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6  2022-12-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综合测评
全书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的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的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给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问题。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并借助社区、公益组织等力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涉及面非常之广,如技术、商业、教育、公共政策、社会伦理、文化心理等。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要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创新,转化为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的创新性社会规制,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推动构建与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政策,让制度、社会规制或公共政策成为新的数字红利、数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代际新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新技术产品,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互联网接触难、互联网使用难以及互联网辨别难是数字时代横在老年人面前的三道数字鸿沟。
B.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这是造成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C.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面对代际新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要从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
B.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引发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C.“数字鸿沟”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D.面向未来,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是挑战,更是机遇,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
B.互联网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
C.某市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
D.北上广一些老年人聚集地正在从广场、菜场和卖场“老三场”转移到淘商、微商和播商“新三商”。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途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万家诉讼
陈源斌
太阳好起来了,何碧秋拿牙锹剁挑在麦田里的塘泥,她听说丈夫万庆来被村长打,将手上拾掇拾掇,回家看过伤势,转来找村长。
村长家在村东头,也不过两进排厢,一个院子。何碧秋看见村长坐在堂屋里呷酒,她说:“你打了他,是个什么说法呢?”村长一哼:“说法?”何碧秋说:“你打他,踢他胸口,倒罢了。你还踢他下身,这是要人命,不该有个说法?”村长慢慢举杯。何碧秋说:“那你就别怪我了。”
村长问:“你怎么我?”何碧秋说:“请政府讲理!”村长笑道:“我打他又不为私。我是村长,政府不帮我,下次听谁吆喝这村的事?”何碧秋说:“只怕是如意算盘。”村长说:“好。到乡里的路你认得吧:过了摆渡口,再走一二十里,就是了。”何碧秋见他张狂,便不再啰唆,回头收拾动身。
何碧秋走了一里多路,到摆渡口了。船工目光落见何碧秋,问:“这位面生呀?”有认得的便替她说:“她就是万家的。”船工明白了:“怪不得你脸上有事,是你要告王长柱吧?老话讲居家莫讼,怎就到了这一步?”
何碧秋说:“村长管一村人,就像一大家子,当家的管下人,打,骂,都是可以的。可他要人的命,就不合体统了。我登门问,他连个说法都没有。”船工听着点头:“这是他王长柱不对了。”
乡里不是原先模样了,乡政府比早先添加了两排平房。何碧秋进一个门,说几句,有人把她领到西头一间,说:“这是李公安员,你不妨跟他细说。”李公安员正捧着一只凹腰茶杯看报,此时转头迎过来说:“王长柱?他是托你捎信让我去喝酒吧?你回去说,他要不改酒桌上的蛮气,我再也不去。”何碧秋说:“我是来告他的。”何碧秋把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李公安员听罢,收好旁证和诊断书,看看手表,说:“我下午有个会。明天我去处理这件事,你在家等着别走。”
第二天傍中午,李公安员进屋看过伤势,转向村长家来。李公安员说:“旁证、医院证明我都看了,我还看了伤势。这件事,是你办错了。”村长发毛说:“我错了?我是为自己吗?上面布置成片栽油菜,各户都通了,就他家不通,百十亩油菜夹他家一块小麦。验收组下来,看见这种场景,把分扣了,还限期改进。我要他补栽油菜,说了一遍,两遍,三遍,不听!用嘴不行了,不用脚用甚?”李公安员笑说:“其实你仍然用嘴好。”村长说:“是该用嘴,我恨不得拿牙咬他!”李公安员转脸对何碧秋说:“这样,你暂先回避一下,别走远了。”


展开余下试题在外面等了一会儿,李公安员出来跟她商量:“医药费、调养费和误工补贴,由他私人和村里各出一半,怎样?”何碧秋说:“我并不是要钱,只要他有个说法。”李公安员又协商说:“他人一向蛮气,又是村长,面子是第一要紧的呀。”何碧秋问:“那没说法了?”李公安员解释说:“医药费、调养费和误工补贴由村里和他私人拿,就证明你对他错,岂不正是个说法吗?”何碧秋细想在理,应下来。
回到屋里,李公安员说:“事情就这样。不算处理,叫调解。你们依我呢,我照老例在村里吃饭;不依呢,我饿肚子走回去。”在村里吃罢饭,李公安员又劝说几句,回乡里去了。
到后晌,村长掏出一叠崭新票面,用指头捻开,数一遍。何碧秋想,等他先递过票子,再还回去说“算了,事情也就这样了”,没容她这话出口,却见村长随手一扬,将票子撒落到地上。
村长缓缓道:“我仍是村长,仍管着这块地皮上的三长两短,地上的票子你捡一张低一次头,算朝我低头认错,一切恩怨都免了。”
何碧秋气愤道:“上午怎么说的?”村长反问:“我上午说了吗?”何碧秋说:“并没听你一句驳辞!”村长笑道:“你当我软了?李公安员来一趟不容易,我是给他面子。”
何碧秋愣了半晌:“这个理不扳平,今后没法活。”左想右想,只有上县里告这一条路可走了。
上诉后等了两个月,天气递升着暖,整个地面上都绿了,油菜花儿落尽结了荚儿,麦子在地里站起了身子。何碧秋到了家里,帮看家的亲戚说:“上午来警车,把村长铐走了。”何碧秋惊疑道:“我上告他,不过想扳平个理,并没要送他去坐牢呀?”
