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0  2023-02-0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江西省赣州市九师联盟、河南湿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庭坚的诗论,散见于他的书札、序文,题跋,诗歌以及别人的诗话、笔记之中,它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其中最受后人讥评的,是他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在许多批评家的心目中,“夺胎换骨”几乎成了“蹈袭剽窃”的代名词。
黄庭坚曾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庭坚语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细察庭坚之言,这里的“点铁成金”主要是指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主要是指师前人之意,本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后人往往把这二者当作一个概念来讨论。
黄庭坚的这两段话中有一点共同的精神,即:在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时要有所发展变化。取古人之“陈言”要经过“陶冶”,重新熔铸,然后为我所有。取古人之意要“造其语”即改换其言词;或“形容之”,即有所引中发展。反对此论的人往往只看到他有所因袭,而忽略了其中的求新精神。
其实,求新求变的精神,是贯穿于黄庭坚的整个理论的。所以,在讨论“夺胎换骨”说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黄庭坚在论诗和论书法中的一些意见。黄庭坚在诗歌、书法等方面都是以“自成一家”自期、自许的。黄庭坚说:“听它下虎口着,我不为牛后人。”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强调学习古人须“以识为主”,而不能跟在古人后面一枝一节地亦步亦趋。他论书法也有类似的意见:“士大夫多讥东坡用笔不合古法,彼盖不知古法从何出尔。……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证明庭坚的“夺胎换骨”说不可能是提倡“蹈袭剽窃”而是要从古人那里“师意”和“师辞”。他所谓的“无一字无来处”,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多地吸收,借鉴前人诗文中的语言技巧,如词汇、典故等修辞手段,充分利用前人的文学遗产,达到“以故为新”。在这里“以故”只是手段,“为新”才是目的。
论者也许会诂难说;为什么要“以故为新”?自创新意、自铸新词不是更好吗?这个意见当然有道理,但我们却不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除了生民之初,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其前一个时代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无论是意境,形象,还是用来表现这些意境,形象的词汇、典故等修辞手段,都有很强的传统性,它们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到了北宋,诗歌的各种艺术技巧都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之后,诗人们要想“一空依傍”地自创新意、自铸新词,就非常困难了。
清人蒋士铨诗云。“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确是道出了宋人处境之艰难。黄庭坚生当其时,他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一方面继承了韩愈的“陈言务去”的精神,另一方面,他转而对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采取积极利用的态度,提出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法。
“夺胎换骨”说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这种对前人艺术技巧的借鉴方法容易被误解成从书本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一些没有出息的诗人奉此为圭臬,却没有学到“求新”精神。这是黄庭坚此论受到后人讥评的重要原因。如果江西诗派中人都只知“蹈袭剽窃”,那么这个诗派早就会销声匿迹,绝对不可能对南宋诗坛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江西诗派中的几位健将,如陈师道,陈与义,徐俯,韩驹、吕本中等,都颇有自立的气概,而不是一些蹈袭剽窃之徒。这就证明“夺胎换骨”说在江西诗派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莫砺锋《黄庭坚“夺胎换骨”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分别是指从言辞和诗意两个角度学习古人,后人对二者有着明确的区分。
B.许多批评家只从字面理解“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却不结合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实践去分析其理论。
C.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高峰,阻碍了宋代诗人的写作,黄庭坚认清了这一局面,提出了“夺胎换骨”说。
D.将“夺胎换骨”说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的江西诗派人才辈出,表明该理论不可能是提倡“蹈袭剽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黄庭坚关于“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的原文,并作出解释,为论证本文观点作准备。
B.文章认为创新是黄庭坚一以贯之的思想,在引用其诗论后又以其书法理论佐证,使论证更严密。
