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说明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就能创作出更多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摘编自赵梦《以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人民日报》2022年5月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创造提供了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B. 作者认为,现实主义作品扎根实际、源自人民、充满了烟火气并且是作家用心投入、用情体验、用力表达的结果,更容易打动人。 C.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只是在“自律性”审美逻辑中“任情”生长,还要在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自由而解放的氛围中升华。 D.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从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中获取灵感,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所以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精神生活的需求是优秀现实文艺作品受到广大群众追捧的重要原因。 B. 伟大时代与文艺创作之间呈现建设性关系。文学艺术反映伟大时代,伟大时代为文学艺术提供创作资源。 C. 两则材料中都提到文艺创作要扎根生活、源自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D.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艺术和时代的关系。材料一侧重谈时代对文艺的影响,材料二侧重谈文艺能展现时代气象。 3. 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提出的“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山海情》聚焦脱贫致富主题,将扶贫工作难以开展的现实困难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B.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孙少安和孙少平等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C. 《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但其成功的背后均是时代转折的大幕起伏。 D. 《跨过鸭绿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平和而理性的现代性解读,展现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开阔视野。 4. 在2019年的文艺社科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典喻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答元九书》)。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白居易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5. 如何创造出不辜负时代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C 4. ①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创造提供了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白居易的观点一方面强调“合为时而著”,即立足时代,当今中国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都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映现时代底色。 ②文艺创作应扎根社会实际,用心用情用力表达。白居易的观点另一方面强调“合为事而著”,即反映现实,扎根生活,关注民生,以充满烟火气的作品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声。 ③伟大时代与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充满张力的建设性关系。白居易的观点在今天仍能给文艺工作者以启示,文艺的创作与发展,要符合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自由而解放的时代精神。 5. ①创作内容: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或者融入时代,深入人民群众,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②创作方法: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③创作目的: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近年来,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选项说成“必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将已然变未然。 B.“作者认为,……”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原文中观点是胡智锋说的,不是作者认为的。 C.“不只是……还要……”说法错误,不合逻辑。由原文“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再简单地在‘自律性’审美逻辑中‘任情’生长,而是在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自由而解放的辽阔天空中实现升华,呈现出新意义”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简单地……而是……”,不是“不只是……还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文艺创作要扎根生活、源自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说法错误,无中生有。由文中“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可知,“扎根生活”不是社会主义文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