因没料到有这个结果,往下不好说,也无话可说了。忙着弄饭吃,吃在嘴里一点不香。吃完了,看家的亲戚想起一件事来:“地里的麦子起了黑花,别人说得了黑穗病呢。”
当时赶来地里看了,地里的光景跟在家时自然两样,周围油菜早收割过,栽下中秧了。自家的麦子,麦身上的黑花眼见着多了。何碧秋问:“这块麦子怎么得病了呢?”
乡农技员指指四周,答道:“油菜茬口比小麦早许多,栽了秧,四面水浸润过来了。俗话说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又奇怪道:“这些集中种油种麦的好处,我在全乡村干会上,讲过不止一次,你们村长回来没说?”
何碧秋道:“他呀,先是大咧咧地让人全都种油菜,后又逼我把麦子毁了,补栽菜苗。他早讲这些理,会生出那许多事来?”听她这么说,一群人杂叹道:“这位村长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碧秋敢于讨说法,说明她有强烈的维权意识,也反映了村民法律意识普遍觉醒。
B.村长对村民下致命狠手,由此可推知他当上村长,很大程度是因为村民慑于他的威权。
C.李公安员处理纠纷虽未尽善尽美,但他仍不失为一位受村民认可的基层工作人员。
D.何碧秋忙于上诉,万庆来有伤在身,所以小麦照看不过来,生了病。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农村社会为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符合其身份特征,“老话讲居家莫讼”“当家的管下人,打,骂,都是可以的”与村民的认知相符。
B.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回应村长的气话,李公安员笑说:“其实你仍然用嘴好。”刻画了一位幽默风趣,善于化解紧张气氛的基层公安形象。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不出现在作品中,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故事进行客观描述,因此全文没有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想法。
D.故事发生在熟人社会,纠纷双方当事人同村,李公安员在村里吃饭。村长对村民万庆来的管治方式和“长老统治”有相似之处。
8.请简要分析,小说塑造村长的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4分)
   
 
9.小说题目是“万家诉讼”,村长被拷走,关于“诉讼”的故事已完结,但小说结尾还有一个麦子得病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熙宁二年春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施设,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贵者得行无礼。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甲子,议行新法,王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以榷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其说。安石乃复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吕惠卿自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安石论经义多合,因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惠卿及苏辙并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多惠卿笔也。又以章惇为三司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由是安石信任布,亚于惠卿。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B.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C.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D.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石可相否”与“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B.甲子,为干支之首;古代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文中的“甲子”是用来纪日的。
C.“命……领其事”与“直龁敌领”(《促织》)中的“领”字含义不同。
D.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秩”在古代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或俸禄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初,宋神宗想要起用王安石,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认为王安石难当大任,拘泥古法,不知变通,见解不切实际。
B.王安石获得了宋神宗的信任和支持,宋神宗力排众议,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且同意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C.在讨论推行新法时,王安石建议修订泉府之法,收回财物之权,认为变法不要为异议所惑,并下令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展开余下试题D.吕惠卿进入京都,与王安石讨论经书的要旨,两人的很多看法大多一致,王安石便向宋神宗推荐了吕惠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14.王安石在奏对时,认为当前的治国方案应以何为先?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 ①西江,古称自南京以西至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首联呼应题目,点明地点、时间,描绘了广阔无云的天空,境界开阔。
B.诗人望月,并未思念亲人,而是回忆古人,用“空”字抒发了思古之幽情。
C.诗人认为自己和袁宏一样有高超的文学才华,但是谢将军却再也听不到了。
D.本诗用语清新自然,诗意明白单纯,最后以景结情,为读者留下了品味的空间。
16.认真阅读诗歌,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        ,        ”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沐浴临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也有对此持否定态度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        ”两句评论了荆轲刺秦这件事。
(3)雁有随季节变换而迁徙的生活习性,故古典诗词中常用它来表达离愁别绪、思归思亲等情感,如唐诗中的“        ,        ”,又如宋词里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京的大街小巷,火树银花、张灯结彩;冬奥会的雪场冰面,银装素裹、晶莹剔透。当春节的中国红与冬奥会的冰雪色不期而遇,当中国传统和奥林匹克运动水乳交融,当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美美与共,必将催生出绚烂的文明之花。
2022年2月4日是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的日子,这一天恰逢“立春”,而“立春”是中国独有的计时方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尽管冰天雪地,中国人却认为极寒之中孕育着新生,万物复苏,大自然  ①  。于是本届冬奥会开幕式有了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惊艳创意。
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历代文人墨客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相配,从“雨水”开始,然后是“惊蛰”“春分”“清明”……一直到“立春”落定,二十四节气串起倒计时的整个过程,  ②  ,四季流转的灵动画面、古典浪漫的优美诗句和运动员矫健的身姿交相辉映,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令人激动神往的生命力。
开幕式倒计时通过“立春三分钟”,以  ③  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浪漫魅力和“一起向未来”的信念,它必将在奥运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太喜欢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了!它以作为通用的自然时间刻度成为农事指南的,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 104 年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推进,取代传统的阿拉伯数字方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因此,植物从发芽到生长发育,直至死亡前,  ①  。根据计算,一株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内,一共要吸收200千克左右的水。可是,由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各不相同,有的地方潮湿些,有的地方干旱些,就使得  ②  。长在干旱地方的植物的根,为了吸收足够的水分,必须扎得很深很深;在土壤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  ③  。如柳树,在靠水的地方,它的根部都生长较浅,如把柳树移栽在干旱的环境中,它的根将会改变原有的形状,变成较深的根系。一般来说,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干旱的地方扎根深,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扎根浅。
21.下列句子中的“它”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它”,用法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22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