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9  2023-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人文学科研究突破旧有的范式,在与多学科的交合中创建了“数字人文”这一新型研究领域。其研究是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结论,以追求获得研究的客观性、全面性。而数据及由此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这涉及获取样本的方法、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问题,绝对“量”的大小不能说明问题。以文章《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为例,该文称在互联网平台“豆瓣”上抓取了1500条评论进行分析,得出了电影《流浪地球》在网络舆论场中存在评论极化现象等结论。首先,这个研究的所有数据皆来自“豆瓣”这一个平台,而其他不同媒介场域下的数据都没有被纳入考量范畴。特别是考虑到互联网媒介环境中的社群化倾向,导致任何平台都有其特定的“用户群”,而这一特定的“用户群”拥有相对稳定的身份特征和行为偏好,所以在单一的互联网媒介平台中收集到再多的数据都只能说明本社群的情况,而不能用以说明整体。其次,乍一看该文收集到了1500条评论,绝对数量不小,但是原文中也提到了,《流浪地球》在豆瓣上共有654914条短评,而其选取的研究对象只是“豆瓣”平台筛选后所展示的1500条。简而言之,“豆瓣”平台作为“守门人”已经将数据筛选过一遍,而研究者看到的只是平台让你看到的那一部分数据,也就是说,这1500份数据能否代表“豆瓣”用户社群都要存疑。这篇文章暴露出来的就是方法论上的谬误。在统计学方法论中,存在一个核心的概念——样本。样本是总体中抽取的所要考察的元素总称,通过“概率抽样”或“理论抽样”等科学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出样本。获得样本数据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检验手段,用以证明样本具有说明整体的能力。我们在“大数据”的乐观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的范围和边界,即使一个研究分析了海量数据,也不等于分析了全部数据,研究者需要在研究中对数据的来源和范围做详细的汇报,即使数据的绝对值再大也要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清“大数据”的边界,数字人文绝不是数量大小。
量化研究的本质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测量,而使测量能够达成必须对所要测量的事物概念化,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指标,赋予概念一个明确的意义,使指涉的事物绝对具体、不会模棱两可。同时,量化指标的形成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检验方法作为支撑。相较于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构建、汇报指标的严谨性,有的数字人文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的指标构建则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以《文艺报》上发表的文章《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为例,文章将中国文学70年的世界影响划分为传播范围的大小,专业研究、评价的有无,读者反馈的多寡三个指标维度,随后分别罗列了传播范围大小的一些数据、评价的一些数据、读者反馈的情况,得出了《白毛女》至《三体》一至十名的影响力排序。该文除了存在上文所述数据库使用单一、只注重绝对值和未能说明所用数据和整体数据的关系外,还存在未对使用的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三个指标维度的建构极其随意等问题。具体而言,其一,传播范围的大小只是数量的关系,量大的未必效果好,量小的未必影响差,传播数量的大小本身说明不了传播效果。其二,该文所述专业研究、评论的多少和有无依旧只注意了数量多少,而专业评论的长短、褒贬,在这个研究中并没有进行区分。其三,在读者反馈的多少这一部分中,文章并没有区分作品生产的时间和读者反馈的时间,读者反馈的内容也被排除在外,依旧只关注反馈数量多少问题。读者反馈的长短、喜欢的原因及其程度以及如何区分等,我们都看不到。其四,该文还存在关键指标维度的缺失。以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理论,评价中国文学70年的世界影响,仅用以上三个指标维度是显然不够的,有一些关键指标维度未被纳入考量范畴。比如,作品的典范性、美誉度和传阅度三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相应的指标及其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权重。基于以上分析,本次研究活动的结论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在此,还是要强调指标构建中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学术生产、汇报流程的严谨性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在今日人类学术文明中,人们划分了“实然”和“应然”,并将讨论“实然”的部分划出了“人文”的范畴。人文学科伟岸之处在于批判性地思考人及其社会,指引人类文明朝“应然”的方向前进。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指出,对于道德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事实”命题不能推导出“价值”命题。这一论断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具启发。数字技术赋予了人类前所未有地把握整体世界的能力,但是,这种把握即使能够了解世界的全貌也只是“实然”层面上的,而不是“应然”层面。然而“实然”不能等于“应然”,更不能推断出“应然”,尤其是在涉及价值判断的研究中,此二者的界限必须明确。
