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7 2022-12-0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 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观念中对于贫困的定义常以经济收入作为单一衡量标准,其本质是一种绝对贫困、生存贫困的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不少学者在关于贫困的探讨中引入了“发展”视角,如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了能力贫困观和权利贫困观,以“可行能力”作为衡量贫困的标准,对贫困进行了新的解读与测量。贫困概念从“收入”向“能力”的认知界定转向,也促使扶贫实践研究经历了从“扶物”到“扶志”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不少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到扶贫实践中贫困者的贫困心理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很多时候收入的增加却难以消除贫困者的贫困“主观体验”,也无法消除他们根植于深层的社会剥夺感,甚至有时会使情况愈加恶化,使贫困人产生社会排斥情绪,重新陷入物质贫困的泥沼.……这实际上已涉及了贫困心理困境的议题。为此,要想真正唤起贫困者的脱贫斗志、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不能仅仅以政策制定者的视角进行设计,也要了解和解决贫困者长期存在的心理阻碍。
从影响因素角度将贫困心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个体性心理困境、社群性心理困境和制度性心理困境。个体性心理贫困强调个人家庭际遇和个性品质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负面心态,如子女缺位导致的悲观心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依赖救助的懒汉心理等。社群性心理困境表现为群体影响下的贫困心理问题。在现实中,贫困现象往往集中、连片地发生,长期的贫困生活形成了一种“贫困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成长的人的基本特点和性格,因循守旧、观念陈腐、缺乏脱贫的激情与活力。而随着扶贫政策和资源的注入,因救助分配等问题,这种小群体内部还会出现攀比、反抗、不满等失衡心理。制度性心理困境是由于扶贫政策的设计者、实际执行者和接收端的受助者三者之间存在着身份差异和信息不对称,制度设计不可避免的局限,执行中存在“一刀切”和“全覆盖”等现象,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贫困者的心理困境问题,如失衡心态、懒汉心理、遗弃心理等。
时下的脱贫攻坚进程中,相较于收入贫困诸问题,贫困者所展现的贫困心理问题之隐匿性、复杂性和顽固性等特征更为显著。因此,对于贫困者贫困心理问题的治理也需要多管齐下,进行全面改善。首先,助力个体心理增能。在通过文化教育、技能培训“赋予”贫困者技术能力之外,还要激发贫困者主动发展、适应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其次,促进社会资本增值。开展集体产业项目,促进乡村整体而全面的发展,使贫困者个体参与到社群和乡村发展的整体图景中去。再次、破除“穷根”文化。加强乡凤民俗、文化教育、法律观念等精神方面的正确引导,意贫困者崇尚劳动、奋发图强、但报社会的价值观念。最后,打破制度壁垒。扶贫工作要注重国家政策的宣传。坚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统筹,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真正做到“脱贫攻坚不落下一户一人”
浏览完整试题
总之,“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贫困者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是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取得脱贫攻坚战役胜利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张军《脱贫攻坚的“扶志”转向--兼论贫者心理困境及其改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观念常以经济收入作为衡量是否贫困的单一标准,当下这种观念逐渐发生转变。
B.近年来人们开始普遍关注贫困心理问题,并力求了解和改善贫困者的贫困心理困境。
C.贫困者贫困心理问题的隐医性、复杂性和顽固性等特征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更高要求。
D.“扶志”是要唤起贫困者的脱贫斗志、激发其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与“扶贫”相辅相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论述了贫困的传统定义及其认知转向,引出后文关于贫困心理的论述。
B.文章例举阿马蒂亚·森的观点论证了扶贫实践研究从“扶物”到“扶志”的转变。
C.文章基于影响因素,从个体、群体、社会制度三个层面划分了贫困心理的三种类型。
D.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最后一段总括全文,点明“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核心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脱贫户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地改善,脱贫户可能会再次陷入物质贫困。
