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6 2023-02-02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东汉末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才子,他们为一个时代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出响彻天地的呐喊。建安文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世文学之楷模。
建安时期的作品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了动乱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因其宏大的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深沉的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以“三曹”为代表。曹操所作辞赋俊极硬朗,慷慨悲凉,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的诗文风格是在汉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的名篇《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字里行间都表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迫切希望人才都投奔到他这里,为他建立不朽功勋。整首诗极具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豪言壮语,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充斥着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再比如他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宏大,气势开阔,有胸怀宇宙之气,有大海雄奇壮阔之势,言简意赅而又气象万千,清新俊朗的风格之中难掩气势恢宏的做骨,开了一代诗风。又比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向高远不说,积极进取的决心是永不消退的,这样的作品充满了生机,让人读罢也充满希望,这是一种独领风骚的傲骨,是俊逸永久的遒健。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汉魏时期简约清俊的风格,他的诗赋没有鸿篇大论,也没有利用辞赋文学进行政治宣扬,就是因为热爱而热爱,所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建安风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曹丕的弟弟曹植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为人熟知的《七步诗》写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诗,可见曹植的文学天赋极高,虽生在王侯家,却是个纯粹的文人,所以他的文学成就最高,所作辞赋作品最多。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可见曹植的文学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建安七子”属于曹魏文化集团,他们受战乱影响投奔曹操,待生活安定了,思想解放了,文学创作就达到了新的境界,他们是建安作家集团的主力和传播者,对诗、赋的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受曹魏宽松的文化政策影响,他们得到重用,他们的才能得到施展。因此,曹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景象。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是李白有名的两句诗,可见后世对建安文学充满了仰慕和欣赏之情。建安文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是后世文学之楷模。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文学因以“三曹”为代表,因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B.“建安风骨”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作品所具有的意境宏大、雄浑壮阔、慷慨深沉的风格
C.曹操所作辞赋具有俊极硬朗、慷慨悲凉的风格,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代表者,成就最高。
D.属于曹魏文化集团的“建安七子”,他们的创作因为得到曹氏父子的支持而走向辉煌。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概述背景并提出本文的观点:建安文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世文学之楷模。
浏览完整试题
B.文章主体分别从三曹、“建安七子”角度对论点加以阐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论证了论点。
C.文章列举《短歌行》《龟虽寿》等作品,来阐述曹操诗歌的内容及其境界风格,让读者信服。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提观点,中间从曹操、曹丕等角度分叙,最后总结性地重申论点。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反映动乱时期的人民生活,抒发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是建安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
B.曹操的《短歌行》表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言辞质朴,情感真挚,充斥着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C.曹丕诗歌特点是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没有鸿篇大论,不做政治宣传,风格简约清俊。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李白对建安文学评价的诗句,是对建安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的肯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6号坑出土了炭化的大米种子,证明45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种植大米。这一新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植物考古的关注。
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在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能幸存在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
植物大遗存包括炭化植物遗存,即植物被火灼烧后,原本较易腐烂的有机质转变而成的能够长期保存的炭化物质。此外,有些具备特殊条件的非炭化植物遗骸也可能保存下来,例如浙江河姆渡遗址地势湿洼,稻谷等有机质遗骸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植物微小遗存包括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孢粉有一层异常坚硬的外壳,能在土壤中长期保存。植硅体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液态硅在植物细胞和组织中形成的固态硅化物,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禾本科植物盛产植硅体。淀粉粒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纯有机物质,不易留存,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淀粉粒因封存在古人牙垢中以及石器裂隙深处而得以留存。
