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  2022-12-1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首师附密云中学2022-2023第一学期阶段练习(高二语文)
2022.10.8
说明:本试卷所有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做答;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题用黑色签字笔做答;本试卷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被视为贾府的“活龙”、“凤凰”、“命根子”。他之所以这样的“特殊”,受到这样的异乎寻常的宠爱,主要是因为,宝玉的出生不同一般,是含玉而生;宝玉长的好,长的漂亮,性情也好,惹人疼爱;宝玉长的样子,跟他的爷爷、也就是贾母的丈夫的形象一个样,难怪贾母要这样的疼爱宝玉。
在封建正统的人的眼中,宝玉是一个禀性乖张,生情怪谲的人,是“似傻如狂”,是“草莽”,是“无能”“不肖”等等,这包括他的最亲近的人也是这么看的,他们也不理解贾宝玉。
宝玉到底在哪些方面背离了封建贵族家长们的要求和希望呢?
首先,他不愿走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道路。在贾宝玉生活的那个时代,一个青年男子、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里的青年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而走上仕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宝玉恰恰不愿走这条道路。他不仅不愿意读四书五经,他也不稀罕功名利禄。
其次,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大胆地提出了“女清男浊”口号。宝玉在《红楼梦》中最有名的“语录”就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女清男浊”的话。在男性统治的社会里,女性永远是处于附属的地位,而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公子,对女性(主要是女儿)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女儿表达了由衷的崇敬和爱戴,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和反叛。
再次,宝玉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向往平等、自由的生活。作为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公子,宝玉却反对封建的等级观念,他主张“世法平等”。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丫鬟小厮,从不摆公子的架子。
最后,他大胆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无疑是最感人的篇章。要知道宝、黛的爱情是违背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是不被认可的。
当然,贾宝玉毕竟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在他的身上仍深深地烙上封建贵族的印记,在他的身上也有许多贵族子弟的毛病。但宝玉仍然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他的叛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值得肯定。
1. 下列贾宝玉受到宠爱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含玉而生人 B. 他的容貌酷似祖父
C. 他的地位非同一般 D. 他的惹人怜爱
2. 下列贾宝玉不能获得理解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B. 他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
C. 他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D. 他虽反叛,但仍有封建贵族的烙印。
材料二
《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续书,如秦子忱的《续红楼梦》、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归锄子的《红楼梦补》等。这些续作有两种类型,一是接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之后,一是接在第九十七回之后。它们的内容,则多将原书的爱情悲剧改为庸俗的大团圆,让悲剧主人公或死后还魂得遂夙愿,或冥中团聚终成眷属。虽然续作在艺术上荒诞不经,与《红楼梦》有天壤之别,但是这些续书的大量涌现,从另一方面说明《红楼梦》本身的巨大成就和艺术魁力。


浏览完整试题《红楼梦》备受社会的欢迎,所以便陆续有人将其搬上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清代以《红楼梦》为题材的传奇、杂剧有近二十多种。到了近代,在京剧和各个地方剧种、曲种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红楼梦戏。其中梅兰芳的《黛玉葬花》、荀慧生的《红楼二尤》等,经过杰出艺术家的再创作,成为戏曲节目中的精品,经久上演而不衰。近年来电影、电视连续剧更把它普及到千家万户,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
《红楼梦》的出现,是在批判地继承唐传奇以及《金瓶梅》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之后的重大突破。到了“五四”以后,由于“五四”文学革命者重新评介,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鲁迅继承和发扬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地写出平凡人物的悲剧。《红楼梦》继承《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方法,一扫我国古代传统小说塑造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成功塑造一批性格复杂、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圆形”人物,如贾宝玉就是一个例子,它代表了当时一批既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境遇,具有博爱之心,又无法超越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贵族精英的形象,让人读来真实可感,对后代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早期的评点、索隐,到本世纪前期的“新红学”,再到50年代后的文学批评,论著之多真是可以成立一所专门图书馆。《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文本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得到了日益深细的探讨、解析,近二十年间更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取材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3. 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 B. 《红楼梦》受到众人的喜爱
C. 《红楼梦》的研究 D.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4. 根据“材料二”,在《红楼梦》对外界产生的诸多结果中,不属于作家创作的一项是( )
A. 续写《红楼梦》的作品风起云涌 B. “红学”的诞生、发展与渐趋兴盛
C. 鲁迅继承发扬其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D. 弘扬了塑造“圆形”人物的写法。
5. 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靡:“靡”的读音是“mí” B. 秦子忱:“忱”的读音是“chén”
C. 荒诞:“荒诞”的意思是“荒唐” D. 金榜题名:“题”不可以写作“提”
材料三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唐代之后,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随着唐代的文化的发展,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
