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  2023-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其中选择题共 24分,非选择题共126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敦煌学已经拥有122年的历史,藏经洞文献也几乎全部公布,敦煌石窟的图像也大量数字化展示,敦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论普及还是提高,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然而,与成绩相伴而生的,就是敦煌学的有些研究课题已经陈旧,没有新意,甚至有不少炒冷饭、重复劳动的所谓“成果”,研究文献显得鱼龙混杂。
因此,我们应当面对学术发展的新形势,来探讨敦煌学研究能够提出什么新问题,要推进新问题的研究需要什么新的方法。我这里仅就自己所涉猎的范围,略谈几点看法。
第一,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书资料无疑是许多没有见过的中古时期的材料,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但从罗振玉以来按照传统学术方法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数都把敦煌文书看作拾遗、补缺的资料。因为他们关注的历史是以帝王将相为主体的政治史,以及在传统王朝体系范围之内的各项制度,所以他们利用敦煌资料主要是补充已知的历史叙事,比如用《常何墓碑》来补说玄武门之变,用唐代户籍补证均田制是否实施,等等。
然而,敦煌材料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原始性。我们现在有关中古时期的历史书写,主要是依靠传统王朝的史家整理过的著作,如正史、编年史等,即使有一些文人笔记或文章,也是着意写作的“编纂史料”。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这些“编纂史料”受到很大的质疑。这种后现代思潮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有其道理。我们要观察一个时代的历史,更好的是用原始材料。敦煌就保存了大量未经人为的造作而直接废弃的原始公私文书,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历史、书写历史的原始依据。
不能否认的是,敦煌毕竟是一个边缘城镇,敦煌原始文书所涉及的内涵往往是当地的一些事件,甚至是民间的一些琐事,不能取代“编纂史料”所阐述的宏大叙事,但正是这种原始性的、边缘性的、民间性的材料,提供给我们观察一个地方社会本来面貌的最好视角。在帝王将相构成的王朝政治史之外,其实有着丰富的社会史、生活史、观念史、妇女史、医疗史等。在新的史学观念中,这些往往代表着“长时段”的历史,没有那么多战争、内斗乃至王朝更迭,而是反映历史长河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普通”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因此,敦煌学者应利用敦煌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我们多年来把握的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和方法,直接从原材料中来书写历史。我与余欣博士合作,用保存最为丰富的晚唐五代宋初时期的敦煌公私文书,以编年体的方式,直接撰写“沙州归义军朝野系年录”,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浏览完整试题第二,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或者说古书,有许多是散佚的古籍,有些甚至是此前没有见过的古人著作,因此十分珍贵。从敦煌学开始以来,一般都是用传统的观念,把敦煌写本文献放到中国传统的“四部书”系统当中,以版本学的方法,按照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分门别类,对一位作者、一部书或一类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产生了很多“补遗”之作,也有一些分类合集。这些成果当然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为我们利用某个人、某类书,提供了可以依赖的文本和更加丰富的材料。
然而,这样整理出来的敦煌写本文献,显然不是中古时期文献的原貌,甚至把原本相关联的内容割裂开来。近年来,“书籍史”的研究给敦煌文献的整理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我们必须采用“书籍史”的方法,引入“写本学”的技术手段,来重新整理敦煌写本文献,重新评估写本文献较之于版本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写本书籍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除了像传统文献学那样关注“文字”之外,同时关注文献材料的物质属性,把文本的内容和材料放在同一时点上去观察,既关注“文”,也注重“本”。纸本取代简牍用于书籍的抄写,是书籍史的一个飞跃。轻便的纸张使得书籍的传抄和传送都变得更加容易,带动了知识的流动。但卷轴装的正规书籍更多成为图书馆的藏书,这些藏书有承自简牍书籍的一些固定格式。但有些实用类的书籍,如书仪、药方、占卜书、变文讲唱作品等,卷轴装不便翻检,于是册子本在中唐以后逐渐流行。这是文本内容推动了书籍形式的转变,而书籍形式的转变,更加便利了书籍以及所承载的知识的流通。到了印刷术用于印制书籍,册子本便逐渐取代卷轴装成为书籍的主流。
第三,从美术史的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提供的丰富图像资料,很早就受到美术史学界的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辈学者在解读图像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利用文献材料做对比,特别是有关佛教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经变画等,都从佛经文献中找寻相关的记录。敦煌石窟的营建与敦煌的地方统治者以及大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整理和敦煌石窟供养人题记的刊布,许多石窟的营建史料被勾稽出来,有助于我们对石窟造作的理解。
第四,从学术增长的角度看,敦煌应当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从学术发展的一般逻辑可以得知,跨学科研究是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最好路径。敦煌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大量的图像和文本资料,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实现共赢。
敦煌是一个佛教都市,敦煌石窟是佛教石窟,藏经洞文献也以佛典为主体,百年来学界对敦煌佛教文献做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部敦煌佛教史。敦煌原本处在佛教进入中国的最前沿,十六国时期属于凉州佛教的范围,自有其特点。虽然后来进入中原佛教的大体系当中,但中原一些佛典,特别是北朝的经疏多已佚失,而在敦煌有所保留。从北朝到隋唐,真正反映佛教思想的各家注释在敦煌都有哪些遗存,与中原部派的关系如何,哪些传来了,哪些没有,都值得仔细分析并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到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居然前后有两位唯识学大师——昙旷和法成,这不能不说是敦煌佛教的辉煌,但他们的学说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包括与吐蕃佛教的关系,与晚唐以后河西地区汉藏佛教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应当培养具有佛教学素养和敦煌学功底的学者来进行,是跨学科研究的最好领域。
