇里要是钱多,去捐助贫困户!”
付有根爬起来,悻悻地走了。妻子说:“老高,你把村主任得罪了,也把镇政府得罪了。”
儿子讨好地说:“爹,你不去,我去,如何?”
高培德猛地一拍八仙桌,吼道:“你也不能去!”
儿子又不敢吭声儿了。
初夏时节,村里不少黄桃树突然遭遇了病虫害。原来在高家村,各家的自留山,由农技员指导,栽的都是黄桃,三年就挂果了。付有根请来了农技员,白天看现场,夜里给村民讲课,课堂就选在高家大院。
高培德家的院子是最宽敞的,挨墙栽的都是杉树、樟树和芭蕉树,挡风遮日,如绿色的屏风。混凝土打造的院坪,平平整整。院子四角都安上了电灯,随时可以拉亮。
付有根低声下气地和高培德商量时,高培德说:“没问题!大家带个凳子来就行,茶水我们会备好。”
天刚黑,院子里的电灯全亮了,村民们也陆续到齐。
高培德对妻子说:“你负责烧水泡茶,不能误事。”
“你放心吧。”
高培德又对儿子说:“把我坐的红漆大板凳摆到小黑板前去,人家来义务讲课,是真正的亲农重农,理应受到最大的尊重。”
儿子高喊一声:“爹是个明白人!”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培德的人生经历以四十岁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十分坎坷,后阶段熬出了头,他只在自己家中做做木工活。
B. 高培德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样子,其实他做事认真,待人公道,乐于助人,面冷心热。
C. 小说中的“作家”“师傅”“大木匠”“细木匠”“吃百家饭”等体现了民俗特点,让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D. 小说结尾十分简洁,又情感饱满,“爹是个明白人!”一句既是儿子对父亲的称赞,也体现了作者的赞扬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8. 小说为什么要塑造村主任付有根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红漆大板凳”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明帝太和二年夏五月,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鲂曰:“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吴王许之。时频有郎官诣鲂诘问诸事,鲂因诣郡门下,下发谢。休闲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秋八月,吴王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亲执鞭以见之。以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朱桓言于吴王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令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吴人望见逵军,惊走,休乃得还。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及休败,赖逵以免。九月,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休惭愤,疽发于背,庚子,卒。帝以满宠都督扬州以代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侵淮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B. 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C. 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D. 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州牧是一州之长,扬州牧即扬州最高的行政长官。
B. 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C. 表,中国古代官员向上级或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主要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D. 宗室,皇帝的宗族,常以与皇帝父系的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王想让山里为曹魏知晓的旧族名帅去欺骗挑唆曹休,周鲂认为这些人不可靠,一旦事情泄露,就无法成事。
B. 曹休进军皖城后,遭遇东吴大军,知道自己被骗了,但自恃兵多,又仗着后援充足,于是准备与吴军交战。
C. 朱桓认为若派兵截断曹休退路,就可生擒曹休并全歼其所率魏军,孙权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陆逊认为这不可行。
D. 贾逵和曹体的关系并不好,但在曹休落败奔逃时,还是兼程进军对其施以援手,曹休靠贾逵的援助得以脱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
(2)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王安石
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幽鸟不见但闻语,小梅欲空犹有香。
长年无可自娱戏,远游虽好更悲伤。
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炯”写浅溪受到日光照耀后光彩明亮;“碎”写其光影细碎,这应与野林的蔽日有关。
B. 前两联从多种感觉写景,“阴翳长”是视觉,“但闻语”是听觉,“犹有香”则是嗅觉。
C. 作者长年远游,虽有美景相伴,却是无人作陪,自娱自乐也未能消除心中的孤独和悲伤。
D. 冬风一吹,汝即手把诗书,飘然降临;尾联“安得”引出的一问,表现出作者想象力之奇。
15. 作者借本诗向平甫弟传递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越向敌人屈服退让,就越会增加敌人的气焰,敌人得到的好处越多,就越会加紧侵略。
(2)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理想社会的和谐安定之美。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崖州民歌是海南方言民歌的一种,历史悠久。与海南其他类民歌相比,崖州民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仅目前乐东、三亚两地搜集出版的崖州民歌集就有20多册。
崖州民歌是一种表达民众心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天地人生,或诗意地记录一件实事,或细腻地抒写一个场景,或含蓄地描摹一段真情。作品劝恶扬善,褒美贬丑,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崖州民歌汲取了华夏文化的精华,同祖国其他地方的民歌 ,互相影响。崖州民歌平淡而不乏味,富丽而不浮华,表现手法丰富,有不少令人 的佳作。
崖州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旋律优美,节奏灵活。崖州民歌既不像山歌那样高亢明亮,也不像牧歌那样辽阔奔放,而 。倾听崖州民歌,你能欣赏到一种美妙和谐之音,感受到一种平衡中和之美。( )。五区片的唱腔自然平和,如 ;四区片的唱腔活泼灵动,幽默风趣。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崖州民歌表达民众心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天地人生,或诗意地记录一件实事,或细腻地描摹一个场景,或含蓄地刻画一段真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B. 崖州民歌是一种表达民众心声、关注社会现实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天地人生,或诗意地记录一件实事,或细腻地抒写一个场景,或含蓄地抒发一段真情。
C. 崖州民歌表达民众心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天地人生的民间艺术形式,或诗意地记录一件实事,或细腻地描摹一个场景,或含蓄地抒发一段真情。
D. 崖州民歌是一种表达民众心声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天地人生,或诗意地记录一件实事,或细腻地描摹一个场景,或含蓄地抒发一段真情。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