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66  2023-04-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汇编:作文专题(逐题解析)
专题08 作文
1.(浙江省2022--2023学年新高考考前训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
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
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
翻开《庄子》,感悟先贤的智慧,我被其“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深深折服。半个世纪前,董必武先生亲笔将它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如今人们再次来到石库门,在它面前久久驻足。这不禁让我忆起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始简毕巨——这是对党的百年伟大征程最好的概括。始虽简,力在细微幽隐;业必成,功垂盛世千秋。
积跬步之功,方至千里之远。凡事起于微小,必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成业。就像愚公移山,一锹一篓运到北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像我们从呱呱坠地,长成栋梁之材,需要十几年的不断学习与磨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的九千多万;从南湖嘉兴的一艘红船,到华夏神州的红旗招展……我们明白,哪怕起点再微不足道,只要在日积跬步的征途上,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终点必将呈现无尽的恢弘与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晦之处的苔花,也有盛放的追求与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原点,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始简”通往“毕巨”的灯塔航标。沿途风景虽好,勿忘为何出发。党在创业之始虽势单力薄,筚路蓝缕,历尽无数坎坷,但革命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不可摧。星星之火不灭,大有燎原之势,共产党人始终团结一心,历尽千般劫难,初心不改;一路驱除鞑虏,开辟家园;胸怀家国大业,共谋复兴。党的事业起点虽细微,但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以支撑,为万世开太平,一路高歌猛进,砥砺前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事求是,是由“始简”通往“毕巨”的必由之路。百年风雨征程,党面对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实事”,始终采取审慎而“求是”态度,或迎难而上,或乘胜而为,攻破一个个难关,创造一段段传奇。面对地震、疫情,我们从不逃避退缩,而是积极精准施策,尽显人本关怀与大国担当;迎办世博、冬奥,我们敞开臂膀,为世界搭台,尽展文化自信与和谐理念。在起点处,我们微不足道,受尽凌辱与剿杀;在繁盛时,我们功业俱成,赢得瞩目与掌声。审慎知行,求是发力,为“始简”注入勇气和力量,必将朝“毕巨”前行。
合上《庄子》,翻开《党史》,我读到了一百年的力挽狂澜,我看到了一世纪的沧桑巨变。作为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我虽微不足道,但我愿丰满羽翼,以毕生之力,为平凡增添不凡。
一百年,党的事业由“始简”到“毕巨”,风雨兼程。一百年,仅是浩浩前路上的一个节点。我们从一个起点,到百年节点,我们不应满足于如今的盛况。未来,将由我们接棒,继续创造和奋进。
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让我们从始至终,以终为始,上下求索,踏上新征。


浏览完整试题【解析】
审题: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句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第一则材料对这一句话进行了注释。第二则材料指出董必武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题词就是这一句话。第三则材料指出众多参观者在这一句题词前久久驻足,颇有感触。可见,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这句话。
这句话引申为任何前程远大的事业,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微不足道,但是完成的时候成就一定会变得非常巨大。这篇作文的材料采用的是引申出来的意思。那么,如何理解材料董必武在中共一大会址的题词和会址重新开馆后游人在题词前的久久驻足的关联?这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正如庄子名句的内涵所表达的:任何伟大的事业,在一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需要心怀信仰和理想,保持昂扬的姿态,只要日拱一卒,久久为功,那未来一定是美好且光明的。新时代的“赶考”人会继续被这种精神所鼓舞。
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在具体行文时,考生可结合党百年奋斗的里程碑式事件与成功经验,回答党和国家事业为什么能够做到“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同时,也要能够结合新时代新的征程与挑战,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表达岁月不改初心,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
立意:
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2.实现远大目标,从细微处做起。
3.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
2.(杭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常用于让人一时感到乐趣的事物,具有个人化、暂时性的内涵。“有意义”,常用于具有人生价值、时代价值的事物,它体现一种社会性、永恒性的内涵。
有人说,“有意思”让平淡的人生有了灵动的亮色;也有人说,“有意义”让平凡的人生绘上厚重的底色……
看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例文】“有意思”与“有意义”
浮生若似冰底水,太多平凡日子的叠加使得人们通常不会去探寻生活中点滴的意义。一篇《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充溢着朱自清对人生意义的呼求。
人生意义的有无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西方哲学中的经典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清醒的人们都会像朱自清那样渴求生活的“有意义”,但世间并没有太多的“朱自清”,很多人并不在意意义的有无,或者是有选择性地在意。而不幸的是,后一种正是人们通常的生活状态。在这些人的眼中,生活是一条蜿蜒至远方的河流,自己的人生之舟任凭生活之流的涤荡,所不同的是后一种人的船舱里多了一副船桨,以便在心旌动摇时调整航向。英国著名诗人蒲柏说过,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在“非朱自清”之类的人身上理智这一罗盘有时是缺席的。
耐人寻味的是在“有意义的生活”和“无意义的生活”之间还存有一个交集,那就是“有意思”。人们期望有意义的事情是有意思的,因为有意思就会让人乐此不疲,从而使得自己的事业循序渐进,做大做强。“有意思”有时对“有意义”又有着积极的作用,说得直白些就是,有意思的事情也能渐渐变得有意义起来。在当代文坛有着“鬼才”之称的贾平凹在青年时期沉迷于写作,做着美好的作家梦,雁塔区那间冬冷夏热的破房子成了他训练写作的天堂。很长时间后《西安晚报》通知他领取一元稿费,他把退稿信拿出来数了数,数目竟然超过了二百封。正是这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沉溺让他成为文坛上一个文学研究者们绕不过去的“重镇”。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更常见的状态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意义的事情有时候是充满单调与苦闷的。八十四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万里长征。在万里路途中雪山茫茫,草地绵绵,上有敌机盘旋,下有强虏的疯狂火力。这万里征途有意思吗?显然是毫无趣味可言,但长征的意义十分深远:它向世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不可战胜,将艰苦奋斗、敢创奇迹的“长征精神”写进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如此来看,“有意思”并不是“有意义”的附庸,在两者相冲突的情形下,“有意思”会被割舍,也应该被割舍。
歌手良辰有首歌,歌名叫《生活就像一团乱麻》,是的,在这团乱麻中“有意义”与“有意思”缠夹不清,但人们不必对此纠结,“有意义”远比“有意思”来得重要,正像材料里所说,“有意义”让平凡的人生绘上厚重的底色……
【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试题是一则关系型材料,立意时应先弄清概念,然后明确关系。“有意思”意为“有情趣、有趣味”,可以衍生出“审美追求、娱乐追求、感官感受”等;“有意义”意为“有价值、有作用”,可以衍生出“追求永恒的价值,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等。两者的关系表现在:有的事情做起来有意思,但缺少意义;有的事情做起来有意义,但缺少意思;有的事情做起来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对于人生而言,它们各自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有意思”让平淡的人生有了灵动的亮色;“有意义”让平凡的人生绘上厚重的底色……立意时针对以上层面,可就一个层面写,也可分几个层面全面展开。但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有意思”和“有意义”,不要单写其中的一个方面。
可以参考的写作角度有:
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快到人们容易忘记看窗外的风景,快到人们记不起昨日的誓言。但是,人们该用自己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有意思”让人们紧张的生活有了缓冲的空间,让人们获得更充沛的前进动力;“有意义”让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奔头”,也就是人生变得充实,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也。生活不脱离趣味,才能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
不能事事求“有意义”,陷入功利化,要追求精神的诗意栖居——“有意思”。事事追求有意义,一个人就会过于功利化,内心完全被利益驱使,丧失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丧失心灵的激荡和升华,丧失真情的表达和呼唤。而诗意地栖居将人们从功利的“烟熏火燎”中拯救出来,精神的世界得以鸟语花香、阳光烂漫。诗意的栖居是有意思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与周遭是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平常之举如仰望星空、凝视明月、泛波五湖、踏遍青山,都流淌出浓浓的诗意。