此后便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在这里还可以发现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秉笔直书的“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我国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6. 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跌宕起伏:放荡,不受拘束 B. 望尘莫及:赶得上,追得上
C. 秉笔直书:持,握住 D. 妍媸毕露:美丽、漂亮
7. 对“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梁代萧统编纂的《文选》,第一次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
B. 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的兴起,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
C. 小说不再是纯粹历史性质的东西,而注重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
D. 小说成为文人们独立的创作,不再拿民间的东西进行加工改造了。
8. 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形象,其成功之处有哪些?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答案】1. C 2. D 3. A 4. B 5. A 6. D 7. C
8. ①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叛封建贵族传统,但又无法摆脱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贵族精英形象。
②曹雪芹对贾宝玉性格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塑造,使之显得复杂而立体。贾宝玉一方面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具有博爱之心,走自由人生道路,追求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具有贵族子弟的许多毛病。
③“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他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读来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展开余下试题④这种“圆形人物”的笔法,则继承了史传文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结合“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被视为贾府的‘活龙’、‘凤凰’、‘命根子’。他之所以这样的‘特殊’,受到这样的异乎寻常的宠爱,主要是因为,宝玉的出生不同一般,是含玉而生;宝玉长的好,长的漂亮,性情也好,惹人疼爱;宝玉长的样子,跟他的爷爷”分析可知,地位非同一般是受宠爱的结果,其它是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贾宝玉不能获得理解是因为他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也即他身上一系列的不合封建礼教之处,ABC三项都是此类。
D.“有封建贵族的烙印”是和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一致的。不是格格不入之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各段关键句“《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续书”“《红楼梦》备受社会的欢迎,所以便陆续有人将其搬上舞台”“《红楼梦》的出现……对后代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可知,材料谈的是《红楼梦》对后世各方面的影响。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材料二中作家创作指作家借鉴《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创作文学作品或续写相关文学作品。
B.“红学”的诞生、发展与渐趋兴盛属于学术研究范畴。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的能力。
A.“风靡:‘靡’的读音是‘mí’”错误,应该是“mǐ”。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D.媸:相貌丑。妍媸毕露: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结合“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分析,“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志应该是和想象、虚构、文采分不开的。ABD三项都不符合此标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和反叛”“贾宝玉毕竟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在他的身上仍深深地烙上封建贵族的印记,在他的身上也有许多贵族子弟的毛病。”可分析概括出,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叛封建贵族传统,但又无法摆脱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贵族精英形象。
结合“宝玉仍然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他的叛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值得肯定”“《红楼梦》继承《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方法……成功塑造一批性格复杂、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圆形’人物,如贾宝玉就是一个例子,它代表了当时一批既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境遇,具有博爱之心,又无法超越自身阶级局限性的贵族精英的形象,让人读来真实可感”可分析概括出,曹雪芹对贾宝玉性格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塑造,使之显得复杂而立体。贾宝玉一方面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具有博爱之心,走自由人生道路,追求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具有贵族子弟的许多毛病。
结合“《红楼梦》继承《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方法,一扫我国古代传统小说塑造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成功塑造一批性格复杂、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圆形’人物,”可分析概括出,“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的“脸谱化”倾向,他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读来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结合“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秉笔直书的‘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可分析概括出,这种“圆形人物”的笔法,继承了史传文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二、课外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8分)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②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光、黄:光州、黄州,治所分别在今河南潢川和湖北黄冈。②方屋:方形的屋子,此处喻帽子的形状。③方山冠:唐宋间隐士喜戴的帽子。汉代儒生祭祀时戴这种帽子。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 余谪居于黄 谪:降职
C. 方山子倘见之欤 倘:倘或,或许
D.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等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何为而在此 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B. ①方山子亦矍然 ②此岂无得而然哉?
