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0 2023-10-24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2026届高一(上)学月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是。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诗歌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侵蚀,成为读图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疏远和放逐。一面是泛娱乐化内容轻轻松松就能博关注、博眼球;另一面,则是主流诗人和诗歌作品在互联网的传播语境中拼尽全力才能昙花一现。诗歌创作者追求著作等“身”容易,实现著作等“声”则“难于上青天”。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群星璀璨,大量的优秀作品铸就了传统诗歌辉煌。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却一路坎坷。如今,当人们充分享受着信息时代丰盛的文化盛筵时,新诗却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处境愈益困窘尴尬。那么,印刷时代的“温柔乡”,是否真的会变成网络时代的“英雄冢”?如果说诗歌有圈层,究竟是“作茧自缚”,还是“化茧为蝶”?
传播要“破圈”,创作必“破茧”。新诗要从文章与论著本位中走出来,从行业报刊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不能只是将自己在传统媒体发表的作品原样转贴在网络上,而是要适应新媒体进行创作话语的转化。若以诗歌为母体,仅仅依靠“诗歌+”,以诗歌加朗诵、音乐、短视频的罗列结合,换汤不换药,是不能衍生出“第八艺术”的。
(摘编自梅喻礼《诗歌“破圈”难,“出圈”更难》)
材料二:
在常人看来,诗歌足小众的艺术,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圆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今天,仿佛只有诗人还在读诗,诗集也只有在诗人之间互赠,形成了某种悲哀的“闭环传播”。读者大众可能灭方睐下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对诗歌是避而远之。那么,而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全断语境,当下诗歌写作如何适应并融合渐媒体的发展,实现破围后病质带传播呢?
品牌的塑造和建设对于诗歌传播而言极为重娑,尤其在当下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品牌形象对于推动诗歇生态的健康发展作用巨火。近年长推出的一系列诗歌节目、优质诗歌公众号等,在引导力、传插力和品脚力等方面精心策划,实现品牌驱动,提升诗歌到达率。内容是传播的核心,没有仇质的内容,难以建立长久的传播凝聚力。近年夹文学纪录片《我的诗篇》《摇摇晃晃的人间》《文学的日常》《文学的故乡》等,因为高质量文本、专业的团队、精细化制作等.引发了圈粉热潮,形成了叫好叫座的口碑,实现了网络上的破图传播。一些刊物推出的诗歌活动如“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十月诗会”“长三角青年诗人改稿会”等也逐渐吸粉,形成品牌效应。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立足精品诗歌传播连续策划推出多部经典诗集,俨然成为诗歌传播的高地。
受众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诗歌传播的到达率问题。这就要分析了解受众需求,进行圈层和心理分析,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事半功倍。2016年,在杭州由一群“80后”“90后”青年诗人组成的诗人团体“诗青年”,发起了帮助青年诗人免费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的“陪跑计划”,引起了青年诗人内心的共鸣。这个活动的成功传播,缘于他们精准地抓住了青年诗人免费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的心理,更以“诗歌写作陪跑”的情怀吸引了广大青年诗人的关注,激发了互联网上各个圈层参与“陪跑”的热情。
浏览完整试题
诗歌是小众的艺术,如何通过跨平台“借力”,实现诗歌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几个诗歌公众号,诸如“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精心策划,跨屏融合,率先实现诗歌“走出去”。他们借助明星艺人的传播放应,定期邀请流量嘉宾朗读诗歌,将诗歌阅读、评析和音乐等元素融合推送,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此外,诗歌和民谣、绘画、书法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也成效显著,如“诗歌遇见民谣”等活动,借助多平台多形式的展示,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传播方式的改变,打破诗歌“小众”的传统印象,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形成了新的诗歌传播业态。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中,诗人的笔如何回应时代之问?当下我们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题材、生动壮阔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激情。近年来从互联网走出来的如郑小琼、许立志等诗人,无不是用诗歌写出了火热的生活和真实的人生,记录了时代里普通人的动人故事,引起了大众的共鸣。这些被学界和大众以某种心态冠之以“打工诗人”“草根诗人”等称号的诗人,至少给诗歌写作添了一杯醋、加了一把盐,让写作有血有肉,有人间烟火,有每一个大众的真实倒影。
(摘编自卢山《新媒体语境下诗歌破圈传播的路径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下,互联网和手机的高速发展,是待歌的文学价值不断被消解,诗人、诗
歌和诗坛被受众疏远的关键原因。
B.要打造品牌的诗歌节目或公众号,应以优质的内容为传播核心,《我的诗篇》等节目就是范例。
C.诗歌传播的传统方式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向多元化、跨媒介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传播业态。
D.诗歌创作不能高高在上,要深入现实生活,从中提炼题材、汲取激情,反映时代发展和真实火热的生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诗歌曾取得璀璨的成绩,而新时代诗歌却处境艰难,这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思想不无关系。
