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7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渭南中学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敬观以为苏东坡有一类词,是天风海涛之曲,而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的,那是他最好的词。至于豪放激荡的词,乃其第二乘也。
苏东坡的词摆脱绸缪婉转之态,举首高歌,写了浩气逸怀,这对于词是很大的开拓。可是,在当时很多人不承认他这种风格,说他好像是教坊雷大使之舞,虽然跳得很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因为词自五代《花间集》以来,都是写闺房儿女的,而苏东坡所写的是“大江东去”之类的词,因此被认为不是本色。他的词是词的发展史上把词诗化的一个高峰。可是,词毕竟是词,不管他写了多少豪杰的壮志,他最好的词,都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的美,要把浩气逸怀结合了词的曲折幽微的特点,这才是他第一等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的地方比较多,《满庭芳》也使大家感动了,但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苏东坡在新党当政时曾被迁贬,下过乌台狱,几乎被处死,被迁谪到黄州。后来,新党失败了,旧党上台,苏东坡被召回朝廷,他与旧党司马光虽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在论政之间,他不苟且随声附和。一个人一定应该如此,该放过去的放过去,该持守住的持守住。
他既然与旧党的人论政不合,于是出官到杭州。后来又被召回汴京,《八声甘州》就是离杭回汴京时写的。你看他这首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写得真是很好,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悲慨的一面。那多情的风卷起钱塘江潮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宇宙万物都是如此的。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钱塘江上,西兴浦口,有多少次的潮去潮回,有多少次的日升日落。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我们不用说今古的变化,就是宋朝党争之中,有多少人起来,又有多少人倒下去了。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现在我年岁已经老大了,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忘机”则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都忘记了。
后边你看他的转折。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他说我现在难以忘记的是,当春天在美丽的春山之中,当空濛的晴翠的山峦烟霭的霏微之中,我在西湖跟你在一起的生活。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在这么好的西湖,这么美的风景之中,我碰见你这样一个知音能诗的好朋友,像我跟你这段遇合,是千古难求的。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谢公,晋朝的谢安,官至宰相,可是后来受到猜忌,出官到新城去。去的时候,谢安造了泛海之装,说将来要从海道回到故乡会稽东山去。可是,不久他生病了,被人从西州抬回。谢安死后,他的外甥羊昙非常哀痛,从此不从西州门经过。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送我走以后,我不希望死在那边,你再经过首都的西州路,为我流下泪来。我希望我们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像这样的词,前边写得多么开阔,多么博大。“有情风,万里卷潮来”,那真是天风!真是海涛!而中间写的政治上的斗争,多深刻悲哀。认识苏东坡,不要只看他浅显的豪放的词,你要看他天风海涛之曲与幽咽怨断之音两种风格相糅合的作品。这才是他真正最高成就的境界。
(节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苏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作者认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词虽然豪放,但仍然是他的二流作品,像《八声甘州》这样的词才是最好的词。
B. 苏轼豪放的词虽然开拓了词的内容和意境,但在当时大家都不认可,因为内容太刚烈,就像教坊雷大使跳舞。
C. 苏轼对新旧两党都不随声附和,都不讨好,是因为他不会投机,不善于奉迎,太正直,这一点从他的《八声甘州》里也可以看出。
D.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这几句词说明苏轼对自己从杭州调回汴京,并没有特别欢喜之情,对自己的前途并不十分看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援引了夏敬观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 本文第二段论述了苏轼的豪放激荡的词为什么不是最好的词。
C. 本文第三段介绍苏轼的经历,既是为了引出后面对《八声甘州》的解读,也是为解读提供资料和证据。
D. 本文通过论述词的本色的概念,并采用了引用和类比的手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结尾总结了全文,并与开头照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苏轼的《念奴娇》《满庭芳》这样的词是他词作中的二流的作品,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在艺术技巧上不够本色。
B. 作者主张词要本色,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的美。词和诗一样,不宜写得过于豪放激荡。
C. 苏轼的《八声甘州》代表他词作的最高成就,是因为这首词能将博大与悲哀相结合,能将天风海涛之曲与幽咽怨断之音两种风格相糅合。
D. 苏轼的《八声甘州》开篇两句“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有超越的一面。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项,“但在当时大家都不认可”错,原文第二段第2行说“在当时很多人不承认他这种风格”,可见,不是完全没有人认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采用了引用和类比的手法”错,应该是引用和对比。如段1和段2对比。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A项,“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在艺术技巧上不够本色”错,“本色”应包含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此处表述欠周。
B项,“词和诗一样”错,原文第二段5行说“可是,词毕竟是词”,可见词是不同于诗的。
D项,“是因为有超越的一面”错,原文第5段说“写得真是很好,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悲慨的一面”。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南兴镇鸭子河南岸,最早发现于1929年,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1986年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人头像、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金杖、玉璋等数百件国家一级文物,震惊世界。
