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5  2022-12-04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撰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也记录了这句话)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
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即考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司马迁的研究方法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进行这样的努力。在学术实践的过程中,司马迁“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如此坚定的学术信念,今之学者依然可借以自勉。
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背景,关注人们对于“天”有着浓厚神秘色彩的崇敬。曾授司马迁公羊之学的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有诸多讨论,他的思想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敬顺昊天”,张守节《正义》解释为“敬天”。后世注家对《史记》文字的解说,也可见“敬天常”“严敬天威”等说法。如果认识到秦汉社会的“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就应当珍视其中值得继承的文化因素。此外,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究”,强调对未知规律的探索追求,与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偏执倾向有所不同。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风格凸显,文明大幅度进步的历史阶段。当时的思想者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和比较高远的追求,“天人”和“古今”的关系,似乎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汉武帝说:“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董仲舒说:“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刘安《准南子》也有“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之说。由此看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确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念。
(摘编自王子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材料二: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人在思想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母题。这里的“天”并非大自然的意思,因此这里的天人关系也并非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人认为“天”就是“帝”,“天帝”主宰世间万物。天的意志被称为“天命”“天意”,天的行为法则被称为“天道”“天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哲学思想,让天命为君权服务。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门生,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另外,司马迁还未能摆脱占星术的影响,他认为上天和人间的确有对应的关系,并且认为天有法则,也就是“天命”。《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这无疑是继承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天命观。但是,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的严谨态度又使得他不能完全相信所谓的天命。他讽刺秦皇汉武求仙问药、封禅祭祀,反对将人间的兴亡都归因于天。在《项羽本纪》中,他对项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评价以“岂不谬哉!”。他虽承认天命,认为天人之间有联系,但是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


浏览完整试题此外,司马迁之所以要写通史,就是为了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历史发展面前应该如何应对。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认为社会出现了弊病才会引起变化,主动的变革就是试图除去过去的弊政。他肯定法家的变法图强行为,对商鞅和吴起的变法作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他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认为事物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其弊端也就开始显现,从而逐渐走向袭落。所谓“物盛而衰,天地之常也”。他还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试图从经济条件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和经济制度。《史记》以《货殖列传》殿后是有深意的,它探讨和回答了人类生活的基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关系,人们的思想、行动和物质利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原则性的概括。
当然,司马迁处于西汉时代,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观之中。他说“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始终之变也”。
(摘编自宋伟《如何理解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
A.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班固因而将其收录在了《汉书》中。
B. “三十岁一小变”“五百载大变”“然后天人之际续备”,既体现了司马迁的天命观,也体现出他的历史循环观。
C. 司马迁虽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反映出他的“究天人之际”思想本质上是要探索合理的天人观。
D. 《史记》以《货殖列传》殿后,意在探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学术理念作出原则性的概括。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等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材料二还指出了司马迁对孟子天命观的继承。
B. 对于“天人关系”中“天”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天”就是“帝”,并非指自然;材料一则相反,认为是自然、生态之意。
C. 材料一对司马迁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信念都表达了高度赞赏,在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对比中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D. “通古今之变”,核心在“变”字,体现出司马迁的发展观、变化观,构成了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命题。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B. 司马迁作“十表”的原则是“详变略渐”(“变”为动乱之世,“渐”为升平之世),他认为时势巨变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效动力。
C.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一遍访河山,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D.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司马迁“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钱穆认为:“西方人讲历史哲学乃是一套哲学,只把历史来讲。若说中国人也有历史哲学,应该不是一套哲学,而仍是一番历史,只是从历史里透出一套思想来。”司马迁的《史记》“透出”了哪些思想?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A 2. D 3. D
4. ①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提出司马迁的史学理念,然后逐层分析“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的内涵,最后从时代特征的层面总结司马迁史学理念的价值②材料二从分析“天人关系”的内涵引入,进而举例、引用以论证司马迁的天命观;然后从三个方面概述司马迁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并指出其历史循环观的局限。
5. ①究天人之际:探索上天与人事的对应关系(或探索合理的天人观”敬天;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②通古今之变: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或“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历史发展的面前应该如何应对”)如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重“利”史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班固因而将其收录在了《汉书》中”错误,原文有“由此看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确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念”,这是作者的评价,不是班固收录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肯定了”错误,材料一原文是说“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不是肯定。
B.“材料一则相反,认为是自然、生态之意”错误,材料一有“秦汉社会的‘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并非认为“天”是自然、生态之意,而是说“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
