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5  2022-12-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语文试卷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实践,而且还可以视为一场开拓性的社会伦理试验。它不仅使已有的伦理问题得到了空前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伦理与科技发展的现实之间的诸多冲突。近30年来,一些新的科技进展——原子武器、生殖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等导致了尤为尖锐的伦理争执,同时,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全面地揭示了近现代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向人们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间的剧烈冲突。
科技活动与传统价值观念间的冲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此,我们主要分析两类冲突。其一是所谓科技活动对自然的操纵和对“自然秩序”的破坏。持这一态度的人可称为自然律论者,他们认为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应为了人的目的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原初过程,任何对自然过程的干预都是在破坏“自然秩序”。而现实情形是,早在人类的祖先直立行走之时,“自然秩序”即开始被打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遵循“自然秩序”。
如果说基因重组技术是对自然的操纵,那么拯救了亿万生命的抗生素技术是不是对自然的操纵?烹调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然生理过程呢?这种评判本身是没有实证依据的。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没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至少,它表达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科技活动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疑虑。如果说科技活动是在有意识地变更自然过程的话,科技工作者必须确保对每一项对自然过程的重大改变工作都应该万分慎重,因而,自然律论者所持的评判立场是具有重要的监督意义的。
其二,科技的发展使一些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更为彰显。以有关生命的伦理原则为例,我们时常会遇到两个原则,一个是“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之生存权”,另一个是“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在传统社会中,它们似乎是两条绝对性原则,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医务人员与许多倍受病痛折磨的垂危病人在这两条原则间难作抉择。
对于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间的冲突来讲,由于事实总会随着情势的变化不断得到澄清,人们可以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讨论,在某种共识之上,使冲突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而真正纠结不清的,是科技伦理实践中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与充满利益考量的复杂伦理现实之间的冲突。值得指出的是,冲突中所涉及的观念不仅有传统的价值观,还包括伴随着现代科技社会发展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念。
1986年,美国一家收养代理处准备安置一个2个月大的女婴,由于她的母亲患有亨廷顿病,收养者提出鉴定女婴罹患此病的可能性。负责检测的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伦理困境之中:一方面,收养者有权知道实情,其要求似乎是公正的;另一方面,女婴自己也有不可剥夺的隐私权。
这个案例涉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造成的。孤立地考虑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导致了反映部分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的价值观念与其他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间的矛盾。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要求投保人进行基因检查,以预测其寿命或患遗传性疾病的概率?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的基因,以判断他(她)有无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这些问题往往会迫使人们在十分具体的利益情境中,考量价值观念的利益局限性和实现条件。


浏览完整试题 科技文明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但是,如果我们仍然将价值观念视为一种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的抽象理念,那么,所谓新的价值体系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模式,难免因价值体系自身的不完善和界定不明而与复杂的伦理现实产生冲突。
(摘编自刘大椿、段伟文《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新向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学技术既会让物质世界发生改变,也会对社会伦理产生多种维度的影响。
B.在自然律论者看来,任何为了人的目的对自然的原初过程进行改变都是不对的。
C.基因专家因女婴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间的矛盾无法解决,陷人两难境地。
D.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不能很好地处理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基因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子武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口等全球问题的凸显是本文立论的事实基础。
B.文章从两个方面阐释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
C.举“有关安乐死的争论’’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阐释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