研究植物遗存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了解这些植物与人的相互关系,从而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与过程。因此,植物考古学是现代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
材料二
植物考古一般会在实施发掘前确定研究目标,并根据遗址的特点和发掘规模设计发掘方案,发掘之后一般可分为田野釆样与实验室研究两个阶段。采样之后,一部分样本需保持其挟裹土壤的原貌,置于密封口袋内,送至实验室用于微小遗存研究。另一部分样本可现场获取植物大遗存,并将这些大遗存带回实验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考古学界曾苦于没有有效的田野方法获取植物遗存,直至1962年美国考古学者斯图尔特•斯特鲁弗采用了水洗遗址堆积土样的方法。这就是被称为“考古发掘技术的一场革命”的浮选法,其原理很简单:炭化植物遗存比水轻,将土壤放入水中,炭化植物遗存就会脱离土壤漂浮到水面。浮选法是目前植物考古田野方法中获取植物遗存最为有效的方法,如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的考古研究,就通过浮选法获取了种类繁多的植物遗存,包括稻谷、栎果、菱角、葫芦籽、柿子核、猕猴桃籽等,这说明田螺山人曾经既从事稻作农业生产,也通过釆集栎果、菱角等野生植物获得食物资源。
在实验室中对植物微小遗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体分析法,先经过风干样品、加碱去除有机质、镉重液浮选等步骤从土壤中提取植硅体,然后再制片、观察、研究。植硅体的形态与植物细胞形状、细胞在植物中的位置、细胞之间的间隙有关,因此可根据植硅体的特征确定其母源植物的种类。此外,植硅体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考古研究,如安徽巢湖钻探岩心沉积物中就发现了包括水稻扇型、芦苇扇型、木本类和硅藻类在内的近20种植硅体,可以根据这些植硅体的组合特点,研究特定时期巢湖地区气候环境的发展变迁。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
材料三
在植物考古中,利用炭化物、淀粉粒、植硅体研究出土植物遗存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这些方法均有局限。植物大遗存需要经过火烧或特殊的沉积环境才能留存,通过淀粉粒、植硅体鉴定植物遗存的准确性较低,很多植物只能鉴定到属、甚至科一级。因此,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不能仅依据实验室分析,还应参考文献典籍。
比如,《诗经》的成诗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共记载植物130余种。而目前对植物遗存的分析,多以现代的植物利用状况为依据进行推测,不确定的因素多。如果根据《诗经》等文献了解了周代的植物利用状况,再分析出土的植物遗存,则可将研究的基点向前推进二千多年,以此为基础分析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可信度将大大提高。
《诗经》中的记载还可为植物考古研究提供线索、启示。例如,由“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关雎》)可知荇菜是当时日常采集的蔬菜,然而,或因为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限制,或因为植物考古学家的忽视,至今尚未从两周遗址中发现荇菜遗存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再比如,“楚”(黄荆,见于《周南•汉广》《唐风•绸缪》)、“樗”(臭棒,见于《豳风•七月》)为日常所用的“薪”(即柴薪),这为从两周遗址中浮选所得的≥1mm的炭屑和大块木炭的树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当然,文献记载并非完美无瑕,如多处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表明,草木樨属为商周时期一种常见的植物,可能被用作马的饲料,但不见于《诗经》的记载。虽然实验室的分析手段难免有缺陷,但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实证,如对出土乐器材质的分析说明,《诗经》中关于木质乐器的记载是可靠的。因此,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废。
(摘编自马永超《两周时期的植物利用——来自<诗经>与植物考古的证据》)
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炭化植物、有硬壳的孢粉、植硅体等都是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
B.目前对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分析的可信度还可进一步提升。
C.通过淀粉粒、植硅体研究出土植物遗存虽卓有成效,但无法精确。
D.商周时期常见的草木樨属植物因被用作马的饲料而未被文献记载。
5.(3分)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地雨水丰沛,三星堆出土的大米种子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展开余下试题
B.浙江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工作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了解。
C.《诗经》的记录说明,两周遗址中的木炭是“楚”或“樗”的遗存。
D.兼顾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就能够全面了解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
6.(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楼梦》中贾母所吃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是“京西稻”,这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参与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相关情况记录在清代的一些文献中。2020年11月,相关部门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专家推测该处可能是与培育“京西稻”有关的皇家稻田遗址。
如果将“澹泊宁静”遗址的考古目标定为研究此地是否与皇家培育京西稻有关,那么该考古研究应该经历哪些步骤?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具体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精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国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竿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
(有删改)
7.(3分)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忆韦素园君》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爱。
B.作者在叙述中以大量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突出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敬重与怀念。
C.在《忆韦素园君》中,作者站在社会的角度,肯定了韦素园作为“泥土”“石材的意义。鲁迅与素园私交不错,但文中并没有提及,而是更多地站在社会历史评论人的角度,给素园一个更高立意和更大格局上的交代。
