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  2023-09-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金沙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迎考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审美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来引起好奇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
传统美学理论中有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诸如美与真、艺术与知识、审美与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从不同侧面涉及审美与知识的关系问题。“美学之父”鲍姆嘉滕曾提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审美认知的任务就是把模糊不清的、由感官感受到的杂多之物转换为清晰的知觉意象。其后继者康德也指出:“为了分辨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通过想象力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
上述两位德国哲学家分别阐述了审美欣赏的特点:审美欣赏不是认识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笔者完全同意这一点。但是,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审美欣赏与知识的密切关系,那就失之片面了。我们可以设问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审美欣赏是否需要知识?如果需要,知识在审美欣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比如,没有基本的中国哲学知识就无法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不了解基督教就根本无法欣赏西方那些宗教题材的名画。也就是说,艺术题材的背景知识、艺术史知识为艺术欣赏提供了基础,也为艺术评价提供了参照系。艺术欣赏是这样,自然欣赏也是这样。只不过,自然欣赏所需要的知识主要是关于自然的知识。
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对此进行过较多探讨,比如,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森把自己的环境美学立场称为“认知立场”。他认为,关于欣赏对象的知识和信息,是对其进行审美欣赏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对于艺术的严肃而恰当的欣赏需要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知识那样,对于自然的欣赏需要具备“自然史知识”——由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提供的知识。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些自然史知识呢?卡尔森的解释是: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显示出各种自然事物和各种环境的实际的审美性质,能够恰当地、审美地把自然欣赏为“自然自身”,也就是“把它欣赏为由自然科学所描绘的那样”。
卡尔森的上述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批评者指责他混淆了审美与认识。笔者认为这种指责完全是误解,因为,卡尔森上述分析的目的在于回答环境审美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欣赏自然和环境”。为此,他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卡尔森已经注意到生态知识对于自然审美欣赏的重要性,所以他的“环境美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生态美学”。笔者这里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真正的生态欣赏必须借助生态知识来引起欣赏者的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生态欣赏所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摘编自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
材料二:
中国学者程相占阐述了他称之为“生态审美”的观点,认为生态学知识对于充分欣赏自然环境必不可少。他承认自己与深受康德影响的西方美学传统大有分歧,因康德坚称审美欣赏与认知无关。程的观点来自于利奥波德的大地美学,认为利奥波德借助生态学知识来提升“感知能力”。然而,程偏离了利奥波德把认知与感知联系起来的做法,实际只是追随卡尔森为了论证他的“审美认知主义”而提出的观点:正如我们需要艺术史的背景知识来欣赏艺术,自然知识对于欣赏自然也至关重要。


浏览完整试题这一类比乍一看可能很有道理,实际上是谬误的。艺术史知识的确能提高我们对艺术的鉴赏力,但它的作用不是帮助我们的知觉体验增加认知内容,而是帮助我们提高对知觉特征和细节的敏感度,而这些特征和细节在之前可能会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比如,懂得立体主义会帮助我们从视觉上理解一幅立体主义的绘画是在同一画面上呈现多个观察视角,从而提升我们的知觉体验。这里所要说的是,关于绘画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觉敏感度,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欣赏。这些信息本身可能很令人满意,但如果孤立地看,它们与美学无关。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生态学或者进化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的知觉不受无关问题的干扰。利奥波德称之为“头脑的眼睛”,但不可忽视,他通过把这种知识与知觉的相连,保持了与审美体验的纽带,这一联系使得生态审美具有效力。可惜的是,克利考特不懂利奥波德把生态学知识与知觉连在一起的苦心,而程相占借助克利考特对利奥波德的大地美学的诠释来寻求对他的生态认知主义的理论支撑,这实在令人遗憾。就像程所引述的那样,克利考特认为“一片沼泽或泥塘的体验之所以令人‘审美满足’,不是因为它的实际感觉,而是因为‘我们对于它的生态的了解’”,这使得程认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无以伦比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些虽然是生态系统评价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它们与知觉毫不相干。