1988年至199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对位于三星堆遗址东、西、南三面的土梁埂和月亮湾等地点的发掘,确认了三星堆古城东、西、南三面城墙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实施国家文物局“三星堆遗址2011~2015年度考古工作规划”,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在遗址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并获重大成果。一是“北城墙”的发现,改变了北面为河水屏障的旧有认识。新发现的北城墙与以前发现的三面城墙合围,构成了四面完整的城池。二是“宫殿区”的发现,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分期、遗迹面貌、文物内涵、文化概况、文化影响等诸方面也颇有收获。
(摘编自《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大会在四川广汉召开》,《中国日报》,2019年12月22日)
材料二
“2020年9月重启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把原先的田野考古发掘变为了实验室考古发掘,相当于把整个发掘现场搬进了实验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道,“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内,通过电子显微镜、三维激光扫描和三维摄影建模等,就可以不间断地发掘、发现、记录那些细小的遗存现象。”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彭小军表示,借助高科技手段,开展更为精细的考古发掘工作,或能弥补20世纪80年代对三星堆遗址1号和2号坑进行发掘时留下的一些缺憾,能对这些坑的性质有所明判。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往往有锈蚀、斑驳甚至断裂等情况出现。以往在保护出土青铜器时,通常是在青铜器外面包上薄膜、软布,再用石膏进行固定。而此次发掘则采用3D打印技术,将打印出的硅胶保护套“穿”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形成贴身“防护服”,外面再用石膏固定。
“当然,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已得到了较多应用,但用在对刚出土的青铜器的保护上,据我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可以有效避免可能对青铜器带来的损坏。这种创新型应用,值得点赞。”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
(摘编自《科技之烛照亮三星堆考古现场》,《科技日报》,2021年3月22日)
材料三


展开余下试题以往,考古在大多数年轻人眼中是“一件遥远的事”,而这次的三星堆考古却有了青少年群体的深度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4天直播,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开展了立体式报道,将一幅绚烂的古蜀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创新的传播方式震撼呈现考古第一现场。比起以往的一年半载“憋大招”,这次的考古行动变成了一部“连续剧”,隔三差五就公布让人惊喜的发现。
“三星堆表情包”“三星堆连拆六盲盒”,将没有生命的文物以“表情包”“拆盲盒”等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拉近了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青铜大立人变身为卡通明星,与节目主持人梦幻联动。“古老文物”与“现代技术”的碰撞,让青少年真切地感知“文化认同”的历史深意。文化保护发展的高度参与感以及在文认同基础上强烈的自豪感,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深植青少年的心灵。
(摘编自《三星堆“沉浸式体验”帮助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中国青年网,2021年4月2日)
材料四
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如何让三星堆文化IP火起来?四川金色映像公司与德阳文旅集团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三星堆文化题材《金色面具英雄》动画电影、图书、游戏等系列IP产业链项目。
下一步,四川省国企及三星堆博物馆还将携手合作,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科技为手段,充分挖掘以三星堆文化为载体的古蜀文化资源,共同做好以三星堆为主题的IP“产业链”,发展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等交相辉映的文旅产业,让四川文化“走出去”,让“三星堆”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摘编自《把三星堆文化IP推向国际,动画电影<金色面具英雄>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川观新闻,2021年1月1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新世纪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考古勘探和试掘发现了“北城墙”和“宫殿区”,并由此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
B. 重启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中,这种创新型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可能对青铜器带来的损坏。
C. 此次三星堆考古利用创新的传播方式,借助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将考古过程和新的发现及时展现给公众,扩大了影响。
D. 为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四川相关单位和企业依托“三星堆”,采取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发展文旅产业等系列措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三星堆遗址由多家单位先开展多次调查和发掘,出土文物震惊世界,考古成果丰硕。
B. 2020年的新一轮三星堆考古工作,变过去的田野考古发掘为实验室考古发掘,弥补了80年代发掘时留下的缺憾。
C. 此次三星堆考古贴近年轻人心理,让青少年体验到“现代技术”与“古老文物”的碰撞,进而产生文化认同。
D. “三星堆”不仅体现出古蜀文明的魅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将其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旅游目的地。
6. 如何让考古走近大众的生活?请以此次三星堆考古为例,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B
6. 提高大众参与度,让青少年群体的深度参与;创新的传播方式,通过多个媒体平台立体式实时报道考古发掘情况;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拉近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增强文化认同;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考古产业链。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A.“并由此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错误,原文是“一是‘北城墙’的发现,改变了北面为河水屏障的旧有认识。新发现的北城墙与以前发现的三面城墙合围,构成了四面完整的城池。二是‘宫殿区’的发现,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可见“北城墙”的发现不是“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的原因。
