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北京市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
(考试时长:15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查目标
知识:
课内文言文重要语法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课内其他基础知识﹣﹣字音字形、文学常识、重要成语理解、对重要《论语》语句的理解。
能力:
筛选概括信息能力﹣﹣多文本阅读
课内外迁移能力﹣﹣课外古诗文阅读
议论文写作能力﹣﹣就社会现象层次清晰地表达鲜明的观点
一、课内知识选择题。(共33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遒劲 身心俱疲  混沌(hùn) 蝉蜕(tuō)
B. 潦倒 雷厉风行  笨拙(zhuō) 模样(mú)
C. 副业 舞谢歌台  悲怆(chuàng) 悄然(qiāo)
D. 笃实 出类拔萃  瞥见(piē) 卓越(zhu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蝉蜕”的“蜕”应读“tuì”。
C.“舞谢歌台”的“谢”应为“榭”;“悄然”的“悄”应读“qiǎo”。
D.“卓越”的“卓”应读“zhuó”。
故选B。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后期充满伤感情调,表达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B. 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体现了开阔的胸襟,包含了深沉的人生况味。苏轼极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词风雄壮,被视为豪放派的创始人,后人将他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C.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们曾学过他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他的诗自然质朴,意境高远,后人尊他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D.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短歌行》围绕“忧思”抒情言志。诗人面对短促的人生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表现出诗人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积极进取、招募贤才才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山水诗’的鼻祖”错误,陶渊明应该是田园诗的鼻祖。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故选C。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这次犯下的大错,他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采用装聋作哑的态度,拒不认错,物我两忘。
B. 他是计算机专家,又精通英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C. 真是怪事,电影院一挂出“少儿不宜”的牌子,观众反而多起来,都开演半个小时了,人们还不绝如缕地往影院赶。
D. 解放前,爷爷给地主当长工,吃的是地主留下的残羹冷炙,睡的是潮湿的地铺,以致熬坏了身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物我两忘: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此处是说犯错的人对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态度,使用对象错误。
B.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此处是说初学者虚心向专家请教,使用错误。
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形容“赶”的状态,不能与人们搭配。


浏览完整试题D.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此处是说吃地主留下的吃剩的饭菜,使用正确。
故选D。
4.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中:合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速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困惑
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去,往/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北面/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疾:劲疾,强。句意: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强。
B.道:风尚。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惑:糊涂。句意:可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
D.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句意: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
漫:模糊。句意:那些远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
故选C。
5.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那是 ②善假于物也——借助 ③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④举酒属客——劝请 ⑤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⑥酾酒临江——饮酒
⑦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 ⑧相与枕藉乎舟中——垫着
⑨崖限当道者——界限 ⑩多松,生石罅——缝隙
A. ①②⑤⑦ B. ③④⑦⑧ C. ②③⑥⑩ D. ④⑧⑨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①“就”,靠近。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
②句意: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句意: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④句意:举起酒杯劝朋友喝酒。
⑤句意: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
⑥“酾酒”,斟酒。句意:面对大江斟酒。
⑦句意: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
⑧句意: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
⑨“限”,像门坎一样。句意:现在所经过 从中岭到山顶中那些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⑩句意: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 缝隙里。
综上,①⑥⑨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其余各项解释正确。
故选B。
6.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羡长江之无穷
B. 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 举匏樽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 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定语后置 标志。/无实际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师道(也就是师傅传授给徒弟的技艺、知识或者道理)已经很久没有传承下去了。/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B.副词,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加强感叹语气。/指示代词,可译作它。句意: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这是很奇怪的啊!/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
C.来,表示目的。/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表示“在……时候”。句意: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介词,比。/介词,比。/自,从。句意:比水还要寒冷。/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故选B。
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生乎吾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锲而舍之……锲而不舍/顺流而东也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中谷绕泰安城下……余始循以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乎,介词,于,对;/介词,于;/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生在我后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
B. 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假设;/ 连词,表修饰。
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不能坚持到底……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顺流东下。
C. 焉,兼词,于此;/助词,无义;/ 助词,无义。