C.文章从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指出文学创新很难“一空依傍”,来进一步肯定黄庭坚的观点。
D.文章最后指出“夺胎换骨”产生的流弊,并以江西诗派的诗歌成就反面论证这种流弊真实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庭坚没有创作专著来阐述自己的诗歌理论,他的诗论被记录在他的各种诗文甚至是别人的文章中。
B.黄庭坚认为自铸新词是最难的,杜甫、韩愈的诗文语言都是有来处的,但后代读书少的人并不知道。
C.黄庭坚“夺胎换骨”说全部继承了韩愈“陈言务去”的主张,反映出古代文学理论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D.不同的艺术门类,比如诗歌和书法,在创作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它们既要继承优秀传统,也要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经典保密通信的原理是这样:甲采用密钥K(随机数)将明文变换成密文,经由经典信道传送给乙,乙采用解密密钥K′将密文换成明文。窃听者丙会在传输过程中截取得到的密文,如果丙不能破解密文,那么这就是安全的保密通信。
按照密钥K和K′是否相同,密钥系统可分为对称密码(K=K′)和非对称密码(K≠K′)。现代密码学采用加密方法通常是用一定的数学计算操作来改变原始信息。从理论上来说,传统的数学计算加密方法都是可以通过计算破译的,计算能力越强,破译的时间就越短。如果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那么目前广泛应用的经典密码系统就会彻底失效。
科学家们已经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一次一密”的密码本是绝对安全的。一次一密要求:密钥完全随机,密钥长度和明文长度一样长,密匙本身只使用一次。这使分配密钥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现实中存在以下问题:(1)发射方甲和接收方乙之间的密码本需要传递,才能异地共享;(2)密码本在传送信息之前就存在,时间上靠前;(3)甲和乙虽然有身份认证,却不能防止敌对方也有一个相同的密码本,即对泄密无感知!
科学家发现,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既可以轻松实现一次一密,又能保证密钥分发过程绝对安全,从理论上说是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讯。
(摘编自陈锦俊等《量子保密通讯及经典密码》等)
材料二:
量子信息中一些概念,如量子密码、量子保密通信等,会让公众误解为是用量子的方法直接进行通信。实际上,只是用量子力学原理保证把一个真随机数密钥本安全地分配给通信的双方,用于以后进行加密和解密。密文的发送仍然通过经典的通信手段来完成。量子密钥分配,其安全性由“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及“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保证。“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指观察者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待测物的“位置”与“动量”。“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是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复制(即克隆)任何一个粒子的状态前,首先都要测量这个状态。但是量子态非常脆弱,任何测量都会改变量子态本身。因此,量子密码学原则上可以提供不可破译、不可窃取的保密通信体系。
量子密钥分发是利用量子通讯的方式,让通讯双方(甲和乙)彼此拥有共同的密钥。这样,即使窃听者(丙)可窃听通讯双方(甲和乙)之间所有通讯,窃听者也无法学习到有关密钥的资讯。这是因为甲利用量子态来加密密钥,当丙试困窃听时,根据观察量子态势必造成量子态改变的特性,甲和乙会发现他们的通讯已被窃听,然后就会立即放弃此次的通讯。
(摘编自晓军《最安全的密码——量子密码》等)
材料三:
2022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发布业内首款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的加密通话产品——天翼量子高清密话。天翼量子高清密话以手机为载体,采用国产定制手机、量子安全SIM卡和国密算法“三重保护”。结合量子加密技术后,用户通过拨号盘即可直接拨打加密通话,用户每次发起量子密话都会随机抽取卡内密钥校验用户身份,认证通过后再由量子网络实时生成一个新密钥加密会话数据。当任一方不支持此项业务时,通话自动回落到原有通话状态。随着智能手机中存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数据和金融信息,消费者有着越来越多的加密需求。现在普通百姓可以购买量子高清密话手机试试了。
(摘编自吴长锋《“量子密话”——我们与量子科技第一次亲密接触》)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一描述的经典保密通信原理及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一次一密”的密码本形式的传统加密通信中,甲和乙双方必须首先都有密码本才能通信,但无法感知信息是否泄密。
B.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后,经典密码系统将彻底失效,是因为量子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大大缩短了破译密码的时间。
C.在量子通信中,甲利用量子态来加密密钥,如果有人试图窃听而去观察此量子态,通信双方就能发现而放弃此次通讯。
D.天翼量子高清密话是业内首款加密通信产品,拥有“三重保护”,具有很高的安全保密性,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加密需求。


展开余下试题6.为什么说量子加密通信比经典密码通信更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河守桥兵
薛培政
“哨兵同志,下哨时间已到,请下哨!”
