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7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人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练习
2023年10月31日
说明:本试卷共八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第1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制卷人:刘妙颖 审卷人:王艳 成绩:
第1卷(100分)
一、本大题共12小题,共38分。
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娇嗔(chēn) 荫蔽 笨拙(zhuó) 没精打彩
B. 譬(pì)如 罅隙 敛(liǎn)裾 云蒸霞尉
C. 氛围(fēn) 摈弃 记载(zǎi) 不知所措
D. 埋(mái)怨 通讯 脊(jǐ)背 寒风凛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笨拙”的“拙”应读“zhuō”;“没精打彩”的“彩”应为“采”。
B.“云蒸霞尉”的“尉”应为“蔚”。
D.“埋怨”的“埋”应读“mán”;“寒风凛洌”的“洌”应为“冽”。
故选C。
2. 下列评价与诗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酒娱心,足令群儒俯首;田园乐志,不为五斗折腰。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铁板钢琶,越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蜀,翼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 陶渊明 李白 李清照
B.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C. 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D. 白居易 杜甫 李清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①陶渊明写有著名饮酒诗,陶渊明饮酒是为了寻求精神的解脱,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自然和本真,完成了对现实世界以及现实人生的种种超越,照应题干“诗酒娱心”,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照应题干“田园乐志”,陶渊明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壮举,照应题干“不为五斗折腰”。所以①对应陶渊明。
②杜甫历来有“诗圣”之称,照应题干“诗中圣哲”,杜甫诗作多为忧国忧民之作,照应题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所以②对应杜甫。
③辛弃疾是继苏东坡之后又一位豪放派诗人,照应题干“越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辛弃疾著有《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大计,照应题干“美芹悲蜀,翼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所以③对应辛弃疾。
故选B。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B. “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C.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五鼓”即五更。
D.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
D.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解说有误,“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意思是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故选D。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 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 举酒属客 属:劝请
D. 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顺流而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溯:逆流而上。句意: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
故选D。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半山居雾若带然 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B. 扣舷而歌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 转徙于江湖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何为其然也 耳得之而为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句中的“若”都可以译为“像”。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句意: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
C. 介词,在/介词,从。句意: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D. 表目的,为了/成、成为。句意: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听到便成了声音。
故选A。
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列缺霹雳
B. 别有幽愁暗恨生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列,同“裂”,“列缺”指闪电。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
B.无通假字。句意:另一种哀愁怨恨从心底产生。
C.缪,同“缭”,盘绕、围绕。句意:山水环绕,一片苍翠。
D.冯,同“凭”,乘。句意:多么辽阔啊,像凌空驾风而行。
故选B。
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 低眉信手续续弹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 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句意: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B.不是古今异义词,都是“随手”的意思。句意:低头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
C.古义,于是撰写;今义,表原因。句意: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
D.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句意:暮去朝来容颜老去。
故选B。
8.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C. 赢得仓皇北顾
D. 顺流而东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向西可以看到夏口,向东可以望见武昌。
B.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在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C.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只落得仓皇失措,向北张望。
D.名词作动词,东进。句意:顺着江流东进。
故选D。
9.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渔樵于江渚之上
B. 舞幽壑之潜蛟
C. 下江陵
D. 明烛天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名词作动词,砍柴。句意: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砍柴。
B.使动用法,使……起舞。句意:使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
C.名词作动词,攻占。句意:攻占了江陵。
D.名词作动词,照亮。句意: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故选B。
10.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 相与枕藉乎舟中
C. 妆成每被秋娘妒
D.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句意:曾经向穆、曹二善才学习琵琶弹奏。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舟中相与枕藉”。句意:我们在船中互相枕着垫着睡。
C.被动句,“被”表被动。句意:化妆后每次都被秋娘嫉妒。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句意:苏轼和客人在赤壁之下乘船游览。
故选C。
11.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今安在哉
B. 何为其然也
C. 固一世之雄也
D. 而又何羡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而今在安哉”。句意:如今又在哪里呢?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为何其然也”。句意: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本来就是一世的英雄。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而又羡何乎”。句意:而又羡慕什么呢?
