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此外,司马迁之所以要写通史,就是为了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历史发展面前应该如何应对。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认为社会出现了弊病才会引起变化,主动的变革就是试图除去过去的弊政。他肯定法家的变法图强行为,对商鞅和吴起的变法作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他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认为事物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其弊端也就开始显现,从而逐渐走向袭落。所谓“物盛而衰,天地之常也”。他还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试图从经济条件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和经济制度。《史记》以《货殖列传》殿后是有深意的,它探讨和回答了人类生活的基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关系,人们的思想、行动和物质利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原则性的概括。 当然,司马迁处于西汉时代,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观之中。他说“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始终之变也”。 (摘编自宋伟《如何理解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 A.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班固因而将其收录在了《汉书》中。 B. “三十岁一小变”“五百载大变”“然后天人之际续备”,既体现了司马迁的天命观,也体现出他的历史循环观。 C. 司马迁虽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反映出他的“究天人之际”思想本质上是要探索合理的天人观。 D. 《史记》以《货殖列传》殿后,意在探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学术理念作出原则性的概括。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等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材料二还指出了司马迁对孟子天命观的继承。 B. 对于“天人关系”中“天”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天”就是“帝”,并非指自然;材料一则相反,认为是自然、生态之意。 C. 材料一对司马迁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信念都表达了高度赞赏,在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对比中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D. “通古今之变”,核心在“变”字,体现出司马迁的发展观、变化观,构成了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命题。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B. 司马迁作“十表”的原则是“详变略渐”(“变”为动乱之世,“渐”为升平之世),他认为时势巨变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效动力。 C.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一遍访河山,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D.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司马迁“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钱穆认为:“西方人讲历史哲学乃是一套哲学,只把历史来讲。若说中国人也有历史哲学,应该不是一套哲学,而仍是一番历史,只是从历史里透出一套思想来。”司马迁的《史记》“透出”了哪些思想?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A 2. D 3. D 4. ①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提出司马迁的史学理念,然后逐层分析“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的内涵,最后从时代特征的层面总结司马迁史学理念的价值②材料二从分析“天人关系”的内涵引入,进而举例、引用以论证司马迁的天命观;然后从三个方面概述司马迁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并指出其历史循环观的局限。 5. ①究天人之际:探索上天与人事的对应关系(或探索合理的天人观”敬天;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②通古今之变: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或“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历史发展的面前应该如何应对”)如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重“利”史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班固因而将其收录在了《汉书》中”错误,原文有“由此看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确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念”,这是作者的评价,不是班固收录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肯定了”错误,材料一原文是说“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不是肯定。 B.“材料一则相反,认为是自然、生态之意”错误,材料一有“秦汉社会的‘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并非认为“天”是自然、生态之意,而是说“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 C.“在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对比中表明了作者的立场”错误,原文中相关内容有“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司马迁‘虽万被费,岂有悔哉’,如此坚定的学术信念,今之学者依然可借以自勉”,没有对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进行对比,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这”指代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D.是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文学成就的评价,不能用来证明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探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开篇提出司马迁的史学理念; 第二段“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第三段“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背景……”,逐层分析“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的内涵; 第四段,“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风格凸显‘天人’和‘古今’的关系,似乎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最后从时代特征的层面总结司马迁史学理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