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81  2022-12-1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小说阅读中的情节类题目
重难点06 现代文阅读II之小说阅读中的情节类题目

题型一 概括故事情节
情节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题型二情节之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对比、衬托、伏笔、巧合等。

题型三 分析情节作用
理解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手法和读者四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一般考虑本身写了什么,与主题的关系。结构上一般考虑位置,然后思考前后关联的问题。手法上既要注意常规的修辞,更要关注关涉全文的修辞;既要注意修辞手法,更要关注表现手法,尤其是抑扬、对比等。读者方面则主要关注给读者的感受,比如悬念、想象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等。对此类题,既要积累一些名词术语,更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规范。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三种:概括故事情节、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考法有越来越细化和破解常规答题套路的趋势,如2020年全国卷ⅠT9,考“‘冰山’式小说情节安排法”。(防套路化的新考法本专题第8讲集中讲解)解答小说情节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很好地解答这三种情节题。

一、(辽宁省抚顺市2022年高三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跑警报
施蛰存
我已经足足两年没有真正地感觉到战事了,因为我已在昆明住了两年了。近来,昆明人又紧张起来了。抱歉,我似乎应当说是更紧张起来才好,哪一个昆明人不是从抗战开头就紧张着呢。好吧,让我说更紧张罢,因为最近又得天天跑警报了。
当然,我也跑警报,免得作无谓之牺牲。虽然我不很知道,像我这样一个渺小又微贱的躯体要怎样牺牲才够得上“有谓”,既然人们都认为在空袭时被炸死是“无谓”的,谁又甘愿断送了生命还被奚落呢?警报发作时,我能不逃跑吗?
但是,上一次跑警报,在我已经是两三年以前的事了,在战事刚开始的时候,住在家乡,每天敌机完毕了他们之所谓“任务”回航,总得从我们那小城上飞过。于是城里所有的钟都响起来,在钟的合奏中,人们开始乱逃乱跑。但谁也不知道该跑到哪儿去。警报解除后,谁也不知道自己刚才到底逃跑在什么地方。第二次警报发出来了,人们再逃再跑,但没有一个人逃跑到他自己上一次所躲避过的地方去。人人都觉得只有他自己这一次躲避的地方是最安全的。让我再说一遍,只有对于他自己,而且仅仅是这一次。
现在,差不多每天下午,我又得温习两三年前的功课了。这会儿比从前从容得多了。因为现在我们可以先获得个预报。每一次警报响起前警局门口都有提示,于是街上的人开始跨急步走了。他们多数是要赶回家的,如果是一个没有家的流浪人,就慢慢地踱出城,准备上西山或黑龙潭赏花去。
预报之后至多半小时,我们就可以听到早已期待着的警报汽笛。那些尖锐的狂吼,正如一群吃惊了的狼在奔窜着呼嗥。于是人们从各个就近的大城门、小城门、旧城门或新城门中蜂拥而出,当然,我也一定是其中的一个。


浏览完整试题在你的想象中,倘若以为人们一定是很惊慌了,那是错了。人们并不惊慌,我没有看见一张惊慌的脸。可是我并不说这警报声中竟没有一个慌张的人。有的,是那些门口有小汽车等待着的人。从预行警报起,他们就开始吩附仆人把一个个的小包裹装在汽车里,可是到现在还没有装完。没奈何,只得放弃了最后几个包襄,叫车夫赶紧开,这才是慌张的跑警报。
现在且留心一下,我该往哪儿跑。该往哪儿跑?现在不比从前,每个人都没有这个问题萦绕在他头脑里。第一次在什么地方歇脚,便永远在什么地方了。你说在荒山上记不得路吗?可是谁也不会走错,连一株矮树、一个坟头都不会找错。你自然而然地找到那留待你光临的地方,你会在那儿找到昨天你自己留下的一堆纸烟头或是一堆被拗折的草茎。
虽然有足够深邃的防空壕,但紧急警报不响是没有人愿意先躲进去的。于是荒山上开了园游会。带着纸牌的会在坟前供桌上造桥,带着口琴的会靠着墓碑吹一阕救亡歌曲,女学生会一边结绒线衣,一边唱歌,小孩子会做开金锁银锁的游戏,有伴儿的人可以高谈阔论,没有伴儿的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来读。
你怕警报老不解除,肚子会饿吗?不用担忧,也不必像有些人抬了饭锅风炉上山,这里有的是卖点心的。西点、核桃糖、山林果、白酒、米线或饵块,随你挑选。小贩既然也得跑警报,为什么不可顺便做买卖?
