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1  2023-09-26
标签: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考
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徜徉在秋的语文之旅中,采撷属于你的累累硕果!
一、积累•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8分)
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在月光下被磨去bānbān( ▲ )锈迹。刺啦刺啦,刀刃紧贴着纹路细nì( ▲ )的石片,在月牙一样的磨石上面荡着秋千,渐渐闪出银色光芒。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磨刀声停了。农人用粗壮的大拇指肚在刀刃上轻轻荡着,手上能感到刀锋的寒气,听得到刀刃触摸指纹沟壑的声响。镰刀磨成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拖泥带水。收割庄稼,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bīn( ▲ )纷。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语段中“打旋”的意思是(2分)
A.打斗 B.打转 C.招引 D.荡漾
(3)选出对语段中语法、修辞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季节”“刺啦”“触摸”的词性分别是名词、拟声词、动词。
B.“岁月深处”“拖泥带水”“收割云彩”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充当“磨刀声”的定语。
D.“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而鲜活。
2.又是一年秋来到,新海初级中学开展“走进秋的节日”活动,完成相关任务。(9分)
(1)在表格的横线上填上内容。(3分)
日期 秋的节日 活动设计
农历七月七 七夕节 ③ ▲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放河灯寄思念
①▲ 中秋节 赏明月吟诗赛
农历九月九 ②▲ 走进养老院慰问老人
(2)在千年纹脉系列活动“觞酒豆肉,美在中秋”项目化学习中,你打算设计这样的月饼礼盒图案,从而展现中华独特的传统文化。(3分)
示例:我的礼盒主题图案采用“嫦娥奔月”,画面有嫦娥、玉兔和圆月,嫦娥配以纸扇、玉坠等传统饰品。整体造型圆形,外圈为莲花纹饰,内圈点缀金黄的桂花。表达对中秋佳节团圆、平安的美好愿景。
(3)对不少同学来说,节日的主要行为是“大快朵颐”;对很多商家而言,节日的首要任务是“推销炒作”……,对这种忽视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3分)
3.填写诗文名句和作者。(20分)
让我们从秋天出发,经秋涉冬,自春到夏,饱览沿途风光,陶冶高尚情操。你会像苏轼一样在中秋月夜
对天下离人发出“① ▲ , ▲ ”的美好祝福,你会深深同情② ▲ 笔下的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③ ▲ ”的艰辛遭际,你还会领略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④ ▲ ,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的琅琊之美。你时而跟随陶渊明进入桃花源体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 ▲ , ▲ ”的淳朴民风,时而又陪伴柳宗元来到小石潭观赏“⑥ ▲ , ▲ ,参差披拂”的秀丽景色,时而与张岱一起沉醉在“雾凇沆砀,⑦ ▲ ,上下一白”的西湖写意里。在春的骀荡、夏的喧嚣、秋的澄澈和冬的静谧中,你读懂了王勃“⑧海内存知己 ▲ 。”的旷达胸襟,读懂了“⑨ ▲ ,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爱情,读懂了温庭筠人在异乡却“因思杜陵梦,⑩ ▲ ”的浓浓乡思,你也读懂了陆游“⑪ ▲ ,只有香如故”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⑫ ▲ ”的执着无悔,你还读懂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⑬ ▲


浏览完整试题”的忧国忧民,你更读懂了范仲淹“不以物喜,⑭ ▲ ”的阔大情怀及“⑮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孩子们,与秋同行,眼睛贮满诗意,心中生发感悟,并让它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血脉。
4.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下面对“秋”的文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②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③“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④“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⑤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⑤②① C.②⑤①④③ D.④①②③⑤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古诗文阅读课,围绕“秋之情状与秋之情思”,老师选择了以下三篇诗文,完成5~9题。(16分)
【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①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②。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③,亦何恨乎秋声!
(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有改动)
【注释】①渥然丹者:形容红润的脸色。②黟然:黑色。星星:头发花白的样子。③戕贼:残害。
5.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首联描绘出边塞秋天的冷清寂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但更鼓和雁声又平添一丝活气和生机。
B.【甲】诗颔联用客观写实的手法徐徐展开夜景:白露节气,清露盈盈;还是故乡,月亮最明,凸显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文字功力。
C.【乙】诗中“万户捣衣声”再现了皎洁的夜晚,千家万户响彻着捣衣之声的画面,表现了中国妇女勤劳
贤惠的传统美德,点明主旨。
D.【乙】诗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为“总是玉关情”作铺垫。开篇四
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烟霏云敛 敛:收
B.砭人肌骨 砭:砭石,能治病的石头   
C.丰草绿缛而争茂 缛:浓密繁茂
D.亦何恨乎秋声 恨:怨恨
7.用斜线(/)为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草 拂 之 而 色 变 木 遭 之 而 叶 脱 其 所 以 摧 败 零 落 者 乃 其 一 气 之 余 烈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2)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9.有人说:《长安三万里》讲述了安史之乱背景下的家国情怀,李白、杜甫一生都在奔赴长安。而宋代文人
更理性务实,如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最终淡然。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对三篇诗文情感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10~13题。(14分)
【材料一】汉服“出圈”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穿汉服逐渐发展为一种热门的时尚潮流。近期,一位年近八旬身着汉服的“汉服奶奶”可谓出尽了“风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汉服奶奶”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基于底蕴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汉服在款式、材质、设计上做出了许多改良。改良后的新汉服深受大众喜爱。作为主力军的年轻人,平均一人每年购买4.8套汉服,每套汉服的平均价格为777.5元。以下两图摘自艾瑞咨询的数字分析。

【材料二】汉服溯源