B.政府“一刀切”和“全覆盖”式的扶贫制度,导致贫困者产生了攀比心理和懒汉心理。
C.帮扶人员对贫困者的心理干预关键在于帮助贫困者及时解决所有贫困心理困难。
D.解决贫困心理问题需要从贫困者自身和外部多管齐下,内外合力才能真脱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超轻薄等特性,在电子、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摘编自《2021年我国石墨烯行业运营现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
材料二:
2014年以来,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美、欧、日、韩等地区密集发布政策,扶持石墨烯功能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据初步统计,2019年全球石黑烯市场规模约为77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约31.11%。
石墨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前夕,发达国家聚焦石墨烯功能器件研发和应用,未来5至1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未来,石墨烯将在散热材料,高性能计算系统(晶体管材料),透明显示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电,传感器,结构材料等领域取得实际突破。届时,超级电容器、结构材料、透明显示材料、高性能计算材料将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全球石墨烯产业中较为突出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这三个国家也是《新华(常州)全球石墨烯指数报告(2019)》中石墨烯产业绩效评价的前三甲。其中,美国凭借其在企业表现、论文影响力和专利布局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位居首位。澳大利亚拥有高水平的论文质量,学术影响力明显。中国石墨烯技术专利应用则最为广泛。
(摘编自《2020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现状及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材料三:
产业低端化发展苗头初显。与美、韩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发展基本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虽然资本界、学术界、媒体界等“热情高涨”,但无法掩盖上游材料生产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下游应用集中在附加值低的产品、低端产能扩张过快、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已经初步显示出“低端化”发展的苗头。
虽然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量超过全球申请总量半数以上,稳居全球首位,但存在实用新型专利多、原创基础专利少,国内专利多、国际专利少,高校专利多、企业专利少的现象。下游“优材低用”。目前下游应用多集中在粉体(类石墨烯)领域,产品主要是石墨烯智能保暖理疗暖贴、石墨烯发热服装、石墨烯织物等轻应用,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即将石墨烯作为改性添加剂应用于涂料、复合材料、动力电池等规模大但对石墨烯的品质要求并不高的领域,产品附加值不高,在晶体管、传感器、柔性触摸屏、可穿戴设备、环境治理等高端应用领域偏少。环保“隐患犹存”。目前的制备技术普遍存在能耗、水耗大和工艺不环保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较大隐患。
面临技术、市场、成本三大产业化制约瓶颈。
目前,石墨烯虽然已经走出了实验室,但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
首先是技术问题。包括制备、分散、应用和环保等关键技术和装备都尚未突破。虽然目前石墨烯制备技术已经有20多种,但规模化、低成本、高品质和大尺寸的宏量制备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难以满足工业化量产的需求。材料的分散技术,以及与下游工艺、工程化应用相结合的技术等都还制约着产业化进程。
其次是市场问题。虽然目前各种应用产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但是缺乏真正的高品质、高附加值和体现石墨烯独特性能的杀手锏级产品,绝大多数只不过是对传统材料进行改性或者努力替代已经成熟的材料,经过改性后的材料性能提升并不明显,或者石墨烯并不是非添加不可,个别甚至在添加之后出现不良后果,难以得到市场认可。一些研究机构或企业号称取得了突破进展,也只不过是做出了样品或实验室产品,根本没有形成商品。目前大多数石墨烯生产企业还主要是给科研机构或下游应用企业提供石墨烯试用品。如果下游应用市场没有激活,石墨烯就很难产业化。
三是成本问题。目前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小批量生产的探索阶段,还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没有资金的回笼;且企业前期的研发投入资金量大、周期长,应用市场没有打开,所以不论是材料本身,还是应用产品的成本都很高,这都阻碍了石墨烯进一步走向市场。
