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典籍里的中国》每一期节目选择特定的典籍并从中选择句子进行演绎,节目开始由读书人撒贝宁打开书籍引入,在节目呈现上由访谈间、典读会、戏剧演绎依次向观众展示认知优先级,观众经过节目次序的排列由浅入深逐步了解典籍及背后的故事,使节目和观众建立共识。另外,典籍人物的选择从司马迁到李时珍,再到屈原、孔子、徐霞客、老子,这些经议程设置的典籍承载着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品质。如老子集天下大道传递世人智慧,袁隆平为家国粮食储备奋斗在科研一线,屈原为国投汨罗江明志,这些典籍文本其映射的家国情怀在传播中得以凝聚观众共识。《典籍里的中国》将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寓于节目中,进行文化改造、重塑和凝聚,使历史产生个人情感共鸣,更能够使观众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不断构建并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 通过对节目的总结发现,意义赋予以反复性、强化性重复解释片段来完成意义的搭建。每一期节目选择典籍中具有主题意义的名句进行反复解读,“专家讲解+识读典籍+演员演绎”三重叠加的媒介仪式重复解释,不断积累受众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使节目在生产和传播中被赋予崇高意义和价值。《尚书》篇传递自古华夏一体的想象性主题,《天工开物》传递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心思想,《史记》篇讲述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主题,《本草纲目》传递家国天下、大医精诚的价值信仰,《论语》讲述修己、安人、安百姓的中华民族智慧,《孙子兵法》传递兵者是国之大事的家国之重,《楚辞》传递了为国为民的大国情怀。三重叠加的传播方式使观众接受、认同节目意义。节目不仅通过反复策略建立集体认同,更将价值观融入节目主题中以维系社会意义的生产,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摘编自马欣《媒介文化认同对综艺节目的深度影响——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精粹,其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这使得信息传播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 B. 电视文学和电视读书节目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这跟电视文艺工作者试图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有关。 C. 青年群体常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因其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话语表达意愿,他们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D. 《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综艺类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其实现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引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文字媒介和电子媒介进行对比,突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大众传播带来影响。 B. 材料一列举《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电视作品,表明文字媒介随之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C. 材料二对《尚书》等典籍的主题进行分析,表现出优秀文化综艺节目具有的传播价值。 D. 材料二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阐明综艺节目在传播过程中都体现出媒介文化认同。 3.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通过大众传媒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节目在生产和传播中被赋予崇高意义和价值的一项是( ) A.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采用了短视频 形式,从“雨水”到“立春”,从24倒数至1,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展示在世界面前。 B. 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了众多历史人物,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唤醒了青年群体的红色记忆。 C. “天宫课堂”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青少年心里,激发了很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逐渐成为我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 D. 自第一季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带来的诵读文学经典的热潮经久不息,成了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沉思的文化现象。 4. 当代中国电视文艺发展迅速,我们应如何看待波兹曼等学者的“担心”?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5. 某卫视将打造一档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现面向社会征集建议。请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你的建议要点。 【答案】1. C 2. D 3. A 4. ①电视文艺过度娱乐化会妨碍公共话语的表达; ②电子媒介日渐在大众传播中占主导地位,文艺工作者应主动适应信息娱乐化的趋势; ③电视文艺能帮助大众拆除文字阅读的藩篱,更好地获取信息; ④积极有益的娱乐化,同样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5. ①精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②提炼主题,搭建意义; ③讲究文化传播策略,活化经典,打破壁垒; ④凝聚价值观,影响精神世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精粹,其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这使得信息传播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错误。选项因果倒置,从原文“文字不仅使信息的传播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更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积累成为可能,正是在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与传承中,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文字亦成为凝结人类文明的精粹所在”来看,“正是在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与传承中,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因,“文字亦成为凝结人类文明的精粹所在”是果。 B.“电视文学和电视读书节目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这跟电视文艺工作者试图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有关”错误。从原文“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我国的电视文艺工作者一直主动地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电视文学曾令人眼前一亮,但只是昙花一现;电视读书节目在与娱乐节目、综艺节目争夺观众注意力的竞争中几无还手之力”可知,“电视文学”和“电视读书节目”是电视文艺工作者试图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所采用的措施,并不能说是“电视文学和电视读书节目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