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7  2023-04-0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
(2023.04)
本试卷共1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
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
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低能耗、高精尖技术产业为主,而我国则以矿山、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能耗、单向度产业为主。
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
(取材于章建华、里雨曦、党亚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其应用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了世界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集中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大成。


浏览完整试题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72”“56”“60”“153.4万”这些数字可以勾勒出“国和一号”的工程效果图: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后系统自主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仅56个月;电站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60年;单机组发电功率达153.4万千瓦。
“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它带动核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核电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等企业、机构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
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光伏发电”面向核电厂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设施,实现了供能的清洁化替代;“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近期将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以实现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海上风电”将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和一号”依托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精准采集、显示和处理核、风、光、氢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智能调控,达到多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
“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取材于赵冉、丁怡婷、左丰岐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能源现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报告》,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B. 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
C. 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
D. 可再生能源丰富,但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
2.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和一号”技术安全性高,工程建设周期短,供能经济、环保。
B. “国和一号”开启的能源发展模式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代表。
C.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核能供热”项目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
D.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化开发。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
B. 在未来几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
C.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
D. 能源结构转型不仅要强调能源质量,更要考虑能源数量和供需平衡等要素。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符合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建设方向的一项是( )
A. 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
B. 能效科技水平持续稳定化
C. 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协同化
D. 产业结构发展布局系统化
5. 在“新时代•新发展”青年论坛上,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及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
【链接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很大,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之前走过不少弯路,但我们坚决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的势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取材于孙业礼《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特征》)
【答案】1. D 2. C 3. D 4. B
5.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策略,能够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够满足十四亿多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切实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保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错,原文是“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可见创历史新高的只有煤和电。
B.“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错,原文是“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见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提醒我们要做好“开源、节流、升级”,而不是依赖“能源进口”。
C.“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错,原文是“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可见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之间并没有矛盾,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错,原文是“‘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可见是满足威海市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错误,原文是“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可见“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是武强院士按照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标准假设的情况。


展开余下试题B.“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错,原文是“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可见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并未改变。