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D. 都 连词,表修饰。
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
故选D。
8. 不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輮以为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虽有槁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君子生非异也 须臾成五采
D. 或师焉,或不焉 多平方,少圜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第二句无通假字。句意: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B.“有”,通“又”,再次。 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受”,通“授”,传授。句意: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C.“生”,通“性”,天性,资质。句意:君子的本性、资质与一般人没有差别。
“采”,通“彩”,色彩。句意: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D.“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句意: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圜”,通“圆”,圆形。句意:大多是方方正正的,很少是圆形的。
故选A。
【详解】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挟飞仙以遨游
D. 至于泰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渊博。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
B.神明,古义,人的智慧;今义,神灵。句意: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展开余下试题C.遨游,古今都指游历、漫游。句意:和仙人一起在太空漫游。
D.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句意:到达泰安。
故选C。
10.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顺流而东也/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 吾从而师之/而耻学于师 / 舞幽壑之潜蛟
C. 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济水东流 / 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船和桨的人,不是他能游泳。/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句意:顺着长江向东走。/烛,名词作动词,照亮;句意:青山上覆盖了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B.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从他学习,并以他为老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舞,使动用法,使……舞蹈;句意:使深渊中的蛟龙舞蹈。
C.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句意: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句意: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却遗漏了。/利,使动用法,使……快;句意: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他的脚变快。
D.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向西能望见夏口,向东能望见武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济水向东流。/友,意动用法,以……为友;句意:把鱼虾当做伴侣,把麋鹿当做朋友。
故选A。
11. 下列各项中,对各句句式类型划分最准确的一项是(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4)相与枕藉乎舟中 (5)人非生而知之者(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余始循以入(8)蚓无爪牙之利 (9)何为其然也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1)而今安在哉(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凌万顷之茫然(14)不拘于时(15)与子颍坐日观亭
A. (1)(4)(10)(14)/(2)(7)(15)/(3)(5)(12)/(6)(9)(11)/(8)(13)
B. (1)(4)(10)(14)/(2)(7)(15)/(3)(5)(12)/(6)(8)(13)/(9)(11)
C. (1)(4)/(2)(7)/(3)(5)(12)/(6)(8)(13)/(9)(11)/(10)(14)(15)
D. (1)(4)/(2)(7)(15)/(3)(5)(12)/(6)(9)(11)/(8)(13)/(10)(14)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2)省略句,正常语序为:木直中绳,𫐓以(之)为轮。句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3)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更长。
(4)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舟中相与枕藉。句意:(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
(5)以“……者”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6)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7)省略句,正常语序为:余始循(之)以入。句意: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
(8)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9)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句意: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10)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11)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句意: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12)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啊。
(13)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14)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句意:不被时俗拘束。
(15)省略句,正常语序为:(余)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句意:(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4)状语后置句,(2)(7)(15)省略句,(3)(5)(12)判断句,(6)(9)(11)宾语前置句,(8)(13)定语后置句,(10)(14)被动句。
故选D。
二、(共14分,每空1分。)
12. 默写。
(1)越陌度阡,____________ 。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7)《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描写演奏的名篇,诗中既有大量生动的正面描写,也有巧妙的侧面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听众的反应和自然环境,巧妙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
(8)已是深秋,深秋既是萧瑟肃穆的,也不乏一种壮丽。请从本学期学过的古代诗词作品中,选择能体现以上两种特点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10)位卑而足羞,____________。
(1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而皆若偻。
【答案】 ①. 枉用相存 ②. 鸡鸣桑树颠 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 卷起千堆雪 ⑤. 舞榭歌台 ⑥. 三杯两盏淡酒 ⑦. 东船西舫悄无言 ⑧.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⑨.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⑩.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⑪.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⑫. 官盛则近谀 ⑬. 举匏樽以相属 ⑭. 绛皓驳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颠、摧、事、榭、盏、唯、萧、鳝、谀、匏樽、绛、驳。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京剧以唱念做打的程式化综合表演手段、简朴多变的舞台呈现形式、虚实相生的写意技巧、崇高正义的道德追求,成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表演艺术。
京剧吸收和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文化艺术精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京剧表演的基本特征是程式化。将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加工提炼,变成舞台上的规范形式,这就是京剧的程式。如舞台上虽只有一桌二椅、一根马鞭,演员在表演中却能够让观众明白,六七步就是走遍天下,八九人代表千军万马。这种程式化的艺术手段,具有写意的艺术风格。京剧中唱念做打、手眼身法都有自己的程式,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套路,以及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无一不是生活中语言、声调、心理和形体动作的程式化表演。京剧中程式化的表演,其实具有一种浪漫的气质,使京剧富有魅力。