D.第三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科技活动完全遵守“自然秩序”是不可能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律论者的评判是没有实证依据的,因此对现代科技活动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B.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总会随着现实情势的变化逐步走向自然消失。
C.将价值观念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的特点。
D.只要我们用新的价值观念更新传统价值观念,就能解决科技发展与传统伦理的冲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天津工生所19名科研人员组成了一支攻关团队,向“二氧化碳淀粉人工合成”这一重大科技问题发起总攻。
6年间,他们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在一次次失败后迎难而上,终于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成果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典型原创性突破”,“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表彰30支“科技创新先锋团队”》)
材料二:
“植物合成淀粉的化学本质就是太阳能还原碳,然后逐步从简单分子聚合到复杂分子。”根据合成生物学理念,马延和带领团队从头设计淀粉合成的代谢途径,重构太阳能到淀粉化学能的能量传递路线,希望实现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的目标。
然而当把所有需要的酶制剂加入反应器后,并没有形成反应堆,也不能合成淀粉。马延和团队针对每个模块检测,发现它们都具有催化功能,但是组装之后没有此功能,这说明模块之间是有问题的。
经过反复实验和艰苦探索,马延和重新设计了反应步骤,终于跨越了从虚拟设计到现实实现的鸿沟。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二氧化碳还原能量输入,这一问题涉及生物路线和化学路线的选择,目前生物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化学催化成为重要选择。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的支持帮助下,马延和团队努力进行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耦合。发现甲醛等中间产物积累会抑制后续反应进行后,科研人员对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区和优化,来消除甲醛的积累,实现了化学和酶化的耦合反应。至此,淀粉人工合成3.0版本形成,4个小时可从二氧化碳合成直链淀粉。经分析,人工合成淀粉的结构与自然淀粉一致。
该成果得到广泛关注,国外报道称其为人类脱离自然食物链的开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认为这项工作以温室气体为原料,为制造粮食及其他复杂产物提供了蓝图。马延和说,如果有足够多的淀粉,将有望推进工业原料从化石原料向糖脂原料的转移,形成清洁循环可再生的工业体系。通过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生物经济的快速到来,可有望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建立应对社会经济安全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系统解决方案。
(摘编自《中国科学家揭秘“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材料三:
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使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人类跳出传统食物链的第一步。
使用无机物直接合成食物,可以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比如未来我们想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可以使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不必再担心食物不足的问题。这将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从长远看,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人类迈向新高度的起点。
(摘编自孙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这项技术意义何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延和认识到自然界植物合成淀粉的化学本质就是太阳能还原碳,抱着实现设计自
然、超越自然的期望,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工作。
B.二氧化碳还原能量输入,是淀粉人工合成过程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明确这
一方向后,马延和团队努力进行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耦合研究。
C.认识到甲醛积累会抑制后续的耦合反应进行,马延和团队对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区
和优化,实现了化学和酶化的耦合反应,形成了淀粉人工合成的3.0版本。
D.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我们可以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
所以在这些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时,我们再也不用为食物问题而忧心了。
6.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妈 妈
王愿坚
“冯司长的儿子忆平来了”的消息传开了。晚上我们来到司长家,他们母子正在叙离别之情。今天司长兴致特别好,用我们平日里熟悉的缓慢声调,讲起了关于她和孩子的故事。


展开余下试题 “我俩分开是在1933年,他还不足六岁。
“当时我和他爸爸在汕头做地下工作。后来他被调到江西,平平就留在我身边。
“我给一个老板做佣人,有天买菜时,我接到任务到城郊接一个香港来的同志。我请好假,买了几个烧饼留给孩子就动身了。
“完成任务回来,看见孩子满头满脸流着血,扑到我怀里,哭着哀求:‘妈妈,咱们走吧!……,我一面给他包扎,一面问。原来是东家的孩子放学见到平平吃东西伸手就抢,平平不给。那孩子掏出砚台就打,你们看!”她抚摸着忆平留有疤痕的额角,我仿佛看见了当时的鲜血和屈辱的泪。
“当时.我又难过又气愤,可也没法:‘孩子,走,能走到哪儿?妈带你到外面去玩吧。’其实我还有任务:把一份文件交给党组织。我领着他沿大街往接头地点走。
“孩子望着橱窗里五颜六色的玩具和衣服,妓起勇气说:‘妈妈,买!’
“我把手插进衣袋抓住刚发的一块多工钱;捏了一阵,还是空着手出来——那得吃饭哪!