(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研究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但是绝
对“量”的大小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
B.《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一文,暴露的谬误是样本在抽取中有
局限,不具有说明整体的能力。
C.《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研究指标构建不科学,学术生产、
汇报流程不严谨,研究结论没有学术价值,因此该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D.“这一论断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具启发”,“启发”指的是数字人文研究应只是
“实然”层面上的,而不是“应然”层面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基于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有些是带有单一媒介
社群化倾向性的,有些是平台过滤后的,我们都不可盲目采信。
B. 第二段中,数字人文研究时因构建的指标维度有谬误而导致“研究不成功”,可见
“量化指标的构建”决定着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C. 文中提到的两篇文章,都有数据库使用单一、只注重绝对值和未能说明所用数据和
整体数据的关系的问题,可见对“样本”的抽样和检验非常重要。
D. 从全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数字人文可以解决传统人文学科中“客观性”“全面性”
的不足及证据欠缺的问题。
3.下列选项,最符合本文对数字人文研究主张的一项是(3分)
A. 南京大学但汉松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的主旨报告
中指出,数字人文应该继承但有别于这些领域已经做出的跨学科尝试。
B. 中国文学的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已形成较大体系,如利用 GIS 技术的古代文学地图
研究,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不断对数据的来源和范围做详细的分析。
C. 数字人文的先行者芝加哥大学莫莱蒂教授在访谈中说,人文学科需要自我救赎,
“数字人文”仍在起步阶段,他甚至认为“数字人文”这一术语没有“意义”。
D. 亚当•克思奇的《科技接管英文系:数字人文的虚假承诺》中说:“也许有一天我
们醒来突然发现,我们卖掉了与生俱来的权利,换来的却是一堆乱糟糟的应用软
件。”
4.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 某机构打算基于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情况的大数据进行数字人文研究,以期
对2024届毕业的大学生在深造与就业方面提供指导。请结合文本为该机构提几点建议。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倪焕之
叶绍钧
吴淞江上,天色完全黑了。浓云重叠,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近岸随处有高高挺立的银杏树,西南风一阵阵卷过来涌过来,把落尽了叶子的树枝吹动,望去像深黑的人影,披散着蓬乱的头发。
江面只有一条低篷的船,向南逆风行驶。后艄两支橹,天气很冷,他们摇橹的手都有棉手笼裹着。手里的橹,每一回扳动都得用一个肩头往前一掮,一条腿往下一顿,借以助势。
舱里小桌子上点着一支红烛。靠后壁平铺的板上叠着被褥,一个二十五六的人躺在上面。他虽然生长在水乡,却似乎害着先天的晕船病,船身晃几晃,便觉胃泛头晕。加上逆风,上船时便横下来,到现在还不曾坐起过。躺着,自然不觉得什么;近视眼悠闲地略微闭上,一支卷烟斜插在嘴角里,一缕青烟从点着的那一头徐徐袅起,可见他并不在那里吸。他的两颊有点瘦削,端正的鼻子,不浓不淡的眉毛,中间加上一副椭圆金丝边眼镜,就颇有青年绅士的风度。
在板床前面,一条胳臂靠着小桌子坐的,是一个更为年轻的青年。他清湛的眼睛凝视着烛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他感觉烦闷的生活完全过去了,眼前闷坐在小舱里,行那逆风的水程,就是完篇的结笔。等候在前头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是称心满意的事业,是理想与事实的一致;这些全是必然的,犹如今夜虽然是风狂云阴的天气,但总有个笑颜似的可爱的朝晨。


展开余下试题初次经过的道路往往觉得特别长,更兼身体一颠一荡地延续了半天,这坐着的青年不免感到一阵烦躁,移过眼光望着那躺着的同伴问道:快到了吧?虽然烦躁,他的神态依然非常温和,率真;浓浓的两道眉毛稍稍蹙紧,这是他惯于多想的表征。
你心焦了,焕之,那躺着的用两个指头夹着嘴里的卷烟,眼睛慢慢地张开来。真不巧,你第一趟走这条路就是逆风。他敲着板门问道:阿土,陶村过了么?刚刚过呢,至多点半钟可以到了。
他知道今天逆风,一定在校里等着你。他想你想得急切呢。今天我去接你,也是他催得紧的缘故。不然,等明后天息了风去不好么?
焕之有点激动,讷讷地说:树伯,我只怕将来会使他失望。不过我愿意尽心竭力服务,为他的好意,也为自己的兴趣。
你们两个都喜欢理想,这一点颇相像。树伯斜睨着焕之说。
这由于干的都是教育事业的缘故。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人应该培养成什么样子?人应该怎样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
老蒋大约也是这样意思。树伯闭了闭眼,继续说:所以我曾经告诉你,他做好一篇对于教育的意见的文章,那篇文章就是他的理想。
你记得他那篇文章怎样说么?焕之的眼里透出热望的光。
他开头辨别什么是性,什么是习,又讲儿童对于教育的客受与排斥,又讲美育体育的真意义,——啊!记不清楚,二十多张稿纸呢。
有这样热心的人!焕之感服地说。便悬拟蒋先生的容貌,举止,性格,癖好,一时又陷入沉思;这样想时,不免欣慰而且兴奋。
树伯把两腿蜷起一点,又把盖着的被头角掀了一掀,耸耸肩说:事情往往不能预料。早先你当了小学教员,不是常常写信给我,说这是人间唯一乏味事,能早日脱离为幸么?
