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C. 明清私家园林运用园名、景题等来表达其深刻意境的内涵,而不是借助自然景观。 D. 明清私家园林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赏园之乐、造园之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明清私家园林的论述,主要说明这一时期南北的园林蓬勃发展,形成了南北艺术的融合发展趋势。 B. 文章主要从空间、树木花卉的处理与设计、感官以及文学艺术等角度论述了明清私家园林的意境之美。 C. 文章举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等例子,证明花木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结合创造出园林具有的独特意境。 D. 文章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论证了明清私家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观赏的艺术品,同时也涉及听觉等其他感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时期的宫苑艺术水平很高,标志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与私家园林形成辉映。 B. 明清私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方面,往往截取大山一角的写意代替全景山水,这一含蓄手法促成了南、北、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 C. 在空间架构上注重内部、外部空间的相互贯通,意境各异,以丰富园景,这是明清私家园林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主要手法。 D. 明清私家园林作为一种流动的艺术,留给我们后人的不仅仅是感官上审美的愉悦,更是文化血脉和内在诗意的代代传承、发展和再创造。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不是借助自然景观”错误。从原文“明清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是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仅借助于具体的景观,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表达意境,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通过文学艺术直接表达其深刻意境的内涵”来看,“不是借助自然景观”这点是错误的,以偏概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能力。 A.“主要说明这一时期南北的园林蓬勃发展,形成了南北艺术的融合发展趋势”错误。文章对明清私家园林的论述,主要论证了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C.“这是明清私家园林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主要手法”错误。从原文“外部空间则用石、山、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成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贯通,构成各种不同的意境,使园景丰富多彩。这是私家园林中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来看,“主要手法”表述错误,原文是说“基本手法之一”。 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地气重凝 ①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②“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只得退让作罢。 ③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处不在。 ④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⑤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鸡鸣狗吠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⑥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骋。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摸、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与温暖,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地气了。”
展开余下试题⑦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⑨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取材于厉彦林《地气重凝》)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 B. 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体现在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而地气又能够旺人气。 C. 第⑤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 D. 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 5. 第④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6. 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 【答案】4. C 5. 春天:隐约、温热(蠕动);夏天:炎热、强烈;秋天:丰厚、饱满,冬天:谦卑、朦胧(聚敛)。 6. ①要和土地多接触;②耕种土地时要尊重土地、爱惜土地,让人与土地齐生共荣;③要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④要用情用心深入农家生活,懂民情和乡事;⑤要信仰自然规律。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第⑤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错误,不是拟人的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而“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这本就是写人的感受,并非“拟人”。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到第四段圈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如“春天”,“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据此可概括为:春季的地气隐约、温热、蠕动。 如“夏季”,“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据此可概括为:夏天的地气炎热、强烈。 如“秋季”,“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据此可概括为:秋天的地气丰厚、饱满。 如“冬季”,“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据此可概括为:冬天的地气谦卑、朦胧、聚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一般要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条作答。 (1)第一段说幼时“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第二段写来自乡下的奶奶“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第三段写“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这些内容说明“接地气”需要和土地多接触; (2)第三段“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这是说耕种土地时要尊重土地、爱惜土地,让人与土地齐生共荣; (3)由第五段“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得出答案③要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由第七段“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得出答案④要用情用心深入农家生活,懂民情和乡事; 由第八段“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得出答案⑤要信仰自然规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1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越发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北京总调度高健:对接机构锁紧完成,交会对接正常完成,后续工作按正常飞控计划实施。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摘自2021年6月13日《中国之声》) 材料二: 德国电视一台和二台对中国将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进行循环报道。德国电视一台报道说,中国近年对太空研究投入大量资金。未来俄罗斯与美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按计划不再运作后,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以色列丝绸之路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利奥尔·瓦罗纳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的又一重要成就。中国和以色列在航天科技创新和太空探索开发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期待中以未来能更好地携手合作。 土耳其《共和国报》报道称:“近半年来,中国从月球带回土壤样品,成功在火着陆。此次发射是中国时隔五年之后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的能力和安全。” (摘自2021年06月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足音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一路走来,证明了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增强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超,执着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三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人在执着坚守、默默付出。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最动容。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摘自202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射载人火箭、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B. 在未来,俄罗斯国际空间站与美国国际空间站按计划不再运作后,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展开余下试题C.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脸上自信的微笑,豪迈的话语,都表明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 D. 土耳其《共和国报》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的能力和安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突破终于实现了国人千家百年来的载人飞天的梦想。 B.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人飞船,引发外媒广泛关注与好评,其中以色列更是明确表达了和中国合作的意向。 C.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数执着坚守默默付出的航天人。 D. 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在向太空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将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9.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航天事业的成熟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 【答案】7. C 8. A 9. ①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②未来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③是中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的又一重要成就。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A.“发射载人火箭、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选项于文无据。 B.“俄罗斯国际空间站与美国国际空间站”错误。原文为“俄罗斯与美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 D.“此次发射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错误。原文为“此次发射是中国时隔五年之后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突破终于实现了国人千家百年来的载人飞天的梦想”错误。神舟十二号不是中国首次载人的飞船。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可知:航天事业的成熟发展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由“未来俄罗斯与美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按计划不再运作后,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可知:航天事业的成熟发展意味着未来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由“以色列丝绸之路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利奥尔·瓦罗纳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的又一重要成就”可知:航天事业的成熟发展是中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的又一重要成就。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梁书·李密传》) 【三】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冑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节选自《梁书·孝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B.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C.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D.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功”,古代的丧服。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B. “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 “服阙”,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阙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 “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为第二种含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命运坎坷。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 李密富有才华。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 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 D. 庾黔娄仕途不顺。庾黔娄为官清廉,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和离开她。(2)邓元起讨厌他这种不合群的行为,就严厉地说:“庾长史为什么一个人(唯独你)这样做?”庾黔娄为了表示不违逆邓元起的命令,就请求分给自己几箱书。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曰”意思是“说”,表对话的词语后要断开,排除CD。 “止得申至月末”意思是“只能把庾征君的生命延长到月底”,“月末”是“申至”的宾语,“及晦”是“易亡”的时间状语,意思是“到月底庾易病故”,所以“月末”和“及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