B. “诗歌+”的罗列组合无法使诗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必须转变思维,探求新的破解之道。
C.诗歌受众群体相对较小,这不利于诗歌的创作和传播,因此要理解受众心理,多方法扩大受众范围。
D. “我在某个机台上打磨生活,涌动如潮汐的未来”这样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反映出了普通打工者的生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2022中国当代诗歌朗诵会”6月30日晚在塞纳河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受到中法两国文化界瞩目。
B.“青春诗会”邀请明星诵读诗歌,引发全网关注的同时,网民的讨论点却在流量明星是否在海报的C位等娱乐话题之上。
C.微博传播的碎片化适合传播短小精悍的诗歌内容,但因对字数的限制,无法传递更多的作者和背景等信息。
D.传统刊物《诗刊》虽是重量级诗歌刊物,但是发表的诗歌,真正能读到的人
也并不是很多,影响也不是很大。
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新时代诗歌破圈的相关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下列文字是对《中国诗词大会》的介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1分)
《中国诗词大会》依靠良好的创意、精妙的题目与赛制、完美的视觉效果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中国诗问大会》将古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融合。其中的时尚元素十分明显,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2021年启动“跨界创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推出诗词类系列音频节目。2022年聚焦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以诗词为媒,艺术性地描绘人民群众饱满白信、昂扬进取的奋斗姿态。
(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 医
马伯庸
张竹君伸出右手,从布鞘里取出一把薄如柳叶的手术刀。
五根修长的手指轻轻一握,便和刀柄上的波浪纹完全贴合。这个动作她已做过不知多少次了,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
这把刀是她从夏葛女医学堂毕业时,院长富玛利亲自所赠,用来表彰其优异的成绩与巨大的勇气。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武昌,早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每次握紧它,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叮嘱的情景,总会浮现在张竹君的脑海里:“Dedication is our specialty。”——奉献乃吾侪之任也。
张竹君握紧了刀,看向眼前的伤员。
这是个民军的伤兵,左肩中了一枪,子弹卡在了肩胛骨与锁骨之间,很简单的小手术,
唯一的问题是,她太累了。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的第三天。大量败兵拥入武昌城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疲于奔命。张竹君今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
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道像长矛一样刺入舞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手术刀忙活起来。
从手术一开始,病人便不住地颤抖,没办法,止痛药物在数天之前便已用罄,医师们只能靠一点点烧酒来做麻醉。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张竹君不得不找来方三响,让他用一以大手死玩按住对方,以确保不会干扰手术。
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功脉,游走下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弹头位置。
张竹君鹏自松了一日气,正准备放下刀换银了将弹头央出来,却不防一声惊雷般的爆灯从外而响起。
过是来自清军的炮击,他们自从占领汉阳之后,拉了教门大炮到龟山上,每飞居高临下朝成昌域里不断表击。那个伤员正疼得死去活来,骤闻爆炸声,吓得进出一股绝力,兑挣脱了方三响的压制,身体向前顶去。偏偏张竹君因为过于症惫,注意力有些涣散,一下子被伤员撞歪了身体,手术刀“当啷”一声落在了地上。
展开余下试题
方三响急忙松开病人,要过去搀扶张校长,却发现地的右手血流如注,从虎口到手腕内侧被刀割出一条血口子。
方三响见状大惊,这刀身上的血污尚没清洗,极容易造成感染。张竹君却先抬起左手,强忍剧痛道:“我的手不成了,先叫孙希来给病人做完手木。”
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蛇山脚下的一处英商别墅内设立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就在不远处忙碌着,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
听到方三响的召唤,孙希急忙赶过来,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连忙接过手术,继续帮伤员拔弹头。
方三响则把张竹君搀到旁边的藤椅上,抓起旁边的烧酒壶直接淋上去。红会储备的酒精一早便用尽了,只能靠当地酒坊捐的十几坛樊口春烧酒支撑。对酒徒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佳酿,至于消毒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这个刀口狭长而深,边缘平直,可见刀刃之锋锐。不幸中的万幸是,总算没伤到神经与肌腱,但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再执刀了。
张竹君全程神色淡然,任凭方三响拿开水烫过的棉布条做包扎,半点仪态不失。直到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张竹君才有些心疼地间道:“刀口有没有损伤?”
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刻,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手掌,自嘲道:“我小时候听阿妈讲故事,干将、英邪缚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它啦。”
姚英子心疼道:“您快别讲话了——方三响,你包扎之前,敷抗毒粉了没有?”方三响两手一摊:“没有,硼酸早用光了,只有烧酒。”姚英子大急,伤口不敷硼酸,极容易导致化脓,怎么可以不敷?
张竹君抬手劝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别责怪三响,要骂也是骂沈敦和。讲那么多大话,怎么物资却送不上来?”