B.“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中”错误,原文是“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已得到了较多应用,但用在对刚出土的青铜器的保护上,据我所知,这还是第一次”。
D.“采取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发展文旅产业等系列措施”错误,由“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如何让三星堆文化IP火起来?四川金色映像公司与德阳文旅集团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三星堆文化题材《金色面具英雄》动画电影、图书、游戏等系列IP产业链项目”可知,“采取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发展文旅产业等系列措施”是“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措施。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弥补了80年代发掘时留下的缺憾”错误,原文是“或能弥补20世纪80年代对三星堆遗址1号和2号坑进行发掘时留下的一些缺憾”,选项变或然为已然。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干问“如何让考古走近大众的生活”,根据材料标题和题干将答题区间定位在材料三和材料四。
又“以往,考古在大多数年轻人眼中是‘一件遥远的事’,而这次的三星堆考古却有了青少年群体的深度参与”可知,应当提高大众参与度。
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4天直播,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开展了立体式报道,将一幅绚烂的古蜀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创新的传播方式震撼呈现考古第一现场……这次的考古行动变成了一部‘连续剧’,隔三差五就公布让人惊喜的发现”可知,应当创新的传播方式,实时报道考古发掘情况。
由“‘三星堆表情包’‘三星堆连拆六盲盒’,将没有生命的文物以‘表情包’‘拆盲盒’等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拉近了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古老文物’与‘现代技术’的碰撞,让青少年真切地感知‘文化认同’的历史深意”可知,应当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增强文化认同。
由“四川金色映像公司与德阳文旅集团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三星堆文化题材《金色面具英雄》动画电影、图书、游戏等系列IP产业链项目”可知,应当整合各自资源优势,打造考古产业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酒楼上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来到先前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馆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啊,——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
“我们,”我高兴地,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展开余下试题“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只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馆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圻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但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堂馆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甚至还有点自我讽刺的意味。
B. 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
C. 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有点相似。
D. 小说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
8. 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9. 结尾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热血的知识分子;现今成了一个随波逐流、恍恍惚惚、丧失自我、无聊迷惘的沉沦者。
9. ①照应上文中雪势描写,使行文更加严谨;②用黄昏和密雪,营造了暗淡、沉闷、压抑的氛围;③用“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隐喻社会环境,揭示了封建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现实,深化了小说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错误,文章虽然“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但却反映了吕纬甫有以前的自信、激进到现在的消沉、颓唐的变化,作者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给予尖锐的批判,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说法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可知,过去,他思维敏捷,对国家大事极为关切,热衷于改革,因此是一个敏捷精悍、自信、激进、热衷改革、热血的知识分子;
由“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可知,他现在恍恍惚惚;由“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可知,他现在精神颓唐;由“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可知,他只是在做一些无聊的事,做事敷衍,不再积极进取,成了随波逐流,丧失自我,消沉、颓唐,无聊迷惘的沉沦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环境、主题、手法、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
从结构上看,结尾“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对雪的描写照应上文“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突出雪势很大,使文章更加严谨。
从环境本身看,“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用黄昏和密雪突出环境昏暗、阴沉,营造了沉闷、压抑的氛围。
从主题上看,“纯白而不定的罗网”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罗网,其实是通过雪这一环境的压抑,隐喻社会环境黑暗、压抑,揭示了封建思想统治笼罩的社会现实,深化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松复讽众以“长者意,不可逆”。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太子及荆闻而奇之,亦不强也。及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惟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渭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