此外,石墨烯的标准缺乏,加之一些误导,使得人们对石墨烯还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如片面夸大石墨烯的微观性能、将“类石墨烯”石墨烯化(如将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粉体等混为一谈)、石墨烯必须依托石墨资源等。
(摘编自云亭烯网《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石墨烯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在电子、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B.石墨烯分为三级产业链,上游为石墨矿、甲烷等原材料,中游为石墨烯化合物、石墨烯微晶等的制造,下游为终端产品应用。
C.2015年我国石墨烯市场规模仅为6亿元,2018年石墨产业市场规模为111亿元,说明这四年是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处于快速增长期。
D.2019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为120亿元,2020年石墨烯市场规模达到136亿元,规模和增速都有所提高,说明进入快速平稳发展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以来,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而中国2019年的石墨烯市场规模增速低于全球。
B.目前,石墨烯已在散热材料、高性能计算系统、透明显示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电、传感器等领域取得实际突破。
C.虽然最近五年我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有了很大增加,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发展仍将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D.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量超过全球申请总量半数以上,稳居全球首位,这将会带动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6.如何破解影响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请谈谈你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山黑水 揭方晓
白山黑水间,一座小屯子。炊烟悄无声息地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暖。
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再忙碌的人也得回家。便衣队大队长二虎这天也回来了,腰挎崭新盒子炮,在这偏僻地儿,格外显眼。
二虎掀开门帘,亲热地叫道:“姐,我回来了。”
大妮的声音从厨房里飘来:“二虎,你先坐会儿,饭马上就好。”
家里只有大妮和二虎。好多年前,父母拖儿带女从山东逃荒来到这里。路上,又惊又累,还得忍饥挨饿,二三妮、大虎相继饿死。到这屯子不久,因水土不服,加之伤心过度,父母又陆续亡故,只留下大妮和二虎姐弟俩相依为命。
大妮比二虎大十岁,从此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东家要,西家讨,拉扯着二虎长大成人。因此,两人名为女弟,实际情如母子。
不一会儿,一盆小鸡炖蘑菇,一盘红烧鲤鱼,一碟酸菜,一齐端了上来。瞬间,香气就在这有些空荡的桦树房飘散开了,原本清冷的家多了些过年的喜庆。
“姐,你哭了?谁欺负你的,你跟我说,我弄死他!大妮红肿的双眼,没能逃过二虎的眼睛。二虎将盒子炮往上一拍,低低地吼道。
大妮吓了一跳:“没谁欺负我,我……我只是想爹娘了。”
二虎沉默了。他伸手拿过汤勺,去舀那小鸡炖蘑菇,却被大妮拦住了。“上午,我去送隔壁赵大爷最后一程了。”大妮低着头说道。
二虎非常不满:“他一抗联乱党,你还去送他,不是给我添乱吗?”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什么乱党,我只知道,当年我们快要饿死时,是赵大爷用家里最后一把米,熬了两碗粥送我们。否则,我们早冻死饿死了。”大妮抬起了头。
成人后的二虎不愿吃苦,整日吊儿郎当,靠东摸西抢过日子,成为屯子里人人厌恶的二混子。为这事,大妮没少求他,骂他,甚至打他。可他当面说改,转眼就忘个一干二净。日本兵来了,听说到了那边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二虎想都没想,就投了过去。起初,只是个小兵,架不住他狗运好,接连立功,不多久就升为便衣队大队长了。
前些天,二虎带人端了抗联一地下联络站,发现赵大爷也在,本想悄悄地放了,可眼见其他抗联战士逃的逃、死的死,唯有这赵大爷是个活口,一旦放了,日本兵怪罪下来,吃罪不起。再说了,抓住一抗联战士,有二十块大洋的赏金呢。二虎没再犹豫,将赵大爷干脆利落地交给了日本兵。日本兵一通审问,十八般酷刑都用上了,赵大爷牙根紧咬,就是不开口,最后竞被活活折磨而死。
大年三十,屯子里人多方疏通,才将赵大爷的尸体从日本兵那要了回来,一卷薄席,埋在了屯子后面的林子里。大妮去送赵大爷最后一程时,屯子里的人,老老少少都黑着脸,有的还大声诅咒着二虎。大妮不知说什么才好,一个劲地哭。
二虎从怀里摸出一布袋,扔在桌上,哗啦作响:“这是二十块大洋,你拿着。姐,我不会再让你忍饥挨饿了。”说罢,伸手拿过汤勺,去舀那小鸡炖蘑菇。
却又被大妮拦住了:“慢着,我问你,你还当我是姐不?”
“咋不当啊,你永远都是我姐呢。那年,我们一起去乞讨,地主家放出了恶狗,你死命挡在我面前,自己却被咬得鲜血淋漓。前些年,多少小伙子上门求婚啊,可你一直没点头,不就是因为有我这'拖油瓶’吗?害你现在都三十多岁了,还没嫁出去。没事,姐,以后就咱俩过,我会让你享福的。”二虎眼圈瞬间红了。
大妮盯着二虎的眼睛,说:“那好,你就听姐一句,咱不当这便衣队长,行不?”
