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  2022-12-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8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平遥二中高三年级八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浏览完整试题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性质是像同心网波纹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B.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 差序格局深深嵌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变和拓展。
D. 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这对重新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C. 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D. 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3. 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
A.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 入则孝,出则悌。
D.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C 3. A
4. (l)选文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2)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等方法,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5. (l)材料一侧重通过与西方“团体社会”结构相对比,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2)材料二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等三大社会特征,并指出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差序格局”呈现的新变化;(3)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错,差序格局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根据原文“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并非“决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错,材料二原文是“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并没有“阐明并分析新特点”;
B.“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理解有误,材料二从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和壁垒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差序格局的特点,并非为了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关系错误,材料三原文为“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选项逻辑关系不当。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强调的是立志和诚信的重要性,与题干表述不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是总说,围绕“差序格局”一词作高度概括;第二至四段,分别以“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作为段首语,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是分说,呈并列关系;第五段是概括总结。文章总体呈“总-分-总”的结构。
从论证手法上看,“伦是有差等的次序。”“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里大量的使用引证法,通过直接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此处使用例证法,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增强说理的透辟性。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二段首先分别指出中国与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点,然后再具体分析这两种不同社会结构中的的人际关系特点,旨在阐明“差序格局”这一概念。
材料二,先高度概括“差序格局”一词,再分别以“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作为段首语,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最后指出“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
材料三,“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站在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
……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帝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帝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而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 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 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持己见和炎帝的耐心劝说。
D.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7. 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大。


展开余下试题B. 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C. 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
D. “海浪里的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8. 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9.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试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答案】6. D 7. B
8. 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 ①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化鸟等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迁就的教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
③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再虚构”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年教育成长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能力。
D.“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错误,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B.“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错误,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需要从主旨、人物、读者效果等方面考虑。
由前文和“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可知,炎帝劝告精卫不要再去找龙王麻烦,龙王也想化干戈为玉帛,但是精卫“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结尾段描写精卫尖叫着冲出去,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给人成长的思考,可见小说结尾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上,前文写“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等可以看出精卫的任性蛮横,结尾段写死后变为精卫鸟的精卫依然如此,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读者效果上,“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想象精卫鸟将去做什么,结果如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小说特色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需要分析小说哪里是虚构,哪里是真实,然后再分析文本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的。
虚构,由小说内容可知,小说改编自《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这一神话传说,小说中炎帝、龙王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小说中“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等情节同样超越了现实生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真实,就细节而言,小说记叙描写精卫因为受到炎帝的疼爱而娇纵任性、蛮横偏执,以至于想要让海浪后退,固执复仇,这些情节和细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溺爱教育相吻合,体现了情节和主旨的真实。
结合生活分析,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无天,刁蛮固执。由此可见小说来源于真是的现实生活,又通过虚构的情节、故事、人物等映射现实生活,指出现实社会存在的教育成长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①。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②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③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节选自明代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注】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
B. 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
C. 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
D. 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侘傺,失意的样子,在本文中的意思与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一句中“侘傺”同义。
B.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考中举人或入京请愿、上书言事,和现代的“公车”含义不同。
C. 慢易,意为怠慢、轻忽。这里的“慢”与李密《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慢”含义相同。
D. 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意同致仕。文中指春所公解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晋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