作为“三夷教”的摩尼教和景教,因为敦煌都发现了这两种外来宗教的汉文经典,所以引起了研究者的反复整理和研究。但敦煌发现的四种摩尼教经典,还需要敦煌学家结合摩尼教专家的解读,在敦煌文献和历史时空中给出合理的定位;而景教文献,由于敦煌学者和景教学者对于一些写本的真伪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更是需要做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才能够去伪存真,向前推进。纵现一百多年来的敦煌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随着学术研究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汲时美注学术研究的问题点,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增进跨学科研究,才能够让敦煌学开拓出新的学术天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者可以利用敦煌资料补充已知的历史叙事,比如用《常何墓碑》来补说玄武门之变,用唐代户籍补证均田制是否实施。
B. 教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随之而来的,就是敦煌学的研究已经陈旧,没有新意。
C.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王朝的史家整理过的著作,如正史、编年史等,这些“编纂史料”受到了质疑。
D. 教煌原始文书所涉及原始性的、边缘性的、民间性的材料,提供给我们观察一个地方社会本来面貌的最好视角。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煌学者可以利用敦煌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我们多年来把握的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和方法,从原材料中来书写历史。
B.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敦煌学的研究从开始以来,一般都是用传统的观念,把敦煌写本文献放到中国传统的“四部书”系统当中,以版本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C. 教煌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大量的图像和文本资料,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实现共赢。
D. 教煌发现的景教文献写本的真伪还没法完全确定,这说明我们对于敦煌资料的研究很多时候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敦煌学研究,能够提出一些新问题,以及推进新问题研究的方法或思路。
B. 材料第三段运用事例,具体详细地证明了按照传统学术方法从事敦煌学研究带来的问题与不足。
C. 材料在论证敦煌学的跨学科研究时,举了其与佛教、摩尼教、景教之间的学科结合作为例证。
D. 本文的论证视角清晰多样,观点鲜明,材料翔实,是一篇很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文章。
4. 从第三段起,作者论述了教煌学在历史学视角下的研究方向,请简要分析此部分的行文脉络。
5. 面对当前学术发展的新形势,教煌学的研究都有哪些新的角度与方法?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D
3. B 4. ①先说明敦煌文书对于历史学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②再说明传统历史学研究敦煌学的学术方法存在局限; ③再说明敦煌文书的价值在于原始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加真实的角度;④最后以自己的研究为例,提出了从原材料中直接书写历史的研究方法。


展开余下试题5. ①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可以利用敦煌出土的历史资料,直接从原材料中书写历史;②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可以重新整理敦煌写本文献,重新评估写本文献较之于版本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③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说,可以利用敦煌文献材料佐证对敦煌壁画的研究;④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敦煌学的研究已经陈旧,没有新意”错误,依据原文“就是敦煌学的有些研究课题已经陈旧,没有新意”可知,陈旧的是研究课题,而不是整个敦煌学。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说明我们对于敦煌资料的研究很多时候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错误,依据原文“而景教文献,由于敦煌学者和景教学者对于一些写本的真伪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更是需要做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才能够去伪存真,向前推进”可知,我们需要做的是去伪存真,并不意味着对这些材料的研究没有价值和意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具体详细”错误,依据“比如用《常何墓碑》来补说玄武门之变,用唐代户籍补证均田制是否实施”可知,第三段只是简单举例说明,并不具体详细。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三段说到“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书资料无疑是许多没有见过的中古时期的材料,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可见这是说明敦煌文书对于历史学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段写到“但从罗振玉以来按照传统学术方法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数都把敦煌文书看作拾遗、补缺的资料。因为他们关注的历史是以帝王将相为主体的政治史,以及在传统王朝体系范围之内的各项制度,所以他们利用敦煌资料主要是补充已知的历史叙事”,可见这是在说明传统历史学研究敦煌学的学术方法存在局限。
第四段写到“然而,敦煌材料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原始性”“敦煌就保存了大量未经人为的造作而直接废弃的原始公私文书,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历史、书写历史的原始依据”,第五段写到“但正是这种原始性的、边缘性的、民间性的材料,提供给我们观察一个地方社会本来面貌的最好视角”,可见这是在说明敦煌文书的价值在于原始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加真实的角度。
第六段写到“我与余欣博士合作,用保存最为丰富的晚唐五代宋初时期的敦煌公私文书,以编年体的方式,直接撰写‘沙州归义军朝野系年录’,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可见作者最后以自己的研究为例,提出了从原材料中直接书写历史的研究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敦煌学者应利用敦煌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我们多年来把握的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和方法,直接从原材料中来书写历史”可知,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可以利用敦煌出土的历史资料,直接从原材料中书写历史。
由原文“我们必须采用‘书籍史’的方法,引入‘写本学’的技术手段,来重新整理敦煌写本文献,重新评估写本文献较之于版本文献的特点和价值”可知,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可以重新整理敦煌写本文献,重新评估写本文献较之于版本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由原文“随着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整理和敦煌石窟供养人题记的刊布,许多石窟的营建史料被勾稽出来,有助于我们对石窟造作的理解”可知,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说,可以利用敦煌文献材料佐证对敦煌壁画的研究。