(摘编自[美]阿诺德•伯林特《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李素杰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姆嘉滕提出美学是“感性认识 科学”,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但其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
B. 卡尔森将环境美学立场称为“认知立场”,他认为对于自然的欣赏需要具备自然史知识,这样才能欣赏到“自然自身”。
C. 人们对利奥波德“感知能力”的理解并不一致,这导致程相占关于“审美认知主义”的观点被怀疑,从而引发学术争议。
D. 伯林特认为,知觉的特征和细节往往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而它们本身很令人满意,但如果孤立地看,它们与美学无关。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无论是欣赏自然,还是欣赏艺术,知识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B. 材料一的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美学观点,然后从传统美学理论切入,通过探讨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 材料二的作者在批驳程相占的美学观点时,从其观点的来源入手,分析其与利奥波德做法的偏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 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克利考特之所以在对泥塘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满足,是因为克利考特较好地保持了知识与知觉的联系。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审美必须借助知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向日葵追逐阳光、热情奔放。梵高画出的《向日葵》闪烁着熊熊火焰,有着原始的冲动和生命体的热情。
B. 竹子四季常青、笔直坚韧。清代诗人郑板桥在《竹石》中赞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 飞蛾啃食植物的叶子,危害农作物。齐白石《红烛飞蛾图》将飞蛾的绒毛画得让人感觉一碰就掉落。
D. 蜜蜂整日飞来飞去,采花酿蜜。杨朔在他的散文《荔枝蜜》中高度赞美蜜蜂是“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4. 通过对月球的探测,人们获取了月球表面层峦叠嶂、山脉纵横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打破了对月亮的传统的审美体验。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重新认识月亮有什么作用?
5. 有人用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来反驳“生态学知识与审美中的知觉体验无关”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二说出反驳的理由。
【答案】1. B 2. D 3. C
4. ①自然科学知识能重新引发人们对月亮的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②自然科学知识能够显示月亮的实际审美性质,使人们正确欣赏月亮的“自然自身”。
5. ①认知与感知紧密联系,知识能够增强人们知觉敏感度,提升人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②如果没有对莲生于“淤泥”而“不染”的生态知识,就难以获得对莲高洁品格的审美体验;③所以生态学知识与审美中的知觉体验无关的观点不正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鲍姆嘉滕提出……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但其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错误,“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是程相占的观点,“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是程相占对鲍姆嘉滕和康德两人观点的归纳。
C.“程相占关于‘审美认知主义’的观点”错误,“审美认知主义”是卡尔森的理论。
D.“知觉的特征和细节往往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错误,原文是“这些特征和细节在之前可能会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或然变必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是因为克利考特较好地保持了知识与知觉的联系”错误,原文是“可惜的是,克利考特不懂利奥波德把生态学知识与知觉连在一起的苦心”,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克利考特不懂知识与知觉的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 陈述的知识与审美的感受没有联系。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真正的生态欣赏必须借助生态知识来引起欣赏者的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可知,自然科学知识能重新引发人们对月亮的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
根据“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显示出各种自然事物和各种环境的实际的审美性质,能够恰当地、审美地把自然欣赏为‘自然自身’”可知,自然科学知识能够显示月亮的实际审美性质,使人们正确欣赏月亮的“自然自身”。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借助生态学知识来提升‘感知能力’。然而,程偏离了利奥波德把认知与感知联系起来的做法”“关于绘画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觉敏感度,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欣赏”可知,认知与感知紧密联系,知识能够增强人们知觉敏感度,提升人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说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周敦颐了解莲生于“淤泥”而“不染”的生态知识,所以才表达自己对莲花这一品格的喜爱之情,如果没有对莲生于“淤泥”而“不染”的生态知识,就难以获得对莲高洁品格的审美体验;
所以生态学知识与审美中的知觉体验无关的观点不正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路
武俊岭
太阳淡黄淡黄的像个煎饼,悬在高高的青天上让我够不着。
一家五口人,一天没吃饭了.
小三,现在啥时辰了?
我费了点劲站起来,走到院门外,看见良雨家的屋顶上冒出了粗粗的炊烟。
我回到屋里,说,良雨家生火做饭呢。
爹爹说,良雨这保长,没有白当。
保长,是啥官呢?