夜幕之下,在长东黄河铁路大桥执勤的武警士官罗爱军,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执勤用语,心中不由得泛起层层波澜。只见他把执勤用枪交给接班哨兵,又深情地回望了一眼哨位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是他上的最后一班夜哨。
走下哨位的罗爱军,步子迈得格外慢,似乎在一点一点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大桥。五年了,有多少故事留在了心底。
五年前,新兵训练结束后,下到中队是在冬季的傍晚。支队那辆东风牌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道路,将新兵送到营区后,车屁股冒着黑烟就溜走了。
夜幕降临,营区就成了一座孤岛。室外夹着沙土的狂风像只野蛮的狮子大吼大叫,火车驶过时的鸣笛声震耳欲聋,耳朵塞入棉花也彻夜难以入眠。
夜深了,罗爱军躺在硬板床上,用被子蒙住头偷偷哭泣,心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这漫长的服役期可咋过?
翌日晨起,全中队被拉到训练场进行会操,身手不凡的干部和老兵,动作精湛得让新兵们称奇;等到新兵上场,中队长站在一旁,一个个看着过关,哪怕有一丁点儿不标准,也会大声命令:“重来!”末了,全中队官兵站立在勒石前,由值星排长领诵:“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我为祖国守大桥,大桥安全我自豪!”等铿锵誓言,如咆哮霹雳,响彻在黄河上空,也在新兵心中打上深深烙印。
为使新兵尽快适应守桥任务需要,中队展开了超强度训练。
在黄河滩区初次参加五公里武装越野,跑到极限时,罗爱军感觉快撑不下去了。中队长却对他吼道:“别装怂,跟上去!”说着就朝他屁股上给一枪托,他在心里暗暗叫苦。
第一次过独木桥,从小恐高的他走到中间不敢迈步,中队长拿根长棍在下边敲打:“堂堂男子汉,咋像个胆小鬼?大胆往前走——”他被逼着通过独木桥后,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了。
新兵初入守桥部队,首先要经受心理素质考验。执勤岗楼就设在铁道旁边,火车经过的时候,哨兵感觉整个岗楼都在晃动。罗爱军初次上哨,哪里见过这阵势,感觉耳廓都在颤抖,心跳突然加快,就像跳到嗓子眼儿。每十分钟就过一趟列车,前边列车震动引起的不适还没缓过劲儿,又一趟列车轰隆隆驶过。
两个小时的一班岗,他感到比两年还长。
紧张地过了一个月,罗爱军实在吃不消了。趁着那晚下雨,他悄然翻越围墙,朝火车站方向跑去。刚跑出黄河滩,竞被抄近道抢先到达的中队长拦住去路:“好小子,想当逃兵不是?要是有种,给我回去!要当孬种,你看着办!”
“哼,龟儿子才当孬种哩!”他扭头转身气冲冲跑回了中队。
返回中队的罗爱军,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心想这处分是背定了。然而,时间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这件事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到了周末的傍晚,指导员约他来到地势较高的战术训练场边,举目望去,铁路大桥像一道彩虹横卧在黄河上。“站在这儿看大桥美吗?”指导员扭头问他。“美,真美!”罗爱军点头回答道。
见火候到了,指导员循循善诱道:“我们守护的长东黄河铁路大桥,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铁路桥,30多年来,一茬又一茬的守桥官兵,坚持苦练精兵,锻造哨兵的‘钢筋铁骨’和‘火眼金睛’,确保了大桥安全和铁路大动脉的畅通,被群众誉为‘大桥守护神’。可以说,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啊。”
有道是“响鼓不用重锤敲”,罗爱军“啪”的一个立正,敬礼道:“指导员,俺懂了,就看俺的行动吧!”