倘若闲着没有事做,我请你不妨注意一下每个跑警报者所携带的警报行李。这是最尊贵、最精选的行李。我常常坐在一个荒坟边呆想,倘若每个人愿意把他或她的警报行李解开来给我看一看,我便可以从每一个人携带的东西中了解这个人的生命。然而我知道没有一个人肯的,正如我自己一样。谁愿意在未死之前先将生命的秘密显示给旁人呢?
跑警报的时候唯恐敌机来得快,跑到了目的地之后,却又唯恐它们老是不来。而事实却真是侥幸地老是不来。始终是谁也没有躲进防空壕去,便听见解除警报的汽笛了。那是一个得到了安慰的病人的叹息。荒山上的人们也舒松地长叹着,提起他或她宝贵的行李回城了。没有逃跑的人都站出在大门口,用嘲讽似的眼色看着这些徒劳往返的男女,仿佛在说:“早知不来,何必跑!”于是过路的人回看他们一眼,仿佛说:“万一来了呢?”但立即扭过头来对同伴说:“明天可不跑了。”同伴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反正知道他明天还得跑。
(施蛰存《跑警报》有删改)
文本二: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汪曾祺《跑警报》节选)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了“我”跑警报的经历和见闻,以第一人称视角真切地展现了昆明市民跑警报的各种情景。
B. 荒山上的园游会,坟前供桌上的纸牌,女学生边结绒线衣边唱歌等内容,与本应有的紧张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C. 市民在警报解除之后的“幸灾乐祸”、“嘲讽”、侥幸又无法揣摩的心理,在作者笔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D. 文章虽写抗日战争时期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经历,但处处充满着闲适,完全不见慌张与恐怖,情感昂扬向上。
7. 下列与文本二内容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作者笔下,灾难有一种冲淡的感觉,除了因为日本的轰炸无实际军事意义,也是因为“不在乎”精神。
B. 中国人“皮实”,是因为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久而久之麻木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不放在心上。
C. 中国人不容易被吓唬,中国人的心理弹性很大,这种心理弹性其实就是作者所说的“不在乎”精神。
D. 作者以“从容”之语言高度赞扬中华民族“儒道互补”的精神,表现了心中对抗战的必胜信念。
8. 同是跑警报,汪曾祺呈现出一种诗意幽默的“谐趣”,而施蛰存则呈现出一种理性幽默的“智趣”。请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分析施蛰存是如何体现这种“智趣”的?