日本人的狗!爹爹恨恨地说。爹爹又说,走,小三,咱爷俩撞一个饭门去。
爹爹右手摸起一根棍子,拉着,哆嗦着往前慢走。
村子里不见人影。(1)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
出村,往北走,就是辛庄了。我知道,那个村子里有他的一个姨表弟,叫辛希才。
(2)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我身子一缩,爹爹用左手拉着我,说,别怕,离我们远着呢。
土路两边的榆树、槐树,叶子都被吃光了。
爹爹看着绿油油的麦子,轻轻地说,今年的麦子比去年的长得好。
长得好有啥用,长得好日本鬼子抢得更欢。
爹爹听了,生气地说,也是,去年一亩地打了25斤,鬼子收走了22斤。存心不让咱们活啊!
辛庄大街上的景象,与我们村一样:一条狗在墙根慢走,一只母鸡在柴垛根上刨食。
晌午了,爹爹在一家大门朝东的大门前停下,伸出左手,晃动门鼻。
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一个比我个头高点的小女孩探出头来,皱着眉头打量我们。
小霞,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良士大爷。
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
从大门到堂屋门口,最多十米远吧,但爹爹走得却是那样艰难。他高高瘦瘦的身子弯得像只河虾,右手拄着的棍子与他的脚步并不配合。
快走到堂屋门口时,希才叔从屋里走到亮光里。希才叔用眼睛的余光扫着爹爹,不冷不热地说,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
爹爹听了,高大的身子似乎矮下去一截。爹爹定定地站着,过了吃几口窝头的工夫,才慢慢走进屋里。爹爹一屁股坐在小椅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出现羞愧的红色。
希才叔从春凳上拿下一把茶壶,从一个瓦罐里取出一点茶叶,放进茶壶里。希才叔说,这是良雨给我的菊花茶。
我的肠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爹爹的脸讪讪的,吞吐一会儿,说,老弟,你三侄他,一天没吃饭了。
小霞,过来。希才叔说,让你娘弄点吃的,给小三。
这时,希才叔对爹爹说,大哥,不是当弟弟的说你,你的脾气得改改,不能一头撞到南墙上不扔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良雨与你没出五服吧,他当保长,只要你不与他对着干,他会照顾你的。
爹爹的泪水象是两条羞怯的小虫子,从眼睛里爬出一小会儿后,倏地一下飞走。爹爹仰脸长叹,说,求求你,别提良雨了,好不?
这次,轮到希才叔摇头了。希才叔猛地端起茶杯,一口喝干,冲着屋外高叫,好了吗?
你吱啦怪叫什么,大歇年的,谁家有余粮啊?婶子说着话,低头急步进屋。她把手里的叠篮子往我面前一顿,转身离去。
我面前有八九片地瓜干。这地瓜干本是干的,在水里泡一会儿,洒点水,在锅里熥一熥,就可以吃了。地瓜干虽然有淡淡的甜味,但干面干面的,噎人,不喝水咽不下去。
我的眼前,只剩下一片地瓜干了。我本来想给爹爹剩下三两片的,可我只顾自己,一口气吃得只剩一片。
小霞,希才叔说,你去厨房,让你娘蒸几个窝头,给你大爷吃。
因为大人要说话,我就站了起来,向大门口走去,走到院子中间时,我听到爹爹微弱、硬气的声音,哪怕饿死,我也不当狗。
小霞她娘右手端着叠篮子,上面有三个牛眼大小的窝头。她还是低头看地,不用正眼看我爹爹,小霞她娘把盛着窝头的叠篮子摔在桌子上,用白眼珠子看了看我爹,张嘴想说什么。
希才叔大声说,你快回厨房吧!
爹爹虽然没用眼睛,但用耳朵也听出了小霞她娘动作里的真意。爹爹猛然站起,伸手摸起棍子,说,弟弟,哥走了。谢谢你让小三吃了一顿饱饭。这个恩情,小三不会忘记。
希才叔急了,站起来,把爹爹一下子按在椅子上。这三个窝头,你说什么也得吃下去。
爹爹的眼睛看向窝头。
就在爹爹的手伸向窝头的时候,良雨走进了院子。
爹爹的手缩了回去。
爹爹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嘴里轻轻地说出三个字:狗汉奸!
