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39 2022-12-26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富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代散文多宗桐城,写景之作描摹山川景象,兼记登览怀想,文辞清雅,别有意趣。近三百年间,桐城山水之文依次呈现出了以下三重境界:
即景悟道的澄明之境。桐城文章肇兴之初,方以智、戴名世记游之篇,往往以山水遣兴,感慨流于笔端。至于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樾、姚鼐)游观之作,徜徉于山水之间,情寄于山水之外,心中之境多由此生发。方苞的《游雁荡记》见“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顿生“严恭静正之心”。刘大樾不得意于科场,悠游暇日遂多,于山水之文中隐含透彻之悟,其《游黄山记》描摹飞瀑悬流、奇峰深谷,峰回路转,读之如拾级而上。时弟子姚鼐初隽进士,一行人登上光明顶,见远山可数、云海涌动、日光下照、渺极天际,其《游黄山记》中所记幽泉异石、奇峰秀色较刘大概多了一些灵动之美。《登泰山记》则叙作者在大风扬积雪、无鸟兽音迹的除日登临极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文章得方苞清真雅洁之风,承刘大概高远含蓄之意,兼有峻洁之笔、澄明之境。
醉心林泉的空灵之境。“姚鼐四弟子梅、管、方、姚与刘开都有山水之作。梅曾亮山水篇章别有逸趣,于闲逸之趣中深悟自然之理。《钵山余霞阁记》于登览中顿悟“文之在天地,如云霞烟景焉。”岭西山水之文多源于梅曾亮,“岭西五家”中,吕璜记叙之文多图序,或慕写画境,或即景议论,时有清新淡远之趣,不乏遣怀之意,为岭西诸家山水文章之先导。王拯山水之篇文笔细腻,情在其中。《游天湖山记》记天湖胜境:坐涧侧磐石上,观泉水从足下过,盖油油然。涧绝崖起,泉复怒。文章描摹的景物涧石、绝崖、瀑布、流泉清新明丽,真切可感。岭西写景文清新秀美,寻常景物一入曲思,便幻出如许灵境。作家以诚挚之心描摹山水,笔下风物沁人心脾,便生出别样灵境。
新奇瑰丽的荒远之境。自清初至光绪间,桐城派文人写景之文往往取境于寓所见闻、名山秀水,少有记述荒远幽境者。至郭嵩焘及曾国藩弟子之游记则多述域外见闻。黎庶昌所记日本及欧洲山水胜境尤为详尽,多写域外奇特瑰丽景致,其《卜来敦记》述滨海胜境来敦处处新奇怪异:“四洲之物,奇奇怪怪,无不毕致。”“浅草平沙,绿窗华屋,与水光掩映,迤逦一碧而已。”文中所记之汾海石岸、玻璃鱼池、海中长桥、浅草沙岸、令读者仿佛置身海市蜃楼之中。至马其昶与姚永朴、姚永概之文,异于桐城古文前期清真之风,点染山水如在目前,现代散文如诗如画的空灵境界里往往有这样的气息。方令孺《山阴道上》“静静的黄昏”、张漱寒《心灵的灯塔》“如流水在汩归低唱”就流淌着桐城后期古文幽雅的情韵。
可见桐城派山水之文同样不乏幽雅之辞。桐城“三祖”之文往往简淡峻洁,情理相洽:岭西文章是别有逸趣的山水图画;至于曾国藩弟子以奇瑰之辞述荒远之境,已近白话美文清新妙远之意趣。这些暮写山水的记叙之文营构出清新隽雅的山水灵境,开辟了中国散文新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萧晓阳《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散文多效法桐城派,桐城派的文学作品文辞清雅有景有情,呈现三重境界。
B.桐城“三祖”的写景散文多写眼前之景,徜徉其中,情寄于山水之外,即景悟道。
C.梅曾亮的《钵山余霞阁记》借登览之景悟为文之法,直接影响岭西山水之文风格。
D.桐城派少有写荒远幽境,但郭嵩焘的《卜来敦记》则述滨海胜境的新奇怪异之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侧重从作家或作品的风格角度具体地阐述桐城派古文的三重境界,层次分明。
B.本文叙议结合,以《游黄山记》为例说明姚鼐山水之作传承刘大槐,又独创发展。