故选C。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这是自然界(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是”,这;“造物者”,自然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式;“适”,享受。
13.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彤管有炜,__________。(《诗经•邺风•静女》)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④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⑤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⑥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⑧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⑨怀古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多借写古人古事抒发自身情感,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三句赞美周瑜的儒雅镇定、举重若轻,暗含词人功业难成的伤感;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尚能饭否”两句以廉颇自况,表达词人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⑩运用叠词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一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答案】 ①.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说怿女美 ③.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 两情若是久长时 ⑤. 羁鸟恋旧林 ⑥. 水澹澹兮生烟 ⑦.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⑧. 银瓶乍破水浆迸 ⑨. 铁骑突出刀枪鸣 ⑩. 樯橹灰飞烟灭 ⑪. 廉颇老矣 ⑫. 凄凄惨惨戚戚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竞、说、怿、羁、澹、鬓、迸、樯橹、戚。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 填空: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____是常态,迁移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定居 ②. 变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内容的识记能力。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说: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由此可得出答案。
15. 请判断各题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乡土的社会由于具有孤立和隔膜的特点,所以是陌生人的社会( )
A.正确 B.错误
(2)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
A.正确 B.错误
(3)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①. B ②. A ③. 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1)“所以是陌生人的社会”错误。《乡土社会》中写到“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可见乡土的社会具有孤立和隔膜的特点。《乡土社会》中写到“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可知,乡土社会又是一个“熟人”社会,而不是陌生人的社会。
故选B。
(2)正确。乡土社会是一种生活稳定、生于斯、长于斯、斯与斯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导致世代的黏着,使得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在熟悉的地方长大。所以乡土社会的人世代生活在一个定型社会里,从小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乡土社会的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节奏,甚至不需要记忆的帮助。而在都市生活的人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的面孔,以至于需要记忆,需要文字的帮助。所以,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3)正确。“愚”如果是智力 不足或缺陷。乡下人不识字,我们称之为“文盲”。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实际上乡土社会某种程度来说是不需要文字的,因为乡民们长期生活在缺少变迁的同一社区中,他们有着共同的象征符号,共同的语境,所以他们交流时非常畅通,不需要通过文字做中介。
16. 下列关于“西洋社会”和“乡土社会”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洋社会的格局像“捆柴”,乡土社会的格局像“同心圆波纹”。
B. 西洋社会的格局是“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格局是“差序格局”。
C. “家庭”作为一个团体,在西洋社会中是界限分明的,但在乡土社会里则是具有伸缩性的,模糊的。
D. 乡土社会中,一般人处于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儒家则能凭其仁爱心超越自我,跳出差序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儒家则能凭其仁爱心超越自我,跳出差序格局”说法错误,儒家强调的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因此不能跳出差序格局。
故选D。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体现在思想感情上,也体现在艺术形象上,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典型的诗人,他的“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章正是出现在盛唐时代的创作高潮中。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爱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在性格上更为平易开朗。这样一个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在风浪的险恶中,却写出了如此壮观的局面,这与《蜀道难》的惊心动魄,乃同为时代雄伟的歌声。而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暮,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甚深厚、朗爽、典型形象,也正是最饱满有力的歌声。至如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植根于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成长的。
材料二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相对平静的时期,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的形势基本上稳定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盛唐时代的结束而衰落了。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
王昌龄《从军行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里乃是说明着边防上雄厚的实力,没有边防上的实力是谈不上边塞上的和平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暴,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又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尽管“咸言意气高”,却是“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历史性悲剧。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边防的性质乃是为了保证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这几乎是唐代边塞诗中一种普遍的认识,又岂止是专对洮河一带。所以李白在《战城南》中说:“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杜甫在《前出塞》中说:“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正是基于这种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普遍认识,战争最为稀少、和平最相对稳定的开元时代,反而成为边塞诗的摇篮。