身上不乏血性的罗爱军,回来后较上劲了。当兵一年,成了全支队的训练尖子和执勤标兵;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并入党、转士官。“嗐,要不是中队长,指导员及时帮助,俺当上了逃兵才丢人哩!”回想起在中队的日子,他觉得这兵没有白当,每次执勤时,看到列车上的旅客向岗楼挥手致意,那一刻,他作为一名守桥哨兵,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思绪如脱缰的马儿,不停地向前延伸。
他不由得又想起当新兵站哨时,老班长和他打的那个赌:“你猜,下一趟经过的列车是货车还是客车?是从东向西还是从西向东驶过来?”他摇头说:“我又不是神仙,我哪知道?”老班长张口就说:“下一趟出现的是从东向西驶过来的××次客运列车。”
几分钟之后,从东向西驶过来的火车,果然是××次客运列车。
就在他疑惑不解之际,老班长解开了谜底:“执勤无小事,时刻要警惕。除了保证大桥安全,我们对每天从大桥经过的200多趟列车,哪一趟出现在哪一个时刻,是客列还是货列,一定要熟记于心,一旦遇到情况,才能及时有效处置。”
他不但记住了老班长的话,而且付诸行动,并将其作为执勤经验,传给了下一茬新兵。
……
眨眼间,就到了老兵离队那一天。“向大桥——敬礼!”随着一声洪亮的口令,所有退伍老兵举起右手,向他们守护的黄河大桥致以最后一个军礼。
一曲《驼铃》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再见了,军营!再见了,黄河铁路大桥!”在此起彼伏的告别声中,退伍老兵离开了火热的军营和朝夕相处的黄河铁路大桥,奔赴了新的工作岗位。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哨兵同志,下哨时间已到,请下哨!”小说开篇的这句话让罗爱军心生波澜,是因为他即将退伍。
B.小说通过罗爱军的回忆,叙述了罗爱军军旅生涯中几件重要的事情,完整地呈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C.守桥官兵要有“钢筋铁骨”和“火眼金睛”,即他们要身体素质过硬,且要观察细致,熟悉过往的车辆。
D.白天要进行超强度的训练,晚上要承受震耳欲聋的火车鸣笛声,罗爱军入伍之初,感到难以承受。
8.从入伍到退伍,罗爱军的心态发生了很多变化,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6分)
9.作者曾表示要把“讴歌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作为自己创作的“安身立命之本”。请结合本文分析这种“正能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
武王问太公曰:“得贤敬士,或不能以为治者,何也?”太公对曰:“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武王曰:“何为‘以人言断’?”太公对曰:“不能定所去,以人言去;不能定所取,以人言取;不能定所为,以人言为;不能定所罚,以人言罚;不能定所赏,以人言赏;贤者不必用,不肖者不必退,而士不必敬。”武王曰:“善!其为国何如?”太公对曰:“其为人恶闻其情,而喜闻人之情;恶闻其恶,而喜闻人之恶。是以不必治也。”武王曰:“善!”
