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2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
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1~2022学年度全年学期测试
2024届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斑斓 (lán)   河畔(pàn)   荡漾(yànɡ)   浮藻(zǎo)
B. 青荇(xìnɡ) 长篙(ɡāo) 笙箫(xiāo) 溯源(sù)
C. 残羹(ɡēnɡ) 发酵(xiào) 罗绮(qǐ) 细腻(nì)
D. 狗吠(fèi) 霉菌(jūn) 粗糙(cāo) 侵蚀(shí)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C项,“发酵”的“酵”应为“jiào”。故选C。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 何方圜之能周兮(合) 忍尤而攘诟(忍受耻辱)
C. 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及行迷之未远(及时)
D. 苟余情其信芳(只要) 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将加点字后边括号内的解释代入句中仔细考查,以确定正误。其中,C项的“及”应解释为“趁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D.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其”,代词,自己;句意:(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第二个“其”,代词,自己;句意: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B.第一个“因”,介词,通过;句意: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第二个“因”,介词,凭借;句意: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
C.第一个“焉”,兼词,于之;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第二个“焉”,代词,他;句意: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
D.第一个“以”,介词,按照;句意:砍伐林木有定时。


浏览完整试题第二个“以”,介词,用;句意: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道理反复申诉。
故选A。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永,字耆卿,北宋词人。其人精通音律,擅长铺陈点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
B.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了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应把个人的荣辱升迁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珍品。
D.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擅长史论,文笔纵横恣肆,《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注重积累。
C项,“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
故选C。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受益匪浅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
③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④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⑤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⑥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A. ③④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受益匪浅:是指有很大的收获。此处强调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之后有很大收获,使用正确。
②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此处是强调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内容深刻,使用正确。
③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句子说的是平民意识,成语说的是贫苦,不符合句意。
④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句子把我们说成祖国的未来,成语说的是过期的事物,明显望文生义。
⑤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句子说的是岁月的流逝,成语则是说的文章的自然不受约束。使用不当。
⑥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此处用来形容作家,使用恰当。
故③④⑤都不正确,①②⑥都正确。
故选A。
6. 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 风乎舞雩 B. 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C. 饭疏食饮水 D. 约我以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
A.“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句意: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B.“衣”,名词用作动词,穿;句意: (能够使)七十岁的老人穿上好衣服吃上肉。
C.“饭”,名词用作动词,吃;句意:吃粗粮,喝冷水。
D.“礼”,没有活用;句意:用礼来约束我。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人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B.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等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的场合。
C. 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
D. 《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在一起,使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 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 文章在论证语言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时,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
D. 文章第2—5段论述了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但“三寸舌胜过百万兵”等则夸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B. 中国文化注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却向来不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
C. 拥有共同语言身份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
D. 语言越丰富,生活就越精彩,但语言也只能记录社会生活、概念推理或人的喜怒哀乐。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项,“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的场合”是错误的。由原文“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知,“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是“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D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是错误的。这几个分论点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顺序不可以调换。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夸大”是错误 。由原文“‘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可知,这句话表明了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
B像,“却向来不注重……”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可知,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
D项,“也只能记录……”是错误的。由原文“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可知,语言的作用有很多。
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令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B.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C.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D.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蜀都赋》,西晋左思所写《三都赋》中的一篇,另外两篇是《吴都赋》《魏都赋》。据传《三都赋》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
B. 栋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托着建筑物屋面的全部重量,比喻堪当大任的人。
C. 登封,登山封禅,相传始于秦始皇。古代帝王登泰山祭祀天地,这种大型祭祀活动带有“君权神授”的意味。
D. 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坟墓。古人指代坟墓的词还有丘墟、坟茔、茔墓、荒冢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德林聪颖博学。他很小就能诵读《蜀都赋》,十五岁时已广泛涉猎阴阳、纬候等学问;受命起草的《让尚书令表》,虽略有瑕疵,但顷刻完成。
B. 李德林深受赏识。任城王高湝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高祖欣赏他的作品,说一定要长期让他处于尊贵的地位。
C. 李德林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续几天都食不下咽,哀哭不止,又发热生疮,浑身红肿,朋友为他调制汤药他也不肯喝,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D. 李德林晚年多舛。他为了取得皇帝的赠官,假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遭到同僚的弹劾;在怀州任刺史,又因抗旱无果,官员考核部门给了差评。
13. 把下面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
②德林既少有令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③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责怪。
(2)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美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地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
(3)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铨衡”是“遵彦”的谓语,而“深慎”修饰的是“选举”,应在“铨衡”后断开,排除A;


展开余下试题“选举”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而“秀才”是“擢第” 主语,应在“选举”后断开,排除B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指坟墓”错,原文是“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意思是“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可见这里的“丘园”指的是“家乡”。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虽略有瑕疵”错。“不加治点”指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润色。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沈滞”,仕宦久不迁升,此处只要理解为得不到官职或官职不升、仕途不显即可;“润身”,使自身收益;“尤”,埋怨,怨;“谴”,谴责。
(2)“令名”,美名;“贵显”,显贵,地位高;“凡”,凡是;“动”,动辄,动不动,常常。
(3)“空”,白白地;“苦”,使动用法,使……受苦;“亡人之地”,荒无人烟的地方。
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诵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湝做了定州的刺史,看中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高湝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做丝毫修改润色。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美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很恨他。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①(节选)
杜甫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②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注】①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秋天,杜甫同郑公(即严武,封为郑国公,时任成都尹)在成都北池临眺作此诗。②异方:这里指成都。
14.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紧扣题目中的“临眺”二字,写所望之景——池边碧草及船上红旗。
B. 三四句转述人事,写郑公于酒席上赏酒给渡口的小吏,赠衣于钓鱼的老翁。
C. 五六句由成都菊花之艳丽想到故乡梧桐之繁盛,两相比照,情感自然流露。
D. 诗歌寄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人所用意象,色彩明丽突出,倍增情感浓度。
15.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对北池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对严武的慷慨和仁爱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C.“梧桐之繁盛”错误。“故里亦高桐”的意思是“我不禁想起故里业已落叶的梧桐”,“高桐”指晚秋落尽叶子显得舒朗挺拔的梧桐树。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所表达情感的分析能力。
此诗于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天杜甫同严武在北池临眺时所作,此诗中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一句“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通过对偶句写出了北池当时的美景,“池边长着十分茂盛的碧绿野草,小船上一面面的小旗被晚霞映红”,表现了作者对北池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写严武于席前把杯酒赏给津渡小吏,又以衣裳赠与钓鱼的老翁,这是对严武亲民形象的描写,突出了严武对治下百姓的慷慨和仁爱;
第三、四句“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则是作者在诗中重点抒发的感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盼望早日能回到家乡的情感。此时此地成都的菊花正开得鲜艳,想必家乡洛阳的梧桐已是叶子落尽,以舒朗挺拔的形象礼遇秋风之中,在这秋风之中,诗人盼望战事早日结束,使自己能够早日得以返回故里,作者在此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默写(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6.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诗句。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 心志。
(3)《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异曲同工。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的结局。
(5)柳永《雨霖铃》下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西安市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