C.中间三段按时间顺序,适当结合诗人的经历,依次阐述桐城山水之文的三重境界。
D.最后一段总结了桐城山水之文不同阶段的特点,再次肯定了桐城山水之文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桐城“三祖”继承方以智、戴名世的桐城山水文风,姚鼐成为兼前人的集大成者。
B.岭西山水之文多源于梅曾亮,醉心于林泉之下,构成一幅幅别有逸趣的山水图画
C.曾国藩弟子的游记多以奇瑰之辞述荒远之奇特景致,形成了清新妙远的山水意趣。
D.前期的桐城派古文具有清真之风,桐城三祖是简淡峻洁,后期则是幽雅之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
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
立的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的。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胭脂河边的追忆
缪远熙
①夕阳西下,早春的大山,浑然一派苍青。暮霭四起,山根陷入墨色,山沉默,我们这些路人也沉默。车在胭脂河畔的山道上溯行,车窗外,冒芽的树干枝权一一闪过。
②胭脂河发源于五台山,流入河北平原,易名潴龙河入白洋淀。当年,晋察冀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就在胭脂河畔。这里也是晋察冀人民日报所在地。194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来到河畔城南庄,喝过胭脂河水。
③黑暗中,看不见河,但我们却熟悉它。在哗啦啦的水声中,我想象得出,清澈的春水,在跌宕的河床欢快飞流,花白卵石、巨大砾石间,细浪飞溅,夹岸桃杏,落英春水。遐想中,车停马兰村。村在椅圈山坳里,人家不多,房屋错落在胭脂河边,灯光犬吠。接待我们的白玉存大姐,老远喊着笑着过来。白大姐是当年晋察冀日报领导人邓拓的房东的女儿,如今他们夫妇,也如她父亲当年接待“同志们”一样,热情地为我们准备晚饭,邻居们也来帮忙。
展开余下试题
④河声灯影里,吃着农家饭,把酒话桑麻,白大姐给我们讲述邓拓当年在她家住的故事,又讲邓拓的女儿,还常常来看望乡亲们,帮助村里改建厕所的故事。我们问起老两口的生活,大姐说:四个儿女,有在天津的,有在省会的,都很孝顺,衣食无忧,就是为吃水发愁,开矿的越来越多,河水浑浊了,河底沉积着一层黑东西,都快吃不得了。她家有二百多棵树,也被开矿的逼着砍了。
⑤山乡的夜,黑得沉厚,河水声声入耳,雷溪一般,听得震惊。细细小小的胭脂河,会有这么大的声响,它到底是怎么了?
⑥鸡鸣炊烟起,白大姐的老伴老梁,领我们去了苇沟——当年的晋察冀日报旧址。越野汽车溯河十里,拐进一个山坳,曙色中,见荒莽暴杂的草木,有几块几十立方米的大石头。最大的一块,侧歪着,下面成一个天然洞屋,周围用石块垒垒,可钻进20余人。这就是当时办报人员的宿舍兼办公室,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他们以这些巨石为屏障,冒着危险采访写稿印刷,为抗击侵略的中国人民发出正义的声音。这里有邓拓同志和战友们边啃干粮边趴在石上奋笔疾书的身影,这里的青松白草胭脂河,都可见证。
⑦下山的时候,我看到了胭脂河。河水已是灰绿的浊汤,岸边有一堆堆黑黄的矿渣。老梁指着伤痕累累的山体,指着乱填乱挖过的河道说:开矿的扒了山,将矿石运到河边,粉碎取铁,废石矿渣就扔到了河里。河水从填高处陡落到挖低处,难怪有那么大的响声。胭脂河在呜咽,胭脂河在呼救。老梁的手指抖动着说:那些黑心的人发了财跑了,可我们祖祖辈辈都得守望在这山坡薄地里呀!
⑧我回望着“旧址”的巨石,巨石沉默。当年,巨石边写抗战文章的文人们,一定吟过“国破山河在,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如今,扒山挖河取铁粉的人们,搞得国在山河破!巨石边的英魂若见此状,定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吧?