齐桓公问于宁戚曰:“管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足衣食乎?”宁戚对曰:“要在得贤而任之。”桓公曰:“得贤奈何?”宁戚对曰:“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桓公曰:“既以举贤士而用之矣,微夫子幸而临之,则未有布衣屈奇之士,踵门而求见寡人者!”宁戚对曰:“是君察之不明,举之不显,而用之疑,官之卑,禄之薄也。且夫国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主不好士,谄谀在傍,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尝见用,二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习,然后见察,三阻也;讯狱诘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则豪俊并兴,贤智来处;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将著夫五阻,以为戒本也。”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说苑•君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
B.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
C.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
D.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治”的意思是社会安定太平,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治”意思不同。
B.“要”的意思是关键,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中“要”的意思不同。
C.“微”的意思是细小,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的意思相同。
D.“因”的意思是依靠,凭借,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中“因”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明的君主需要贤能之人辅佐,否则也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明君应当谨慎地挑选贤才,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让他们管理各种机构。
B.即使得到贤才,礼遇贤才,有的君主还是不能把国家治理好,周武王不能理解,以此询问太公。太公认为这是因为君主缺乏独立决断的能力。
C.管仲辅佐齐桓公,使国家获得治理,而管仲年迈将死,齐桓公为此感到担忧,并向宁戚咨询对策。宁戚建议齐桓公寻访隐士,并把他们提拔上来。
D.宁戚提出“五阻”论,总结了国家得不到贤才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去除“五阻”,君主就得不到贤才,只有去除“五阻”,贤士才能纷纷出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5分)
(2)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⒉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年老逢秋难免让人心生悲凉,但今日是重阳佳节,与友人相聚,诗人兴致很高。
B.“短发”刻画诗人老年形象,呼应“老去”,《春望》中有“白头搔更短”,估计两诗时间较近。
C.“笑倩”句写出诗人愉悦的心情,请人帮忙戴正自己的帽子,意在强调两人的亲密关系。
D.尾联问明年重阳还有谁健在,作者未作明确回答,醉看茱萸,流露出些许忧伤之情。
15.本诗与《登高》都写重阳佳节时的景色,请结合本诗颈联和《登高》颔联,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和男主人公相处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颇有点“青梅竹马”的意味。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誓死报国的衷心。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群人,高矮胖瘦不一,从 ① 聚拢来,在一个正午,下了大巴车,乘上缆车,掠过山谷、山冈、密林、草坡、花丛,润溪,来到了梵净山的最深处。走过一段盘升的木质栈道之后,我们便看见了两座由页岩自然垒成的一新一度同被命名为金顶的陡立笔直的山峰。在漫长的时光里,风吹过,雨打过,它们依然耸立在那里。所有的生命都是有情之物,在那千万片薄薄的岩石叠成的山峰上,风带来的尘埃 ② ,成为一层薄薄的泥土。同样被风带来的种子,发芽,生根,长叶,开花,最后浓缩了日夜,覆盖了岩石,成为 ③ 的草丛和密林。还有一些植被,比如蕨类,比如苔藓,比如浅草,怯生生地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石缝里,仅靠一撮泥土、一缕阳光、一滴露水,它们就可以欢快地生长起来。在梵净山上,我还看见一丛一丛地生长在路边的红蓼。正午,阳光照着那些肥绿的红蓼叶子,它们彼此簇拥着,湿热的空气似乎也很难在叶子之间顺畅地流动。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如果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还有一些植被,比如蕨类、苔藓、浅草,怯生生地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石缝里,仅靠极少的泥土、阳光和露水,它们就可以欢快地生长起来”两个句子意思相同,而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高质量的睡眠有益于人体健康,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不利于健康。在当今社会, ① 。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尚血压和总体死亡率的风险增加都与睡眠不足有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睡不好, ②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分析了四万多名数据库中的参与者的睡眠行为的详细信息和数据,来研究睡眠时间太长或太短、失眠、白天嗜睡、打鼾等四种睡眠状况与患青光眼。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太长或太短、失眠、白天嗜睡、打鼾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青光眼的患病风险,风险分别增加8%、12%、20%、4%。
研究人员作出解释道,睡眠问题会导致睡眠荷尔蒙失调, ③ ,而眼睛内压高会加重青光眼的程度。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赞赏理性。《礼记•中庸》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贤强调要充实学问,理性地作出分析、判断,得到真理,再去践行。蜀汉名相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要求用理性的力量克制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赣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