C.“在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对比中表明了作者的立场”错误,原文中相关内容有“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司马迁‘虽万被费,岂有悔哉’,如此坚定的学术信念,今之学者依然可借以自勉”,没有对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进行对比,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这”指代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D.是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文学成就的评价,不能用来证明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探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开篇提出司马迁的史学理念;
第二段“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第三段“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背景……”,逐层分析“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的内涵;
第四段,“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风格凸显‘天人’和‘古今’的关系,似乎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最后从时代特征的层面总结司马迁史学理念的价值。


展开余下试题故材料一为总分总式结构。
材料二:第一段,“‘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人在思想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母题……天的意志被称为‘天命’‘天意’,天的行为法则被称为‘天道’‘天理’”“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哲学思想,让天命为君权服务”“在《项羽本纪》中,他对项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评价以‘岂不谬哉!’。他虽承认天命,认为天人之间有联系,但是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从分析“天人关系”的内涵引入,进而举例、引用以论证司马迁的天命观;
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概述司马迁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
第三段,“司马迁处于西汉时代,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观之中”,指出其历史循环观的局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探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据此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思想。
结合“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敬顺吴天’,张守节《正义》解释为‘敬天’”“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究’,强调对未知规律的探索追求……‘天人’和‘古今’的关系”“承认天命,认为天人之间有联系,但是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可分析概括出,“究天人之际:探索上天与人事的对应关系,敬天;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
结合“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即考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他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还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可分析概括出“通古今之变: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如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重‘利’史观。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糖。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孔,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问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目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三天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痘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他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
B. 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
C. 随着天气变暖,巨翅老人身体逐渐恢复,这为他最后飞离小镇提供了条件。
D. 埃丽森达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其离去很是不舍。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 “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的使用,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落难的巨翅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C. 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文中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大家对巨翅老人的态度与反应。
D. 文中叙述了巨翅老人降落人间、最后飞离小镇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8. 马尔克斯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的“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
9. 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
【答案】6. C 7. D
8. 魔幻:神异的人物形象塑造,荒诞的故事情节安排。
现实:真实典型的环境描写,传神逼真的老人形象,具体现实的生存状态。
9. ①人称上,作者用第三人称客观地描述镇上人们对巨翅老人的冷酷反应,以此揭示这些人的丑陋本性。
②语言上,很少使用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多是客观、冷静的叙述。
③主旨上,作者冷静地叙写小镇上人们精神上的愚昧、空虚和孤独,体现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错误。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是因为大家已不再对巨翅老人感兴趣。
B.“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错误。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后,“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可见当老人失去利用价值后,立刻被嫌弃。
D.“可见她对其离去很是不舍”错误。埃丽森达望着巨翅老人飞离,心里更多的是摆脱了这个“障碍物”的轻松。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错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意思是情节曲折、牵动人心,读者因感动而引起内心强烈共鸣。而小说主要围绕巨翅老人在小镇的遭遇自然展开故事情节,且读者内心更多的应是对巨翅老人的同情与对小镇人们的谴责。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表现方法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巨翅老人》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准确的。
魔幻: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当作确有形象来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计算自己心跳数目的妇女、受星星噪音折磨整夜失眠的葡萄牙人、无可救药的梦游症患者、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等,也是不可思议的;巨翅老人不知从何来、怎么来?无法与人沟通,被关在鸡笼里任由人们玩赏并最终飞去,显得很荒诞;巨翅老人降临的消息传播之快与前来围观他的人数之众也极尽夸张……
现实: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都真实地反映拉美人民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对巨翅老人外在形象的描绘及对其落魄、虚弱、衰老状态的刻画传神逼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叙述角度、叙述语言和创作思想的能力。
扣紧题干“零度写作”的特点,分别从人称、语言、主旨思想等方面进行简析。
从人称上,作者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客观地描述镇上人们对巨翅老人的好奇、虐待、利用、抛弃等一系列反应,以此揭示这些人好奇、残忍、贪婪、喜新厌旧的本性。
从语言上,结合“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孔,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和“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可知,文章很少使用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多是客观、冷静的叙述。
从主旨上,俘获天使的消息传开后,人们都来围观;当大家已不再对巨翅老人感兴趣后,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上;埃丽森达望着巨翅老人飞离,心里更多的是摆脱了这个“障碍物”的轻松。作者冷静地叙写小镇上人们精神上的愚昧、空虚和孤独,体现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B.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C.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D.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汉中,蠹”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中的“蠹”含义不同。
B. “魏兵罢弊”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中的“弊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