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广东湿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忠源纪念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香雪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
B. 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有联系小说中人物的作用,白色百合花可以看作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象征他们美好的品质。
C. 文本二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如通过描写香雪执着地追求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坚定的性格特征。
D. 文本一和文本二有着相近的风格,即不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塑造得清新美好。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有着丰富内涵,“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馒头”主要表现他对“我”的关爱。
B. 香雪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女生换铅笔盒,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也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风貌。
C. 文本一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牺牲”“献被”等情节连接起来,结构严谨有序。
D. 两则文本表现了不同时代感人的青春情怀,文本一侧重写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
3. 细节是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新媳妇为小通讯员“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和香雪“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这两处文本细节,简要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4. 《百合花》与《哦,香雪》刻画了不同时代的青春女性形象,请结合教材与选段文本,简要分析新媳妇与香雪的形象的异同。
【答案】1. A 2. C
3. ①暗示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新媳妇缝破洞细节既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惜、歉疚、悼念的复杂心理,又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性格;香雪塞篮子的细节,既突出香雪做人的尊严和原则,体现她自尊自爱的品格,也突出香雪为让对方收下鸡蛋的坚决、机智、灵活。②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针一针地在缝”表现了新媳妇的认真,使情节更真实;“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体现出香雪在那种情况下的机智反应,具有画面感。
4. 异:①生活时代不同:新媳妇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战争年代普通百姓的代表;香雪生活在现代新时期,是向往现代文 明的代表人物。②性格不同:新媳妇性格大方开朗,从她捉弄小战士,并主动为战士缝补衣服的细节可以看出;香雪性格腼腆,生性胆怯,从她在火车站做生意时躲在其他姑娘的身后可以看出。同:她们两人身上都闪耀着真善美的青春之光,性格中有同样的淳朴善良、纯真美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小通讯员扑在手榴弹上,以自己的生命保护战友,这并非是担架员们的过失造成的,而是反动派造成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错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牺牲后新媳妇缝破洞一细节描写,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 的关心、痛惜。
B.“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错。原文“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 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据此看出,铅笔盒在香雪的眼中是文化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所以是表现香雪对山外世界文明生活的向往。
D.“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错误。应是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和文明的向往。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①通过文本一“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 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可看出,新媳妇缝补那个破洞,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关心与痛惜,所以当“我”告诉她 不要缝了时,她对“我”异样地“膘”了一眼,“瞟”表达了新媳妇对“我”的劝阻的不满,也表达了对小通讯员的怜惜与敬爱,只有缝上那个破洞才能让她心安一些。而当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 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文中用“瞪”是因为新媳妇觉得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也表明新媳妇为 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感情不能自控,表达她对通讯员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由此看出,此细节暗示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新媳妇缝破洞细节既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惜、歉疚、悼念的复杂心理,又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性格;
文本二“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由此看出,香雪塞篮子的细节,既突出香雪做人的尊严和原则,体现她自尊自爱的品格,也突出香雪为让对方收下鸡蛋的坚决、机智、灵活。
②文本一“新媳妇……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文本二“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由此看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针一针地在缝”表现了新媳妇的认真,使情节更真实;“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体现出香雪在那种情况下的机智反应,具有画面感。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异:
①生活时代不同:《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文中到新媳妇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战争年代普通百姓的代表;而《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香雪生活在现代新时期,是向往现代文明的代表人物。