“弦子说:‘妈妈,人家念书.我没有,人家……’说着两颗泪滴下。是啊,老板家的孩子吃好穿好有书读,而我的孩子……我咬咬牙,抱起孩子走进店里,拿出工钱给孩子买了一件小褂、两块点心和一副骨头制的小手串。看着孩子大口吃点心,我心里感到舒服极了。”
我们为这个革命家清贫的生活和她那母亲的心激动着,静静地等她继续讲。
“第二天清早,我接到上级指示去上海送一批文件。一切妥当,就是路费不凑手,上级要我明天到他家取钱买票上船。
“我赶回去辞了工。
“第二天,远远看见上级同志家的窗帘低低地放下来了——这是出事了的暗号。又看见警察抬着东西出来;门口一个三岁的女孩正在喊爹叫妈地哭,我认出是这个同志的
孩子。
“警察走远,我让平平悄悄把女孩领来,抱到怀里。地下党是单线联系,给孩子买了东西现在没钱,怎么上船去上海啊!
“我领着大的,抱着小的,来到一家大门楼底下,孩子们睡着了。我接着孩子,接着文件,听着那震碎人心的海涛,一夜没合眼。
“天亮了,一位围着围裙的大嫂挎个竹篮出来。看见我们问:‘你娘儿们怎么在这里?’
“我只得撒谎:‘母亲病重,想去上海看看,没上去船。,
“说话间,孩子醒了嚷着饿。那大嫂进去端出一碗粥,给他们吃,又安慰我。我说:‘大
嫂,不瞒你说,我缺的是盘缠!’
“她看看我,又摸摸孩子问:‘你还回来不?’
“‘回来?’我不懂她的意思,含糊应着:‘回来。’
“‘要是回来倒有个办法,可是不知该说不该说……’
“我催她:‘只要我们娘儿仨上得去船就行。’
“‘娘儿仨怕不行。我是说把一个孩子留给我东家,以后你有了钱还怕孩子赎不回来?’
“你们知道,潮汕地区兴买儿女,实际上是买劳动力。
“这太意外了,我脑子‘嗡’的一声说不出话。大嫂道:‘我说不该说呀,这倒成了拆散你们母子了……’说完走了。
“我把两个孩子拉到怀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小女儿爹妈正在监牢受酷刑,我怎么也得把她带大。再看看平平吃东西的模样,多像他爸爸呀!我想起他爸爸临去江西说过:‘辛平,孩子留给你,受累的是你,幸福暂时也是你的,可想念他的却是我呀!,我怎舍得把他扔给陌生的、又是财主家去受罪呢?
“‘吱——’船的汽笛响了,仿佛在用震人的大嗓门呵斥我:‘辛平啊,你入党五六年了,
怎么还这么糊涂?’那大嫂的话也在响:‘有了钱还怕孩子赎不回来?’
“那大嫂回来了,从篮底摸出两个炸糕给孩子,对我说:‘妹妹,这年头穷人命苦,另想办法吧……’
“‘大嫂,就照你说的办!’我的泪涌了出来。
“大嫂问:‘当真?’
“‘当真!’
“那,是哪个呀?’
“呶。’我咬紧牙抬手指向平平,那手有千斤重。
“大嫂搀起平平的手说:‘走,跟大妈去吃东西!’
“约莫一个钟头,大嫂拿着三块银圆,领着孩子出来了。隔了一个钟头,我觉得像隔了多少年。我没顾得接钱,抱起孩子。
“大嫂含泪道:.妹妹心放宽,我在这儿不会让孩子屈着。’
“我万分感激,从三块钱里拿出一块给她:‘我们娘儿俩,船票和吃食两块够了;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三灾八难的,费心给请个大夫。’说完我抑制不住哭起来。孩子看出我要走,赶紧揪住衣服。大嫂把他的手掰开哄道:‘妈妈买完票就来。’又对我说,‘快去买票上船吧!看完老人就回来。’
“回来?回来的可能很小。我看了孩子一眼,狠狠心,抱起女儿走了。
“我不敢回头,害怕自己会跑回去,就抱紧女儿,朝着码头拼命快走。
“走出好远,听见孩子叫:‘妈妈!”’
她的话停住了。屋里静得很,只有外面的北风在呼叫,把细细的沙子撒到窗子上来。
不知哪位女同志唏嘘地哭起来。
“后来,革命活动中我被捕了,在狱中度过几年。出狱后,想尽办法找他。特别是他爸爸牺牲后,我更是想着孩子……
“忽然,你们看见,他来了。”
忆平往母亲身边偎了偎,叫了声:“妈妈!”
