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2  2023-02-0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
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Ⅱ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那么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谁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
(摘编自《“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实际含义》)
材料二:
“男左女右”之说,由来已久。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影响,在尊卑贵贱、辈份高低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大多遵循“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是一种权力、高贵的象征。后演变成一种习俗,并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无论民间百姓,还是朝廷命官大多遵从沿用。
阴阳学说有这样的说法,宇宙间凡是“阳”气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喻指事业兴旺、发达,功成名就的地方,主吉、为正、为顺。不论科学与否,都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古人对阴阳的界定。《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就人体而言,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为正、为顺,根据“天人相应”及阴阳学说的理论,人体之左为东,主生发属阳;之右为西,主肃降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并皆遵从沿用。然而若将“男左女右”之说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则未必皆是。
(摘编自《“男左女右”客观规律的准确性质疑》)
材料三:
古代的居室坐北朝南,因此东方在左边,西方在右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流传至今的“男左女右”即来自于此。《礼记》中写道:“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一般状况下,男子行拜礼时,左手要放在右手上面(前面),女子右手则放在左手上面(前面)。
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礼记》中说道:“左为阳,吉也;右为阴,丧所尚也。”《道德经》中谈到,遇到吉事凶事,左右尊卑是不同的——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意为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之所以能俘获侯赢的心,离不开“让座”这一操作。当时,侯赢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赢坐车骑左边的位置,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甚至到了逾越常理的地步,充分展示了信陵君的惜才与诚意。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古人眼中的“左”与“右”,究竟有何区别?》)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月二神中,居左日神伏羲,左手执规,居右月神女娲,右手执矩,是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
B. 封建社会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象征着权力、高贵的“男左女右”之说。
C. “面南而立”为正、为顺,右为东,主生发属阳,就男性而言,为右为东,男性性格为刚暴,属阳。
D. 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上将军在左边,意思是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盘古开天辟地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的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
B. 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结构形式,与表现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做对比,形象地说明左右相称现象。
C. 将“男左女右”作为一种规律,推演至人体,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也符合客观存在。
D. 由于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人们认为东方为阳,坐北朝南的古代居室东面为阳,女子应该坐在东面。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日神、月神是盘古氏的左眼右眼所化的传说,来分析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的产生根源。
B. 材料二通过分析封建社会夫权思想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的原因,突出了男性在封建社会地位尊贵的现象。
C. 材料三通过分析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古代居室坐北朝南的历史规律,来解释“左为阳,右为阴”的原因。
D.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述“男左女右”现象产生的过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随历史演化而形成的特点。
4. 所选三则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古代礼仪?请简要回答
5. 《红楼梦》第三回中是这样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的情形的:“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为什么推让?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1. B 2. A 3. C
4. ①形成了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②古代人伦礼法上讲究“男尊女卑”,以男性为尊。③居次方位上,以东为尊。④宾主之礼上,以左为尊。