9. 文本二所说的“不在乎”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
【6~9题答案】
【答案】6. D 7. B
8. 智趣之一是跑警报的时机把握准确,选择预报之后约半小时响起的汽笛警报声。
智趣之二是跑警报的地点选择灵活,由一开始的不重复地方,到认准一个藏身处便不再改变。
智趣之三是跑警报时的精神状态,镇定抉择,理智从容,不惊慌失措,蜂拥而出。
智取之四是跑警报中的生活情况,精选行囊,优哉游哉,闲适自得,有吃有喝,不耽误赚钱。
智趣之五是跑警报后的良好心态,对敌机既怕又盼,当成生活日常,坦然面对,微笑迎接,不厌其烦
9. (1)“不在乎”精神内涵就是一个民族面对危难时所具有的韧性。
(2)具体表现为:
①警报响起时不断地逃跑,热爱生命,不做无谓的牺牲;
②跑警报跑出了诸多经验,比如时间把握、地点选择,都有定数;
③把跑警报的生活当成家常便饭,敌机来了不惊慌失措,依然能悠游自在,不乏闲适中的快乐,跑警报中并未抛离、打乱生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但处处充满着闲适,完全不见慌张与恐怖”错,第一段“近来,昆明人又紧张起来了。抱歉,我似乎应当说是更紧张起来才好,哪一个昆明人不是从抗战开头就紧张着呢。好吧,让我说更紧张罢,因为最近又得天天跑警报了”,以及后文中“可是我并不说这警报声中竟没有一个慌张的人”,可见选项“处处”“完全不见”表述绝对。
故选D。
【7题详解】


展开余下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久而久之麻木了”错,结合“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可见并非麻木,而是坚韧顽强、坦然面对现状。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一开始时“警报解除后,谁也不知道自己刚才到底逃跑在什么地方。第二次警报发出来了,人们再逃再跑,但没有一个人逃跑到他自己上一次所躲避过的地方去。人人都觉得只有他自己这一次躲避的地方是最安全的。让我再说一遍,只有对于他自己,而且仅仅是这一次”得出跑警报时每个人都不重复选择同一个地方,这是一种智慧,但这种智慧仅限于自己而言,所以具有幽默性,有点自欺的味道。
由“这会儿比从前从容得多了。因为现在我们可以先获得个预报。每一次警报响起前警局门口都有提示,于是街上的人开始跨急步走了”“预报之后至多半小时,我们就可以听到早已期待着的警报汽笛。那些尖锐的狂吼,正如一群吃惊了的狼在奔窜着呼嗥。于是人们从各个就近的大城门、小城门、旧城门或新城门中蜂拥而出”可见人们对于怎么跑有技巧,对于预报表现得很理智,从容面对预报,镇定抉择跑警报的时间,不惊慌失措,蜂拥而出,“那些尖锐的狂吼,正如一群吃惊了的狼在奔窜着呼嗥”,表现出幽默趣味性。
由后来有了经验后,“第一次在什么地方歇脚,便永远在什么地方了。你说在荒山上记不得路吗?可是谁也不会走错,连一株矮树、一个坟头都不会找错。你自然而然地找到那留待你光临的地方,你会在那儿找到昨天你自己留下的一堆纸烟头或是一堆被拗折的草茎”得出跑警报的智趣在于总能找到藏身之处,这是明确了跑警报的地方。
由“虽然有足够深邃的防空壕,但紧急警报不响是没有人愿意先躲进去的。于是荒山上开了园游会。带着纸牌的会在坟前供桌上造桥,带着口琴的会靠着墓碑吹一阕救亡歌曲,女学生会一边结绒线衣,一边唱歌,小孩子会做开金锁银锁的游戏,有伴儿的人可以高谈阔论,没有伴儿的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来读”得出跑警报中的生活也很悠游自在,每个人都能自得其乐,这是跑警报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闲适自得的。
由“你怕警报老不解除,肚子会饿吗?不用担忧,也不必像有些人抬了饭锅风炉上山,这里有的是卖点心的。西点、核桃糖、山林果、白酒、米线或饵块,随你挑选。小贩既然也得跑警报,为什么不可顺便做买卖?”得出有人实现了双赢,小商贩既躲避了危机也赚了钱,还服务了大众。