唔,是的。焕之安顿了心头的欣慰与兴奋,郑重地答应。
到现在,相隔不过一二年,你却说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了。
记得给你写过信。焕之现出得意的笑容,后来我遇到一个同事,他那种忘了自己,忘了一切,只知为儿童服务,只知往儿童的世界里钻的精神,啊!我说不来,我惟有佩服,惟有羡慕。
焕之把身子坐直,望着前方,似乎透过了前途浓厚的黑暗,已望见了正去就事的校里的好些学生。
像蒋先生那样,他没有事做,树伯说得很淡然,田,有账房管着;店,有当手管着;外面去跑跑,嫌跋涉;闷坐在家里,等着成胃病;倒不如当个校长,出点主意,拿小孩弄着玩。
焕之看了树伯一眼,他对于弄着玩三个字颇觉不满,想树伯家居四五年,不干什么,竟养成玩世不恭的态度了。便说:你怎么说玩?教育事业是玩么?
哈哈,你这样认真!树伯狡笑着说。字眼不同罢了。你们说研究,说服务,我说玩,实际上还不是一个样?——老蒋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他决不当什么校长了。你想,我家里琐琐屑屑的事都要管,几亩田的租也得磨细了心去收,还有闲空工夫干别的事情么?
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划出来。
树伯半睡半醒地迷糊了一阵,忽然坐起来敲着板门问阿土道:进了港么?
进了一会儿了,学堂里楼上的灯光也望得见了,阿土的声音比刚才轻松悠闲得多。
我上船头去望望!焕之抱着异常兴奋的心情,把前面板门推开,两步就站在船头。一阵风过去了,他开始嗅到清新而近乎芳香的乡野的空气,胸中非常舒爽。犬声散在远处,若沉若起,彼此相应。前面二三十丈远的地方,排列着浓黑的房屋的剪影。中间高起一座楼,楼窗里亮着可爱的灯光。灯光倒映河心,现出一条活动屈曲的明亮的波痕。
啊!到了,新生活从此开幕了!焕之这样想着,凝望楼头的光。一会儿,那光似乎扩大开来,挡住他的全视野,无边的黑暗消失了,他全身浴在明亮可爱的光里……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的景物描写极力渲染大风、浓云、黑天的景象,衬托了倪焕之压抑的心理。
B. 摇橹船工“一掮”“一顿” 动作的细节刻画,形象地写出了大风中摇船的艰辛。
C. “虽然烦躁,他的神态依然非常温和,率真”,表现了倪焕之持重的特点。
D. 躺在船舱里的树伯,虽然年轻但已显示出老练、精明、世俗,与倪焕之形成对比。
7. 关于文中谈论蒋先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树伯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蒋先生对倪焕之来校任教怀有很高的期待。
B. 蒋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美育体育的研究,让倪焕之对他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C. 在树伯看来,蒋先生既有追求教育理想的一面,也有追求生活实用的一面。
D. 蒋先生选择当校长的主要原因是既不想到外面跑四处跋涉,又不想在家里闷坐成病。
8. 船行江上,倪焕之的情感随着他的所见所感而逐步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
析。(4分)
9. 有人说,结尾显得过于直白,应该去掉;也有人说结尾的表达效果更好,应该保留。
是否应该保留结尾?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靖康传信录》自序
宋•李纲
元年正月三日,差充行营司参谋官。四日,除尚书右丞、充留守。五日,改充亲征行营使。二月三日,以姚平仲事罢职。五日,以士庶伏阙复旧职,改充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金寇退师,除知枢密院事。六月,差充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七月,出师,次怀州。八月,召赴阙议事。九月,还次封邱,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十月,以言者改差提举亳州明道宫。寻落职,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寻移宁江。以二年行次长沙,闻召命复官,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时金寇再犯阙半年京师之围未解四方盗贼蜂起。余荷两朝厚恩,国步艰难,不敢自爱,方率义旅以援王室。追念自乙巳之冬迄今才岁余,一身之进退荣辱、天下之安危利害,纷然如此,岂非真梦耶?