5. ①让黛玉坐在贾母左边第一个座位,在形成了以左为尊的传统封建时代,左是最尊贵的座位,黛玉觉得应该由舅妈嫂子们坐,所以她十分推让。②林黛玉在进贾府前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初临贾府感觉贾府用度不凡,必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必须注意礼节,推让是黛玉注意礼节的表现。③林黛玉深受封建等级、古代礼仪教育的影响,来到贾府,为了自我保护,讨得大家喜欢,所以待人处事上表现得很有分寸,礼节周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居左日神伏羲,左手执规,居右月神女娲,右手执矩”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选项中“规矩”颠倒了。
C.“右为东”“以右为东”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原文“人体之左为东,主生发属阳;之右为西,主肃降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可知,应是男性应为左为东。
D.“上将军在左边”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二段原文“战时,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意为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可知,上将军应在右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B.“与表现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做对比”说法错误,此处不是对比,而是“类比”。
C.“将‘男左女右’作为一种规律,推演至人体,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也符合客观存在”以偏概全,材料二最后一句“然而若将‘男左女右’之说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则未必皆是”中“则未必皆是”意思是“不一定合适”。
D.“女子应该坐在东面”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一段原文“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流传至今的‘男左女右’即来自于此”推测,应该是男子坐在东面。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C.“古代居室坐北朝南的历史规律”说法错误。“古代居室坐北朝南”是自然规律,而不是历史规律。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可知,这表明在中国古代形成了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
从材料二第一段“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影响,在尊卑贵贱、辈份高低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大多遵循‘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是一种权力、高贵的象征”可知,古代人伦礼法上讲究“男尊女卑”,以男性为尊。
从材料三第一段“古代的居室坐北朝南,因此东方在左边,西方在右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第二段“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等内容可知,在中国古代,居次方位上,以东为尊。
从材料三第二段,“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第三段“当时,侯赢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赢坐车骑左边的位置,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可知,在中国古代,宾主之礼上,以左为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三第二段,“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第三段“当时,侯赢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赢坐车骑左边的位置,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可知,在中国古代,宾主之礼上,以左为尊。让黛玉坐在贾母左边第一个座位,在形成了以左为尊的传统封建时代,左是最尊贵的座位,黛玉是晚辈,她觉得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于理不合,应该由舅妈嫂子们坐,所以她十分推让。
这也体现了黛玉的受教育情况和心思的细密。林黛玉也是出于官宦之家,父亲林如海还为她请家庭教师,因此她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五岁就开始读四书。因此上对于各种礼节,她是非常讲究的。且林黛玉在进贾府前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初临贾府感觉贾府用度不凡,必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所以她十分注意礼节,体现出自己的教养,所以,这一推让的表示是黛玉注意礼节的表现。


展开余下试题最后,古代的座次也是等级的表示,林黛玉深受封建等级、古代礼仪教育的影响,她知道贾母左边的座位是最尊贵的位置,作为一个新来者,她如果贸然坐这个位置,可能会引起其他平辈姐妹的嫉妒,为了自我保护,讨得大家喜欢,她在待人处事上要表现得很有分寸,礼节周到,所以她要做出推辞的表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麝香
蔡测海
天快亮了,雪地反而变得暗起来,失去了晚上那种给人毛茸茸的、暖乎乎的感觉。黎明的雪地里真冷,她打了个寒颤。小花鹿安详地看着她,目光柔和,它窜出几步,又一回头,那眸子像是要诉说什么,然后它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森林里。
百合像小花鹿一样转了转眼珠子,她小时候听巴普(爷爷)说过,鹿是山里的吉祥神,它能引人离开凶险,摆脱困境,巴普好几次在森林里采药迷了路,都是鹿给引出来的。百合念完高小,后来又到县卫校培训班学过几个月,她不信神,但她相信巴普的话,巴普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草医,是山里的活神仙。
百合这样判断:小花鹿去的方向正是枪响的方向。哦,小花鹿,你真乖!你是来领百合出山哩!百合不觉得痛,也不觉得累了,她到附近的几棵野棕树上剥下几片棕片来,包住那些擦破了衣服的地方。然后她还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
深深的腐枝败叶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小花鹿的足迹辨不清,只留下一个个凹陷,一点接一点地伸向密林深处。他们依稀记得,昨晚的枪声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其实,他们在昨晚听到的只是森林的回声,正好和枪响的方向相反,已经被克寨人从户口簿上除名的一男一女,正在向另一个世界走去。
起风了,树叶子轻轻地动起来,每一片树叶都发出好听的声音。微风像是长出好多嘴唇,含起一片片树叶,吹奏起木叶曲来,渐渐地越来越响,轻柔的木叶曲变成了山洪的呼喊,变成了狼吼虎啸,树摇晃起来,整个森林摇晃起来。他们像跌落在山洪里的两片叶子,颠簸着,挣扎着,他们踩在厚厚的落叶上,比烂泥地更难走。他们一步一滑地扶住一棵棵树,向前移动。风时而把他们向左边一推,时而又把他们向右边一摇,把他们当成小草和树枝一样戏耍。对大自然的暴力,他们先是恼怒,然后彻底地屈服了,只顾粗粗地喘着气。
哦,真是累死人!