展开余下试题②性格不同:新媳妇性格大方开朗,如“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ˈ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从她捉弄小战士,并主动为战士缝补衣服的细节可以看出;香雪性格腼腆,生性胆怯,“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从她在火车站做生意时躲在其他姑娘的身后可以看出。
同:
她们两人身上都闪耀着真善美的青春之光,性格中有同样的淳朴善良、纯真美好。
先看新媳妇,首先,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如“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其次,小说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人物描写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她的外形,也看到了她的内心。最后,小说描写新媳妇救助伤员的行为动作,“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等,表现了新媳妇的淳朴善良、纯真美好。
再看香雪,节选部分写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一只铅笔盒,结果因为火车启动,她无法下车,被火车带到了下一站,她只好走回台儿庄。这段描写主要是香雪的心理描写。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香雪的人物性格。比如,“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这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一个天真淳朴的少女在得到了自己心仪的铅笔盒后的喜悦、满足,反复打开盒盖的动作,把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都写出了她的纯真、对新事物的好奇。再如她勇敢地用四十个鸡蛋换回铅笔盒后,担心无法跟娘交代的一段心理描写,“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即使知道娘可能会生气,香雪仍然要坦诚地跟娘说,她不会欺骗娘,这体现了香雪的善良真诚。再如,香雪之所以要换这个铅笔盒,是因为同桌她们瞧不起香雪,瞧不起贫穷落后的台儿庄,香雪得到这个铅笔盒后,她想“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香雪要铅笔盒是为了维护台儿庄的尊严,这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文章还写到香雪希望“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写出了香雪执着追求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念。总之,主人公香雪是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着追求新生活的美丽少女形象。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理论上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或者给生活带来困扰,符合顺口好记易写等基本的标准,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使用。不过在现实中,孩子的姓名都承载着家长的期待和祝愿,也体现了家长的文化思考。因此,在更广的范围内,姓名必然会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乃至形成一种普遍的定势。
在之前的传统观念里,孩子的名字往往追求与所谓“五行”互补。而在某一个年龄段中,名叫“建国”“爱华”“援朝”“建军”的人会特别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言情小说、偶像剧以及之后的网络小说为代表性载体的流行文化逐渐风行。这些作品中,宇轩、诗涵、欣怡等人物姓名,诉之于内在含义,更加追求字眼本身的文雅和美感,在一片“伟”“丽”“红”中,自然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当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一代为人父母后,给下一代起名时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当然,起名之事纯属各个家庭的“内政”。不过,这种现象本身及其所引发的调侃,却足以说明,尽管在字眼上显得更为“讲究”和“洋气”,但引发这一风潮的毕竟只是浅层次的流行文化。它虽然具备很强的浸润能力,也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审美启蒙的作用,但却存在内涵欠缺等问题。
在这种文化引发的跟风效应下,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家长在起名时的初衷是追求个性化特征,摆脱过去的“俗套”,并尽力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但因为影响他们思想情趣的来源相对单一,加上这种文化本身也流于浅薄,群起效仿后就不免形成了新的俗套。
无论起什么样的名字,本不存在什么是非之辩,也不涉及所谓“土洋”或者“优劣”。不过,多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去浸润浸润,一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二来用一个既响亮好听又不落俗套的名字作为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倒是两桩美事。
(摘编自杨京《给孩子起名何必像拍“偶像剧”》)
材料二:
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沉甸甸的社会发展史。魏晋以前单名通行,南北朝时单双名平分秋色;大家族逐渐收缩成小家庭后,“某”字辈几近消亡;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后,孟仲叔季式的姓名关联也没了;到今天,单名见得少了,双名通行了,甚至三字名迭出,可能也是因为前人把能用的名字都用了。人名,无疑是时代的镜子,看名字猜辈分,往往能猜中大半。今天的年轻父母,已很少垂爱“莲”“娟”等字,但他们很可能给孩子取个英文名叫 Lily(百合花)或Rose(玫瑰)。回看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一个名字,就可能凝练着一种时代气质。曾有学者翻阅人口普查资料时发现,一位出生于1977年7月的女孩叫“囊萤”,这样的命名,就很有回归知识、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50后“抗美”“超英”“爱华”扎堆;60后、70后“红卫”“伟红”常见;80后诞生了无数“ABB”;而90后的父母在港台文化冲刷下不自觉拥抱“子豪”“嘉昕”等。


展开余下试题生养孩子不易,命名权可不是比黄金还珍贵吗?《诗经》早已检索,《史记》也已参看,能征求的意见也都征求了,这个过程,可不比十月怀胎轻松。可是,苦思冥想,怕还是挡不住大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据报道, 2010年后的男孩,子轩、雨泽、宇轩遍地,女孩则多有子涵、雨涵、欣怡。这些重名,再次说明审美是时代雾气下的露珠。有网友因此调侃,50年后的场景怕会是:“子萱大妈,去跳舞啦”“子璇大妈好巧啊,你也来啦”“子旋大哥,您老也来凑热闹啦”。
(摘编自何鼎鼎《在姓名中辨认时代的脉动》)
材料三:
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的稳定起点。首先在于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关键基础,而这个基础的起点是姓氏,因为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在现代国家,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子女的姓氏不是父母无拘无束自由选择的,而是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制。以往多数国家都在婚姻法中规定“一家一姓”原则,旨在保障家庭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到了20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强制要求妻改夫姓,子女随母姓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稳定起点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一个新生儿不仅需要家庭的呵护,也需要宪法保护其人格尊严。姓名是人格的一部分,姓名体现的人格尊严不在于姓名有多么高雅、独特或者响亮,而在于稳定。对于一个新生儿而言,最重要、最基本的人格尊严莫过于随父姓或随母姓,登记于这个家庭的户籍本中,在法律上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一个新生儿需要有一个安定、稳固的起点,才能自由发展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随父母姓氏正是这个起点。