由“倘若闲着没有事做,我请你不妨注意一下每个跑警报者所携带的警报行李。这是最尊贵、最精选的行李”得出携带随身物品精选尊贵,总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由“跑警报的时候唯恐敌机来得快,跑到了目的地之后,却又唯恐它们老是不来。而事实却真是侥幸地老是不来。始终是谁也没有躲进防空壕去,便听见解除警报的汽笛了。那是一个得到了安慰的病人的叹息。荒山上的人们也舒松地长叹着,提起他或她宝贵的行李回城了。没有逃跑的人都站出在大门口,用嘲讽似的眼色看着这些徒劳往返的男女……同伴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反正知道他明天还得跑”得出警报年年有,人们的心态是毫不畏惧、不厌其烦、笑迎其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并归纳概括的能力。
精神内涵:
由文本二“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提炼出坚韧顽强、不屈不挠、乐观豁达、无畏无惧等精神风貌。
具体表现:
由“当然,我也跑警报,免得作无谓之牺牲。虽然我不很知道,像我这样一个渺小又微贱的躯体要怎样牺牲才够得上“有谓”,既然人们都认为在空袭时被炸死是“无谓”的,谁又甘愿断送了生命还被奚落呢?警报发作时,我能不逃跑吗?”得出答案①警报响起时不断地逃跑,热爱生命,不做无谓的牺牲
由一开始时“第二次警报发出来了,人们再逃再跑,但没有一个人逃跑到他自己上一次所躲避过的地方去。人人都觉得只有他自己这一次躲避的地方是最安全的。让我再说一遍,只有对于他自己,而且仅仅是这一次”,后来跑出经验,“第一次在什么地方歇脚,便永远在什么地方了。你说在荒山上记不得路吗?可是谁也不会走错”“这会儿比从前从容得多了。因为现在我们可以先获得个预报。每一次警报响起前警局门口都有提示,于是街上的人开始跨急步走了”“预报之后至多半小时,我们就可以听到早已期待着的警报汽笛”得出答案②跑警报跑出了诸多经验,比如时间把握、地点选择,都有定数;
由“虽然有足够深邃的防空壕,但紧急警报不响是没有人愿意先躲进去的。于是荒山上开了园游会。带着纸牌的会在坟前供桌上造桥,带着口琴的会靠着墓碑吹一阕救亡歌曲,女学生会一边结绒线衣,一边唱歌,小孩子会做开金锁银锁的游戏,有伴儿的人可以高谈阔论,没有伴儿的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来读”“你怕警报老不解除,肚子会饿吗?不用担忧,也不必像有些人抬了饭锅风炉上山,这里有的是卖点心的。西点、核桃糖、山林果、白酒、米线或饵块,随你挑选。小贩既然也得跑警报,为什么不可顺便做买卖?”“倘若闲着没有事做,我请你不妨注意一下每个跑警报者所携带的警报行李。这是最尊贵、最精选的行李”“跑警报的时候唯恐敌机来得快,跑到了目的地之后,却又唯恐它们老是不来。而事实却真是侥幸地老是不来。始终是谁也没有躲进防空壕去,便听见解除警报的汽笛了。那是一个得到了安慰的病人的叹息……同伴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反正知道他明天还得跑”得出答案③把跑警报的生活当成家常便饭,敌机来了不惊慌失措,依然能悠游自在,不乏闲适中的快乐,跑警报中并未抛离、打乱生活。
二、(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封城后过了三个星期,里厄从医院里出来,看到一位年轻人在等他。
那人说:“我曾在事件发生前,为了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情况而来讨教过你,我叫雷蒙•朗贝尔。”
“啊,对了!现在您大有文章可做了。”里厄说。
对方显得有些烦躁,他说他来不是为了这件事,他是来请里厄医生帮忙的。里厄邀他陪自己步行到中心区的一家诊疗所去一次,因为他有事要吩附。
他们就顺着黑人居住区的小街走去。天色逐渐朦胧,但是过去一到这个时刻就很少吵闹的城市,现在却变得出奇的安静。从余晖未尽的天际传来的几声军号声,只能说明军人们还做出像在执行任务的样子。他俩沿着坡度很大的街道往下走,两旁是阿拉伯式房屋的蓝色、赭石色和紫色的墙头。①