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来到一棵大树下,百合怔怔地,两眼一眨不眨地看着不远处的一棵树,那棵树后面又是一棵树,再后面是密密匝匝的许多树,真像一道没有边际的栅栏,在这栅栏里,他们像等候宰割的羊。这就是森林!两颗温热的泪珠从她那冰冷的脸上爬下来,她好像一下子落进了无底的窟窿,看不见克寨,看不见木楼,看不见木楼上那四季不断的炊烟。人要是只鸟儿多好啊!山神爷呀!我要回去,回克寨,回木楼!
森林又渐渐地暗下来。他们来到一个山洞口,她和他互相望一眼,停下来,然后钻进洞去,里面有些潮,但很暖和,从里往外直冒热气儿。他们从洞口的大树下抱回许多树叶,像兽类做巢一样,铺了一个地方,两人躺下,肚子就叫起来,两个人都觉得又饿又渴。
麝香起来走到洞口,抓了一把雪就往口里塞。
“放下!有毒!不要命了吗?”百合在他身后呵斥起来。
洞口的树上有两只松鼠追来追去,麝香抬头望着它们,然后往两只手上吐了口唾沫,一下一下很吃力地爬上树去,百合看着他把手伸进一个树洞,大把大把地掏着什么往衣袋里装。一会儿麝香溜下树来,气喘吁吁地来到百合身边,从衣袋里掏出一大堆栗子和榛子来。
两个人毫不客气地吃着从松鼠的仓库里借来的东西。
洞外有夜鸟的扑翅声,猫头鹰在嗬嗬地笑,远处有一种什么不可名状的声音传来,有一个大大的黑影子堵住了洞口,他俩吓得把嘴巴都捂起来了,不一会儿,那大大的、黑乎乎的东西从洞口缩回去,在外面转了几圈,走了,树林子里一阵哗哗地响。夜,这茫茫的森林的夜,像怪兽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什么都吞进去似的,他们把身子缩得很小很小。
“赶紧睡吧,明天接着赶路。”她悄悄地说。他们互相鼓励着,带着忐忑,带着希望,沉沉地睡去,他们相信一定会走出这渺无人烟的森林。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高望重的巴普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鹿能把人引出森林,是老人家多年与森林打交道的经验总结。
B. 麝香受的伤很重,之前一直躺着,昏迷不醒,百合给他敷了些草药后,全靠百合一人支撑,两人才能勉强走路。
C. 伸向密林深处的小花鹿的足迹已经辨不清,只留下一个个凹陷,和昨晚寻找他们的克寨人的枪声方向一致。
D. 百合爬上树,把手伸进一个树洞,掏出松鼠窝里一大堆栗子和榛子,装进口袋,两人暂时有了一点东西充饥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快亮了,雪地反而变得暗起来”,这一环境描写,营造出森林里寒冷萧瑟的氛围,也预示着主人公走出森林的艰难。
B. 文章只是简单地写“堵住了洞口的大大的黑影子”,并没有做细致描写,但这种写法却恰到好处地制造了紧张的气氛。
C. 文中把“茫茫的森林的夜”比喻成“怪兽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什么都吞进去似的”,真切地烘托出迷路人的恐慌心理。
D. 小说对百合、麝香两人作了细致刻画,特别是两人在困难面前的一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两人的信心和勇气。
8. 小花鹿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9. 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描写生动传神,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6. A 7. D
8. ①随着小花鹿的出现,天色亮了起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②两人沿着小花鹿的足迹走,推动了情节发展。③小花鹿安详的神态、柔和的目光,给百合以安慰和希望。④小花鹿具有象征性,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给人鼓励和安慰。
9. ①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写出了森林的声音和动态,渲染出一种恐怖气氛,衬托出百合、麝香二人内心的恐慌。②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森林恶劣的环境,为后文写二人在林间艰难行走做了铺垫。③这段环境描写,能表现出二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对人物的精神面貌起到反衬作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麝香受的伤很重,之前一直躺着,昏迷不醒”“全靠百合一人支撑,两人才能勉强走路”错,原文第三段写到“然后她还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由此可知,原文并未写麝香的伤势如何,只是写他正在躺着;而且是把麝香叫醒,扶起来,互相搀扶着前行,并非是全靠百合支撑二人才能走路,因此选项表述与原文信息不符。
C.“和昨晚寻找他们的克寨人的枪声方向一致”错,原文第四段中“他们依稀记得,昨晚的枪声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其实,他们在昨晚听到的只是森林的回声,正好和枪响的方向相反”,据此可知,小鹿足迹留下的凹陷延伸的方向和枪声的方向正好相反。