展开余下试题无论生活有无意思,一定要有意义。人生苦短,在有限的一生中人们应尽量接受有意义的事物,尽管自己也向往着那有意思的世界,因为众多的“有意义”的聚集,人生就会变得极有意义。当“有意思”和“有意义”难以取舍时,不妨想想孟子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自然会舍有意思而取有意义也。当然,人生理想的状态自然是有意思与有意义兼具:有意思的事,人们会带着兴趣去做,带着希望去做,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拓宽生命的广度;有意义的事,人们带着责任去做,带着真诚去做,努力发现工作中的乐趣,挖掘生命的深度。
写作时可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活不能仅仅关注“有意义”,还应该关注“有意思”;第二层,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意思”,更要注重“有意义”;第三层,让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立意:
1.“有意义”之外还应“有意思”。
2.生活的本质还应是“有意义”。
3.“有意思”与“有意义”相辅相成。
3.(202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2月15日,在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上,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出炉,中文为“心心相融,@未来”。杭州亚组委会负责人说:“我们把这句口号念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主题口号意在表达各国人民在亚运会大舞台上用心交融,互相包容,体现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向上、紧密相拥的理想,同时传递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期许,与“永远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一致,也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
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融尤显重要,对未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与子同袍,与子偕行
“心心相融,@未来”,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正说明当今时代的“互联互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人与人互相联结沟通,携手同行谋求更好的未来。
上古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村貌,正是世代村民友好往来、和谐聚居,互相高度信任以至不必设防的结果。现今则不同,茫茫洪流之中,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划为一个个网格,把人们分成一个个原子。城市景观里座座摩天大楼都是小型“陌生人社会”,人人封闭斗室,邻处不知名姓的情形司空见惯。然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抛却一切他者只求“自全”的主张终究是臆想,人人走出网格,彼此守望才是正道。小到日常点头打招呼,大到疫情防控关头递药送医,正是人与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彼此关照,构筑起现代精神生活日益稀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亦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春天,写在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寄言,表达了他国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山与山不相逢,人与人要相遇。”“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合作共赢的信念随着诗句与抗疫物资一同漂洋过海,传达了我国对他国的感恩与关切。疫情肆虐之际,世界各国责任共担,互相分享抗疫经验、支援抗疫物资,使一场波及全球的灾祸得以缓解,即令人间之事生机不灭,纵遭重创,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着眼时局,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到区域协调、戮力发展,个体奋斗为群体事业添砖加瓦,群体建制也正护卫个体利益及生存价值。放眼全球,丝绸之路共创共生,国际贸易指数增长,繁荣的造就何曾离得了各国主动请缨、躬身入局?个人离不开家国,家国离不开世界,因而深知我们所拥有的、所肩负着的、所要实现的一切。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一起”表达的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群之间互联互通、休戚与共,构建起我们携手同行的时代。纵观当下科技发展,带来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灾害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也需要全人类共同解决。由此更切身体会:人类命运的联系何其紧密!
吾辈青年,要主动思考个体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心中怀有“国家意识”“世界格局”,努力将自我融入社会发展、世界潮流之中。世界向好,你我必受益其中;世界黑暗,你我都将坠入漫长的黑夜。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愿天下英杰携全球眼光,凭百纳胸怀,奉献个人命运,共圆大同理想!
