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  2022-12-1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哑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选科诊断综合测试
语文 2022.10
一、基础积累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B.声非加疾也 疾:迅疾 君子不齿 齿:并列
C.蟹六跪而二螯 跪:腿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D.用心躁也 躁:暴躁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曲中规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非利足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上食埃土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不耻相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小学而大遗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同学少年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⑵《师说》中的“,”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⑶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三)课内文言语句翻译
8.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划线处为得分点)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分)
译文:借助①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②,却能横渡③长江、黄河④。
⑵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分)
译文:老师不一定超过①学生,懂得②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③上各有各的专门学习或研究④。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谏存勖,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不与之并力拒之 并力:合力
B.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袭位:继位
C.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 斥候:侦查放哨
D.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委弃:丢弃、抛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B.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C.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D.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虑深思远,长于谋略。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从长远考虑,李存勖还是劝说父亲为其解围。
B.李存勖品纯至孝,身负众望。父亲病重,临终将他托付给众臣,众人想谒见他,但父亲之死,让他悲伤痛哭而很久没出来。
C.李存勖用兵如神,善于作战。继位后,回到晋阳,休整军队,而后对后梁发起突袭,敌军毫无防备,溃不成军,向南逃跑。(事件顺序不对)
D.李存勖整饬纲纪,治政有方。他赏罚分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申冤宽赋,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12.将文中划横线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论语》有一百多个成语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
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
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价值体系就是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表演,就是素质高吗?不是。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而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的选择,才是素质高。
《论语》还是文化体系。读《论语》,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可以让人认同中国文化。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
(选自《东方文化周刊》,有删改)
材料二: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仁”,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远高于俗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仁爱的人,还须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已任的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赵襄子拜驾车高手王子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子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子期。赵襄子怀疑王子期没有倾心尽力教他。王子期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子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子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着如何把事情做好,而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这个利益有多大,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
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认为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或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学习《论语》可以获取人生智慧。
B.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
C.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远高于俗人,凡夫俗子无法轻易达到。
D.做一件事要想成功,应该首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
B.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分数,更是价值判断力。
C.做好自己,从浅近处着手,可能会接近志士君子的标准。
D.只要我们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15.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米兰花香
于艳丽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不要烧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了正身体,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
火车停到火车站,老吴和相熟的人匆匆道了别,便急忙走出站台。回家要去长途客运站坐大巴车,但老吴已经在火车上想好了,下火车就打出租车回家,多少钱也得打。离家不过是一个星期的光景,可老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
老吴钻进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老吴一眼,问:“您去哪?”
“于家庄。”
“于家庄?”司机重复了一遍。
“对,于家庄,盐山乡于家庄。”
“老爷子”,司机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回过头来着他说,“您知道从火车站到于家庄得多少钱?”
“我没和你谈钱,你快点送我回家,多少钱我都给你!”
司机摇着头笑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过身子,车子稳稳地滑出站前停车场,沿着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向于家庄驶去。
老吴下了出租车,已是黄昏时分,他惶急地走进院子,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屋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几天来,旅途劳顿的疲惫似乎都融化在弥漫的花香里了。
“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
一张俊美的少女的脸从窗里闪过。随后,穿着红色运动服,扎着马尾辩的素素从屋里奔出来。
素素激动地喊:“吴爷爷,您回来啦!”
“嗯嗯,素素在呐。”老吴欣慰地看着这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吴天参军后留在部队,家里多亏着她和一帮年轻人照顾。他一边应着素素的问候,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屋子。
“他娘,我回来了。”
屋里叫作米兰的女人正歪靠在枕头上,气息微弱,如一盏将熄的烛火,却在老吴进门的瞬间拼尽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睁开眼睛看着老吴,想说什么却似乎酝酿不出合适的气力。老吴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看到了,都看到了。”
老吴的话让女人闭上了眼睛,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落在女人散在枕边的白发上。
“莫哭莫哭!”老吴急忙劝慰道,“我把你养的那盆米兰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你不晓得,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
女人还是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但这丝丝缕缕的哭声更让人觉得心痛。
“哎呀,你看你,还病着,哭啥哩?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了。”老吴小心翼翼从挎包里拎出一个黄绸布口袋,女人认得,这是老吴走之前她亲手缝制的,虽说她连捏针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她还是拒绝了素素要替她缝袋子的请求,花了几个时辰,一针一线,缝好了这个袋子,甚至故意在针脚里压进一根自己的白发。
老吴将装得满满的袋子递给她,不消说,她就知道袋子里装的是啥,她紧紧地将布袋搂在怀里,枯瘦的前胸剧烈地起伏着。
站在一边的素素知道,吴奶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老吴回家一个星期后,米兰去世了。
埋葬米兰的时候,老吴郑重其事地把黄绸布袋拿来,大家看见,老吴从黄绸布口袋里倒出一抔黄土,将黄土覆在米兰的棺盖上。
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的吴天,从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抔黄土是钟国英坟冢上的,是父亲为钟国英扫墓时带回来的。
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车上在被人抢白后,老吴“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可看出他对包里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坟冢上的一抔黄土的珍视。
B.“‘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易觉察的颤音”体现了老吴的感伤和对米兰的悲悯。
C.“歪靠在枕头上”“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两处描写,和“如一盏将熄的烛火”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米兰的虚弱。
D.小说最后一段点出了钟国英的身份,与前文的相关内容照应,让人了解了事件的缘由,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7.小说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标题“米兰花香”有哪些含意?请简要说明。(6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0分)
国庆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她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②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③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了,父母一直念叨。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不上。
⑤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步入高中的你读了上面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选科诊断综合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9 10 11 13 14 15 16
B A C A A C C A C D C C C
7.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⑵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⑶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划线处为得分点。⑴借助①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②,却能横渡③长江、黄河④。
⑵老师不一定超过①学生,懂得②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③上各有各的专门学习或研究④。
12. 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①(句式1分),趁机②率领百余骑兵沿黄河行进③,偷偷地侦察④刘鄩的军营。(整体1分)
17.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②表现人物。表现了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他要赶快回到于家庄,赶紧告诉米兰祭拜钟国英的一些情况。③老吴的话语让人莞尔,有一种喜剧感,与后文的庄严、沉重形成反差,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18.①“米兰花香”表面指院中米兰花的香气;②“米兰花香”象征着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伟大的献身精神;③“米兰花香”象征着米兰的品质及其对钟国英深沉的爱与思念;④“米兰花香”象征着人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答任意3点,得满分。)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译文:
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李克用认为对,于是应允刘仁恭和好。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拥立他的儿子晋州刺史李存勖为继承人。将吏们想要进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进去全歼李存勖,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鄩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以幸免于难。
19.作文 略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