朗贝尔谈着,情绪十分激动。他把妻子丢在巴黎,说真的,这也不是他的妻子,但同妻子没有多大区别。封城开始后他曾去排了两个钟头的长队,获准打了一份仅仅只有“一切均好,不久再会”几个字的电报。今天早晨起床时,他忽然想到毕竟他不能预计事态会持续多久,决定离开奥兰。他与奥兰市无关,没有必要留在这里。朗贝尔说:“但我毕竟是外地人。”
为了结束谈话,里厄试图安慰朗贝尔,提醒他能在奥兰找到很好的报道资料,如果仔细考虑一下,任何事件都有可取的一面。这时他们已走到市区的中心。


展开余下试题“真是糊涂话,医生,您是明白的。我不是生来就是为着写报道的。也许我是生来为着同一个女人一起过活的,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里厄说,这种说法看来还是合情合理的。
在中心区的大街上,见到的已不是平时的人群了。几个行人急急忙忙地向远处住所走去,没有一个人面带笑容。朗贝尔突然说道:“这是因为她和我,我们相识不久,但十分投机。”里厄不说什么。
朗贝尔又说:“我打扰您了。我只想要求您为我出一张证明,说明我没有患上这种倒霉的疾病。”里厄点头答应。
两人走到阅兵场。蒙着一层灰色尘土的无花果树和棕榈树的树枝一动不动地下垂着,树丛中有一座满是尘土的、肮脏的、象征共和国的雕像。②
他们在雕像前停步,里厄把两只满是白灰的脚先后在地上蹬了蹬。他朝朗贝尔看看,这位记者的呢帽戴在后脑勺上,系着领带的衬衫领子的纽扣解开着,胡髭也没有好好剃过,脸上一副负气不服的神情。
里厄最后说:“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您的想法是有问题的。我不能为您出证明,因为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您是否患有这种病,即使您现在没有病,我也不能证明您在离开我直到走进省政府的一段时间内不会传染上。况且,即使……
“况且,即使什么?”朗贝尔问。“况且,即使我给了您证明,对您也无济于事”“那为什么?”“因为城中像您这种情况的人有好几千,然而没有放走过一个。”“但假使他们本人都没有染上鼠疫呢?”“这个理由还不够。我也明白这是笑话,但是事关大家安全,也只有这样做。”“但是我不是这里的人嘛!”“从现在起,唉,您同大家一样,也算是这里的人了。”朗贝尔激动起来,他说:“这是人道问题:我向您发誓。也许您不体会一对情投意合的人两相分开的滋味。
里厄并不立即回答。过了一会,他说他衷心希望朗贝尔同他的爱人重逢,希望一切相爱的人们再度相会,但是碍于法令,碍于鼠疫,他的任务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朗贝尔痛苦地说,“您不会体会,您是在讲大道理,您生活在抽象观念中。”
医生抬头望着象征共和国的雕像说,他不知道他是否在讲大道理,不过他讲的是明摆着的事实,这两者不一定是一回事。记者整了整领带说:“那么照您说我只好另想办法了?但是,”他接着以不服气的口吻说,“我会离开这个城市的。”医生说他是理解他的想法的,但是这事情与他无关。
“啊!我明白了,”朗贝尔说,“您就要讲些为了公众利益之类的话了,但是公众利益也要以个人幸福为基础的!”

“医生,”朗贝尔说,“我不走了,我想留下来跟你们在一起。”
里厄似乎还没能从疲劳中恢复过来。他声音低沉地问道:“那么她呢?
朗贝尔说,他经过再三考虑,虽然他的想法没变,但是,如果他走掉,他会感到羞耻,这会影响他对留在外边的那个人的爱情。但里厄振作了一下,用有力的声音说,这是愚蠢的,并且说选择幸福,谈不上有什么羞耻。
朗贝尔说:“是啊,不过要是只顾一个人自己的幸福,那就会感到羞耻。”
在这以前一直没吭声的塔鲁头也不回地说,要是朗贝尔想分担别人的不幸,那么他就不会再有时间去享受自己的幸福。这是要做出选择的。
朗贝尔说:“我一直认为我是外地人,我跟你们毫无关系。但是现在我见到了我所见的事,我懂得,不管我愿意或者不愿意,我是这城里的人了。这件事跟我们大家都有关系。
没有人回答他的话,于是朗贝尔好像忍不住了:“再说,你们也都很明白这一点,否则你们在这医院里干什么?你们自己做出了选择没有?你们是不是也放弃了幸福?