然一岁之间再致大寇,虽曰天数,亦人事也。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崇观以来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去冬致寇,其病原于去春失其所以和,又失其所以战。何也?贼以孤军深入,前阻坚城而后顾邀击之威,当是时不难于和。而朝廷震惧,其所邀求,一切与之。既割三镇,又质亲王,又许不赀之金币,使贼有以窥中国之弱,此失其所以和也。诸道之兵既集,数倍于贼,将士气锐而心齐,朝廷畏怯,莫肯一用,惩姚平仲劫寨之小衄而忘周亚夫困敌之大计,使贼安然厚有所得而归,此失其所以战也。失此二者之机会,故令贼志益侈,再举南牧无所忌惮,遂有并吞华夏之心。譬犹病者证候既明,当用毒药而不用,虽暂得安,疾必再来。以今日而视去岁,人心、国势之不相侔,何止相什百哉!臣子之义,惟当奋不顾身,死以殉国家之急。及其成功,则天也。然自是之后,朝廷非大有惩创,士风非大有变革,内外大小同心协力,以扶持宗社、保全家室为事,扫去偷惰苟且之习,娼嫉谮诉之风,虽使寇退,亦岂易支吾哉?故余于此录记其实而无隐,庶几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时金寇A再犯B阙C半年D京师之围E未解F四方G盗贼H蜂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之下,文中指士大夫和百姓们拜伏宫阙向皇帝吁请。
B.路,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的“路”意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C.崇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崇宁、大观的合称。年号自汉武帝始用,用来纪年。
D.质,做人质。与《战国策》中“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的“质”意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自身官职频繁变迁,国事危恶层现,让作者有如梦之感。
B.李纲认为金人两次南侵主要原因是姚仲平劫敌寨失败,但主要责任是朝廷畏怯。
C.割地、抵押亲王、纳币,宋廷的这些屈辱行为,使金人攻灭华夏的欲望更加强烈。
D.在国运艰难时勇于担当、领军勤王,面对无能朝廷激愤不已,作者堪称爱国名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去冬致寇,其病原于去春失其所以和,又失其所以战。(4分)
(2)譬犹病者证候既明,当用毒药而不用,虽暂得安,疾必再来。(4分)
14. 作者认为朝廷上下存在哪些弊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全词从叙事写起:词人拂去残碑上的尘土,隐约可见当年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
B. “何重”与“何酷”形成对比,当初倚重岳飞抗金,后来却残酷杀害,使情感表
达更加激越。
C. “岂是功高身合死”两句,让人联想到历代功高而被杀的名臣,表达了作者对岳
飞之死的愤怒、惋惜之情。
D. 两处“岂不念”连续反问,层层深入,启发读者对高宗的行为进行深入思考。
16. 有人评价这首词“议论痛快而淋漓”,请结合全词具体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华的哥哥考上了大学,哥哥说他学校的校训是“自强、弘毅”。张华念叨着“弘毅”,不由想起了《论语》里提到的“ ▲ , ▲ ”。
(2)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 ▲ ,
▲ ”就运用了檀道济的典故。
(3)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借助秋景表达内心的悲伤,“悲秋”也就成了常见的主题,如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放射性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完全不顾来自世界各地的强烈怀疑和抗议。日本政府这一行为,①严重侵犯了全球人民乃至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②其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质疑,③并遭到日本、韩国等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④估计日本会有大约3.12万吨左右的污染物被释放。⑤据一些专家估算,目前日本还有130多万吨的放射性废水,⑥这些废水的排放期,可以维持30至50年。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 A ,这不仅会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还会对全球的海洋生物产生严重的危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B ,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不应该排海。中方呼吁人权理事会对这一问题加大关注,敦促日方立即停止排海行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 ① 。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
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 ② ,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 ③ ,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 文中“顶流”、“浪漫”、“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都使用了引号,分别
指出其作用。(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三年级期中抽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该研究没有任何意义”错误,于文无据)
2.(3分)D(“可以解决”或然变必然,表述绝对)
3.(3分)B(A.原文未涉及;C.“人文学科需要自我救赎”,“数字人文”仍在起步阶段,原文未涉及;他甚至认为“数字人文”这一术语没有“意义”与原文不符;D.否定数字人文价值与原文不符)
4.(4分) ①举例论证:以《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为例论证了数字人文不是数量大小(以《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为例论证了数字人文指标构建是否科学严谨);②引用论证:引用休谟的关于科学对道德无力的论断,论证了“实然”“应然”要界限明确;③道理分析论证:借助统计学方法道理分析。
评分建议:共 4 分。每点 2 分。论证方法1分,说明1分。如答“对比论证: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严谨和数字人文研究中指标建构的随意”得2分。
5.(6分) ①对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情况的大数据样本的提取要有科学性,样本要具备说明整体的能力;②对大学生深造和就业的指标构建要科学,学术生产、汇报流程要详尽严谨;③对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的研究要分清“实然”和“应然”的界限。
评分建议: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第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徐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