【解析】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展现了杭州亚运会主办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祝愿。其中,“@”这一符号,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也是当今视联网时代的鲜明体现。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融则体现在“心心相融(Heart to Heart)”这一口号上,这里的“相融”,包括各国人民在亚运会这个大舞台上交融,包括整个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向上、紧密相拥、充满活力更是全人类怀抱着“永远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面向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与共。因此,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融,对于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甚至是对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写作时可以从结构上递进,内容上可围绕人与人、全体之间以及国家民族之间的各种“关系”,来展开行文,思考我们应当怎样为理解交融、团结协作而努力。对此可放眼当今时代,联系国际国内大事件,如抗疫、扶贫等加以论证。结尾则需落脚到青年人作者身份,强调开放意识,抒发与他人联结的真实感受,尽量避免没有事实依据的泛泛而谈。
立意:
1.融于人,融于世。
2.与子同袍,与子偕行。
3.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4.(2023春•浙江宁波•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国外一些环保分子为“唤醒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堵公路、毁名画、泼油漆……在莫奈名画《干草堆》上泼土豆泥的抗议者说:“我们让莫奈成为舞台,让公众成为观众。如果需要给一幅画画上土豆泥或番茄汤,才能让世界记住化石燃料正在杀死我们所有人,那么我们就给一幅画画上土豆泥!”
——某网站选文
极端的正义即是不正义。
——西塞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结合个人的阅读与生活体验,写一篇论述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于极端环保主义中辨析正义
在全球气候剧变的背景下,国外一些极端环保分子进行抗议,采取了极为极端与不合理的手法——向莫奈的画上泼土豆泥;将自己的头粘在《蒙娜丽莎》上;向大本钟洒白油漆……这种行为屡见不止,愈演愈烈。
首先要明白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行为逻辑,与其极端狂热行为掺杂的因素。对于其而言,著名的画作与名胜古迹仅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事物。在他们对这些事物施行破坏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人们的关注便使他们拥有了“舞台”,来传播他们的理念,来使这个世界变成他们想的那样。而在背后指引他们作出荒诞、令人大跌眼镜的行为,恐怕不仅是青年的鲁莽、不计后果,达达主义的荒诞,更多的还是正义教育的偏颇与缺席。


展开余下试题首先,正义是相对而言的概念。西塞罗有言:“极端的正义即是不正义。”在极端环保主义者选择以这种不计后果、极端的、狂热的行为抗议时,即使他们的出发点是善意的,现在也变为不正义的。极端代表的是极度个体主义,是排斥一切外在的表现。如同纳粹德国宣扬:“日耳曼民族是其它民族的兄长。”也如同日本极度军国主义,也许他们的本意是争取民族利益、改变失衡的政治经济地位——姑且认为这对其国而言是“正义”的。但是两者偏激的方式使其原本的愿望变成残酷罪行,那堂而皇之的道德借口。于极端环保主义者也一样。极端、片面、狂热、偏激的作风只能使“环保主义”作为其恶行的遮布而无实际作用,甚至令人心生厌恶。
其次,在正义的组成部分中,程序正义也占有一席之地。程序正义原为法律层面名词,指只有通过正义手段或合法手段得来的结果才是正义的,具有正义意义的。而显然,极端环保主义者可谓是践踏了程序正义。破坏名画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只会留下一地狼藉的人类文明。程序正义的缺席会让那些看起来是“正义”的事在别处留下伤害,陷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困局。试想,今有极端环保主义者毁了《干草堆》,改天是否又有极端名画保护者放火烧山?这种缺乏程序正义的行为损害在公处,除了激起人们愤怒之外别无益处,别无他用。
在批驳完极端环保主义者的恶劣行径后,人们应当对自我行为有重新的审视。因为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影随形。
在网络上,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不假思索的同情和头脑一热的正义。人们将正义作为道德借口,不自觉或自觉地推动着下一轮的恶行。极端环保主义者身上的盲目正义,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而在反思其荒谬行为之后,我们也应当在表明立场前学会三思而后行,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有失程序正义,反思自己是为了真理发声,还是仅作为立场的喉咙。