对于这种日常嘲讽,姚英子和方三响装作没听见,好说歹说把她哄去后屋休息。从后屋出来以后,姚英子小声抱怨道:“唉,张校长真是的,这个事情怎么好怪到沈会董头上,还不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
从汉阳撤退之后,战时总司令官黄兴主动请辞,宣布返回上海,再图北伐云云。结果没过两天,大都督黎元洪也离开武昌,跑到下游九十里外的葛店,如今城里只剩一个蒋翊武主持大局。这一系列变动,导致武昌城内人心惶惶。
方三响归队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此时听到抱怨,眉宇间的郁结更深了。姚英子懊悔地拍了一下脑袋,正想着怎么转移话题,方三响却主动开口道:“今天军政府的公告说,江浙沪联军已占领了南京,整个江南尽归义军所有。英子,你不必气恼,各省援军正纷纷赶来,武昌只要自己多撑一撑,便不会垮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对张竹君的手术刀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读者意识到手术刀对医生的重要性,这与后文担心手术刀受损的情节相吻合。
B.文中直接引用了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英文原句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忠于所学,翻译句又进行了强调。
C.敷毒粉、硼酸等医药用品的描写,武昌、汉阳、黎元洪、黄兴等真实名字的呈现,为小说营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D.本文情节从张竹君医生做手术到她误伤自己,接着孙希前来救急,最后以张
医生伤无大碍结束,不以起伏的情节取胜,娓娓道来中彰显家国情怀。
7.文章末尾,作者通过人物对话简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未及时输送物资,表明战时后勤人员低效。
B.姚英子认为物资匮乏另有原因,表明医疗人员对时局的认知不尽相同。
C.战时总司令黄兴返回上海,大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昌,证明军政府工作较为混乱。
D.方三响分析了义军的作战形势,开导英子不必气恼,这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大医”之“大”体现在何处。(6分)
9.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本文将名剑需用血来祭与张医生手术中不小心划伤自己的情节联系在一起,这有着怎样的用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
(节选自《说苑》)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 “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 “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节选自《六韬》)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朝无A贤人B犹鸿鹄之无C羽翼也D虽有千里之望E犹不能致F其意之所欲G至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垂荣名,指留传荣耀的名声,其中“垂”与成语“功败垂成”中的“垂”意思不同。
B.《易》,是指《周易》, “五经”之一,另外四部是《诗经》《尚书》《礼记》n春秋》。
C.乘、文中指兵车,包括一车四马,与《曹刿论战》中“公与之乘”的“乘”意思不同。
D.安,是疑问代词,哪里,与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指出,在上位之人,能够谦恭地对待臣下,会前途光明;身份尊贵之人,能够谦恭地对待身份卑贱的人,可深得民心。
B.不能够重用父兄、子孙,非要疏远他们;应该任用并讨好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等;这是主持国政,建功立业的需要。
C.国君如果以一般人所称赞的人为贤人,以一般人所批评的人为不贤之人,就导致党羽多的会得到提拔,党羽少的会遭到黜退。
D.文武官员分清职责,根据职位的用人标准去推举人才,按岗位标准考察工作情况,让官员的能力与官位相符,才是举贤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4分)
14.请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在对待贤人这件事上的立足点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歌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两句“天上”与“人间”对举,人看见星河转,时间流动,帘幕内人无眠。
B枕簟凉,词人以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可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C.第四句用语典,表明夜已深,原本合衣而卧的词人,此时无聊得不想再睡了。
D.用翠羽贴成莲蓬样,用金线族绣莲叶纹,这漂亮的衣衫,词人一直带着穿着。
16.本词与《声声慢》都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做,请你谈谈对本词中“情怀”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咏怀古迹》(其五)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凭吊诸葛亮祠堂后写下的。②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③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诗人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位名满寰宇,品德高尚,为万世所敬仰的名臣。
B.诸葛亮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虽是奇功伟业,对他而言,亦只是雄凤一羽。
C.诸葛亮深知汉朝气数已终,仍决心匡扶汉室,鞠躬尽瘁,诗人对此深切叹惋。
D.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全诗议论高妙,层层推进,句句含情,动人肺腑。
18.请赏析颈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在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写诗句。(10分)
(1)在《短歌行》中,曹操吟唱“ , ”固然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原诗中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人用含蓄的方式提醒贤才们,就算我不去找你们,你们可以主动来投奔我呀。
(2)《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不写虫吟鸟鸣,却用“ , ”两句诗,让美好的田园画面活了起来,展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这最富有农村特色的环境。
(3)在《琵琶行(并序)》中,“ ”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正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利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忽然间梦醒,惊心动魄,回到现实,让人怅然若失。
(5)杜甫《登高》中,“ , ”两句诗,不仅使人联想到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这秋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伤感。
(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点出全诗主旨,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和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 !”
(7)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骑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计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这让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景思人,吟唱出“ , ”。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用廉颇典故,谓廉颇思复用于赵,无奈朝廷没有复用其之心。作者以廉颇自比,悲壮之至。
(9)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选取了种种牵动人们愁思的景物,意在成百倍地加浓女主人公的内在愁绪。最后,在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中,都汇结为一句:“ , !”
(0)《苯苜》中,由“ ”到“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7分)
20.文学短评,是就作品的形象、思想情感、语言及艺术特色等进行评论。杜甫的《登高》被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请就该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不超过80字。(7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躺平”一词,现在用来表示看淡高强度竞争之后放弃追求、不思进取、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现状。同学们有人认为现在才处高一时期,时间还长,无需进取;有人认为躺平了一辈子,也能不愁吃穿,不用奋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重庆市巴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