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后消亡。其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四类。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彰显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之分。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后,更符合现代日常穿搭习惯。
【材料三】汉服之争
马面裙,明明是中国的汉服服饰之一,如今却被说成是外国某品牌自己的标志性服装,这种文化挪用简直是明偷暗抢。我国马面裙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千年以前宋代旋裙,明代再加以发展。它四个面两两重合,裙门交替,这种独特的围合式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找不到类似的。它的色彩尽显中国传统色的美,绣满各色传统纹样,寓意吉祥高雅。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成的象征性符号。如果说时尚的尽头是传统,那么传统的溯源叫华流。
当我们把马面裙完全作为一件常服去搭配时,这才算将汉服完全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有真正的融入,汉服才能发扬的更快、更好,才能不被他人占领、掠夺 。 ——网友1
真正能流行起来,被人们认可的东西,背后都少不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人们会对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的东西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它们。——网友2
与传统汉服相比,我更能接受融合了现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汉服。——网友3
1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选项是(3分)
A.我国马面裙历史悠久,最早追溯到千年以前宋代旋裙,明代再加以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B.现代汉服改变了传统汉服的形制特点,更符合现代日常穿搭习惯。
C.“汉服热”的现象带动了中国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D.汉服虽然深受欢迎,但真正支撑其走远的是优秀传统文化。
11.根据材料二,编写“汉服”词条,为“汉服”定义。(3分)
12.有网友对“马面裙之争”事件不以为然。请你从材料三中提炼反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补全对话。(3分)
某网友:要不是国外某品牌的借鉴,马面裙未必被那么多人了解,没必要斤斤计较。
你: ▲
13.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守护和传承汉服文化?(5分)
(三)秋天,是漫长的沉思和美妙的回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30分)
听秋 乔洪涛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14.文章第②段段末说“我听见,我都听见了”,简要概括②段中“我”分别听到了哪些声音。(4分)
15.赏析下面的句子,按括号内要求答题。(6分)
(1)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从写作手法的角度)
(2)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从加点词的角度)
16.作家乔洪涛是一位真正热爱田园和万物的人,结合③段内容说说你对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认识。(4分)
17.文章第⑤段描写的月亮有哪些特征,读后你有哪些感受?(6分)
18.秋,不仅可听,还可目、可闻。请在“观秋”“闻秋”中任选一个,写作一个片段。字数200字左右。
(10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1)lián 斑斑 腻 缤 (2)B (3)C
2.(1)①农历八月十五②重阳节③示例:穿针乞巧、吃乞巧果、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
(2)从主题内容,图案设计,美好祝愿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好的,虽然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但不能仅仅成为“大快朵颐”的借口,更不能成为商家“推销炒作”的噱头。中秋节的意义是庆贺团圆,我们要弘扬中秋节中的团圆文化,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
3.①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②白居易 ③晓驾炭车辗冰辙 ④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⑤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⑥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⑦天与云与山与水 ⑧天涯若比邻
⑨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⑩凫雁满回塘 ⑪零落成泥碾作尘 ⑫蜡炬成灰泪始干
⑬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⑭不以己悲 ⑮先天下之忧而忧
4.A
5.D
6.B
7.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8.(1)成百种(无穷无尽的)忧愁感触人的内心,成万项(无数的)事务让人的身体劳累。
(2)更何况要考虑自己的力量所不能完成的事,担心自己的智慧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9.杜甫认为亲人离散,家信不能送达,只因战乱频繁,表达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深切同情和对亲人、家乡的思念;李白诗歌更为直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现了诗人对思妇的同情,对战事早日结束的盼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欧阳修借肃杀的秋声指出“人应当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残害”,从而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不必怨天尤人,而应自我反省。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10.B
11.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以四大形制为基础,承载杰出审美工艺而形成的始于黄帝,至清初消亡的汉民族传统服饰。
12.这属于文化挪用,马面裙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成的象征性符号,应当尊重中国文化。(意对即可)
13.①了解汉服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增强文化自信。②对文化挪用现象要说“不”。③将汉服作为日常穿搭,宣扬汉服文化。④汉服文化离不开改良创新。⑤借助戏剧等舞台,展现汉服华章之美。(答出3点即可)
14.(1)空气变凉的声音;(2)植物变黄的声音;(3)昆虫弹跳鸣唱的声音;(4)麻雀叫个不停的声音;(5)野菊花开的声音。(四点即可)
15.(1)化抽象为具体,阳光是无形的,可麻雀却能将它叼起来藏起来,化无形为有形,写出麻雀对秋日温和阳光的喜爱。(2)“挂”是“悬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悬在乡村树梢上的美丽情景,表现出月与树梢依附在一起的紧密与温馨。
16.(1)对自然万物充满关爱之情。他要告诉生灵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2)与万物平等共处的思想。要向它们道别,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3)对万物有着感恩之心。作者对蚂蚱、泥土等反复表达谢意;(4)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认为秋天的到来给自己带来众多收获;(5)热爱田园的情感。他查阅《诗经》为小田鼠取名。(言之有理即可)
17.月亮特点:美丽、纯洁天真、富于变化。感受:(1)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它像上苍的邮戳和天使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2)通过月缺月圆,感悟到生命成长的历程;(3)心灵在月亮的纯净和天真牵引下得到了净化,变得宁静;(4)月亮能引导“我”产生诗心,回归家园。
18.略
标签: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23-2024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