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72”“56”“60”“153.4万”这些数字可以勾勒出“国和一号”的工程效果图: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后系统自主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仅56个月;电站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60年;单机组发电功率达153.4万千瓦。 “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它带动核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核电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等企业、机构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 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光伏发电”面向核电厂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设施,实现了供能的清洁化替代;“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近期将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以实现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海上风电”将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和一号”依托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精准采集、显示和处理核、风、光、氢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智能调控,达到多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 “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取材于赵冉、丁怡婷、左丰岐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能源现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报告》,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B. 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 C. 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 D. 可再生能源丰富,但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 2.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和一号”技术安全性高,工程建设周期短,供能经济、环保。 B. “国和一号”开启的能源发展模式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代表。 C.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核能供热”项目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 D.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化开发。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 B. 在未来几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 C.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 D. 能源结构转型不仅要强调能源质量,更要考虑能源数量和供需平衡等要素。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符合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建设方向的一项是( ) A. 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 B. 能效科技水平持续稳定化 C. 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协同化 D. 产业结构发展布局系统化 5. 在“新时代•新发展”青年论坛上,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及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 【链接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很大,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之前走过不少弯路,但我们坚决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的势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取材于孙业礼《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特征》) 【答案】1. D 2. C 3. D 4. B 5.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策略,能够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够满足十四亿多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切实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保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错,原文是“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可见创历史新高的只有煤和电。 B.“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错,原文是“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见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提醒我们要做好“开源、节流、升级”,而不是依赖“能源进口”。 C.“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错,原文是“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可见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之间并没有矛盾,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错,原文是“‘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可见是满足威海市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错误,原文是“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可见“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是武强院士按照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标准假设的情况。
展开余下试题B.“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错,原文是“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可见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并未改变。 C.“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错,原文“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国和一号”体现了开源;“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体现了“升级”;而节流的意思是“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国和一号”是新能源,没有体现“节流”。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B.原文“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可知,必须提升能效科技水平。而“能效科技水平持续稳定化”不符合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建设方向。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很大,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和材料一“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策略,能够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够满足十四亿多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 由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和材料二“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切实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保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天下未尝无财也。昔周之兴,文王、武王之国不过百里。当其受命,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军旅四出,以征伐不义之诸侯,而未尝患无财。方此之时,关市无征,山泽不禁,取于民者不过什一[1],而财有余。及其衰也,内食千里之租,外取千八百国之贡,而不足于用。【甲】由此观之,夫财岂有多少哉!人君之于天下,俯己以就人,则易为功;仰人以援己,则难为力。是故广取以给用,不如节用以廉取之为易也。 臣请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方其穷困时,所望不过十金之资,计其衣食之费,妻子之奉,出入于十金之中,宽然而有余。及其一旦稍稍蓄聚,衣食既足,则心意之欲,日以渐广,所入益众,而所欲益以不给。不知罪其用之不节,而以为求之未至也。是以富而愈贪,求愈多而财愈不供,此其为惑,未可以知其所终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饥而不食乎?【乙】今天下汲汲乎以财之不足为病,何以异此。 今天下之利,莫不尽取。山陵林麓,莫不有禁。关有征,市有租,盐铁有榷,酒有课,茶有算,则凡衰世苟且之法,莫不尽用矣。然天下之人,方且穷思竭虑,以广求利之门。且人而不思,则以为费用不可复省。使天下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臣有以知其不然也。天下之费,固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者矣。【丙】臣不能尽知,请举其所闻,而其余可以类求焉。 夫无益之费,名重而实轻,以不急之实,而被之以莫大之名,是以疑而不敢去。天子有七庙,今又饰老佛之宫,而为之祠,固已过矣。又使大臣以使领之,岁给以巨万计,此何为者也!天下之吏,为不少矣,将患未得其人。苟得其人,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而其患莫不尽去。今河水为患,不使滨河州郡之吏亲视其灾,而责之以救灾之术,徒为都水监[2]。夫四方之水患,岂其一人坐筹于京师而尽其利害?天下有转运使足矣,今江淮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丁】今为政不求其本,而治其末,自是而推之,天下无益之费,不为不多矣。 臣以为凡若此者,日求而去之,自毫厘以往,莫不有益。惟无轻其毫厘而积之,则天下庶乎少息也。 (取材于苏轼《厚货财一》) 注释:【1】什一:十分取其一。【2】都水监与后文的转运使、发运(使)均为宋代官职。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俯己以就人,则易为功 功:功绩 B. 不知罪其用之不节 罪:归罪 C. 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 举:列举 D. 而责之以救灾之术 责:要求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广取以给用 以广求利之门 B. 宽然而有余 且人而不思 C. 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 臣以为凡若此者 D. 然天下之人臣 有以知其不然也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 四面八方的诸侯王公纷纷来到朝廷 B. 盍亦反其始而思之 为什么不回到事情的起初去思考呢 C. 使天下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 如果百姓不上交盐铁酒茶的赋税,就不能为国效力了吗 D. 则天下庶乎少息也 那么天下百姓大概就能够稍得喘息了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周初兴之时和衰败之时的财政状况作对比,引出节用廉取的主张。 B. 第二段通过写小民之家因财用状况引发的心理变化,指出宋朝财用匮乏的现实。 C. 三、四两段列举朝廷征税方式之多,历数应该节省的“无益之费”,直陈弊政。 D. 文章既有对居上位者过度开支的批评,又有对百姓疾苦的关怀,情理并茂。 10.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一处?请根据文意简述理由。 盖尝闻之,里有蓄马者,患牧人欺之而盗其刍菽也,又使一人焉为之厩长,厩长立而马益癯。 【答案】6. C 7. A 8. C 9. B 10. 应放在丁处。这段文字写养马人已有“牧人”又设置“厩长”的职位,可是马匹却更瘦的事例,与该段丁处之前各地有“转运使”又设“发运”致使耗费钱财过多的现象相类似,也可以用来证明本段因冗官而产生过多毫无意义支出的观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举,提出。 句意:那么对百姓有益的政令,都能提出。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都为表目的的连词,来。句意:因此广泛地索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来增加获利的门路。 B.表并列;表转折。句意:生活得宽松有余/这些人却不思考。 C.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的情况。句意:当初他穷困的时候,难道出现过天寒没有衣穿/我认为凡是像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