C. ①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告之故
D. ①不可得而见 ②人而不仁,如乐何
11. 对下列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年纪稍大,改变原先慕侠的志节行为,一心读书,想凭学问在世上干一番事业,可是最终也没有遇到机会。
B.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 一只喜鹊在前面飞起,方山子让随从骑士追赶射击,没有射中。方山子对马发怒,独自追出,一箭就射中了。
C.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然而,方山子家世代有功勋,应该能得到官职,假如他一直致力仕途,现在已经是官位显赫,远近闻名了。
D.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我听说光、黄一带多有非凡的人物,他们常常装疯卖傻,一般很难见到,方山子或许能见到吧?
12.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其)何为而在此?
B. 余在岐下,(尝)见方山子从两骑。
C. 使(其)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之道),自谓一世豪士。
13.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方山子“淡泊处世”的一组是( )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②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③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展开余下试题⑤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⑥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山子年少之时,喝酒任性,喜欢剑术,花钱如同挥弃粪土一样。
B. 方山子从小仰慕游侠朱家、郭解的人品,因此一心想当游侠来驰骋当世,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因而心灰意冷,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不再与世人交往了。
C. 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方山子蔑视富贵的精神的赞扬,以及对他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暗含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当时被贬官的心境是一致的。
D. 本文写游侠使人感到豪气逼人,写隐居让人觉得沉静如水,人物面貌毕肖神似,表现出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
【答案】9. D 10. C 11. B 12. A 13. B 14. B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等:一样,等同,相同。句意: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
故选D。
10题详解】
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①介词,因为;②动词,堆积。
B.“然”:①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
C.“之”:都是代词,指代方山子。
D.“而”:①承接连词;②假设连词,假如。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怒:使……奋起。句意:在前方一只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奋力地鞭马,独自追出,一箭射中飞鹊。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A.应补第二人称代词“尔”或“汝”。句意: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你)怎么会在这里呢?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本题,①是说方山子的理想未实现,不能反映他淡泊处世。
⑤是说方山子性格和对待钱财的态度,不能反映他淡泊处世。
排除带有①⑤的选项,只有B正确。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的能力。
B.“因此一心想当游侠来驰骋当世”有误。方山子隐居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机会当游侠,而是因为改变志向读书,想通过读书做官来“驰骋当世”,但始终没有成功的机会。
故选B。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奋力地鞭马独自冲出去,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三、论语(每小题4分,共12分)
15. 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与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吾日三省吾身”是通往美德的途径。反省是一面镜子,能清清楚楚地照出我们的错误,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学问应学思兼顾,学而不忘思,思而不忘学,才能学到切实而有用的知识。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学科和技艺,都要先了解、入门,然后方可谈喜爱、入迷。
D.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改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错误,勇于改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运用名句,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话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题干却理解成了“先了解、入门,然后方可谈喜爱、入迷”,没有理解“不如”的含义,使用不恰当。
故选C。
16. 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
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
D.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掌握成语 能力。
D.“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说法不当,“沂水春风”,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故选D
17.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请阅读以下章节,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君子”的基本品格(至少四个角度)。
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④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⑤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⑥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首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