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6  2023-10-2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劝学》课后练习
《劝学》课后练习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A.每个老师打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  )
B.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
C.“深远”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给人以“跬步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
D.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因为有了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8.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
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在古代是金属的通称,在本文中指的是金属制的刀斧等。(  )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9..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B.“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事例,论证了借助外物不断学习,能
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D.作者论述学习的态度时,从正反两方面设喻,形成对比,说明“舍”与“不舍”的效果完全不同。
10.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_____,_____。”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惰感的名句。《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
(6)莘莘学子要把《劝学》中的“_____,_____”当成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11.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甲同学:你可以说说“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会学”是指①_____ ;
“坚持学”是指②_____ 。
12.下面一段文字的观点存在错误,请对其进行反驳。要求:联系实际,条理清晰,语言得体,不超过85个字。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学知识的年龄,只要学习搞好了,你们的前途就有保障了;不然,有何前途可言?
答: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针对教科书中的文言文,(  )。持“存”论者,有存在的理由; 持“废”论者,也有废除的依据。在此笔者不想讨论孰是孰非。就之前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而言,必修1至必修5,总共有8个单元编选的是古文(包括古诗词),占所编选课文的近一半。仅从分量上就不难看出,编选者对中国古典文化非常重视,这    。不过,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比如,泥古现象过于明显。今天学习古文,我们是师古而不泥古,还是拘泥于古文?显然后者才是正确的选择,    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不拘泥于古文的道理非常简单,种种的历史原因导致传承下来的文章难免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作为教科书,理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地接受,或直接修正过来。就拿传统名篇《劝学》来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中,    有两个知识性的错误。其一,螃蟹是八条腿加两个大钳,而非“六跪而二螯”;其二,螃蟹自己会打洞,无须“蛇鳝之穴”寄托,真正不会打洞的恰恰是蛇。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育界曾有过一段存废的大讨论 B.曾引起教育界一段存废的大讨论
C.教育界曾有过一段见仁见智的大讨论 D.曾引起教育界一段见仁见智的大讨论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厚非  是古非今  批驳  至多
B.无可非议  厚古薄今  批驳  至多
C.无可厚非  是古非今  批判  至少
D.无可非议  厚古薄今  批判  至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学习古文,我们是拘泥于古文,还是师古而不泥古?
B.今天教授古文,我们是师古而不泥古,还是拘泥于古文?
C.今天我们教授古文,是拘泥于古文,还是师古而不泥古?
D.今天我们学习古文,是师古而不泥古,还是拘泥于古文?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⑤而言,蠕⑥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⑦,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⑧。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⑨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⑩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有删改)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要,纲领。④箸:通“著”,显明。⑤端:通“喘”。⑥蠕:微动。⑦傲:浮躁。⑧囋:形容言语琐碎。⑨向:同“响”,回声。⑩方:仿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即《尚书》,先秦“六经”之一。先秦“六经”还包括《诗》《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性的含义。
C.小人,通常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与“君子”相对。古时也可作为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D.学者,文中指通过学习而觉悟的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提出观点,荀子认为,学习的路径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上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荀子认为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学习的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众多的道理。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亲近良师益友,亲近良师益友也是“善假于物”的一种体现,这样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广博的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微写作】
比喻论证是《劝学》的一大艺术特色,它使本来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学不可以已”,不仅在古代有积极意义,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请以“谈学习”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想法。要求: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观点明确,语言简洁,不超过35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劝学》课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