“妈妈!”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重复着这个字眼,最后不约而同地向着冯司长,大声地喊出来:“妈——妈!”
司长笑了,忆平笑了,我们也笑了。笑声钻出窗棂,在宁静的首都的夜空里,飞散得很远,很远……
1957年1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位慈爱
而富有革命情怀的母亲形象,真实生动,极具艺术感染力。
B.小说先后写到屋里很静、屋外呼叫的北风把沙子撤到窗上的环境和笑声钻出窗棂在
夜空里飞散的情景,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
C.“我咬紧牙抬手指向平平,那手有千斤重”中的“千斤重”,写出冯司长为了完成任务不
得不割舍儿子时内心的沉重和不舍,也反映了她坚定的革命信仰。
D.忆平被东家儿子用砚台打,哀求妈妈带他离开,妈妈却说“孩子,走,能走到哪儿?”暗示了那个年代的老百姓无路可走的社会现实。
8.文中有关革命同志女儿的内容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叙事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御。”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展开余下试题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
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昊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摘编自《说苑·正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
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
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 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两句中的“内”字含义不
相同。
B.“隐臣窃愿昧死御”与“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两句中的“御”含义相同。
C.“除竽瑟”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曰,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
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
B.晋平公不行君道,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
出钟磐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
C.咎犯在朝堂上把弯曲的五指依次伸出,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伺机谏言,
容易使晋平公接受。
D.与邹忌设喻说理的劝谏方式不同,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蝉、螳螂和黄雀潜在的危
险,规劝吴王罢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2)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冬 夜
陆 游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
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
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①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它常
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宋代陆佃解《鹞冠子·环流》:“斗柄东
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
的操守。
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
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
的状态。
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
社稷的豪情壮志。
15.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
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写出了海水的起伏动荡和海中岛屿的耸立挺拔。
(2)李白《蜀道难》中“ ”以夸张的手法写手可触摸到星辰,“ ”则直接写出可怕的路途上险恶陡峭的山壁不可攀登。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借客人之口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和人类的渺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又到了世界读书日。一波呼吁公众多读书的热潮必然会到来,但那个核心问题恐怕还是没解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成功,这本来 ① 。但这不应该成为读书的全部意义。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因为,此读书和彼读书并不是同一个读书。
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的一份国民书房报告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 65m2,不足一个马桶大小。这个数字简直令人 ② :人们不是不想追求诗和远方,只是眼前的苟且不允许罢了。既然如此,世界读书日真的只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等这一天过去后,一切又恢复如常?其实不然。读书的“用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在 ③ 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这些能力可能无法量化,但读书带来的变化,每个人一定能看到。
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书本里有无限宽广的世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说到底,读书关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关怀。生而为人,所以有比物质利益更高级的追求,这正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假设关系的反问句,并分析修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部位患病, ① 。很多东西靠着血液系统这条人体的“大运河”播散。营养物质和氧气靠血液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而结核分枝杆菌也会借助这条“大运河”播散到全身。结核分枝杆菌到达肾后,就会像白蚁一样一点一点地吃掉肾,最开始是一点点“虫蚀样”的改变,接着肾会形成结核“空洞”,最后肾就剩下一个空空的“皮囊”了。这些变化都是静悄悄的,患者很少有腰痛、腰酸的症状,很多人看病时肾都彻底坏掉了还不自知。其实, ② ,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肾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会顺尿路从上到下排入膀胱内,造成膀胱黏膜的炎症,从而导致尿频。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 ③ ,可由正常的每天数次增加到数十次,严重的每小时都要排尿数次,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除了尿频,还会出现尿急、尿痛等症状。普通的泌尿系统感染也会有这些膀胱刺激症状,肾结核发病初期不太好区别是普通感染还是结核感染。所以,当泌尿系统感染久治不愈而且治好后又反复出现时,就需要格外警惕泌尿系统结核了。肾结核因为病变在肾,所以症状表现在膀胱。
肾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湘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