希才叔嗔怪地瞪了爹爹一眼,说,你吃你的,我们出去说话。
爹爹站起来,右手拉棍。我赶快扶住爹爹的左臂。我吃了饭,身上有劲了。
良雨与希才叔说话的声音虽然小,但我听清了,爹爹也听清了。良雨对希才叔说,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汉奸组织),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
我与爹爹走出院子。走出十几米远,我回头一望,看到希才叔家屋顶上有炊烟急急冒出。
小三,我不怕饿。我活了三十六岁,挨过好几次饿了。我一生下来,你奶奶就让我拜村西的老榆树为干娘。每到歇年时,村里人爬到老榆树上,将树叶吃。日本鬼子攻下聊城的第二年,来到咱寿张,把老榆树锯掉,修炮楼用了。
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
我说,爹爹我明白了。
小三,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的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爹出门时摸起一根棍子,既表明了饥饿让他的身体虚弱,也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希才叔的话语中既有热情的寒暄,也有对父子“撞饭”的恼怒。
C. 把叠篮子摔在桌上以及用白眼珠子看爹的行为,写活了小霞他娘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
D. 希才叔呵斥小霞他娘以及把爹按在椅子上的行为,体现了对爹的维护,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比喻生动贴切,巧妙新奇,既细腻刻画出了一个孩子正处在饥饿中的心理,也确立了小说的叙述视角。
B. “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短促的节奏,适时的停顿,加强了凝重的语气,传达出父亲的信念。
C. 小说经常在对话中交代情节,不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节省了叙述篇幅,还使故事在平叙中延宕,悬念迭出。
D. 小说风格朴素,恰当使用方言,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取得生动鲜活的效果,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8. 小说用简洁的文字构筑了意蕴丰富的典型环境,请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1)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
(2)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
9. 小说标题“断路”,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 D 7. C
8. (1)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村中鸡狗萎靡的情景,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2)这是一处社会环境描写,说明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


展开余下试题9. ①从故事层面看,“断路”就是中断关系。小说中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②从象征层面看,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戚“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③“断路”还意味着“生路”,有了以父亲“良士”为代表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与生存机遇的“断路”,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错误,后面情节的发展虽然提到棍子,但和棍子没有关系。
B.“恼怒”理解错误,结合后面拿红薯干及让蒸窝头可知,对父子“撞饭”内心不高兴,嘴上含带讽刺,还算不上恼怒,恼怒就不会给一点吃的了。
C.“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错误,小霞他娘的态度主要是对父子“撞饭”的不满。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能力。
C.“悬念迭出”错误,小说的对话自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没有设置悬念。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1)“狗贴着墙根走”,母鸡在刨食,这些都是自然环境描写。本来应该是充满田园生机的场景,而狗“没有了往日的活跃”,鸡“一只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由此看出它们也饿的很厉害了,也就萎靡不振。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
(2)“枪响”,“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这是社会环境描写。“我身子一缩”,具体化了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的紧张气氛,说明敌人在我们的领土上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题目意蕴的能力。
“断路”就是中断关系。从小说具体内容看,“小三,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 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因为辛希才当了汉奸:“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汉奸组织),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断路”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
“断路”是父亲的主动选择,可以含屈忍辱讨到亲戚家里讨要口吃的,不至于被饿死;但亲戚当了汉奸,就是饿死也不能再来往——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戚“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而这正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
“断路”还意味着“置于死地后后生”,正是因了一个个有骨气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断路”的选择,才会于绝地另觅活路,苦难的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逐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B.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C.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D. 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 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 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政治军。
C. 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D. 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法,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14. 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之处。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①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部出动追赶。
②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荐举地位低下(而有才) 的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就举荐上来。
14. ①死后“敛以时服”;
②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
③举哀适度,葬毕除服;
④将屯如常,各司其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救援张绣,派兵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标志看,“军师祭酒”,官职名称,由曹操设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3届江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