D. “百合爬上树”错误,结合“洞口的树上有两只松鼠追来追去,麝香抬头望着它们,然后往两只手上吐了口唾沫,一下一下很吃力地爬上树去,百合看着他把手伸进一个树洞,大把大把地掏着什么往衣袋里装。一会儿麝香溜下树来,气喘吁吁地来到百合身边,从衣袋里掏出一大堆栗子和榛子来”,可知并不是百合爬上树,而是麝香爬上树。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对百合、麝香两人作了细致刻画”错,文章着重细致刻画环境,对人物着墨并不多。虽然原文中对二人有动作描写,如“她到附近的几棵野棕树上剥下几片棕片来,包住那些擦破了衣服的地方。然后她还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但只是一些基本的动作描写,并未进行细描细化;而对环境的描写是非常精细,如“微风像是长出好多嘴唇,含起一片片树叶,吹奏起木叶曲来,渐渐地越来越响,轻柔的木叶曲变成了山洪的呼喊,变成了狼吼虎啸,树摇晃起来,整个森林摇晃起来”,写出了森林中风吹动树叶的响声产生过程和特点,细腻形象。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结合“天快亮了,雪地反而变得暗起来,失去了晚上那种给人毛茸茸 、暖乎乎的感觉……小花鹿安详地看着她,目光柔和,它窜出几步,又一回头,那眸子像是要诉说什么,然后它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森林里”可知小鹿出现的时间段正是天亮起来的时候,因此也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结合“哦,小花鹿,你真乖!你是来领百合出山哩!百合不觉得痛,也不觉得累了……然后她还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深深的腐枝败叶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小花鹿的足迹辨不清,只留下一个个凹陷,一点接一点地伸向密林深处”可知两人沿着小花鹿的足迹走,推动了情节发展;
“小鹿”作为出现在森林中的灵动的动物,作者给予了细腻的特写镜头,如写小鹿“安详地看着她,目光柔和,它窜出几步,又一回头,那眸子像是要诉说什么”,它神态安详,目光柔和,依依不舍好像有很多的话要对百合说,给处在困境中的百合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和希望;
文中写百合她小时候听巴普(爷爷)说鹿是山里的吉祥神,能引人离开凶险、摆脱困境,因此她认为小鹿足迹的方向,就是枪声出现的方向,相信小鹿会带着他们走出茫茫的大森林,所以小鹿的出现象征着“路”的出现,带来了绝处逢生的希望,极大地鼓励和安慰了百合的心,增强了她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力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听觉和视觉描写:文中写森林中的风“吹奏起木叶曲来,渐渐地越来越响,轻柔的木叶曲变成了山洪的呼喊,变成了狼吼虎啸”,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风吹过森林产生声音的过程,以及声音由小到大的具体动态,渲染出森林中风吹木叶凄清旷远的恐怖气氛,衬托出文中百合、麝香二人身处大森林四顾苍茫,内心万分恐慌的状态;又写“树摇晃起来,整个森林摇晃起来”,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风对森林的影响过程,一开始看到的是一棵树动起来,然后是整个森林的摇动,写出风力的猛烈状态,更好地烘托了当时森林中环境的恶劣。
比喻和拟人手法:文中写“轻柔的木叶曲变成了山洪的呼喊,变成了狼吼虎啸”,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森林中风吹树木的声音比作了滔滔山洪的巨大响声,与撼人心魄的狼的吼叫和老虎的长啸,生动形象写出了大森林中的风声的特点,渲染力恐怖的气氛;又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像是长出好多嘴唇,含起一片片树叶,吹奏起木叶曲来”,赋予风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森林的动态,写出了环境的特点,为后文写二人在林间艰难行走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从感官的角度和修辞手法方面对森林中的风进行了细腻形象的描摹,写出风力的巨大和风吹动森林发出声音的过程,风越猛烈,风声越响,越反衬出二人在艰难处境中那种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因此,这段描写对人物的精神面貌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佑五年十二月,左司谏贾黯建言:“天下无事,年谷丰熟,则民人安乐,父子相保。一遇水旱,则流离死亡,捐弃道路。发仓廪以赈之则籴不足,课粟富人则力不赡,转输千里则不及事,移民就谷则远近交困。朝廷之臣、郡县之吏,仓卒不知所出,则民饥而死者,已过半矣!夫水旱之灾,虽尧、汤所不克,今不思所以备灾之术,而岁幸年谷之熟,则是求出于尧、汤所不可必者也。臣尝读隋史,见所谓立民社义仓者,取之以时而藏之于民,下足以备凶荒,而上实无所利焉。愿仿隋制,诏天下州军,遇年谷丰熟,立法劝课,蓄积以备灾,此孟子所谓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亦不为虐者也。况取之以为民耶?”