⑨归途中,我看到一株山杏,已被大堆的矿渣埋过了半截树身,却依然盛开着一树花。矿渣是黑的,杏花是白的,一阵山风,花树摇曳,落英飘飘拂拂,轻烟淡霭般落到我们的车窗上。细看这轻尘弱蒂,那莹白的瓣尖上有淡淡粉晕,哦,这是大自然抚慰、净化人心的恩泽。我不知道那些被铜臭迷了心窍的人,怎么不能感受这自然的恩泽?离别了胭脂河,我远远望见那株山杏,仍旧摇曳如月,明洁似雪。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巨石边的英魂若见此状,定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吧?这是作家发出的令人撕
心裂肺的感慨,深刻体现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
B.离别了胭脂河,我远远望见那株山杏,仍旧摇曳如月,明洁似雪。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无穷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C.本文将在巨石边写抗战文章的文人与现在扒山挖河取铁粉的人们进行对比,突出和强调
了对抗战将士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D.文章前后文字表现了不同的情感,以第五段作为转折,第五段以后主要表现了作者的谴
责和愤激之情。
8.“胭脂河”曾经是一条怎样的河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9.结合全文,探究文章结尾处作者描写那株山杏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臣(主父偃)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嵬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长计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兵革之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睡、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恐,百姓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B.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C.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D.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前例、旧事。本文的故事也是此意。
B.春嵬秋狝,古代四季狩猎的名称都不同,春天打猎叫“嵬”,即寻猎未怀孕的禽兽,秋天打猎叫“弥”,即杀伤禽兽。
C.城郭,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大都分为内城与外城两部分,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D.孤寡,孤儿和寡妇。“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寡”本义指男女丧偶,后专指女子丧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
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考虑采纳自己的意见。
C.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很看重匈奴,却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D.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国家大权为尉佗、章邯所分,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5分)
(2)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拟古九首(其三)•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①,君情定何如?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出自《诗经•邺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出了众蛰惊雷、草木怒生的大好春天,草木纵横舒之舒字,尤为传神,写
出了草木纵横舒展的情态。
B.“翩翩新来燕,双双人我庐。”一双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我的屋里。“翩翩”“双双”运用叠词,形象生动又音律和谐。
C.“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写出了梁上旧巢仍在,这双燕子一来便寻到旧巢。这件寻
常小事,却触动了诗人别样情怀。
D.诗歌最后四句是以燕子的口吻来表达的,诗人想象燕子看到门庭一天天荒芜,不禁发出
感慨。其中的“君”指诗人。
15.苏东坡曾说:“陶渊明诗初读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奇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 , ” 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3)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鲁迅。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__。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 。
21.请你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5个字。(5分)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4月24日上午,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理论,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他在《美育与人生》一文中指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动力薄弱。感情动力需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这就有待于陶养。而陶养的工具,就是美的对象。多接触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感情,美的思想,人自然就受到熏陶,渐入于美境了。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富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B【考点:筛选、提取并整合文中信息】
(A项,文学作品扩大范围,据原文第一段是写景之作描摹山川景象……。C项,《钵山余震阁记》……直接影响岭西山水之文风格错误,歪曲原意,原文的意思是岭西山水之文多源于梅曾亮,意思是梅曾亮影响了岭西山水之文。D项,《卜来敦记》是黎庶昌写的,张冠李戴。故选B)
2.(3分)B【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B项,《游黄山记》一例重要说明姚鼐与刘大檄因仕途不同而文风不同。《登秦山记》才说明姚鼐山水之作传承师法,又独创发展。故选B)
3.(3分)C【考点:筛选、提取并整合文中信息】
(C项,形成了清新妙远的山水意趣错,根据最后一段的已近白话美文清新妙远之意趣可知,清新妙远之意趣是白话美文才有的,而且是已近,歪曲原意。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D【考点:筛选、提取并整合文中信息】
(A项,由材料一第二段的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可知,选项符合固本原则。B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惟精惟一表达的专一的意思,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C项,由材料一第五段的“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可知
上一篇: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后习题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升本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渭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