D.鲁迅把韦素园放在整个新文化运动背景中来评价,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更表现出韦素园的悲剧性格中的崇高、平凡生命中的伟大。
8.(6分)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的理解。
9.(6分)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的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已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不许。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位皇帝。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C.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D.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一般指黄河流域。
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嫡长子。文中“太子”是指李建成。
C.顿首,指磕头,是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也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精通书史术数,颇有见识。他在升任秘书丞后,给李密的部下李勣写信,从天命时势和个人处境两个方面成功地劝其归顺唐朝。
B.魏征面对皇帝的责问敢于直言,他认为隐太子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他还进言希望皇帝让他做良臣而不是做忠臣。
C.魏征平时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但以情理来处理案件,大家都心悦诚服;他清正廉洁,虽身居高位,但连自己的住宅都没有。
D.魏征在秦王即帝位后,任谏议大夫,被封为钜鹿县男。魏征深受器重,多次受命,得到重用。魏征在病重期间,皇帝亲临探望慰问。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2)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4.(3分)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乃流连景物之作,写的是秋景。起句选取木芙蓉、黄菊两种花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体现重阳到来前的季节特征。
B.上片以流畅的笔墨描绘出重阳节前秋日登高所见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语言明净清新,不饰雕琢,亦不失肤浅。
C.下片起首三句,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意境旷达又略带感慨情绪,景象描写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
D.结尾三句,写久久地登高望远,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这里的思念,主要是指对朝廷的思念,有别于诗人常写的对于离别的心爱之人的思念。
15.(6分)本词在写景方面很有特点,结合全词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极有气势地写出当年刘裕北伐时的豪迈与功业,与下文刘义隆地仓皇败北形成鲜明对比。
(3)苏轼《赤壁赋》中末尾两句,写宿醉之状,言不知天之将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萌发遐思,宇宙的庞大至今仍被人难以想象。作为我们全部能量来源、给予我们全部生命基础的太阳,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庞大无比了,可是它同浩瀚的大宇宙相比只不过是___________。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观测工具的日益先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明朗:从太到太阳系,再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
其实,人类面对充满巨大诱惑而又神秘莫测的宇宙,(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面前,尽管人们现有的认知都___________,但面对未知神秘的宇宙世界,人们始终没有停下___________的脚步。我们必须坚信:人类走进宇宙并揭开其神秘面纱的能力是___________的。因为每一个新发现都伴随着人类的惊奇和难以置信,每一次难题的解决都会牵引出更富挑战性的新难题,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会成为向宇宙进军的阶梯……宇宙科学的发展历程既充满着理性和逻辑的魅力,又为人类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17.(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萌发遐思,宇宙的庞大至今仍让人难以想象。
B.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产生遐思,宇宙的庞大至今仍被人难以想象。
C.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萌发遐思的地方,宇宙的庞大至今仍被人难以想象。
D.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产生遐思的地方,宇宙的庞大至今仍让人难以想象。
18.(4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冰山一角 不屑一顾 探索 未置可否
B.沧海一粟 不屑一顾 索取 未置可否
C.沧海一粟 微不足道 探索 毋庸置疑
D.冰山一角 微不足道 索取 毋庸置疑
19.(4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时常仰观长叹,望尘莫及 B.科学探索宇宙的进程一直在延展
C.明白了科学开发宇宙的重任 D.人类一直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梦”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确切机制,但有证据显示这种大脑活动对免疫系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白日梦”也能让①__________________,让右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善于语言思维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不过,很多时候“白日梦”并②________________。研究结果显示,走神时候的情绪比专注的时候差,即便手头的工作并不有趣,或者走神想的是些开心的事,专心在任务上时情绪也会更好。“白日梦”与注意控制和无意识有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做白日梦情况也相对稳定,容易走神的人在不同场合都容易走神。认知能力较低、冲动性强或者控制力较差的人,就更容易走神。另外,也有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也跟白日梦有关,比如③________________,而性格外向的人则较少做白日梦。
20.(3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6分)请概括上述文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4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一篇: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测试语文试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洛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