与姓氏不同,宪法对于名字没有强制性要求,父母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子女的名字。当然,自由并不等于无拘无束,因为每个儿童都需要获得正常的名字,作为其人格自由发展的稳定起点。汉字博大精深,用规范汉字取名足以容纳父母的意愿和情感。
(摘编自刘志鑫《称姓取名,不只是私事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只要不给生活带来困扰,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到姓名之中。
B. 姓名的流变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所以姓名必然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甚至形成普遍定势。
C. 姓氏过去是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如今它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法律制度。
D. 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的稳定起点,新生儿不仅需要家庭呵护,也需要宪法保护其人格尊严。
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盂仲叔季”等传统文化式取名,与宇轩、诗涵等流行文化式取名比,前者更有文化,后者更洋气。
B. 重名现象,并不是否定父母给孩子取名时追求个性化的初衷,而是凸显了时代审美对个体的影响。
C. 新生儿如果不能随父母姓氏,不能有正常的名字,那么就会影响他自由发展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一代人为孩子取名,但两文作者对其感情倾向并不一致。
7.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农耕时代,农民们取的名字常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有关,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水生”“根发”等。
B. 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名字或许取自《孟子》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气恢宏,寓意深远。
C. 以南宋历史为背景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名字,寄寓“靖康耻,犹未雪”之意。
D. 改革开放初期,“富起来”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于是“帮富”“永旺”等名字比较受人青睐。
【答案】5. D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 能力。
A.“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到姓名之中”过于绝对。由原文“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或者给生活带来困扰,符合顺口好记易写等基本的标准,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使用”“与姓氏不同,宪法对于名字没有强制性要求,父母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子女的名字。当然,自由并不等于无拘无束,因为每个儿童都需要获得正常的名字,作为其人格自由发展的稳定起点”可知,并非任何汉字都可以用到姓名中,名字的自由度要大一些,但姓氏只能随父母的。
B.“所以姓名必然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甚至形成普遍定势”曲解文意。由材料三可知,姓名必然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甚至形成普遍定势是原因,而姓名的流变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是结果。
C.“过去……如今……”曲解文意。由原文“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在现代国家,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可知,原文没有将过去和如今作比较;原文是“在现代国家,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并未否认其在现代“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的作用,选项变成“成为一种法律制度”否定了其标示家族血缘的作用。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前者更有文化,后者更洋气”曲解文意。由原文“无论取什么样的名字,……不涉及所谓‘土洋’或者‘优劣’”可知,二者不能进行比较。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名字反映时代特征”。
B.强调的是名字有出处典故,有内涵。
故选B。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
8. 下列对曹操《短歌行》的两个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二是渴慕贤才。
B. 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二是及时行乐。
C. 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二是对女子的追求。
D. 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二是对事业的追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命题从全局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此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中都有重要体现。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就诗词中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本诗的主旨主要抓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慨时光易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故选A。
9. 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 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 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 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 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D.“是现实世界的缩影”错误,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也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作者通过曲折的反映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寄托之情。
故选D。
10. 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湿平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