由原文“敦煌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大量的图像和文本资料,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实现共赢”可知,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柳侯祠(节选)
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子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遮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消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
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815年夏天。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朝廷贬放罪人的所在,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后来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份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亚的罪人,还能让雪橇划下两道长长的生命曲线,这里没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泪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泪罗遇风》)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泪罗江畔,当年悲悲威威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嘴角也绽出一丝笑容,那是在嘲谑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篮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泪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泪罗江回来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
在柳州的柳宗元,有一个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展开余下试题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这些都可以从柳侯祠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程。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依然保持着文人匡世济民的情怀,依据实际情况去做挖井、办学、种树、修庙等事务,并不刻意追求政治利益。
B. 柳宗元在永州的创作成就很高,实现了他作为文人的价值;但他当时仍顾虑仕途,希望实现自己在政治方面的价值。
C. 柳宗元在被贬到柳州前,曾被贬到湖南永州十年,他在此创作的《永州八记》等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
D. 作者认为“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是指后来很多文人重蹈了柳宗元的覆辙,并以柳宗元为榜样重新检点自己。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作者写夜里梦中的所见以及早上去柳侯祠看到的祠中宴无一人的现状,都暗示了对当今文化人格的呼唤和反思。
B. 文中将柳宗元的被贬地柳州与俄国的西伯利亚比较,这不仅说明了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还强调了对文人和文化的摧残。
C. 文章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参观柳侯祠的感受,内容集中且浑然一体;最后,作者徒劳地空想会有人到此地纪念柳宗元,回应了开头的呼唤,令人怅惘深思。
D. 文中将史实与文化相结合,既叙述了柳宗元被贬过程、文学成就、为官作为等内容,又探究了柳宗元的人格与文化意义。
8. 文章主要 写作对象是柳宗元,却两次提到屈原,请分析二人形象的共同点。
9. 作者说“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其依据何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境遇相似:都被流放,不被世俗官场所容;
②人格相似:都具备中国文人的操守和理想,想要匡世济民,做出政绩;
③文学成就:都有着不俗的文学成就,且对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后世影响:都成为后世文人的人格典范。
9. ①柳宗元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人格。尽管仕途艰辛,两次被流放,仍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被贬之地做出了政绩,是一个正直文人;
②柳宗元成为后世的典范。许多文人对他充满崇敬,贬官从他身上得到安慰,柳州的官吏以他反躬自省,文官强化了文人意识,探寻存在的意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D.“是指后来很多文人重蹈了柳宗元的覆辙,并以柳宗元为榜样重新检点自己”错误。由原文“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可知,原文说的是“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是“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徒劳地空想”错误,从原文“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可知,这是作者的期待,并不是空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由原文“当然会经过泪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同是泪罗江畔”可知,柳宗元经过汨罗江是因为他被贬永州的时候,朝廷征召他回长安,而在长安等待他的是一次更偏远的贬谪。而汨罗江畔是屈原被流放的地方,所以二者的境遇是相似的,都被流放,不被世俗官场所容。
由原文“同是泪罗江畔,当年悲悲威威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可知,屈原和柳宗元的心态是相同的,都具有中国文人的操守和理想,想要匡世济民,做出政绩。
由原文“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可知,柳宗元和屈原一样有着不俗的文学成就,且对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原文“当然会经过泪罗江,屈原 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可知,屈原对柳宗元的人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原文“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可知,柳宗元也成为了后世文人的人格典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柳宗元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人格。结合“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在柳州的柳宗元,有一个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可知,尽管仕途艰辛,两次被流放,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在被贬之地做出了政绩,是一个正直文人。
柳宗元成为后世的典范。结合“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这些都可以从柳侯祠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可知,许多文人对他充满崇敬,贬官从他身上得到安慰,柳州的官吏以他反躬自省,文官强化了文人意识,探寻存在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聊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