C.“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错,原文“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国和一号”体现了开源;“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体现了“升级”;而节流的意思是“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国和一号”是新能源,没有体现“节流”。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B.原文“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可知,必须提升能效科技水平。而“能效科技水平持续稳定化”不符合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建设方向。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很大,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和材料一“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策略,能够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够满足十四亿多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
由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和材料二“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切实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保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天下未尝无财也。昔周之兴,文王、武王之国不过百里。当其受命,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军旅四出,以征伐不义之诸侯,而未尝患无财。方此之时,关市无征,山泽不禁,取于民者不过什一[1],而财有余。及其衰也,内食千里之租,外取千八百国之贡,而不足于用。【甲】由此观之,夫财岂有多少哉!人君之于天下,俯己以就人,则易为功;仰人以援己,则难为力。是故广取以给用,不如节用以廉取之为易也。
臣请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方其穷困时,所望不过十金之资,计其衣食之费,妻子之奉,出入于十金之中,宽然而有余。及其一旦稍稍蓄聚,衣食既足,则心意之欲,日以渐广,所入益众,而所欲益以不给。不知罪其用之不节,而以为求之未至也。是以富而愈贪,求愈多而财愈不供,此其为惑,未可以知其所终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饥而不食乎?【乙】今天下汲汲乎以财之不足为病,何以异此。
今天下之利,莫不尽取。山陵林麓,莫不有禁。关有征,市有租,盐铁有榷,酒有课,茶有算,则凡衰世苟且之法,莫不尽用矣。然天下之人,方且穷思竭虑,以广求利之门。且人而不思,则以为费用不可复省。使天下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臣有以知其不然也。天下之费,固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者矣。【丙】臣不能尽知,请举其所闻,而其余可以类求焉。
夫无益之费,名重而实轻,以不急之实,而被之以莫大之名,是以疑而不敢去。天子有七庙,今又饰老佛之宫,而为之祠,固已过矣。又使大臣以使领之,岁给以巨万计,此何为者也!天下之吏,为不少矣,将患未得其人。苟得其人,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而其患莫不尽去。今河水为患,不使滨河州郡之吏亲视其灾,而责之以救灾之术,徒为都水监[2]。夫四方之水患,岂其一人坐筹于京师而尽其利害?天下有转运使足矣,今江淮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丁】今为政不求其本,而治其末,自是而推之,天下无益之费,不为不多矣。
臣以为凡若此者,日求而去之,自毫厘以往,莫不有益。惟无轻其毫厘而积之,则天下庶乎少息也。
(取材于苏轼《厚货财一》)
注释:【1】什一:十分取其一。【2】都水监与后文的转运使、发运(使)均为宋代官职。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俯己以就人,则易为功 功:功绩
B. 不知罪其用之不节 罪:归罪
C. 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 举:列举
D. 而责之以救灾之术 责:要求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广取以给用 以广求利之门
B. 宽然而有余 且人而不思
C. 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 臣以为凡若此者
D. 然天下之人臣 有以知其不然也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 四面八方的诸侯王公纷纷来到朝廷
B. 盍亦反其始而思之 为什么不回到事情的起初去思考呢
C. 使天下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 如果百姓不上交盐铁酒茶的赋税,就不能为国效力了吗
D. 则天下庶乎少息也 那么天下百姓大概就能够稍得喘息了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周初兴之时和衰败之时的财政状况作对比,引出节用廉取的主张。
B. 第二段通过写小民之家因财用状况引发的心理变化,指出宋朝财用匮乏的现实。
C. 三、四两段列举朝廷征税方式之多,历数应该节省的“无益之费”,直陈弊政。
D. 文章既有对居上位者过度开支的批评,又有对百姓疾苦的关怀,情理并茂。
10.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一处?请根据文意简述理由。
盖尝闻之,里有蓄马者,患牧人欺之而盗其刍菽也,又使一人焉为之厩长,厩长立而马益癯。
【答案】6. C 7. A 8. C 9. B
10. 应放在丁处。这段文字写养马人已有“牧人”又设置“厩长”的职位,可是马匹却更瘦的事例,与该段丁处之前各地有“转运使”又设“发运”致使耗费钱财过多的现象相类似,也可以用来证明本段因冗官而产生过多毫无意义支出的观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举,提出。 句意:那么对百姓有益的政令,都能提出。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都为表目的的连词,来。句意:因此广泛地索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来增加获利的门路。
B.表并列;表转折。句意:生活得宽松有余/这些人却不思考。
C.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的情况。句意:当初他穷困的时候,难道出现过天寒没有衣穿/我认为凡是像这样的情况。


展开余下试题D.表转折,但是;代词,这样。句意:可是天下人/我以为并非如此。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就不能为国效力了吗”错误,“为”译为“成为”,“将不为国乎”应译为:难道国家就不能成其为国家了吗?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指出宋朝财用匮乏的现实”错误,“今天下汲汲乎以财之不足为病,何以异此”是指出宋朝过分追求财富,加重人民负担,不能节约用度。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这段话句意为:我曾听说,乡间有一个养马的人,怕牧人欺骗自己盗窃草料,又派了一个人担任厩长,厩长来了可是马却更瘦了。这段文字写养马人已有“牧人”又设置“厩长”的职位,可是马匹却更瘦的事例。
结合“天下有转运使足矣,今江淮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可知,这段话与丁处之前各地有“转运使”又设“发运”致使耗费钱财过多的现象相类似,故应放在丁处。
参考译文:
天下不是没有财富。当年周初兴之时,文王、武王的国土不过方圆百里。当他们受命于天时,四面八方的诸侯王公纷纷来到朝廷,军队四面出征,讨伐不合道义的诸侯,却从未发愁缺少钱财。那个时候,边关集市都不征收税款,山林湖泽也没有渔猎之禁,从民众那里得到的不过是从他们收成的十分中取其一分,而财力尚有盈余。到了周朝衰败的时候,在内收取方圆千里的租税,在外获取众多诸侯国的朝贡,却还不够用。由此看来,财物哪里有多和少的标准呢!君主治理天下,如果能自己俭朴而多施惠于民,就容易取得功绩;加重人民的负担来满足朝廷的用度,就很难使百姓畏服听命。因此广泛地索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如节约用度从而减少索取更容易治好国家。
请让臣用百姓之家为例来推论这个问题。百姓在穷困的时候,他所期望的不过是拥有十金之资,他计算家中衣食的需求,赡养妻子儿女的费用,收支在十金之内,而生活得宽松有余。等他一旦稍有积蓄,衣食已经满足,于是他心里的欲望就渐渐地膨胀起来,收入越多,他的欲望就越不能满足。他不知道归罪于自己不节省用度,却认为是索取的还不够多。所以钱越多越贪婪,需求越多钱财越不够用,这就使他陷于困惑之中,不知道最终怎么办好。为什么不回到事情的起初去思考呢?当初他穷困的时候,难道出现过天寒没有衣穿、饥饿没有饭吃的情况吗?如今天下急切地把财用不足作为心头大患,与这家人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呢?