无论是传统京剧还是新编京剧,它们都鲜明地体现了京剧的价值追求。在长期的演出中,众多传统京剧剧目的魅力经久不衰,许多故事内容深入人心。《八义图》的义薄云天、《长生殿》的亘古爱情、《金钱豹》的扶危扬善……传统京剧以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共通的价值观念,在且歌且行中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灵距离。新编京剧也同样具有这种功能。如新编历史京剧《于成龙》,以简约明快的艺术表演,刻画了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形象,观众深受感动,体会到范仲淹所说的“先忧后乐”的古代士大夫情怀和忧国忧民的为官政治理想。京剧艺术对观众的精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广大人民在看戏、听戏、唱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京剧能够做到寓教于戏、以戏化人。观众欣赏京剧的时候,往往被精彩的剧情吸引,沉浸其中,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心灵得到净化,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杨门女将》会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人们心灵受到震撼;《四郎探母》让人感慨百善孝为先,进而反省人生:《锁麟囊》让人效仿乐于助人,牢记知恩图报。许多人因为看了京剧表演,就会被京剧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影响一辈子。许多人在看戏、听戏、唱戏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种浸润的过程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而长远。


展开余下试题(取材于刘玉普等人的相关文章)
13.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剧的“程式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剧的程式是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的加工和提炼。
B. “一桌二椅”的舞台布景简朴多变,代表千军万马。
C. 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都有自己的程式。
D. 京剧的写意艺术风格与程式化艺术手段密切相关。
14.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剧富有文化内涵,融合多种艺术精华。
B. 有崇高的道德,才使传统京剧常演不衰。
C. 新编京剧都非常注重刻画廉政亲民形象。
D. 京剧的魅力是由它的浪漫气质决定的。
材料二
在历史上,影响范围广、生命力强、传承度高的戏剧艺术,一般都具有强大的内在精神。京剧就是这样一种戏剧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传承京剧精神、扩大京剧影响力方面功不可没。作为一名旦角演员,他将视点投射到中国古代的英雄女性身上,编演了《木兰从军》《抗金兵》等一批宣传爱国主义,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剧目。“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严辞拒绝了日本人的演出邀请。上海沦陷后,梅兰芳留居香港,坚决不为日伪演出。他冒着生命危险,蓄起胡须,不再登台。梅兰芳在舞台上塑造的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等巾帼英雄形象被观众广泛认可,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也唤起了万千戏迷的爱国热情。不止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大批京剧名角也是如此。20世纪20年代,程砚秋在上海红极一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他满腔义愤,编演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亡蜀鉴》等,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信芳积极参演《文天祥》《史可法》《明末遗恨》等京戏,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诸多京剧名角在舞台上塑造的英雄形象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优秀的京剧艺人不仅注重道德追求,也注重对行规的严格遵守。京剧演员对全身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丝不苟的。以行头为例,京剧舞台上演员穿戴的行头有着精细的区分和严格的规则,每一样都不能弄错。宁穿破,不穿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行头都是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职业、剧情出发设定的,如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各自有它的表现语言;每一类又有更加细致的区分,如官衣又有紫、红、蓝、黑等,可用来区分不同人物。行头和妆容、脸谱等,都成为一个人物性格、善恶、身份的外在表现。当演员踩着鼓点出场时,观众打眼一看,便知人物的地位甚至所处的情境和心性。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一剧中戴相貂,其丞相身份得以彰显;在《失空斩》中戴道巾,将满腹韬略和仙风道骨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是绝对不会将行头弄错的。一个资深戏迷在反复观赏玩味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这种严格行规的影响。
2020年是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十年,也是徽班进京230周年。我们要继续弘扬京剧精神,将京剧发扬光大。
(取材于梅葆玖、梅玮等人的相关文章)
15.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剧生命力强,具有强大的内在精神。
B. 梅兰芳在传承京剧精神方面功不可没。
C. 梅兰芳为了赢得观众的认可蓄起胡须。
D. 周信芳抗日时积极参演京戏鼓舞士气。
16.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行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宁穿破,不穿错”体现了京剧行规的严格。
B. 同一个角色在不同剧目中穿戴可以是不同的。
C. 行头包括京剧演出服装、妆容、头饰和脸谱。
D. 行头可让观众明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
17. 作为一名京剧戏迷,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结合两则材料,概述京剧戏迷是从哪些方面受到影响的。
【答案】13. B 14. A
15. C 16. C
17. ①京剧剧目内容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使戏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京剧艺人的道德追求,对戏迷的精神人格有积极的作用。
③京剧演员对行规严格的遵守,影响到戏迷严谨态度的形成。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
B.“‘一桌二椅’的舞台……代表千军万马”错误,原文“舞台上虽只有一桌二椅、一根马鞭,演员在表演中却能够让观众明白,六七步就是走遍天下,八九人代表千军万马”,可见,代表“千军万马”的是“八九人”而非“一桌二椅”,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
B.“有崇高的道德,才使传统京剧常演不衰”错误,材料二中列举了有崇高道德的京剧演员,他们的道德品质确实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但这与传统京剧“常演不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新编京剧都非常注重刻画廉政亲民形象”错误,原文材料一只列举了“新编历史京剧《于成龙》,以简约明快的艺术表演,刻画了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形象”,但并未说“都非常注重刻画廉政亲民形象”,选项扩大了范围。
D.“京剧的魅力是由它的浪漫气质决定的”错误,材料一中,除了“京剧中程式化的表演,其实具有一种浪漫的气质,使京剧富有魅力”外,还有“众多传统京剧剧目的魅力经久不衰,许多故事内容深入人心……传统京剧以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共通的价值观念,在且歌且行中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灵距离”,可见,京剧的魅力来源不止一处,除了浪漫气质,还有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文化底蕴。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为了赢得观众的认可蓄起胡须”错误,扭曲了梅兰芳蓄须的原意,他是“坚决不为日伪演出。他冒着生命危险,蓄起胡须,不再登台”,不再登台演出,显然不会是为了赢得“观众认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C.“行头包括京剧演出服装、妆容、头饰和脸谱”错误,“行头”主要指的是服装、头饰等,不包括妆容和脸谱。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京剧艺术对观众的精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广大人民在看戏、听戏、唱戏的过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一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