二虎赶紧摇头:“这哪行啊,我现在也是堂堂便衣队大队长了,到手的好日子,咋能说不要就不要?再说了,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我如果不干,日本兵会饶过我吗?姐,你莫多想,我会让你享福的。”
大妮笑了,笑里带着泪花。“嗯,我听我弟的,跟我弟好好享福。”说罢,拿过汤勺,给自己和二虎每人舀了一碗小鸡炖蘑菇。
两人香香地吃着。突然间,二虎惊叫道:“姐,你怎么眼睛里、鼻子里都在流血。”大妮惨笑着说:“你也是。”
屋外,过年的鞭炮声零零星星地响起。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抗日时期,发生在“白山黑水”东这片土地上一个普通人家的故事,以“白山黑水”为题点明了事的环境背景。
B.小说通过旁叙的形式来讲述故事,也通过人物的对话,勾联故事,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既清新自然,又不乏古朴典雅,对话使用日常口语,与人物身份极为相符,突出了人物形象。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头呼应,营造了除夕的节日气氛,又与大妮将二虎毒死并服毒自杀的悲剧形成对比,反衬了悲剧氛围。
8作者是如何刻画二虎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大妮两次阻拦弟弟二虎舀小鸡炖蘑菇,最后给自己和二虎人舀了一碗。这中间大妮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十三年。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日相与毁琦而誉琮。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美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江夏太守黄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表病甚,琦归省。瑁、允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琮从之。九月,操军至新野,琮遂举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乃呼部曲共议。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诣当阳时备众及荆人归者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 去/诣当阳/
B.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 去/诣当阳/
C.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 去/诣当阳/
D.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 去/诣当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流亡十九年,诸葛亮以此劝刘琦暂且远离祸端。
B.归省,旧指回家探望父母,后来也可指回家给父母扫墓,或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C.曹掾,曹指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掾指辅佐的官吏。曹掾即分科办事的附属官吏。
D.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设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了蔡氏侄女为妻,而蔡的弟弟蔡瑁、外张受到刘表的宠信。他们每天一起在刘表前诋毁
刘琦。
B.刘琦“撤梯计”逼迫诸葛亮替他谋自保之策,诸葛亮于是暗示刘琦请求刘表让他担任江夏太守,远离是非之地。
C.刘琮瞒着刘备投降曹操,等到曹操大已经驻扎宛城,他才主动派人告知刘备,刘备部下劝刘备攻打荆州,但刘备不忍。
D.有人劝备弃迫随他的荆州百姓,火速前往江陵,但备认为做大事必须以人为本,不愿放弃跟随他的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
(2)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章 台 夜 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并为全篇定调。
B.颔联不提“闻”者的感受,而以“残月下章台”的想象之景煤托,更增几许凄凉。
C.颈联中“已云暮”“殊未来”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
D.尾联承接“故人”一句递进一层,并以景收绾,使得全诗前后联系紧密,浑成一体。
15.俞陛云说此诗之佳处在“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3)古诗词常用“落花”的意象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数字穷人是这个时代_①_的弱者,眼看着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大潮奔涌而至,既缺乏清醒的观念意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更缺乏应有的技术本领和 ② 的应对之策。企业在内的社会组织以利润、效率为目标,越来越臆睐智能机器,越来越热衷于“无人化”,自然不愿意雇佣工资和福利要求越来越强烈、劳工权利意识却越来越高的“数字穷人”,“技术性失业”已经成为 ③_的社会难题。“数字穷人”所拥有的唯一的核心资源,即自己以体力时间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在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都曾经 ④ ,但在被各种智能系统持续不断、取代的过程中,正在丧失既有的优势,其至丧失利用的价值。他们被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体系排斥在外,除了抱怨不断涌现的花样百出的“该死的智能机器”,回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美妙时光”,( )因为他们是历史上第一类被“拟人化”的智能系统所取代、所排斥的群体,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马克思所揭露的农、工业时代那种需要反抗的对抗性的社会关系,例如农民与地主、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因雇佣而产生的剥削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社会关系。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分。
A.还陷人了找不到憎恨、反抗对象的迷惘之中
B.还陷人了找不到反抗、憎恨对象的迷惘之中
C.进而陷入了找不到憎恨、反抗对象的迷惘之中
D.进而陷入了找不到反抗、憎恨对象的迷惘之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① ,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
文化,可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溪流边的野花烂漫,也有大树参天,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② ,就需要把握其高远之处、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间树立文化的坐标。
文化,也可喻之为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 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盛会上四位青少年代表致献词,其中有言:“梦在前方,路在下,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备着!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近年来人们开始普遍关注贫困心理问题……”扩大范围。原文为“不少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到扶贫实践中的贫困心理问题”,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2.B(“文章例举阿马蒂亚·森的观点”只是表明了贫困概念从“收入”向“能力”的认知界定转向。)
3.A项,“如果贫户的心理问题……偷换念,应为“脱贫户的贫困心理问题”,而不是要改善脱贫户所有
上一篇:
湖北省2023届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