如今天下所有能够获利之处,没有不竭力收取的。高山丘陵森林平原,没有不设禁令的地方。边关有关税,集市有租金,盐铁、酒水、茶叶都有重税,凡是末世用过的应急手段,没有不使用的。可是天下人还在绞尽脑汁,来增加获利的门路。这些人却不思考,就认为如今国家各项费用不能再省,假如不征收盐铁酒茶的赋税,难道国家就不能成其为国家了吗?我以为并非如此。国家的开支,本来就有很多是容易革除而无损于国,保存下来很困难却无益于国的。臣不可能全部了解,请求略举所听到的一些事加以论证,其他与之相类的事就可以推知了。
那些没有益处的开支,只是名义上很重要,但实际上不必要,给不急需的事情冠以堂皇的名义,因此人们虽然对此心怀疑虑却不敢去除。天子有七庙,如今又在兴建修缮道、佛两教的宫观寺庙,还要负责这些宫观寺庙的支出,这本就已过分了,又命大臣以官祠使的身份来管理,每年的支出有数万之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全国的官吏,已经不少了,还是苦于没有人才。如果真能得到人才,那么对百姓有益的政令,都能提出,而损害百姓利益的政令都会废除。如今黄河水泛滥成灾,不派临河州郡的官吏亲自去视察灾害的情况,安抚百姓,要求他们提出救灾的方法,白白设置一个都水监。全国各地的水患,难道是一个人坐在京师筹划,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吗?天下各路有转运使就足够了,如今江淮一带,又设置了发运使,俸禄赏赐之丰厚,所属吏卒之众多,耗费的钱财数得过来吗!如今治理天下不抓住根本,只注重那些细稍末节,以此推知,天下毫无意义的支出,不能说不多啊。
我认为凡是像这样的情况,每天去除一点,从一丝一毫做起,长此以往,不会没有好处。只要不轻看这一丝一毫,不断积累,那么天下百姓大概就能够稍得喘息了。
(二)(共13分)
11.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③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⑤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2】治宾客,祝蛇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宪问》)
注释:【1】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执政大夫,事鲁哀公,位高权重。【2】仲叔圉与后文的祝鮀、王孙贾均为卫灵公时期的重臣。
(1)“使民敬、忠以劝”中的“以”字,有同学理解为“来”,有同学理解为“和”,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正确?请结合第①则材料说明理由。
(2)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为政”思想?请加以概括。
(3)面对季康子的提问,孔子或直言正告,或婉言启发,回答颇为艺术。请从四处画线句中选择两处加以分析。
【答案】(1)“以”应理解为“和”。
理由: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敬”“忠”“劝”三者是并列关系,“以”应理解为“和”。
(2)①为政以德;②克己正己;③率先垂范;④推行仁政;⑤举贤任能
(3)答案示例:第①则孔子直接回答季康子关于治民之道的提问。问答一一对应,明确直接;既切中肯綮,又有指导意义。第②则孔子先直率地告知季康子要以身作则,并以反问强调上位者立身持正,下位者必欣然而从;既态度鲜明,又有针对性。第③则孔子用假设式的答语应对季康子“患盗”的提问。虽为直言陈述,但别有深意,包含对上位者克己少欲的劝谏意义。 第④则孔子以“风”“草”为喻,形象说明了上位者的德行对百姓的影响。用通俗的比喻说明治国理政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浅易而又生动。孔子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语气,富有艺术性与教育哲思。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以:通“与”,可译为“和”。根据“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可知,“敬”“忠”“劝”三者是并列关系,“以”应理解为“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①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心接受自己的统治。孔子要求为政者庄重肃穆、孝亲慈众、举善教不能三大要诀。可知,体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②孔子十分注重为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做到正己,就可以不令而行,上行下效,使天下人都归于正道。体现克己正己思想。
③孔子要求在上位者要廉洁自律。如果领导能够不贪恋财物,那么下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海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