下其议司农寺,且命李兑与黯合议以闻,乃下诸路度可否而以为可行者才四路余或谓赋税之外两重供输或谓恐招盗贼或谓已有常平足以赡给或谓置仓烦扰。
于是黯复上奏曰:“臣尝判尚书刑部,见天下岁断死刑多至四千余人,其间盗贼率十七八。原其所自,盖愚民迫于饥寒,因之水旱,枉陷重辟,故臣请立民社义仓,以备凶岁。今诸路所陈,类皆妄议。若谓赋税之外两重供输,则义仓之意,乃教民储积,以备水旱。官为立法,非以自利,行之既久,民必乐输。若谓恐招盗贼,则盗贼利在轻货,不在粟麦。今乡村富室,有贮粟数万石者,亦不闻有劫掠之虞。且盗贼之起,本由贫困。臣建此议,欲使民有贮积,虽遇水旱,不忧乏绝,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此正销除盗贼之原也。若谓已有常平仓足以赡给,则常平之设,盖以准平谷价,使无甚贵甚贱之伤,或遇凶荒,发以赈救,则已失其本意,而常平之费又出公帑。义仓之设,本为百姓,晓谕诚至,约束诚勤,则下民虽愚,宜无所惮。况今州县修治邮传驿舍,皆敛于民,岂于义仓,独畏烦扰?人情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如臣言可采,愿自朝廷断而行之。”然当时牵于众论,终不行。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下诸路/度可否而以为可行者/才四路余或谓/赋税之外两重供输/或谓恐招盗贼/或谓已有常平足以赡给/或谓置仓烦扰
B. 乃下诸路度可否/而以为可行者才四路/余或谓赋税之外两重供输/或谓恐招盗贼/或谓已有常平足以赡给/或谓置仓烦扰
C. 乃下诸路/度可否而以为可行者/才四路/余或谓赋税之外两重供输/或谓恐招盗贼/或谓已有常平足以赡给/或谓置仓烦扰
D. 乃下诸路度可否/而以为可行者/才四路余或谓/赋税之外两重供输/或谓恐招盗贼/或谓已有常平足以赡给/或谓置仓烦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司谏:北宋官职,掌管课赋纳银,官阶七品。其后多出居外任或兼领别司,明代以后所司之职及品阶多有变化。
B. 常平仓,中国古代主要为了调节粮价在各地设置的粮仓,始于西汉,清代中叶之后大多名存实亡。
C. 公帑,即公家的钱财,指面向公共项目时使用的资金,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帑,指贮藏钱财的府库。
D. 邮传,是传递文书的驿站,也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负责传递官方文书,为使臣官员提供车马食宿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黯认为丰年民人安乐,父子相保,灾年向富人征收粮食会受到富人的抵制而难以奏效。
B. 贾黯作为左司谏,能及时提醒朝廷设立民社义仓,以备荒年,极有针对性,目光深远。
C. 贾黯的提议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各种各样的理由,使得这一利民良策不能实施。
D. 贾黯认为贫困才是盗贼产生的原因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202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