大家沉默了很久,直到汽车驶近医生家,朗贝尔才又重新提出他那最后一个问题,而且语气更加坚定。这时里厄独自转过身去看了一下朗贝尔,他费劲地挺直身子说:“朗贝尔,请原谅我,您讲的这一点,我不清楚。既然您愿意,那么就跟我们一起留下。”
汽车突然往旁边--偏,打断了他的话。接着他凝视着前方,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值得人们为了它而舍弃自己的所爱。然而,不知什么原因,我自己就像您一样,也舍弃了我的所爱。”
(节选自[法]阿尔贝•加缪长篇小说《鼠疫》,有删改)
6. 下列对选段中①②两处景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所写的黑人居住区变得出奇的安静,是因为那里驻扎了军队,加强了戒严。
B. ①处“坡度很大的街道”表明这个街区位于高地,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C. ②处落满尘土的肮脏的雕像象征着这个国家衰败没落,缺乏活力。
D. 两处的写景方式不同,①处侧重描绘声音和色彩,②处侧正描绘事物的形态。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人物对话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里厄欲言又止,表明了他的无奈,又表现出他的担忧,生怕给对方造成失望。
B. 朗贝尔说话的语气强烈,步步紧逼,凸现了他内心焦虑,性情急躁。
C. 两人对话时,里厄被动解说,以退为进;朗贝尔先发问,再发誓,最后只有怨言。
D. 直接叙述对话,而省略人称转换,增强了对话的论辩色彩和紧张气氛。
8. 从要求离开奥兰到决定留在奥兰,朗贝尔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这种对比有什么好处?请概括作答。
9. 结合资料链接,探究画横线句子所表现出的里厄的形象特征。
【资料链接:里厄的代表性语言】
“同鼠疫做斗争的唯一办法就是实事求是……我知道它的意思是做好我的本分工作。”
“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答案】6. D 7. D
8. (1)离开奥兰理由:与相爱的人分离,自己是外来记者。留在奥兰理由:只顾自己的幸福会感到羞耻,自己是这城里的人。(2)好处:这种对比,增强小说情节的故事性,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9. (1)为大爱而舍自己所爱,勇于牺牲;(2)灾难面前尽本分救治患者,勇于抗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A.“是因为那里驻扎了军队,加强了戒严”错误,由文中可知,出奇安静是因为鼠疫。
B.“环境优美”错误,结合“黑人居住区的小街”“坡度很大的街道”可知,应该是环境恶劣。
C.“象征着这个国家衰败没落,缺乏活力”错误,雕像落满尘土是封城造成的情形。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
D.“论辩色彩”错误,从文中来看,对话的一方激动地追问,一方委婉地劝说,不是论辩。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先找到朗贝尔要离开奥兰的理由。
结合“他把妻子丢在巴黎,说真的,这也不是他的妻子,但同妻子没有多大区别。……今天早晨起床时,他忽然想到毕竟他不能预计事态会持续多久,决定离开奥兰。他与奥兰市无关,没有必要留在这里。朗贝尔说:‘但我毕竟是外地人’”可知,朗贝尔要离开奥兰与相爱的人有关,因为二人分离,他爱的人在巴黎,而且自己又是记者,是“外地人”。
再找到朗贝尔留在奥兰的理由。
结合“我不走了,我想留下来跟你们在一起”“如果他走掉,他会感到羞耻,这会影响他对留在外边的那个人的爱情”“是啊,不过要是只顾一个人自己的幸福,那就会感到羞耻。”“我一直认为我是外地人,我跟你们毫无关系。但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备战2023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