王昌龄这两首诗写的实际上又都是历史性的概括。吐谷浑到了开元时代早已亡于吐蕃,这自然不是当时的战役;“昔日长城战”当然也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乃是一个历史性的高度概括,唐代的边塞诗因此往往不拘于哪个具体战役,哪个时间,地点,而是在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把边塞作为一个整体来歌唱。这样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就不在于哪个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
(以上材料均取材于林庚《唐诗综论》)
17.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李白豪迈的乐府诗是盛唐气象的代表作品。
B. 盛唐诗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新鲜而朝气蓬勃。
C. 盛唐诗歌平易开朗的性格促进了社会繁荣。
D. 感情越是沉重的诗歌越是能体现盛唐气象。
18. 下列对两则材料所引诗句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引用《横江词》,说明了盛唐诗歌中即使是险恶之景也可能呈现雄壮之气。
B. 材料一引用了《塞下曲》,说明其深厚、朗爽等特点体现出盛唐气象是饱满有力的。
C. 材料二中引用《从军行》,说明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D. 材料二中引用李、杜诗歌,说明了唐代诗人普遍认识到边防的性质应该是保障和平。
19.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17. A 18. C
19. ①唐代边塞诗也是以表现人们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为人们所喜欢。
②唐代边塞诗是饱满的、蓬勃的,玲珑透彻而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③唐代边塞诗不在于实写战争,而是关注点在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等内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推断信息的能力。
B.“指的是新鲜而朝气蓬勃”错误,依据“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爱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可知,盛唐诗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歌唱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
C.“盛唐诗歌平易开朗的性格促进了社会繁荣”错误,原文只是说“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在性格上更为平易开朗”,并不是盛唐诗歌平易开朗的性格促进了社会繁荣,强加因果。
D.“感情越是沉重的诗歌越是能体现盛唐气象”错误,感情沉重的诗歌只是盛唐蓬勃的气象中的一类,以偏概全。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说明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根本原因”错误,依据原文“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可知,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只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爱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可知,唐代边塞诗也是以表现人们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为人们所喜欢。
由材料一“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可知,唐代边塞诗是饱满的、蓬勃的,玲珑透彻而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由材料二“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边防的性质乃是为了保证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唐代的边塞诗因此往往不拘于哪个具体战役,哪个时间,地点,而是在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把边塞作为一个整体来歌唱。这样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就不在于哪个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可知,唐代边塞诗不在于实写战争,而是关注点在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等内容。
四、作文(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抄在答题卡上。
20. 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古今中外,“家”都是一个有特别念义的地方。放学的孩子渴望家中的晚餐,晚归的上班族心系家中的灯火,回乡的游子近乡情怯……回家的路上,几多心绪,几多故事。
请以“回家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例文:
回家路上
自从去城里上学之后,我就很久没有回过家了。今年,因为要办身份证,我终于回了一趟家。走在回家路上,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家也正在不断地走着,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充满了迷人的生机和活力的小城市正在诞生。
人们说靠近水边的城市带着一种灵性之美。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却常常遭受水患。雨季,信江河两岸的稻田和其他作物常常被洪水疯狂吞噬,农民的辛勤劳动成果刹那间化为乌有;住在河边的居民只能看着他们的家具浸泡在水中;洪水退去,街道泥泞的无法下脚。我们这个城市过去都是古老的木屋,建筑凌乱,街道狭窄,垃圾随处可见。
今天,当我来到沿河路时,我看到的是一幅如画的景象。信江河两岸经过了精心的整修,建起了高坝,种上了树和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沿着大堤蜿蜒,几户人家坐在河边几片平坦的草地上野餐,享受着悠闲的生活。大堤旁建了一所游乐场,快乐的孩子们在荡秋千和爬楼梯。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沿着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远处的山和眼前的水。
回家路上,我看见我的家正在消逝与新生之间变化着,消逝的是环境的凌乱和危险,新生的是生态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
穿过岁月的沧桑回到家乡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宽阔干净的街道两旁是高楼大厦,各种专卖商店和精品店散布在街道各处。去购物的人络绎不绝,正忙着购买新年用品。来到水果摊前,我看到各种新鲜水果摆满了摊位,有榴莲、菠萝、芒果、香蕉,也有橘子、苹果、葡萄,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争奇斗艳,甚至还有标价颇高的外国水果。老板说,人们生活水平高了,买东西不怕价钱高,只要品质好。是啊,这次回来,我发觉各种高档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家路上,我看见我的家正在消逝与新生之间变化着,消逝的是过去的贫穷和拮据,新生的是现在生活的富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
环境变了,人也变了。当我经过十字路口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我。过去的“中国式过马路”不见了,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都严格遵守交通灯,整个城市的交通井然有序。这在一个大城市可能并不奇怪,但对一个小城市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现在交通状况良好,人们不再担心过马路了。
回家路上,我看见我的家正在消逝与新生之间变化着,消逝的是精神文化的匮乏,新生的是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走在回家路上,看着家乡的种种变化,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不禁想起一句话:如果你不前进,你就会后退。我的家乡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努力跟上家乡变化的步伐,与时俱进,为家乡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试题材料首先指出“家”对于古今中外人们的重要精神意义,并分别从放学回家的孩子、晚归的上班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中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