谨以极端环保主义者为戒,别让偏颇的“正义”控制了你,沦为《乌合之众》中“野蛮的群体”中的一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借用莫奈名画《干草堆》被国外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采用行为主义方式破坏和示威的方式,引出我们对于艺术与生命的思考。对这一类现象,首先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关注生命这一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地球上人们赖以生存最主要的资源,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造成的浪费和破坏,后代将无法弥补。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史,所以现代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只考虑自己这代人或这几代人,完全不考虑环境承载力的话,那人类就等于在进行慢性自我种族灭绝。但是,这种极端而破坏性的方式真的符合人道主义吗?真的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吗?首先,不可再生的不只是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还有《干草堆》所代表的人类文明成果等文化遗产,极端环保主义者本意是为保护不可再生而行动,实际上行的却是破坏之举。甚至,他们泼土豆泥或番茄汤的行为,也是一种对食物和生命的浪费与亵渎,是与其本意的巨大冲突。其次,保护艺术与保护人类、生命并不构成冲突,人类生存需要自然环境予以物质支持,而艺术则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并能有灵魂、有思想的生存的依据。《干草堆》所代表的艺术之所以值得我们珍视、保护,就是因为它们真正要表达的是对人的关注、对生命价值的关注。所以,保护名画、保护艺术并不代表我们对生命的漠视,反而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就能理解材料二的意义了。“极端的正义即是不正义”看似矛盾,实则明确揭示那些看似“正义”做法的邪恶本质,进一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判断。
写作时,考生可以就“什么是正义”“正义有哪些表现”“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正义”“我们该如何表达正义”“我们如何应对伪/不正义” 等话题展开论述。毫无疑问,写作时应禀明正义应有度,不能过于极端这一观点。而对于原因,则可从正义与邪恶的相对关系来加以辩证。正义与邪恶之间仅有一步之遥,当我们觉得自己绝对正义时,邪恶便已降临,所以要警惕正义的冲动下的非正义行为。当我们用极端方式想保护某些人的利益时,或许已在伤害更多人。举例时,除了材料中所说的极端环保主义,还可从极端和平主义、极端种族主义等方面切入。最后,则可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呼吁。
立意:
1.不做正义的暴徒。
2.理性的善良比残暴的正义更重要。
3.把握尺度做正事。
5.(2023春•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导航是现在出行的必备,导航时要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这时就会出现几条供你选择的路线和交通方式,如你选择“自驾”,路线有最近、高速优先、费用最少等选项,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和交通方式之后,就可以出发了。行车时要精力集中,注意语音提示和交通规则,这样就基本可以到达目的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以“导航”这种出行必备的工具为载体展开,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启示意义。“导航”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外在条件和助力。导航固然重要,但也得由人来确定自己的目标、路线和交通方式,这其中就包含了“外在”和“内在”的关系原理。“自驾”的涵义是通过自我努力的方式实现理想,而不是单纯依赖他人或外在条件。为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可以有所不同,不管是“路线最近”,还是“高速优先”,或是“费用最少”,都可以实现目标。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既要充分利用客观外在条件,也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既要积极听从旁人的建议,同时也要注意遵守规则,守住底线。简言之,材料适用的话题有“过程与方法”“内在与外在”“目标与结果”“主动与被动”等。
写作时要注意由作文材料引入,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由表及里得出启示意义。要注意写出几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联。确定目标是基础,要选择正确的目标,否则只会南辕北辙。自我奋斗是必然,如果不选择“自驾”,“导航”就失去了意义。切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是过程,既不能自轻自贱,也不能好高骛远。专心致志和遵守规则是必备条件。如果三心二意,不遵守规则,则有可能发生“事故”,不仅不能到达终点,还可能危害自身。
立意:
1.用好人生的“导航”,抵达理想的终点。
2.确定人生“导航”目标,心无旁骛,砥砺奋斗。
3.选择合适的“自驾”方式,让“导航”为己助力。
6.(2023•浙江金华•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一任校长叫艾灵顿。有一次,一位家长问他,您的学校是要培养我儿子将来是从政还是经商呢?校长说都不是啊。家长就追问,那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说明一下你们要培养他将来干些什么吗?校长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的话,那就是“理解死亡”。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3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